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6岁出嫁当媳妇;
21岁,加入中国工农红军第二独立师女子军特务连。夫妻双双走上革命道路;
女儿3岁时,丈夫为躲避国民党抓壮丁走南洋。从此两人天各一方;
102岁红色娘子军战士王运梅刚入党……
电影《红色娘子军》中有一个镜头:一位女战士背着熟睡的孩子参加红军。这位女战士的人物原型正是王运梅,她是目前在世的三位红色娘子军战士之一。7月6日,102岁的王运梅站在鲜红的党旗前,神情肃穆,目光坚毅,一字一句地宣读着入党誓词
“向前进,向前进,战士的责任重,妇女的冤仇深……共产主义真,党是领路人,奴隶得翻身……”一曲《红色娘子军》军歌让这支奇特的队伍传颂大江南北。
入党:了却一份近一个世纪的执著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宣誓人:王运梅。”7月6日,102岁的王运梅站在鲜红的党旗前,神情肃穆,目光坚毅,一字一句地宣读着入党誓词。
站在王运梅旁边的预备党员中,不乏80后、90后。在海南省琼海市阳江镇政府公告栏中张贴的《2012年新吸收预备党员花名册》中,王运梅的名字在第17栏。“1910年5月”的出生日期让这一栏相当显眼,在备注一栏标注着:红色娘子军。
王运梅出生在阳江镇九弄园一户贫苦的农民家庭。“我的三叔王启宏是红军战士,哥哥王运栋参加共产党的地下工作,后遭敌人追捕被迫逃往南洋…一”革命的种子在王运梅幼小的心里早早地扎下了根。
如今,102岁高龄的王运梅仍不忘传承老一辈革命情怀,在琼海市红色娘子军纪念园担任“红色教员”,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感召后辈。纪念园主任王儒翰说,每次走过红色娘子军雕像时,王运梅总要眉头紧蹙着驻足思索良久,那是一段沉甸甸的历史。
“我是一名真正的党员了,很高兴。”这一天,王运梅盼望已久。“我是穷苦出身的农村妇女,没有文化,以前总认为参加了革命便是加入了共产党。”王运梅说,她以前并不是不想入党,而是不了解入党的规定和程序。
2010年3月的一天,一位游客问起王运梅一年要交多少党费。那天晚上,外孙女马世菊接到王运梅的电话:“为什么从来没有人叫我交党费呀?”
“我要入党!”第一次听到王运梅这一要求时,马世菊并没有放在心上,“那么大年纪了,我以为她只是说说而已。”但在外祖母反复提起入党的事,甚至表露出埋怨情绪后,有着10多年党龄的马世菊决定帮助外祖母了却这份近—个世纪的执著。
2010年6月30日,一封由马世菊代笔的入党申请书交到了阳江锁岭下村党支部。因为申请人身份特殊,王运梅的入党申请先后引起了阳江镇委、琮海市委组织部、海南省委组织部的关注。
在《入党培养对象考察写实簿》、《入党志愿书》这两本入党材料上,详细记录了两年来王运梅接受组织培养、考察、审查等过程。2011年6月,王运梅被确定为入党培养对象;2012年6月,她被确定为人党发展对象。2012年7月4日,阳江镇党委研究决定,接受她为中共预备党员。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我的今天,我们就没饭吃,没衣服穿,共产党的恩情比天大、比山高、比海深。”王运梅坚定地说,“我永远跟党走,直到最后一口气。”
爱情:为一个男人坚守80年
“腐竹煨猪脚”、“鱿鱼炒粉丝”、“酸笋炖羊肉”、“红豆八宝饭”……7月8日中午,琼海102岁的红色娘子军老战士王运梅在阳江镇老家的家人,用家乡菜款待前来为王运梅祝寿的远近亲朋。饭后的两个大蛋糕上,写着“102岁”和大大的“寿”字。晚辈和亲朋好友拍着手唱起生日歌,王运梅吹罢蜡烛,在众人簇拥下开始许愿。老人用海南话低声说:“感谢共产党,让我有了今天这样幸福的晚年。我要话到160岁,看着祖国富强是最幸福的事。”
