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呼和浩特市目前正处在机动化高速发展的起始阶段,慢行出行比例高于东南沿海发达省会城市。在这个关键的时期制定“公交加慢行”的未来综合交通发展模式,将为城市综合交通良性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本文借鉴国内外慢行交通系统规划,探讨适合呼和浩特市城市自身发展的慢行交通系统规划策略,以期为今后的呼和浩特市慢行交通规划提供一点有益的意见与建议。
【关键字】慢行交通;规划策略;构想
城市机动化交通的快速发展,对城市环境、道路交通及居民安全出行的产生的不良影响越来越多。在当前我国能源紧缺、交通拥堵加剧的情况下,呼和浩特市应大力发展与改善慢行交通系统环境,以促进城市交通结构合理化,引导市民全新的出行理念。
1、慢行交通的概念
慢行交通是指以步行及自行车为主体、以低速环保型助动车(最高车速不大于20km·h,噪声较低,制动良好)为过渡性补充的非机动的交通方式。出行半径在1~3公里有明显优势①。
慢行交通具有以下特点:方便居民接触城市公共空间的每个角落,满足居民日常生活需求;更适合短距离出行;环保、健康;不易发生交通事故。
2、国内外城市慢行交通发展经验借鉴
2.1慢行之都——丹麦的哥本哈根
作为世界闻名的慢行之都、自行车城市,哥本哈根市目前建有附人行道的自行车绿色路线和远离交通道路的休闲型步道;为改善当地自行车停车设施和骑行环境,政府鼓励建设自行车停车场,并沿道路设置供居民和相关人员使用的自行车停车架;在公共交通新环线及郊区铁路的所有车站及地铁车站附近,均设置自行车停车设施。
2.2杭州
杭州作为国内较早开展城市慢行交通系统规划实践的城市之一,具体措施为将非机动车道网络按等级分为廊道、集散道、连通道、休闲道;构建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及河道慢行交通系统,构建“公交加慢行”一体化交通出行,发展多元化慢行交通模式,实现交通宁静化。随着规划的逐步落实,杭州市开展了公共自行车租赁,开通了水上巴士,加强对慢行交通的安全引导和人性化关怀,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3、呼和浩特市重点地区慢行交通存在的问题
3.1公共交通发展滞后,服务水平偏低,未能与慢行交通形成有效衔接。
3.2立体(过街天桥、地下通道),机非隔离设施(隔离栏、隔离墩、交通标线、分车带),非机动车停车场,盲道,无障碍通道,步行街等慢行交通设施分布不均、布置不合理,缺乏统一规划设置。
3.3步行街、街头公园、城市公园、滨水空间、步行商业街等慢行休闲空间设计缺乏特色,行人空间环境较差,与慢行交通空间衔接不紧密,缺乏有效的换乘枢纽。
3.4慢行交通管理水平有待提高。人行步道被机动车停车侵占、占道经营、公共服务设施侵占等现象十分普遍,使得城市有60%的步行道有效通行宽度不足2米②。
4、呼和浩特市重点地区慢行交通规划策略构想
4.1慢行交通为主体的多层级出行引导策略
基于呼和浩特的现状交通模式,依托城市现有功能设施及适宜慢行的出行范围,构建慢行区、慢行核、慢行道三个层级的慢行系统,逐步完善公共交通设施,实现慢行交通为主体的出行引导模式。
4.1.1慢性区
①核心慢行区:可依托呼和浩特市一环路、二环路、科尔沁南路、机场快速路、鄂尔多斯东街、兴安南路、昭君路、云中路、呼准公路等城市快速路、城市主干路,将城市核心区周边划分为多个核心慢行区。
②大青山南坡生态慢行区:大青山南坡慢行区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及在城市中的功能定位,可将其规划为一个慢行区,也可规划为大青山南坡生态慢行带。
