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皮样血管内皮瘤13例临床病理分析

来源 :中华病理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oyi10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上皮样血管内皮瘤(EHE)的临床病理学特点。

方法

搜集并分析13例EHE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免疫组织化学特点。

结果

患者男性6例,女性7例;年龄11~74岁,平均年龄43岁。肿瘤分别位于软组织、肝脏、肺、纵隔、骶骨及胸膜。镜下观察瘤细胞上皮样、梭形或多角形,呈条索状、小巢状生长,部分瘤细胞胞质空泡化,内含红细胞;瘤细胞胞质丰富,嗜酸性,间质显示不同程度黏液样变或玻璃样变。3例患者部分肿瘤细胞异型性显著,可见核分裂象及坏死形成。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肿瘤细胞不同程度阳性表达CD31、 FLI-1 、ERG、CD34、第八因子相关抗原、广谱细胞角蛋白。10例患者获得随访,时间8~65个月,7例健在、3例死亡。

结论

EHE是一种罕见的恶性血管肿瘤,除发生于软组织外,还可见于多种实质器官,镜下瘤细胞呈显著的上皮样,而易误诊为癌;熟悉其临床病理学特征合并应用血管内皮标志物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可避免误诊。

其他文献
期刊
目的了解给予儿童目前常规剂量万古霉素达稳态后峰、谷浓度分布情况,并基于药动学模拟优化万古霉素给药方案,探讨临床优化给药的理论依据。方法从药动学角度入手,回顾性分析我院儿科重症监护室收治的50例确诊或疑似革兰阳性菌感染的重症患儿,给予常规剂量万古霉素达稳态后峰、谷浓度分布情况;进而借助药动学软件模拟不同优化给药方案下万古霉素达稳态后峰、谷浓度变化情况,采用蒙特卡洛模拟(Monte Carlo Sim
期刊
目的脓毒症患儿早期死亡不利于开展PICU专业治疗。极早期病死患儿可造成选择和生存偏倚,并影响在标准知情同意前提下进行的研究结果。研究假定:(1)严重脓毒症患儿病死多见于转入PICU后24 h内;(2)入PICU前即有较高比例患儿病死。设计 研究2005至2011年间因脓毒症、严重脓毒症、脑膜炎球菌败血症或脓毒症休克转运至儿童紧急转运中心(Children's Acute Transport Ser
期刊
目的以MRI表现为依据,探讨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与脑损伤之间相关性,分析BPD患儿发生脑损伤的危险因素。方法2010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新生儿内科病房收治早产儿中确诊BPD的患儿共113例,作为病例组,以上早产儿中选取非BPD患儿162例作为对照组,两组患儿的胎龄及出生体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所有
期刊
目的探讨透明细胞乳头状肾细胞癌(CCPRCC)的临床和病理特征,旨在提高对该类肿瘤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典型病例的临床资料、组织形态学和免疫表型,随访患者及复习相关文献。结果男3例,女3例,平均发病年龄56岁。肿块最大径1.0~4.5 cm,呈实性或囊实性。镜下观察,肿瘤具有厚的包膜,瘤细胞有多种排列方式:管状、乳头状、分支管状、腺泡状、巢状、缎带状、囊状或微囊状等,腔内或囊内常见分泌性蛋白液
期刊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