祝寿活动结束,王运梅老人的脸上掠过一丝惆怅:“要是我丈夫隆焜今天在这里该有多好啊。”老人自语着。琼海红色娘子军纪念园王儒翰主任陪伴王运梅多年,他最了解老人此刻的心思。经过记者追问,王儒翰道出了珍藏在王运梅老人心底80多年的秘密——
因家贫16岁出嫁当媳妇
出生于1910年的王运梅家境十分贫寒。王运梅回忆说,她小时候全家12口人合开一个大灶,家里仅有的一亩地产的口粮不能糊口,母亲每天都煮一大锅红薯给家人充饥。冬天没有被子,王运梅只能在稻草房里取暖。王运梅长到16岁的时候,家里把她嫁给了邻村的青年庞隆焜。
王运梅21岁那年,看到苏维埃政府张贴的征召“女子军”的布告。于是苦大仇深的王运梅便和村里的姐妹们一起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二独立师女子军特务连。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红色娘子军”。而丈夫庞隆焜也同时到琼崖高级列宁学校学习,从此,夫妻双双走上了革命道路。此后,王运梅随娘子军队伍转战山区丛林,接受了革命战火的洗礼。
1932年秋,王运梅在母瑞山区突然分娩。战友们采来山葵叶、芭蕉叶,用树枝支撑着搭成临时产棚,这个行军途中的婴孩提前来到了人间。
“我用衣服和碎布包好婴孩,用奶头挨近他的小嘴挤出奶水,这样婴孩才停止哭泣,敌人就不会听到。”王运梅有点儿哽咽。
王运梅说:“断了炊烟后,战友们将好吃的野果留给我,让我能多些奶水。”
秋雨淅淅沥沥地下个不停,岩洞里灌满了水,人们只好站在雨中。他们瑟缩着身子,身上凸起鸡皮疙瘩。在一个风雨飘摇的黄昏,出生不久的婴孩,连父亲也没来得及看上一眼,就在王运梅的怀里永远地闭上了眼睛。这个悲痛故事老人至今仍不能释怀,唯一的儿子留给她永生难忘的记忆。
丈夫出走南洋夫妻从此天各一方
i936年,王运梅的女儿庞庆美只有3岁大的时候,王运梅的丈夫庞隆焜为躲避国民党抓壮丁,用家里水田典当了100光洋,搭船去了南洋。到了南洋以后,丈夫曾经随信给王运梅寄来一张照片,并希望王运梅也去南洋找他,但由于他们的小女儿年龄尚小,再加上对故乡的依恋,王运梅并没有前往南洋。照片上的庞隆焜西服笔挺、英俊洒脱。直到今天,王运梅还珍藏着这张照片,总不时地在想念丈夫的时候把照片拿出来看上一阵子。夜深人静,王运梅每每拿着丈夫的照片独自垂泪。 日军侵占海南以后,王运梅与丈夫的通信联系中断。丈夫庞隆焜一度听传言说王运梅已经不在人世。经过一段痛苦的折磨之后,庞隆焜在南洋重新娶妻,并生育有3女2男5个孩子。
后来,庞隆焜从返回海南的华侨那里得知王运梅还活着,喜出望外。他急忙托人从马来西亚带信给王运梅,要求她去南洋,但由于种种原因并未成行。
1984年夏天,王运梅的外孙女马世菊曾经把王运梅对丈夫说的知心话语录在一盘录音磁带上,托人带给远在马来西亚的庞隆焜。听到妻子久违的声音,庞隆焜流出了眼泪。据说,此后庞隆焜经常在夜深时听这盘录音,边听边回忆与妻子患难与共的日子。
1993年1月21日,王运梅的丈夫庞隆焜在马来西亚病逝。听到这个噩耗时,王运梅一个人痴痴地果坐了好长一阵儿,不愿意和别人讲话。
2007年春节期间,庞隆焜和南洋妻子生的两个儿子庞庆良、庞庆泮回到海南琼海阳江镇,探望他们父亲的故乡,但更主要的目的是探望他们留在琼海的“母亲”王运梅。王运梅把这两个“儿子”视如己出,逢人便讲:“我自己‘肚不疼’生的两个儿子从南洋回来看我,真是太欢喜了。”
2007年春节两个“儿子”从马来西亚回来看望王运梅。为庆祝两个儿子“回家”,王运梅还特意让晚辈们准备了20桌酒莱,款待来祝贺的乡亲们。两个“儿子”按照海南风俗祭奠了祖宗,又在亲友陪同下畅游了三亚、博鳌等景点。临别,王运梅给两个“儿子”分别包了红包。两个“儿子”一边推脱一边流着眼泪说:“等母亲百岁生日那天,和三个姐姐一起来给妈妈祝寿。”
