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既是对学生、家长和教师的一次考验,也是家校协同共促学生发展的契机。为做好班级管理工作,北大附中西三旗学校的教师尝试巧用书信开启了有温度的家校沟通,基于家校合作设计班会,坚持问题导向全面了解学生居家状态,与学生进行心灵对话,促进家校之间形成教育合力,助力学生健康成长。
一、疫情期间家校协同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1.家校协同面临的挑战
疫情防护期间,为维护广大师生的健康,防止疫情向校园蔓延,教育部下发了“停课不停学”的通知[1]。基于此, 各地各校也开始利用各种渠道积极开展线上教学,以满足不同学段学生成长与学习的需求。
线上教育对学生、家长、班主任都提出了挑战。学生久居家中,不能自由出行,不能与同伴互动,难免产生孤寂、焦虑等不良情绪。而家长既要在线办公、照顾孩子的生活起居,还要充当“全职教师”辅导孩子学业,常常因为三重身份无法适时转换而产生焦虑情绪,甚至导致亲子关系紧张。班主任是学生成长路上的引路人,在这段非常时期,因无法与学生接触,不能像以往那样及时获取学生信息,使班级管理难度大大增加。
2.家校协同面临的机遇
疫情危机下,班级生活不能再局限于班级,而是要融入家庭、学校、社区多个社会单元中,让家长、社区工作者以及班主任等多主体共同关注学生成长[2]。因此,搭建好家校沟通的桥梁愈显重要。家长与孩子相处时间延长,可以亲眼看到孩子真实的学习状态,及时捕获孩子成长道路上的问题。但网络另一端的教师却无法直接获得学生的信息,需要借助家长的眼睛发现教育契机,加强学生心理防护,指导亲子关系。对于班主任而言,“停课不停学”期间,必须通过家校协同开展教育活动,保护学生健康成长。
虽然超长的假期是对亲子关系的一次考验,但也是加强家校沟通的重要契机。家长居家办公的同时不能兼顾孩子的在线学习情况,因此会更加重视教师的课堂评价,主动与教师进行沟通。而在与孩子朝夕相处的过程中,家长的耐心可能逐渐消磨殆尽。当对孩子无计可施时,他们便会主动寻求班主任的建议,以便调整心态,改善亲子相处模式。居家学习模式让家长更乐于与教师进行沟通,更加重视家校协同的作用。
二、基于案例的家校协同探索与实践
疫情之下,教师要坚守教育初心,摒弃“本位主义”,保证“协作坚守”[3]。身为班主任,想要借助网络实现班级云管理,就需要及时转化固有思维,通过多种形式加强与家长的沟通联系,建立良好的家校反馈机制。为此,笔者所在学校进行了以下尝试。
1.巧用书信,开启有温度的沟通
唐代诗人杜甫在《春望》中写道:“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虽然现在早已不是战争年代,信息时代的交流更是异常便捷。但是,收到一封书信和收到一条微信的感觉还是有很大区别的。疫情期间,教师和学生、教师和家长都许久未见,长期的居家生活也让大家的社交圈变小,交流范围变窄,交流内容变少。这时,传统的书信就凸显出更大的沟通优势。
虽然疫情期间不便邮寄手写的书信,但是可以通过电脑编辑和排版,写一封正式的电子信件,通过网络传递给学生和家长,同样能够开启有温度的交流。这种传统方式与现代方式相结合的沟通方式,传达的内容更多,时效性也更强。例如,笔者选择在2020年2月2日这样一个特殊的“对称日”给学生写了两封长信。信中回顾了上学期的学校生活,向学生普及了疫情防控的基本知识,并对新学期提出了期待。彼时正是疫情最严重的时期,这两封信不仅安抚了学生居家不能外出的郁闷,也得到了家长的认可。延期开学后,很多家长对居家学习模式产生了疑问和顾虑,于是笔者召开了小型家长会,及时了解家长的想法,并以書信的形式对家长的疑问和顾虑进行了集中解答,同时表达了对每一位学生的关注。这封信切实解决了家长的疑虑,大大拉近了教师和家长之间的距离。
2.换位思考,基于家校合作设计班会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教师不应只是简单地教书,更要教授学生为人处事的道理与主动学习的品质。然而疫情期间,教师不能和学生朝夕相处,班会便成为了教师开展学生教育的主阵地。但班会的落实需要家长的监督和指导,于是“传道”的使命大部分落在了家长的身上。因此,特殊时期的班会设计,更需要从家长的角度进行考虑,获得家长的理解和认同。
班会的主题选择要基于学生的居家生活,做到切实有助于学生在家中开展有益的活动和有效的学习。班会的实施还要考虑成果的可见性和激励性。班会的开展思路如图1所示。首先应确定要解决学生的什么问题,并告知家长班会的目的和预期成果,以激励学生并促成学生的改变。班会的设计可同时发动教师、家长和学生三方,让班会变成学生成长的契机。例如,教师告知学生要开展“三好学生养成记”的系列班会,同时告知家长这个班会的主题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希望家长能够分享学生正面的、积极的行为习惯,并将照片或视频发到微信群进行交流。交流的过程同样是同伴激励的过程。同时,教师对照片和视频进行剪辑后在班会上展示,再次对学生进行激励。这样,班会的设计环环相扣,但均指向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3.问题导向,全面了解学生居家状态