4.1.2慢行核
慢行核是慢行区内重点发展慢行交通的核心区域,可吸引人们参与多彩的慢行生活,减少对机动车的依赖,从根本上改变人们传统的出行观念。
可将呼和浩特市城市慢行核划分为以下几类:
①公共交通枢纽核——公共交通枢纽站点周边区域,包括轨道交通站点及主要公交换乘站点等;
②城市活力核——中心商业商务区、文化娱乐中心、院校等;
③城市休闲核——大型城市公园绿地、风景名胜区、滨水休闲区、历史风貌区等;
④城市生活核——大型居住区中心、社区中心等。
4.1.3城市级慢行交通通道
海拉尔大街、兴安路、巴彦淖尔路、鄂尔多斯大街等作为呼和浩特市的主要街道,可作为城市级慢行交通通道。另外,还可形成大青山南坡慢行休闲通道、环城河慢行休闲通道、大黑河慢行休闲通道等城市级慢行休闲通道。
4.2慢行系统与休闲空间一体化策略
将慢行系统规划与呼和浩特市的城市更新相结合,完善公园、街头绿地、社区绿地、步行商业街、滨水景观等公共空间设计。
自行车休闲道是区内休闲、健身骑行的专用道。自行车休闲道沿环城河布置的休闲廊道,贯穿中山大街-将军衙署-绥远城墙遗址等历史古迹及商业中心及内蒙古农业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归化古城等多个慢行单元及公共绿地等休闲元素,形成一环慢行核心区内重要自行车休闲道,以保障不同骑乘休闲需求。
在呼和浩特的扎达盖河、小黑河及哈拉沁河两侧的滨河路打造重要自行车休闲道,并紧邻环城河休闲慢行带两岸结合自行车道设置休闲步道,以游憩、娱乐为主,结合慢行关联区内公交站点,设置“B+R”慢行换乘枢纽。
4.3低冲击开发(LID)的慢行设施策略
“低冲击开发”(Low Impact Development,简称LID)其基本内涵是通过有效的水文设计,综合采用入渗、过滤、蒸发和蓄流等方式减少径流排水量,使城市开发区域的水文功能尽量接近开发之前的状况③。
大青山南坡属于城市二级水源保护区,环城河是呼市稀有的水景资源,两大区域包含丰富的自然、人文资源,同时也呈现出生态环境的敏感性,以低冲击开发形式确保规划区的生态环境得以保护和改善。在慢行交通规划中通过合理的选线,优化道路断面设计和排水系统处理,实行低冲击的开发引导。 4.4B+R换乘枢纽规划策略
B+R模式(即公共交通与自行车换乘交通模式)作为促进呼和浩特市公交优先落实的有效方式,对延伸呼和浩特市的公交服务,提高城市公共交通机动性和可达性,吸引小汽车出行者改变出行方式,节约道路资源、减少环境污染、缓解“出行难”等问题有着重要的意义。结合《呼和浩特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2010-2020)》中规划的轨道交通线路,核心慢行区可结合城市轨道交通换乘站、常规站设置综合“B+R”换乘枢纽。
4.5自行车规划策略
在城市的慢行核心区及环城河景观区可沿自行车廊道、自行车休闲道设置多个公共自行车租赁点,且布置在人行道时需留出足够的步行通行空间。结合自行车租赁点设置自行车停车场,方便市民停车存车。
大青山南坡可考虑构建自行车租赁中心+自行车租赁点休闲自行车租赁系统,并为各租赁中心规划适当预留发展用地,以便未来升级为城市慢行系统换乘枢纽。
4.6实施策略
为有利于呼和浩特市重点地区慢行交通规划的顺利实施,合理引导慢行交通的有序发展,得到社会的认可与支持,现提出如下实施策略,为慢行交通系统的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4.6.1加强人行道整治,协调好市容、园林、绿化、交警等相关部门意见;
4.6.2紧密沟通沿街商厦并参与合作,兴建立体过街设施;
