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的高中学生,功课紧张,课标规定的课外阅读任务很难完成,进而影响到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更遑论写作创新了。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高中语文课程要满足多样化和选择性的需要,必须增强课程资源意识,重视课程资源的利用和开发。”这里的课程资源含义丰富,包括了课本及读本,因而重视课本阅读,开发课本资源,让课本为写作服务,是培养创新作文的良策。教材文本中究竟蕴藏着哪些写作资源,又如何利用这些资源呢?
1.利用课本,积累写作素材
语文教材选用的文章均是文质兼美的典范。内容涉及古今中外的许多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有启迪人生的历史瞬间和场景。这些作品中既有对事实的记录、故事的整理、现象的描述、风物的介绍、自然的探索,也有对生命的思考、社会的洞察、人性的解剖和人生的感悟。仅以苏教版必修一为例,就有“向青春举杯”、“获得教养的途径”、“月是故乡明”、“像山那样思考”等专题。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教材是一座富矿,等待着教师去有效地开发。如果能灵活运用好课文中的素材,一定能克服作文写作时“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难题,还可以增加文章的文学内涵及文化底蕴。所有这些都可以通过整理、加工,提炼成学生的写作素材,在作文时随机取用。
综观历年的优秀高考作文,可以发现,很多活用、化用教材文本中出现的材料的文章都得到广大师生的称赞和认可,也得到了阅卷教师的青睐,获得了高分。
2.利用课本,深化写作立意
教材文本中,许多作品的作者不仅是中外著名的作家、诗人,而且是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学者。与他们的作品倾心“交谈”,既可使学生了解他们生活态度和原则,又可使学生学习他们的思维方式,接受他们的生活思想,获得人生启示。
例如,从古诗词中感受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信豪放和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悲壯疾呼,从《荷塘月色》、《故都的秋》、《我的空中楼阁》中欣赏到人与景的自然和谐,从《陈情表》、《祭十二郎文》、《项脊轩志》里体悟出情感的至真至诚,在《五人墓碑记》、《记念刘和珍君》、《为了忘却的记念》中体悟生命的崇高与伟大。当学生与文本对话,心灵有一定触动,能进一步体验作家的独特见解和真情实感时,他们的思想会深刻起来,情感会丰富起来,认识会全面起来,感情会敏锐起来。
3.利用课本,扮靓写作语言
靓丽的作文语言是考场作文的制胜法宝。其实,扮靓作文语言不仅是作文课的事,也是阅读课的重要任务之一。在阅读课上应该加强内化课文词句、扩大学生语言积累的作文练习,课文是进行语言教学的主要材料,选在课本里的文章,一般都在语言文字方面有特色,具有很强的典范性。因此在阅读表达课上,应该结合课文的特点,适当地设计写作的语言练习,让学生在练习中运用并掌握课文中一些语言写作方法。
作文的语言能力虽不能用“短、平、快”的方式迅速提高,但如果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教材,采取有效训练方式和手段,从局部入手进行分解训练,进而在整体上提高学生语言操作的熟练程度和水平,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清军溃败,非力不足,势不众,弊在技穷。技穷而力亏,溃败之道也。或曰:‘清室苟和,怨技穷耶?’曰:‘苟和者源技穷也。盖屡战败,不能侥存。故曰弊在技穷也。’”(《过清论》)这段文字无论是形式还是语言都基本上来源于《六国论》开头一段。
语文课本蕴藏着丰富的写作资源,是写作材料的宝库,是传授章法的范例,是揣摩写作的标本,是认识生活的桥梁,是激发想象的触媒,是学习语言的捷径。充分开发和利用课本资源,坚持阅读与写作的结合,坚持积累与训练的结合,课本一定能够成为一个有效提升学生写作能力的平台。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高中语文课程要满足多样化和选择性的需要,必须增强课程资源意识,重视课程资源的利用和开发。”这里的课程资源含义丰富,包括了课本及读本,因而重视课本阅读,开发课本资源,让课本为写作服务,是培养创新作文的良策。教材文本中究竟蕴藏着哪些写作资源,又如何利用这些资源呢?
1.利用课本,积累写作素材
语文教材选用的文章均是文质兼美的典范。内容涉及古今中外的许多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有启迪人生的历史瞬间和场景。这些作品中既有对事实的记录、故事的整理、现象的描述、风物的介绍、自然的探索,也有对生命的思考、社会的洞察、人性的解剖和人生的感悟。仅以苏教版必修一为例,就有“向青春举杯”、“获得教养的途径”、“月是故乡明”、“像山那样思考”等专题。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教材是一座富矿,等待着教师去有效地开发。如果能灵活运用好课文中的素材,一定能克服作文写作时“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难题,还可以增加文章的文学内涵及文化底蕴。所有这些都可以通过整理、加工,提炼成学生的写作素材,在作文时随机取用。
综观历年的优秀高考作文,可以发现,很多活用、化用教材文本中出现的材料的文章都得到广大师生的称赞和认可,也得到了阅卷教师的青睐,获得了高分。
2.利用课本,深化写作立意
教材文本中,许多作品的作者不仅是中外著名的作家、诗人,而且是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学者。与他们的作品倾心“交谈”,既可使学生了解他们生活态度和原则,又可使学生学习他们的思维方式,接受他们的生活思想,获得人生启示。
例如,从古诗词中感受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信豪放和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悲壯疾呼,从《荷塘月色》、《故都的秋》、《我的空中楼阁》中欣赏到人与景的自然和谐,从《陈情表》、《祭十二郎文》、《项脊轩志》里体悟出情感的至真至诚,在《五人墓碑记》、《记念刘和珍君》、《为了忘却的记念》中体悟生命的崇高与伟大。当学生与文本对话,心灵有一定触动,能进一步体验作家的独特见解和真情实感时,他们的思想会深刻起来,情感会丰富起来,认识会全面起来,感情会敏锐起来。
3.利用课本,扮靓写作语言
靓丽的作文语言是考场作文的制胜法宝。其实,扮靓作文语言不仅是作文课的事,也是阅读课的重要任务之一。在阅读课上应该加强内化课文词句、扩大学生语言积累的作文练习,课文是进行语言教学的主要材料,选在课本里的文章,一般都在语言文字方面有特色,具有很强的典范性。因此在阅读表达课上,应该结合课文的特点,适当地设计写作的语言练习,让学生在练习中运用并掌握课文中一些语言写作方法。
作文的语言能力虽不能用“短、平、快”的方式迅速提高,但如果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教材,采取有效训练方式和手段,从局部入手进行分解训练,进而在整体上提高学生语言操作的熟练程度和水平,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清军溃败,非力不足,势不众,弊在技穷。技穷而力亏,溃败之道也。或曰:‘清室苟和,怨技穷耶?’曰:‘苟和者源技穷也。盖屡战败,不能侥存。故曰弊在技穷也。’”(《过清论》)这段文字无论是形式还是语言都基本上来源于《六国论》开头一段。
语文课本蕴藏着丰富的写作资源,是写作材料的宝库,是传授章法的范例,是揣摩写作的标本,是认识生活的桥梁,是激发想象的触媒,是学习语言的捷径。充分开发和利用课本资源,坚持阅读与写作的结合,坚持积累与训练的结合,课本一定能够成为一个有效提升学生写作能力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