坚持从学生出发,坚持问题导向的学生教育,才能脱离空洞的说教,让教育真正发生。班主任要想抓住学生的真问题,就要借助家长的力量。为此,笔者主要采取了家长会与一对一私下沟通两种方式来全面了解学生的居家状态。
延迟开学一个月后,教师、家长、学生初步适应了新的生活和学习方式。为了及时了解学生在家的状态和家长的需求,从而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健康成长,笔者分四批召开了小型家长会。家长们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分享了孩子的居家生活情况、优点与不足,并提出了对后续线上课程的建议,有些家长还积极分享了亲子相处、降伏“小神兽”的妙招。家长们用实际行动表达了支持家校配合、共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良好学习习惯的意愿。借助这次家长会,教师对每位学生的居家生活有了大致了解,并一一记录了每位学生的情况,为后续开展针对性教育做好铺垫。 家长会的开展让家长们进一步认识到:家校协作越密切,产生的教育合力就越大。家长会后,教师抓住时机,进一步通过一对一沟通向家长收集孩子在家的突出问题,以便后期能够因材施教。同时,教师也传达了与家长站在同一条战线,为孩子健康成长助力的意愿。家长在感受到教师的诚心后,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向教师反馈孩子的问题及想要达到的效果。
4.特殊时光,与学生进行心灵对话
叶圣陶先生曾说:“什么是教育?简单地说就是养成习惯。”疫情背景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独立生活能力对其居家学习的有效性愈发重要,也是家长和班主任的重要任务。
为了提高学生的自制力,引导学生自我反思、自我提高,笔者设置了课后“特殊时光”环节,与学生一起进行自我剖析。前期,将家长反馈的问题浓缩凝练,分小组开展主题讨论。讨论的主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作业。在家能否自主完成作业?为什么要完成作业?为什么要自主完成作业?二是学习。线上学习应该怎么做?自己在课堂上能否做到认真听讲、学会倾听、积极思考?三是学习的意义。为什么要学习?四是情绪管理。如在校表现很乖,在家脾气很大,应该怎么做?五是电子设备。自从线上学习以来,发现电子设备很好玩,应该如何合理使用电子设备呢?六是自理能力。自己在家中可以做到生活自理吗?
每一小组的“特殊时光”会根据组内成员情况确定一两个主题,学生之间互相讨论,并由教师进行引导,在平等的交流中达到潜移默化的效果。同時,根据学生的表达,进一步建好每一位学生的个人档案,做好再教育的素材积累。在对所有学生进行了全面的情况摸查后,结合家长反馈与学生自身反映出来的问题进行二次归类,最终总结为四类问题,即提高自主学习动力,提高课堂积极性与专注力,平衡玩与学、学与运动的关系,提高自我抗挫能力。最后,结合班会与小组活动,与学生进一步开展心灵对话。
三、结语
疫情期间,家校协同是打破线上学习局限的重要举措。在班级云管理中,笔者通过多种形式获得了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凝聚家校共育的合力。做到一切以学生为中心,基于学生共性问题与个性问题开展教育,不仅帮助学生保持了积极的学习心态和生活态度,同时也营造了温馨、向上的班级氛围。
学习不停止,成长不延期。引导学生成长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家校协同也是一项持续的工作。在学生的成长道路上,家长、教师都是重要的引路人,两者缺一不可。作为班主任,应该用心打造家校沟通与反馈机制,用心做好学生工作,用心指导家长进行科学的家庭教育,共同引领学生健康成长。当然,班主任也要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势利导,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开展班级工作。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办公厅 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中小学延期开学期间“停课不停学”有关工作安排的通知[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06/s3321/202002/t20200212_420435.html.