2009年,王运梅百岁寿辰,果然迎来了南洋的5个“儿女”前来为她祝寿。
我要活到160岁,看着祖国富强是最幸福的事
如今,王运梅已经儿孙满堂,第五代的玄外孙都有7个,最大的已经上小学五年级。在宽敞明亮的客厅内,王运梅和子孙们围坐在一起,喝茶聊天,享受着天伦之乐。
当记者问及现在的生话,王运梅老人高兴地说:“当然好啦,吃得好、睡得好,政府照顾得好,子女也好,很幸福。”
老人的外孙女马世菊告诉记者,外婆身体一直很健康,除了有高血压之外,平时没什么病痛。她说,外婆之所以102岁了还这么健康,除了爱劳动、饮食健康之外,最关键的就是心态好。“她十分开朗,喜欢跟人说话,也乐于助人。”
“心态好”是所有子孙对王运梅共同的评价。“曾祖母为人随和,很平易近人,而且一直都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王运梅的曾外孙严朝毅说。“现在生话好了,但外婆自己舍不得花钱,都想着子孙们,过年还要给孩子们包一个红包。”马世菊说,“家里每一个人对外婆也都很好。”马世菊告诉记者,每年过年过节,就会把外婆接回家,一大家子人在一起很热闹,十分开心。
“电影里党代表洪常青的故事是真的吗?”来访者问。“洪常青是艺术形象,但真实的战斗中处处有党的领导。”老人深情地回忆说:“那时候,党员是我们的主心骨,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
彭立昭据《快乐老人报》整理
21岁,加入中国工农红军第二独立师女子军特务连。夫妻双双走上革命道路;
女儿3岁时,丈夫为躲避国民党抓壮丁走南洋。从此两人天各一方;
102岁红色娘子军战士王运梅刚入党……
电影《红色娘子军》中有一个镜头:一位女战士背着熟睡的孩子参加红军。这位女战士的人物原型正是王运梅,她是目前在世的三位红色娘子军战士之一。7月6日,102岁的王运梅站在鲜红的党旗前,神情肃穆,目光坚毅,一字一句地宣读着入党誓词
“向前进,向前进,战士的责任重,妇女的冤仇深……共产主义真,党是领路人,奴隶得翻身……”一曲《红色娘子军》军歌让这支奇特的队伍传颂大江南北。
入党:了却一份近一个世纪的执著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宣誓人:王运梅。”7月6日,102岁的王运梅站在鲜红的党旗前,神情肃穆,目光坚毅,一字一句地宣读着入党誓词。
站在王运梅旁边的预备党员中,不乏80后、90后。在海南省琼海市阳江镇政府公告栏中张贴的《2012年新吸收预备党员花名册》中,王运梅的名字在第17栏。“1910年5月”的出生日期让这一栏相当显眼,在备注一栏标注着:红色娘子军。
王运梅出生在阳江镇九弄园一户贫苦的农民家庭。“我的三叔王启宏是红军战士,哥哥王运栋参加共产党的地下工作,后遭敌人追捕被迫逃往南洋…一”革命的种子在王运梅幼小的心里早早地扎下了根。
如今,102岁高龄的王运梅仍不忘传承老一辈革命情怀,在琼海市红色娘子军纪念园担任“红色教员”,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感召后辈。纪念园主任王儒翰说,每次走过红色娘子军雕像时,王运梅总要眉头紧蹙着驻足思索良久,那是一段沉甸甸的历史。
“我是一名真正的党员了,很高兴。”这一天,王运梅盼望已久。“我是穷苦出身的农村妇女,没有文化,以前总认为参加了革命便是加入了共产党。”王运梅说,她以前并不是不想入党,而是不了解入党的规定和程序。
2010年3月的一天,一位游客问起王运梅一年要交多少党费。那天晚上,外孙女马世菊接到王运梅的电话:“为什么从来没有人叫我交党费呀?”
