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两岸分合历史之反思

来源 :史学集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37209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但自从17世纪以来,台湾的战略价值逐渐为人们所看重,台海两岸也经历了四次分合.第一次是明末荷兰、西班牙入侵台湾和郑成功收复台湾,第二次是郑氏集团割据台湾和清政府统一台湾,第三次是日本在甲午战争后割占台湾和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政府收复台湾,第四次是国民党占据台湾.台海两岸的几次分合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尤其是甲午战争以后日本对台湾的侵占,造成了殖民化问题、台独问题和钓鱼列岛问题等一系列问题.几次分台之间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一是统一进程往往受到国内国际不确定因素的牵制,二是统一过程中时有
其他文献
战国时期,中山作为一中等国家能纵横于各大国之间,这与它拥有较为完善的军事制度密不可分。这一时期,中山国军事领导体制得以确立,国王集军权于己,相兼领军事。兵种配置上,中山国设
1 92 8年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 ,胡汉民以孙中山先生“遗教”代言人身份 ,坚持旧三民主义 ,充分阐述了自己的建国、立法主张。他提出“以党治国”的训政纲领 ,奠定了南京国民政
“敬一情二”是一种只务外表不求内心的礼貌观,它强调主体在利益因素介入后所体现出的礼的优位性,其所彰显的是与公德建设和教育改革息息相关的“公私分治”和“政教分离”等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