前列腺癌间变性淋巴瘤激酶基因改变与蛋白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来源 :中华病理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arljeej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利用荧光原位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前列腺癌细胞中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基因重排和表达情况,并探讨其临床意义。

方法

收集281例前列腺癌组织常规石蜡包埋标本,将其制作成组织芯片,运用EML4-ALK三探针试剂盒通过FISH法,对前列腺癌标本中EML4及ALK基因状况进行检测,按照非小细胞肺癌判读标准进行结果判读,并分析ALK基因重排阳性与前列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91例前列腺癌标本中ALK蛋白表达情况。

结果

FISH法检测到281例标本中有18例发生了ALK基因断裂缺失,发生率为6.4%。未发现EML4-ALK融合基因。年龄、Gleason评分、TNM分期、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值与前列腺癌中ALK基因重排均无相关性(P>0.05)。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91例标本,发现ALK蛋白定位表达于前列腺癌细胞胞核,其中FISH阳性的12例标本均有ALK蛋白表达,着色细胞数在5%~30%。另有6例FISH阴性的标本也出现了胞核阳性的细胞,数量在5%以下。

结论

少数前列腺癌(6.4%)中存在ALK基因重排,FISH法较免疫组织化学法准确。未检测出前列腺癌中存在EML4-ALK融合基因,未发现ALK基因重排与年龄、Gleason评分、TNM分期、PSA值等危险因素之间的相关性。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透明细胞乳头状肾细胞癌(CCPRCC)的临床和病理特征,旨在提高对该类肿瘤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典型病例的临床资料、组织形态学和免疫表型,随访患者及复习相关文献。结果男3例,女3例,平均发病年龄56岁。肿块最大径1.0~4.5 cm,呈实性或囊实性。镜下观察,肿瘤具有厚的包膜,瘤细胞有多种排列方式:管状、乳头状、分支管状、腺泡状、巢状、缎带状、囊状或微囊状等,腔内或囊内常见分泌性蛋白液
期刊
期刊
期刊
目的探讨上皮样血管内皮瘤(EHE)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方法搜集并分析13例EHE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免疫组织化学特点。结果患者男性6例,女性7例;年龄11~74岁,平均年龄43岁。肿瘤分别位于软组织、肝脏、肺、纵隔、骶骨及胸膜。镜下观察瘤细胞上皮样、梭形或多角形,呈条索状、小巢状生长,部分瘤细胞胞质空泡化,内含红细胞;瘤细胞胞质丰富,嗜酸性,间质显示不同程度黏液样变或玻璃样变。3例患者部分肿瘤细胞异型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