“我要入党!”第一次听到王运梅这一要求时,马世菊并没有放在心上,“那么大年纪了,我以为她只是说说而已。”但在外祖母反复提起入党的事,甚至表露出埋怨情绪后,有着10多年党龄的马世菊决定帮助外祖母了却这份近—个世纪的执著。
2010年6月30日,一封由马世菊代笔的入党申请书交到了阳江锁岭下村党支部。因为申请人身份特殊,王运梅的入党申请先后引起了阳江镇委、琮海市委组织部、海南省委组织部的关注。
在《入党培养对象考察写实簿》、《入党志愿书》这两本入党材料上,详细记录了两年来王运梅接受组织培养、考察、审查等过程。2011年6月,王运梅被确定为入党培养对象;2012年6月,她被确定为人党发展对象。2012年7月4日,阳江镇党委研究决定,接受她为中共预备党员。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我的今天,我们就没饭吃,没衣服穿,共产党的恩情比天大、比山高、比海深。”王运梅坚定地说,“我永远跟党走,直到最后一口气。”
爱情:为一个男人坚守80年
“腐竹煨猪脚”、“鱿鱼炒粉丝”、“酸笋炖羊肉”、“红豆八宝饭”……7月8日中午,琼海102岁的红色娘子军老战士王运梅在阳江镇老家的家人,用家乡菜款待前来为王运梅祝寿的远近亲朋。饭后的两个大蛋糕上,写着“102岁”和大大的“寿”字。晚辈和亲朋好友拍着手唱起生日歌,王运梅吹罢蜡烛,在众人簇拥下开始许愿。老人用海南话低声说:“感谢共产党,让我有了今天这样幸福的晚年。我要话到160岁,看着祖国富强是最幸福的事。”
祝寿活动结束,王运梅老人的脸上掠过一丝惆怅:“要是我丈夫隆焜今天在这里该有多好啊。”老人自语着。琼海红色娘子军纪念园王儒翰主任陪伴王运梅多年,他最了解老人此刻的心思。经过记者追问,王儒翰道出了珍藏在王运梅老人心底80多年的秘密——
因家贫16岁出嫁当媳妇
出生于1910年的王运梅家境十分贫寒。王运梅回忆说,她小时候全家12口人合开一个大灶,家里仅有的一亩地产的口粮不能糊口,母亲每天都煮一大锅红薯给家人充饥。冬天没有被子,王运梅只能在稻草房里取暖。王运梅长到16岁的时候,家里把她嫁给了邻村的青年庞隆焜。
王运梅21岁那年,看到苏维埃政府张贴的征召“女子军”的布告。于是苦大仇深的王运梅便和村里的姐妹们一起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二独立师女子军特务连。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红色娘子军”。而丈夫庞隆焜也同时到琼崖高级列宁学校学习,从此,夫妻双双走上了革命道路。此后,王运梅随娘子军队伍转战山区丛林,接受了革命战火的洗礼。
1932年秋,王运梅在母瑞山区突然分娩。战友们采来山葵叶、芭蕉叶,用树枝支撑着搭成临时产棚,这个行军途中的婴孩提前来到了人间。
“我用衣服和碎布包好婴孩,用奶头挨近他的小嘴挤出奶水,这样婴孩才停止哭泣,敌人就不会听到。”王运梅有点儿哽咽。
王运梅说:“断了炊烟后,战友们将好吃的野果留给我,让我能多些奶水。”
秋雨淅淅沥沥地下个不停,岩洞里灌满了水,人们只好站在雨中。他们瑟缩着身子,身上凸起鸡皮疙瘩。在一个风雨飘摇的黄昏,出生不久的婴孩,连父亲也没来得及看上一眼,就在王运梅的怀里永远地闭上了眼睛。这个悲痛故事老人至今仍不能释怀,唯一的儿子留给她永生难忘的记忆。
丈夫出走南洋夫妻从此天各一方