[2]张聪.重大疫情危机中班级生活的重塑与提升[J].中小学德育,2020(3):5-8.
[3]何顺超.疫情之下教师更应坚守教育初心[J].中国教育学刊,2020(4):105.
(责任编辑
一、疫情期间家校协同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1.家校协同面临的挑战
疫情防护期间,为维护广大师生的健康,防止疫情向校园蔓延,教育部下发了“停课不停学”的通知[1]。基于此, 各地各校也开始利用各种渠道积极开展线上教学,以满足不同学段学生成长与学习的需求。
线上教育对学生、家长、班主任都提出了挑战。学生久居家中,不能自由出行,不能与同伴互动,难免产生孤寂、焦虑等不良情绪。而家长既要在线办公、照顾孩子的生活起居,还要充当“全职教师”辅导孩子学业,常常因为三重身份无法适时转换而产生焦虑情绪,甚至导致亲子关系紧张。班主任是学生成长路上的引路人,在这段非常时期,因无法与学生接触,不能像以往那样及时获取学生信息,使班级管理难度大大增加。
2.家校协同面临的机遇
疫情危机下,班级生活不能再局限于班级,而是要融入家庭、学校、社区多个社会单元中,让家长、社区工作者以及班主任等多主体共同关注学生成长[2]。因此,搭建好家校沟通的桥梁愈显重要。家长与孩子相处时间延长,可以亲眼看到孩子真实的学习状态,及时捕获孩子成长道路上的问题。但网络另一端的教师却无法直接获得学生的信息,需要借助家长的眼睛发现教育契机,加强学生心理防护,指导亲子关系。对于班主任而言,“停课不停学”期间,必须通过家校协同开展教育活动,保护学生健康成长。
虽然超长的假期是对亲子关系的一次考验,但也是加强家校沟通的重要契机。家长居家办公的同时不能兼顾孩子的在线学习情况,因此会更加重视教师的课堂评价,主动与教师进行沟通。而在与孩子朝夕相处的过程中,家长的耐心可能逐渐消磨殆尽。当对孩子无计可施时,他们便会主动寻求班主任的建议,以便调整心态,改善亲子相处模式。居家学习模式让家长更乐于与教师进行沟通,更加重视家校协同的作用。
二、基于案例的家校协同探索与实践
疫情之下,教师要坚守教育初心,摒弃“本位主义”,保证“协作坚守”[3]。身为班主任,想要借助网络实现班级云管理,就需要及时转化固有思维,通过多种形式加强与家长的沟通联系,建立良好的家校反馈机制。为此,笔者所在学校进行了以下尝试。
1.巧用书信,开启有温度的沟通
唐代诗人杜甫在《春望》中写道:“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虽然现在早已不是战争年代,信息时代的交流更是异常便捷。但是,收到一封书信和收到一条微信的感觉还是有很大区别的。疫情期间,教师和学生、教师和家长都许久未见,长期的居家生活也让大家的社交圈变小,交流范围变窄,交流内容变少。这时,传统的书信就凸显出更大的沟通优势。
虽然疫情期间不便邮寄手写的书信,但是可以通过电脑编辑和排版,写一封正式的电子信件,通过网络传递给学生和家长,同样能够开启有温度的交流。这种传统方式与现代方式相结合的沟通方式,传达的内容更多,时效性也更强。例如,笔者选择在2020年2月2日这样一个特殊的“对称日”给学生写了两封长信。信中回顾了上学期的学校生活,向学生普及了疫情防控的基本知识,并对新学期提出了期待。彼时正是疫情最严重的时期,这两封信不仅安抚了学生居家不能外出的郁闷,也得到了家长的认可。延期开学后,很多家长对居家学习模式产生了疑问和顾虑,于是笔者召开了小型家长会,及时了解家长的想法,并以書信的形式对家长的疑问和顾虑进行了集中解答,同时表达了对每一位学生的关注。这封信切实解决了家长的疑虑,大大拉近了教师和家长之间的距离。
2.换位思考,基于家校合作设计班会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教师不应只是简单地教书,更要教授学生为人处事的道理与主动学习的品质。然而疫情期间,教师不能和学生朝夕相处,班会便成为了教师开展学生教育的主阵地。但班会的落实需要家长的监督和指导,于是“传道”的使命大部分落在了家长的身上。因此,特殊时期的班会设计,更需要从家长的角度进行考虑,获得家长的理解和认同。
班会的主题选择要基于学生的居家生活,做到切实有助于学生在家中开展有益的活动和有效的学习。班会的实施还要考虑成果的可见性和激励性。班会的开展思路如图1所示。首先应确定要解决学生的什么问题,并告知家长班会的目的和预期成果,以激励学生并促成学生的改变。班会的设计可同时发动教师、家长和学生三方,让班会变成学生成长的契机。例如,教师告知学生要开展“三好学生养成记”的系列班会,同时告知家长这个班会的主题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希望家长能够分享学生正面的、积极的行为习惯,并将照片或视频发到微信群进行交流。交流的过程同样是同伴激励的过程。同时,教师对照片和视频进行剪辑后在班会上展示,再次对学生进行激励。这样,班会的设计环环相扣,但均指向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3.问题导向,全面了解学生居家状态
