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人民银行第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显示,2008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克服重特大自然灾害冲击和国际经济金融环境不利因素,保持平稳较快发展。投资、消费、出口增长相对均衡,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有所增强,居民收入、企业利润和财政收入持续增长,国民经济朝着宏观调控预期方向发展
上半年,金融运行总体平稳,符合宏观调控预期的方向。2008年6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同比增长17.4%,增速比上年同期高0.3个百分点,比上月末低0.7个百分点。贷款平稳增长,6月末,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为30.5万亿元,同比增长15.2%。
人民币汇率弹性继续增强
上半年,金融机构各期限人民币贷款利率总体呈上升趋势,6月份有所下降。前四个月,受加息预期等因素影响,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利率呈缓慢上升态势;5月份,受农业季节性因素影响,在农村信用社中短期贷款大幅增长和利率上浮较高的拉动下,贷款利率上升幅度明显;6月份,随着加息预期减弱,贷款利率呈现总体回落态势,金融机构6个月至1年期(含1年)人民币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8.47%,较2007年4季度上升0.54个百分点,较上月下降1.25个百分点。执行利率上浮的贷款占比有所上升,6月份,金融机构上浮利率贷款占比为45.58%,较2007年4季度上升1.34个百分点,较3月份上升8.96个百分点,较上月下降28.06个百分点。表2表3(城乡信用社浮动区间为[0.9,2.3] )
金融机构人民币同业活期存款利率略有下降,同业定期存款利率基本稳定。6月份,同业活期存款加权平均利率为1.35%,较3月份有所下降,这可能与货币市场短期利率波动性减弱有关;定期存款加权平均利率为3%,较3月份上升0.07个百分点。单笔金额在3000万元以上的人民币协议存款利率总体呈下降趋势。6月份,5年以上协议存款加权平均利率为4.69%,较3月份下降1.06个百分点,这可能与资金回流银行有关;3~5年(含5年)期协议存款加权平均利率基本稳定。
市场供求对人民币汇率形成的基础性作用进一步发挥,人民币汇率总体走升。6月末,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为6.8591元,比上年年末升值4455个基点,升值幅度为6.50%;人民币对欧元、日元汇率中间价分别为1欧元兑10.8302元人民币、100日元兑6.4468元人民币,分别较上年年末贬值1.51%、贬值0.63%。汇改以来至2008年6月末,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累计升值20.66%,对欧元汇率累计贬值7.54%,对日元汇率累计升值13.33%。
人民币汇率弹性进一步增强,与国际主要货币之间汇率联动关系明显。上半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最高达6.8591元,最低为7.2996元,最大单日升值幅度为0.35%(246个基点),最大单日贬值幅度为0.23%(162个基点)。银行间外汇市场共有120个交易日,其中人民币汇率有74个交易日升值、1个交易日持平、45个交易日贬值,体现了有贬有升、双向波动的特点。上半年,日均波幅79个基点,与上年全年日均波幅62个基点相比,汇率弹性继续增强。
货币市场交易活跃
2008年上半年,我国金融市场继续保持健康平稳运行。货币市场、债券市场交易活跃,资本市场波动较大,货币市场利率有所上升,债券收益率曲线上移,债券发行情况良好,外汇市场运行平稳,创新产品规模稳步扩大。金融市场制度性建设继续推进。
国内非金融机构部门(包括住户、企业和政府部门)融资稳定增长,上半年同比增长5.1%。分结构看,贷款融资继续居主导地位;企业债券融资和股票融资增长较快,占比明显上升,直接融资在配置全社会资金中的作用继续扩大;2008年继续执行稳健财政政策,国债融资受发行量减少、到期兑付较多影响,净融资额同比下降较多。表5(①股票融资不包括金融机构上市融资额)
银行间回购、拆借市场交易活跃,日均交易额再创历史新高。2008年上半年,银行间市场债券回购累计成交25.7万亿元,日均成交2092亿元,日均同比增长39.3%;同业拆借累计成交7.4万亿元,日均成交604亿元,日均同比增长1.5倍。回购、拆借市场交易均主要集中于隔夜品种,其交易份额分别为54.5%和68.2%。交易所市场政府债券回购累计成交9631亿元,同比增长25.8%。
银行间市场主体资金融出、融入主要呈现以下三个特点:一是国有商业银行资金净融出明显减少,其他商业银行净融出资金量增加,资金供给主体继续呈现多元化;二是主要受资本市场波动较大影响,证券及基金公司资金需求减弱;三是外资金融机构资产扩张较快,资金需求较强。表6(负号表示净融出,正号表示净融入。)