i936年,王运梅的女儿庞庆美只有3岁大的时候,王运梅的丈夫庞隆焜为躲避国民党抓壮丁,用家里水田典当了100光洋,搭船去了南洋。到了南洋以后,丈夫曾经随信给王运梅寄来一张照片,并希望王运梅也去南洋找他,但由于他们的小女儿年龄尚小,再加上对故乡的依恋,王运梅并没有前往南洋。照片上的庞隆焜西服笔挺、英俊洒脱。直到今天,王运梅还珍藏着这张照片,总不时地在想念丈夫的时候把照片拿出来看上一阵子。夜深人静,王运梅每每拿着丈夫的照片独自垂泪。 日军侵占海南以后,王运梅与丈夫的通信联系中断。丈夫庞隆焜一度听传言说王运梅已经不在人世。经过一段痛苦的折磨之后,庞隆焜在南洋重新娶妻,并生育有3女2男5个孩子。
后来,庞隆焜从返回海南的华侨那里得知王运梅还活着,喜出望外。他急忙托人从马来西亚带信给王运梅,要求她去南洋,但由于种种原因并未成行。
1984年夏天,王运梅的外孙女马世菊曾经把王运梅对丈夫说的知心话语录在一盘录音磁带上,托人带给远在马来西亚的庞隆焜。听到妻子久违的声音,庞隆焜流出了眼泪。据说,此后庞隆焜经常在夜深时听这盘录音,边听边回忆与妻子患难与共的日子。
1993年1月21日,王运梅的丈夫庞隆焜在马来西亚病逝。听到这个噩耗时,王运梅一个人痴痴地果坐了好长一阵儿,不愿意和别人讲话。
2007年春节期间,庞隆焜和南洋妻子生的两个儿子庞庆良、庞庆泮回到海南琼海阳江镇,探望他们父亲的故乡,但更主要的目的是探望他们留在琼海的“母亲”王运梅。王运梅把这两个“儿子”视如己出,逢人便讲:“我自己‘肚不疼’生的两个儿子从南洋回来看我,真是太欢喜了。”
2007年春节两个“儿子”从马来西亚回来看望王运梅。为庆祝两个儿子“回家”,王运梅还特意让晚辈们准备了20桌酒莱,款待来祝贺的乡亲们。两个“儿子”按照海南风俗祭奠了祖宗,又在亲友陪同下畅游了三亚、博鳌等景点。临别,王运梅给两个“儿子”分别包了红包。两个“儿子”一边推脱一边流着眼泪说:“等母亲百岁生日那天,和三个姐姐一起来给妈妈祝寿。”
2009年,王运梅百岁寿辰,果然迎来了南洋的5个“儿女”前来为她祝寿。
我要活到160岁,看着祖国富强是最幸福的事
如今,王运梅已经儿孙满堂,第五代的玄外孙都有7个,最大的已经上小学五年级。在宽敞明亮的客厅内,王运梅和子孙们围坐在一起,喝茶聊天,享受着天伦之乐。
当记者问及现在的生话,王运梅老人高兴地说:“当然好啦,吃得好、睡得好,政府照顾得好,子女也好,很幸福。”
老人的外孙女马世菊告诉记者,外婆身体一直很健康,除了有高血压之外,平时没什么病痛。她说,外婆之所以102岁了还这么健康,除了爱劳动、饮食健康之外,最关键的就是心态好。“她十分开朗,喜欢跟人说话,也乐于助人。”
“心态好”是所有子孙对王运梅共同的评价。“曾祖母为人随和,很平易近人,而且一直都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王运梅的曾外孙严朝毅说。“现在生话好了,但外婆自己舍不得花钱,都想着子孙们,过年还要给孩子们包一个红包。”马世菊说,“家里每一个人对外婆也都很好。”马世菊告诉记者,每年过年过节,就会把外婆接回家,一大家子人在一起很热闹,十分开心。
“电影里党代表洪常青的故事是真的吗?”来访者问。“洪常青是艺术形象,但真实的战斗中处处有党的领导。”老人深情地回忆说:“那时候,党员是我们的主心骨,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
彭立昭据《快乐老人报》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