坚持从学生出发,坚持问题导向的学生教育,才能脱离空洞的说教,让教育真正发生。班主任要想抓住学生的真问题,就要借助家长的力量。为此,笔者主要采取了家长会与一对一私下沟通两种方式来全面了解学生的居家状态。
延迟开学一个月后,教师、家长、学生初步适应了新的生活和学习方式。为了及时了解学生在家的状态和家长的需求,从而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健康成长,笔者分四批召开了小型家长会。家长们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分享了孩子的居家生活情况、优点与不足,并提出了对后续线上课程的建议,有些家长还积极分享了亲子相处、降伏“小神兽”的妙招。家长们用实际行动表达了支持家校配合、共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良好学习习惯的意愿。借助这次家长会,教师对每位学生的居家生活有了大致了解,并一一记录了每位学生的情况,为后续开展针对性教育做好铺垫。 家长会的开展让家长们进一步认识到:家校协作越密切,产生的教育合力就越大。家长会后,教师抓住时机,进一步通过一对一沟通向家长收集孩子在家的突出问题,以便后期能够因材施教。同时,教师也传达了与家长站在同一条战线,为孩子健康成长助力的意愿。家长在感受到教师的诚心后,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向教师反馈孩子的问题及想要达到的效果。
4.特殊时光,与学生进行心灵对话
叶圣陶先生曾说:“什么是教育?简单地说就是养成习惯。”疫情背景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独立生活能力对其居家学习的有效性愈发重要,也是家长和班主任的重要任务。
为了提高学生的自制力,引导学生自我反思、自我提高,笔者设置了课后“特殊时光”环节,与学生一起进行自我剖析。前期,将家长反馈的问题浓缩凝练,分小组开展主题讨论。讨论的主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作业。在家能否自主完成作业?为什么要完成作业?为什么要自主完成作业?二是学习。线上学习应该怎么做?自己在课堂上能否做到认真听讲、学会倾听、积极思考?三是学习的意义。为什么要学习?四是情绪管理。如在校表现很乖,在家脾气很大,应该怎么做?五是电子设备。自从线上学习以来,发现电子设备很好玩,应该如何合理使用电子设备呢?六是自理能力。自己在家中可以做到生活自理吗?
每一小组的“特殊时光”会根据组内成员情况确定一两个主题,学生之间互相讨论,并由教师进行引导,在平等的交流中达到潜移默化的效果。同時,根据学生的表达,进一步建好每一位学生的个人档案,做好再教育的素材积累。在对所有学生进行了全面的情况摸查后,结合家长反馈与学生自身反映出来的问题进行二次归类,最终总结为四类问题,即提高自主学习动力,提高课堂积极性与专注力,平衡玩与学、学与运动的关系,提高自我抗挫能力。最后,结合班会与小组活动,与学生进一步开展心灵对话。
三、结语
疫情期间,家校协同是打破线上学习局限的重要举措。在班级云管理中,笔者通过多种形式获得了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凝聚家校共育的合力。做到一切以学生为中心,基于学生共性问题与个性问题开展教育,不仅帮助学生保持了积极的学习心态和生活态度,同时也营造了温馨、向上的班级氛围。
学习不停止,成长不延期。引导学生成长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家校协同也是一项持续的工作。在学生的成长道路上,家长、教师都是重要的引路人,两者缺一不可。作为班主任,应该用心打造家校沟通与反馈机制,用心做好学生工作,用心指导家长进行科学的家庭教育,共同引领学生健康成长。当然,班主任也要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势利导,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开展班级工作。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办公厅 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中小学延期开学期间“停课不停学”有关工作安排的通知[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06/s3321/202002/t20200212_420435.html.
[2]张聪.重大疫情危机中班级生活的重塑与提升[J].中小学德育,2020(3):5-8.
[3]何顺超.疫情之下教师更应坚守教育初心[J].中国教育学刊,2020(4):105.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