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是近年来广泛推广的新型输液器材,作为头皮针的换代产品,以其操作简单,套管柔软、套管在静脉内留置时间长且不易穿破血管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其具有穿刺次数少,减少血管损伤,减轻患者痛苦,减轻护士工作量,提高护理工作效率的优点,特别是在危重患者的抢救治疗中,便于随病情变化随时用药,留置静脉通道,而在临床工作中广泛使用。但是在静脉留置针的使用过程中会伴随有并发症的发生。如:空气栓塞、穿刺部位感染、皮下血肿、液体渗漏、导管堵塞、导管脱落、静脉炎及静脉血栓的形成。对此,我们总结了一些静脉留置针常见问题及采取的相应对策。
关键词:静脉留置针;临床应用;问题;护理
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由医用高等硅胶材料制成,早在60年代它作为头皮针的代换品开始在临床上得到应用。由于其导管柔软、刺激性低、不会损伤血管内膜及不影响患者一般日常活动、操作简便等优点深受广大患者欢迎,近年来逐渐替代皮头针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静脉留置针优点在于减轻患者反复穿刺的疼痛感,维持血管通路,利于急救抢救;减少护士穿刺操作次数,提高工作率。然而在应用过程中也带来一些不良影响,特别是长期留置的患者导致某些并发症的发生。本科2009年3—10月进行静脉留置针穿刺2000例,出现并发症480例,其中300例液体渗漏,100例导管堵塞,50例导管脱落,30例静脉炎。为防止静脉留置针并发症的发生笔者采取了并发症的预防护理措施,有效地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1常见并发症的预防
1.1液体渗漏 血管选择不当、进针角度过小、固定不牢、患者躁动不安、外套管未能完全送入管内或套管与血管壁接触面积太大等原因均可导致液体渗漏。轻者出现局部肿胀、疼痛等刺激症状,重者可引起组织坏死。为避免液体渗漏,护理人员除加强穿刺部位的观察及护理,对能下床活动的患者,应避免在下肢穿刺。
1.2导管堵塞 造成导管堵塞的原因比较复杂,通常与静脉营养输液后导管冲洗不彻底,封管液种类、用量以及推注速度选择不当,患者的凝血机制异常等有关。因此,在静脉高营养输液后应彻底冲洗管道,每次输液完毕应正确封管,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封管液及用量,并注意推注速度不可过快,尽量避免肢体下垂,避免下肢穿刺,以防导管堵塞。
1.3导管脱落 因置管时间长,患者下床走动,加上患者出汗后所用的辅料和贴膜粘得不稳,或未按要求护理,容易引起导管脱落。
1.4静脉炎 静脉炎按不同原因分为化学性和感染性两种,其常见症状为穿刺部位血管红、肿、热、痛,触诊时静脉有绳索般硬、滚、滑、无弹性,严重者局部针眼处可挤出脓性分泌物,并可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护理人员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长期输液患者,有计划地更换输液部位,选择静脉尽量从血管远端开始,力争一次穿刺成功,输注对血管刺激性较强的药应充分稀释后再用,点滴速度应慢,前后用生理盐水冲管,以减少静脉炎发生。
2静脉留置针的护理
2.1做好健康教育静脉置管前,告知患者及家属使用静脉留置针的目的、意义。说明病情、年龄、药物性质是决定输液速度的主要因素,保持穿刺部位干燥、清洁,禁止淋浴等。避免置管肢体过度活动,预防感染、堵管、液体渗漏等并发症的发生。
2.2靜脉穿刺前后的注意事项静脉穿刺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掌握熟练的操作技巧,严格掌握静脉留置针的应用范围,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和留置针型号,熟练掌握穿刺技术,穿刺时动作轻巧、稳准。依据不同的血管情况,把握好进针角度,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对输液部位的肢体进行适当保暖,以有效防止血管痉挛。静脉穿刺成功率还与心理状态有关,操作者要保持稳定的情绪和良好的心理素质。选择血管弹性好,走向直,清晰的血管,避免在关节部位和静脉窦的部位进行穿刺。根据血管的不同情况,调整穿刺角度进行穿刺,置管后应给予妥善固定,定时巡视,注意观察穿刺处有无渗血,导管有无回血、滑脱,贴膜是否脱落等,嘱患者穿脱衣服时动作尽量轻柔。
2.3置管期间的护理静脉留置针置管期间,要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血、渗液、肿胀及局部炎症反应等,保持穿刺部位干燥、清洁,穿刺部位周围皮肤应每日用碘伏或碘酊、酒精消毒1次,并盖以透明的无菌敷贴,及时发现并发症的早期症状。局部出现红、肿、热、痛等症状,应立即拔管,并根据情况即时给予相应处理,给予50%硫酸镁持续24~36h热敷,必要时局部涂抗生素软膏以促进血液循环,减轻患者痛苦。静脉留置针使用时间一般不超过7天,注明置管日期、时间,护士应每天查看日期及时拔除预防感染。
2.4输液前后的护理每次输液前后均应询问患者有无不适,连续输液者,应每24h更换输液器1次,肝素帽至少每周更换1次,预防感染发生。同时应加强生命体征监测,注意留置针通畅情况。如有异常情况,及时拔除导管。输液过程中,须密切观察滴速,以防输液速度过快造成循环负荷过重或药物不良反应,快速输液须严防液体滴空。输液完毕后给予0.9%生理盐水5ml,并夹闭留置针上的调节夹。如留置针内有回血应及时用生理盐水10ml进行冲管,冲管后再用肝素钠5ml封管以保持通畅。
参考文献:
[1]丁瑜.静脉留置针与钢针在临床护理应用中的对照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32)
