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思想品德教学;创新能力;师生关系;教学观念;质疑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8)13—0116—01
思想品德课因为其理论性强且具有极大的包容性,涉及到众多学科的知识内容,在学生创造性思维品质的形成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但中学思想品德课在实施“创新教育”过程中却困难重重,特别是怎样找准教育与创新的结合点,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正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难点和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作为长期从事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教师,在此,笔者谈几点粗浅的体会和看法。
一、转变自身教育觀念,建立平等、和谐、民主的新型师生关系
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这足以说明师生之间关系的重要性,只有师生关系融洽了,学生才能在心理放松的情况下有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这样学生才能敢想、敢说、敢议,在课堂上才能与老师成为真正的朋友,学起来也就轻松了,思维活跃,才能有所创新。反之,如果课堂气氛过于严肃、沉闷,学生处于紧张的学习过程中,总担心自己这错那错,会受到批评,其创造性则会受到抑制,智力发展受到阻碍。
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以现代教育思想为指导,教育观念要从传统型向创新型转变。在教学中要把学生作为一个平等的人来看待,真诚地爱护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让学生觉得老师既是一个可亲可敬的长者,又是一个能帮助自己的大朋友。这样,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情感因素,调动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克服学生的畏难心理,使学生敢于表现自己、质疑问难,向传统挑战,学生的思维品质、创新能力就会得到有效培养与锻炼。
二、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新课程的理念之一,就是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度。道理很简单,饭要自己吃,路要自己走,书要自己读,进步要靠自己,如果离开了学生自身的动力,不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一切教育都不会起多大的作用。“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的主要职责不在于“教”而在于指导学生“学”,让学生自己去掌握新知识,激发他们的主体意识和创新意识。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发现者、探索者,这在青少年的精神世界里特别强烈。”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心理特点让学生自主探索,满足他们的心理需要,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开发学生的潜能。如在讲“灿烂的中华文化”一课前,笔者设计了如下几个问题:1.提到中华文化你会想到什么?你知道它们的来历吗?2.举例说明是谁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3.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是什么?4.说说最能代表中华文化的人物及其成就。5.中华文化有哪些内容构成?6.说说日常生活中充满哲理的谚语或格言。7.中华文化的特点、地位及深远影响是什么?8.讲故事:负荆请罪、苏武牧羊、徙木为信。9.说说中华传统美德。把全班学生分成五组,要求他们结合书本知识、联系各科的相关知识并从网上搜集资料,共同分析探讨这几个问题。在学习中,学生的思维异常活跃,教师只是发挥了组织者的作用,把课堂还给学生,引导学生动手动脑,让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创造性得以发挥。这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了学生主动探究、勇于创新的品质。
三、 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发展创新思维的关键在于启发学生充分发挥独立思维能力,使学生主动提出不同的看法和见解。教师要鼓励学生考虑问题时标新立异,有与众不同的构思,抓住思维中的闪光点,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通过设疑,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效地创设问题情境,打开学生的心扉,促使他们开动脑筋,发散思维,独立思考,求得问题的解决。在课堂中设疑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对培养其创新思维起着很大的作用。如在教学“节约资源”这一内容时,笔者给学生布置了这样一个问题:“有这样一句标语:‘别让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成为你的眼泪。’这说明全球面临着严重的缺水问题,可是现实生活中,人们浪费水的现象十分严重,你们认为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学生们积极思考、探究,提出了各种不同的解决办法。比如使用行政手段、法律手段、经济手段、道德手段等,后来得出了一个比较综合的答案。通过上述活动,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主动探索,使整个课堂充满积极创新的气氛,培养了学生的进取精神和创新意识。
编辑:孟 刚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8)13—0116—01
思想品德课因为其理论性强且具有极大的包容性,涉及到众多学科的知识内容,在学生创造性思维品质的形成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但中学思想品德课在实施“创新教育”过程中却困难重重,特别是怎样找准教育与创新的结合点,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正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难点和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作为长期从事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教师,在此,笔者谈几点粗浅的体会和看法。
一、转变自身教育觀念,建立平等、和谐、民主的新型师生关系
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这足以说明师生之间关系的重要性,只有师生关系融洽了,学生才能在心理放松的情况下有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这样学生才能敢想、敢说、敢议,在课堂上才能与老师成为真正的朋友,学起来也就轻松了,思维活跃,才能有所创新。反之,如果课堂气氛过于严肃、沉闷,学生处于紧张的学习过程中,总担心自己这错那错,会受到批评,其创造性则会受到抑制,智力发展受到阻碍。
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以现代教育思想为指导,教育观念要从传统型向创新型转变。在教学中要把学生作为一个平等的人来看待,真诚地爱护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让学生觉得老师既是一个可亲可敬的长者,又是一个能帮助自己的大朋友。这样,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情感因素,调动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克服学生的畏难心理,使学生敢于表现自己、质疑问难,向传统挑战,学生的思维品质、创新能力就会得到有效培养与锻炼。
二、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新课程的理念之一,就是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度。道理很简单,饭要自己吃,路要自己走,书要自己读,进步要靠自己,如果离开了学生自身的动力,不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一切教育都不会起多大的作用。“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的主要职责不在于“教”而在于指导学生“学”,让学生自己去掌握新知识,激发他们的主体意识和创新意识。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发现者、探索者,这在青少年的精神世界里特别强烈。”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心理特点让学生自主探索,满足他们的心理需要,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开发学生的潜能。如在讲“灿烂的中华文化”一课前,笔者设计了如下几个问题:1.提到中华文化你会想到什么?你知道它们的来历吗?2.举例说明是谁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3.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是什么?4.说说最能代表中华文化的人物及其成就。5.中华文化有哪些内容构成?6.说说日常生活中充满哲理的谚语或格言。7.中华文化的特点、地位及深远影响是什么?8.讲故事:负荆请罪、苏武牧羊、徙木为信。9.说说中华传统美德。把全班学生分成五组,要求他们结合书本知识、联系各科的相关知识并从网上搜集资料,共同分析探讨这几个问题。在学习中,学生的思维异常活跃,教师只是发挥了组织者的作用,把课堂还给学生,引导学生动手动脑,让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创造性得以发挥。这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了学生主动探究、勇于创新的品质。
三、 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发展创新思维的关键在于启发学生充分发挥独立思维能力,使学生主动提出不同的看法和见解。教师要鼓励学生考虑问题时标新立异,有与众不同的构思,抓住思维中的闪光点,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通过设疑,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效地创设问题情境,打开学生的心扉,促使他们开动脑筋,发散思维,独立思考,求得问题的解决。在课堂中设疑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对培养其创新思维起着很大的作用。如在教学“节约资源”这一内容时,笔者给学生布置了这样一个问题:“有这样一句标语:‘别让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成为你的眼泪。’这说明全球面临着严重的缺水问题,可是现实生活中,人们浪费水的现象十分严重,你们认为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学生们积极思考、探究,提出了各种不同的解决办法。比如使用行政手段、法律手段、经济手段、道德手段等,后来得出了一个比较综合的答案。通过上述活动,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主动探索,使整个课堂充满积极创新的气氛,培养了学生的进取精神和创新意识。
编辑:孟 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