货币市场资金仍较充裕,市场利率总体平稳并呈小幅上升态势。6月份,同业拆借和质押式债券回购月加权平均利率分别为3.07%和3.08%,比1月份分别上升0.75和0.27个百分点。6月底,隔夜、1周、2周Shibor分别为2.7949%、3.2936%和3.3525%,比上年年底上升51、69和37个基点。
利率互换交易自2月末全面开展以来日益活跃,远期利率协议交易量相对较少,但增长迅速,而债券远期交易量则有所回落。Shibor在利率衍生品交易定价中逐步发挥作用。上半年共达成以Shibor为基准的利率互换434笔,交易量为406.5亿元,占全部利率互换交易总量的19%;共成交远期利率协议68笔,名义本金额48.6亿元,全部采用3个月Shibor为基准。表7(数据来源:中国外汇交易中心。)
债券市场发行平稳增长。上半年累计发行各类债券(不含中央银行票据)1.15万亿元,同比增加455亿元,增长4.1%,其中企业债券发行增长很快。分期限看,5年期以下债券品种发行量占比为63.1%,同比下降1.1个百分点,其中1年期以下品种占比同比下降6个百分点。6月末,中央国债登记结算公司债券托管量余额为13.7万亿元,比上年年末增长11.4%,比上年同期增长31.8%。其中,银行间市场为12.5万亿元,交易所市场为0.3万亿元。表8注:(①包括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公司债券和企业债。)
(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
■观察:提高宏观调控预见性
当前,国民经济总体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的势头。但也要看到,国际环境更趋严峻复杂,许多经济体宏观政策陷入维护物价稳定和保持经济增长的两难境地。我国经济体制性、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价格上涨压力较大,国内外不确定性因素较多也增大了经济金融运行的风险。宏观调控面临较为复杂的局面。
在继续巩固调控成果、保持总量调控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的基础上,针对当前国际环境中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的状况,同时考虑国内经济运行中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适时微调,提高金融宏观调控的预见性、针对性和灵活性。
合理运用价格型工具,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推动货币市场基准利率体系建设,引导金融机构提高利率定价能力,完善贴现利率市场化形成机制。继续按照主动性、可控性和渐进性原则,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加强窗口指导和政策引导,着力加大信贷结构调整力度。贯彻落实“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的方针,优化信贷结构,严格限制对高能耗、高排放和产能过剩行业劣质企业的贷款投放,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金融支持力度。
一是加大对“三农”的信贷支持。通过执行较低的存款准备金率、引导邮储资金回流等方面的政策,扩大支农信贷资金来源。加强农村金融基础服务设施建设,提供安全、便捷、高效的农村金融服务;二是加大对有市场、有效益、带动就业较多的小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运用综合手段支持小企业发展,鼓励金融机构创新小企业信贷产品和贸易融资手段,构建多层次的小企业融资体系,扩大小企业直接融资渠道,规范引导民间资金进入小企业融资市场,加快推进信用体系和担保体系建设,改善小企业融资环境,三是加大对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的信贷支持,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对受灾地区的信贷投放,引导金融机构在满足审慎监管要求、确保稳健经营的前提下,根据灾区需要适时调整信贷结构和投放节奏,加大对灾区重点基础设施、住房建设和消费、有利于扩大就业、“三农”、小企业等方面的信贷支持力度。
进一步推动外汇市场发展,提高金融机构的自主定价和风险管理能力,鼓励金融机构为企业设计针对性更强的汇率避险产品,深化外汇管理体制改革,引导资本平衡流动,加快“走出去”步伐,完善多元化、多层次的对外投资体系,促进国际收支趋于平衡。落实好出口收结汇联网核查,加强异常外汇资金流动监管,防范外汇资金大规模流出。
同时,加快结构调整,着力扩大内需。当前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之间矛盾突出,外需增长相对较慢,需要高度重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结构调整和内需发展。下一阶段应继续调整和优化财税政策,为扩大消费内需和促进服务业发展创造更为有利的财税环境,加快推进社会保障等各项体制性改革,消除制约结构调整的体制性因素。适时推进资源能源价格形成机制改革,提高并强化环保标准,促进发展方式转变。