[2]杨媛,赵艳立,臧莉等.静脉留置针临床应用新观点[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3,24(12)
[3]丁红美.静脉留置针发生静脉炎相关因素分析及对策[J].安徽医药,2010,14(11)
关键词:静脉留置针;临床应用;问题;护理
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由医用高等硅胶材料制成,早在60年代它作为头皮针的代换品开始在临床上得到应用。由于其导管柔软、刺激性低、不会损伤血管内膜及不影响患者一般日常活动、操作简便等优点深受广大患者欢迎,近年来逐渐替代皮头针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静脉留置针优点在于减轻患者反复穿刺的疼痛感,维持血管通路,利于急救抢救;减少护士穿刺操作次数,提高工作率。然而在应用过程中也带来一些不良影响,特别是长期留置的患者导致某些并发症的发生。本科2009年3—10月进行静脉留置针穿刺2000例,出现并发症480例,其中300例液体渗漏,100例导管堵塞,50例导管脱落,30例静脉炎。为防止静脉留置针并发症的发生笔者采取了并发症的预防护理措施,有效地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1常见并发症的预防
1.1液体渗漏 血管选择不当、进针角度过小、固定不牢、患者躁动不安、外套管未能完全送入管内或套管与血管壁接触面积太大等原因均可导致液体渗漏。轻者出现局部肿胀、疼痛等刺激症状,重者可引起组织坏死。为避免液体渗漏,护理人员除加强穿刺部位的观察及护理,对能下床活动的患者,应避免在下肢穿刺。
1.2导管堵塞 造成导管堵塞的原因比较复杂,通常与静脉营养输液后导管冲洗不彻底,封管液种类、用量以及推注速度选择不当,患者的凝血机制异常等有关。因此,在静脉高营养输液后应彻底冲洗管道,每次输液完毕应正确封管,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封管液及用量,并注意推注速度不可过快,尽量避免肢体下垂,避免下肢穿刺,以防导管堵塞。
1.3导管脱落 因置管时间长,患者下床走动,加上患者出汗后所用的辅料和贴膜粘得不稳,或未按要求护理,容易引起导管脱落。
1.4静脉炎 静脉炎按不同原因分为化学性和感染性两种,其常见症状为穿刺部位血管红、肿、热、痛,触诊时静脉有绳索般硬、滚、滑、无弹性,严重者局部针眼处可挤出脓性分泌物,并可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护理人员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长期输液患者,有计划地更换输液部位,选择静脉尽量从血管远端开始,力争一次穿刺成功,输注对血管刺激性较强的药应充分稀释后再用,点滴速度应慢,前后用生理盐水冲管,以减少静脉炎发生。
2静脉留置针的护理
2.1做好健康教育静脉置管前,告知患者及家属使用静脉留置针的目的、意义。说明病情、年龄、药物性质是决定输液速度的主要因素,保持穿刺部位干燥、清洁,禁止淋浴等。避免置管肢体过度活动,预防感染、堵管、液体渗漏等并发症的发生。
2.2靜脉穿刺前后的注意事项静脉穿刺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掌握熟练的操作技巧,严格掌握静脉留置针的应用范围,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和留置针型号,熟练掌握穿刺技术,穿刺时动作轻巧、稳准。依据不同的血管情况,把握好进针角度,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对输液部位的肢体进行适当保暖,以有效防止血管痉挛。静脉穿刺成功率还与心理状态有关,操作者要保持稳定的情绪和良好的心理素质。选择血管弹性好,走向直,清晰的血管,避免在关节部位和静脉窦的部位进行穿刺。根据血管的不同情况,调整穿刺角度进行穿刺,置管后应给予妥善固定,定时巡视,注意观察穿刺处有无渗血,导管有无回血、滑脱,贴膜是否脱落等,嘱患者穿脱衣服时动作尽量轻柔。
2.3置管期间的护理静脉留置针置管期间,要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血、渗液、肿胀及局部炎症反应等,保持穿刺部位干燥、清洁,穿刺部位周围皮肤应每日用碘伏或碘酊、酒精消毒1次,并盖以透明的无菌敷贴,及时发现并发症的早期症状。局部出现红、肿、热、痛等症状,应立即拔管,并根据情况即时给予相应处理,给予50%硫酸镁持续24~36h热敷,必要时局部涂抗生素软膏以促进血液循环,减轻患者痛苦。静脉留置针使用时间一般不超过7天,注明置管日期、时间,护士应每天查看日期及时拔除预防感染。
2.4输液前后的护理每次输液前后均应询问患者有无不适,连续输液者,应每24h更换输液器1次,肝素帽至少每周更换1次,预防感染发生。同时应加强生命体征监测,注意留置针通畅情况。如有异常情况,及时拔除导管。输液过程中,须密切观察滴速,以防输液速度过快造成循环负荷过重或药物不良反应,快速输液须严防液体滴空。输液完毕后给予0.9%生理盐水5ml,并夹闭留置针上的调节夹。如留置针内有回血应及时用生理盐水10ml进行冲管,冲管后再用肝素钠5ml封管以保持通畅。
参考文献:
[1]丁瑜.静脉留置针与钢针在临床护理应用中的对照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32)
[2]杨媛,赵艳立,臧莉等.静脉留置针临床应用新观点[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3,24(12)
[3]丁红美.静脉留置针发生静脉炎相关因素分析及对策[J].安徽医药,2010,1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