上半年,金融运行总体平稳,符合宏观调控预期的方向。2008年6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同比增长17.4%,增速比上年同期高0.3个百分点,比上月末低0.7个百分点。贷款平稳增长,6月末,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为30.5万亿元,同比增长15.2%。
人民币汇率弹性继续增强
上半年,金融机构各期限人民币贷款利率总体呈上升趋势,6月份有所下降。前四个月,受加息预期等因素影响,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利率呈缓慢上升态势;5月份,受农业季节性因素影响,在农村信用社中短期贷款大幅增长和利率上浮较高的拉动下,贷款利率上升幅度明显;6月份,随着加息预期减弱,贷款利率呈现总体回落态势,金融机构6个月至1年期(含1年)人民币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8.47%,较2007年4季度上升0.54个百分点,较上月下降1.25个百分点。执行利率上浮的贷款占比有所上升,6月份,金融机构上浮利率贷款占比为45.58%,较2007年4季度上升1.34个百分点,较3月份上升8.96个百分点,较上月下降28.06个百分点。表2表3(城乡信用社浮动区间为[0.9,2.3] )
金融机构人民币同业活期存款利率略有下降,同业定期存款利率基本稳定。6月份,同业活期存款加权平均利率为1.35%,较3月份有所下降,这可能与货币市场短期利率波动性减弱有关;定期存款加权平均利率为3%,较3月份上升0.07个百分点。单笔金额在3000万元以上的人民币协议存款利率总体呈下降趋势。6月份,5年以上协议存款加权平均利率为4.69%,较3月份下降1.06个百分点,这可能与资金回流银行有关;3~5年(含5年)期协议存款加权平均利率基本稳定。
市场供求对人民币汇率形成的基础性作用进一步发挥,人民币汇率总体走升。6月末,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为6.8591元,比上年年末升值4455个基点,升值幅度为6.50%;人民币对欧元、日元汇率中间价分别为1欧元兑10.8302元人民币、100日元兑6.4468元人民币,分别较上年年末贬值1.51%、贬值0.63%。汇改以来至2008年6月末,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累计升值20.66%,对欧元汇率累计贬值7.54%,对日元汇率累计升值13.33%。
人民币汇率弹性进一步增强,与国际主要货币之间汇率联动关系明显。上半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最高达6.8591元,最低为7.2996元,最大单日升值幅度为0.35%(246个基点),最大单日贬值幅度为0.23%(162个基点)。银行间外汇市场共有120个交易日,其中人民币汇率有74个交易日升值、1个交易日持平、45个交易日贬值,体现了有贬有升、双向波动的特点。上半年,日均波幅79个基点,与上年全年日均波幅62个基点相比,汇率弹性继续增强。
货币市场交易活跃
2008年上半年,我国金融市场继续保持健康平稳运行。货币市场、债券市场交易活跃,资本市场波动较大,货币市场利率有所上升,债券收益率曲线上移,债券发行情况良好,外汇市场运行平稳,创新产品规模稳步扩大。金融市场制度性建设继续推进。
国内非金融机构部门(包括住户、企业和政府部门)融资稳定增长,上半年同比增长5.1%。分结构看,贷款融资继续居主导地位;企业债券融资和股票融资增长较快,占比明显上升,直接融资在配置全社会资金中的作用继续扩大;2008年继续执行稳健财政政策,国债融资受发行量减少、到期兑付较多影响,净融资额同比下降较多。表5(①股票融资不包括金融机构上市融资额)
银行间回购、拆借市场交易活跃,日均交易额再创历史新高。2008年上半年,银行间市场债券回购累计成交25.7万亿元,日均成交2092亿元,日均同比增长39.3%;同业拆借累计成交7.4万亿元,日均成交604亿元,日均同比增长1.5倍。回购、拆借市场交易均主要集中于隔夜品种,其交易份额分别为54.5%和68.2%。交易所市场政府债券回购累计成交9631亿元,同比增长25.8%。
银行间市场主体资金融出、融入主要呈现以下三个特点:一是国有商业银行资金净融出明显减少,其他商业银行净融出资金量增加,资金供给主体继续呈现多元化;二是主要受资本市场波动较大影响,证券及基金公司资金需求减弱;三是外资金融机构资产扩张较快,资金需求较强。表6(负号表示净融出,正号表示净融入。)
货币市场资金仍较充裕,市场利率总体平稳并呈小幅上升态势。6月份,同业拆借和质押式债券回购月加权平均利率分别为3.07%和3.08%,比1月份分别上升0.75和0.27个百分点。6月底,隔夜、1周、2周Shibor分别为2.7949%、3.2936%和3.3525%,比上年年底上升51、69和37个基点。
利率互换交易自2月末全面开展以来日益活跃,远期利率协议交易量相对较少,但增长迅速,而债券远期交易量则有所回落。Shibor在利率衍生品交易定价中逐步发挥作用。上半年共达成以Shibor为基准的利率互换434笔,交易量为406.5亿元,占全部利率互换交易总量的19%;共成交远期利率协议68笔,名义本金额48.6亿元,全部采用3个月Shibor为基准。表7(数据来源:中国外汇交易中心。)
债券市场发行平稳增长。上半年累计发行各类债券(不含中央银行票据)1.15万亿元,同比增加455亿元,增长4.1%,其中企业债券发行增长很快。分期限看,5年期以下债券品种发行量占比为63.1%,同比下降1.1个百分点,其中1年期以下品种占比同比下降6个百分点。6月末,中央国债登记结算公司债券托管量余额为13.7万亿元,比上年年末增长11.4%,比上年同期增长31.8%。其中,银行间市场为12.5万亿元,交易所市场为0.3万亿元。表8注:(①包括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公司债券和企业债。)
(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
■观察:提高宏观调控预见性
当前,国民经济总体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的势头。但也要看到,国际环境更趋严峻复杂,许多经济体宏观政策陷入维护物价稳定和保持经济增长的两难境地。我国经济体制性、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价格上涨压力较大,国内外不确定性因素较多也增大了经济金融运行的风险。宏观调控面临较为复杂的局面。
在继续巩固调控成果、保持总量调控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的基础上,针对当前国际环境中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的状况,同时考虑国内经济运行中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适时微调,提高金融宏观调控的预见性、针对性和灵活性。
合理运用价格型工具,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推动货币市场基准利率体系建设,引导金融机构提高利率定价能力,完善贴现利率市场化形成机制。继续按照主动性、可控性和渐进性原则,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加强窗口指导和政策引导,着力加大信贷结构调整力度。贯彻落实“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的方针,优化信贷结构,严格限制对高能耗、高排放和产能过剩行业劣质企业的贷款投放,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金融支持力度。
一是加大对“三农”的信贷支持。通过执行较低的存款准备金率、引导邮储资金回流等方面的政策,扩大支农信贷资金来源。加强农村金融基础服务设施建设,提供安全、便捷、高效的农村金融服务;二是加大对有市场、有效益、带动就业较多的小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运用综合手段支持小企业发展,鼓励金融机构创新小企业信贷产品和贸易融资手段,构建多层次的小企业融资体系,扩大小企业直接融资渠道,规范引导民间资金进入小企业融资市场,加快推进信用体系和担保体系建设,改善小企业融资环境,三是加大对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的信贷支持,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对受灾地区的信贷投放,引导金融机构在满足审慎监管要求、确保稳健经营的前提下,根据灾区需要适时调整信贷结构和投放节奏,加大对灾区重点基础设施、住房建设和消费、有利于扩大就业、“三农”、小企业等方面的信贷支持力度。
进一步推动外汇市场发展,提高金融机构的自主定价和风险管理能力,鼓励金融机构为企业设计针对性更强的汇率避险产品,深化外汇管理体制改革,引导资本平衡流动,加快“走出去”步伐,完善多元化、多层次的对外投资体系,促进国际收支趋于平衡。落实好出口收结汇联网核查,加强异常外汇资金流动监管,防范外汇资金大规模流出。
同时,加快结构调整,着力扩大内需。当前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之间矛盾突出,外需增长相对较慢,需要高度重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结构调整和内需发展。下一阶段应继续调整和优化财税政策,为扩大消费内需和促进服务业发展创造更为有利的财税环境,加快推进社会保障等各项体制性改革,消除制约结构调整的体制性因素。适时推进资源能源价格形成机制改革,提高并强化环保标准,促进发展方式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