4.6.3加强街坊通道建设和管理,对慢行交通进行有效开放,完善步行通道及非机动车网络;
4.6.4加强非机动车管理,制定完善的非机动车管理条例细则;
4.6.5建立和规范公共自行车租赁市场,制定自行车租赁管理条例;
4.6.6制定非机动车道建设、设施及换乘停车管理条例;
4.6.7规范电动自行车市场,制定针对电动自行车市场的统一管理办法和规章制度,引导市场的良性发展;
4.6.8开展非机动车·安全教育,提倡非机动车行车文明行驶,印制《安全骑车手册》;
4.6.9积极推广非机动车出行宣传,印制城市非机动车服务地图;
4.6.10编制《呼和浩特市慢行交通系统规划设计与建设导则》,并纳入地方法规或部门规章,保障慢行交通系统的规划、建设和管理有法可依;
4.6.11政府各部门应统一认识,在规划、设计、建设、管理、资金等方面应保障慢行战略的实施。
5、结语
呼和浩特市的慢行交通系统的规划与设计应与城市交通,城市风貌、休闲、旅游以及商业等慢性环境紧密结合,积极引导居民步行加公交的出行方式,打造舒适、安全、便捷的慢行环境,形成体现城市特色的“绿色”慢行交通系统。
【关键字】慢行交通;规划策略;构想
城市机动化交通的快速发展,对城市环境、道路交通及居民安全出行的产生的不良影响越来越多。在当前我国能源紧缺、交通拥堵加剧的情况下,呼和浩特市应大力发展与改善慢行交通系统环境,以促进城市交通结构合理化,引导市民全新的出行理念。
1、慢行交通的概念
慢行交通是指以步行及自行车为主体、以低速环保型助动车(最高车速不大于20km·h,噪声较低,制动良好)为过渡性补充的非机动的交通方式。出行半径在1~3公里有明显优势①。
慢行交通具有以下特点:方便居民接触城市公共空间的每个角落,满足居民日常生活需求;更适合短距离出行;环保、健康;不易发生交通事故。
2、国内外城市慢行交通发展经验借鉴
2.1慢行之都——丹麦的哥本哈根
作为世界闻名的慢行之都、自行车城市,哥本哈根市目前建有附人行道的自行车绿色路线和远离交通道路的休闲型步道;为改善当地自行车停车设施和骑行环境,政府鼓励建设自行车停车场,并沿道路设置供居民和相关人员使用的自行车停车架;在公共交通新环线及郊区铁路的所有车站及地铁车站附近,均设置自行车停车设施。
2.2杭州
杭州作为国内较早开展城市慢行交通系统规划实践的城市之一,具体措施为将非机动车道网络按等级分为廊道、集散道、连通道、休闲道;构建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及河道慢行交通系统,构建“公交加慢行”一体化交通出行,发展多元化慢行交通模式,实现交通宁静化。随着规划的逐步落实,杭州市开展了公共自行车租赁,开通了水上巴士,加强对慢行交通的安全引导和人性化关怀,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3、呼和浩特市重点地区慢行交通存在的问题
3.1公共交通发展滞后,服务水平偏低,未能与慢行交通形成有效衔接。
3.2立体(过街天桥、地下通道),机非隔离设施(隔离栏、隔离墩、交通标线、分车带),非机动车停车场,盲道,无障碍通道,步行街等慢行交通设施分布不均、布置不合理,缺乏统一规划设置。
3.3步行街、街头公园、城市公园、滨水空间、步行商业街等慢行休闲空间设计缺乏特色,行人空间环境较差,与慢行交通空间衔接不紧密,缺乏有效的换乘枢纽。
3.4慢行交通管理水平有待提高。人行步道被机动车停车侵占、占道经营、公共服务设施侵占等现象十分普遍,使得城市有60%的步行道有效通行宽度不足2米②。
4、呼和浩特市重点地区慢行交通规划策略构想
4.1慢行交通为主体的多层级出行引导策略
基于呼和浩特的现状交通模式,依托城市现有功能设施及适宜慢行的出行范围,构建慢行区、慢行核、慢行道三个层级的慢行系统,逐步完善公共交通设施,实现慢行交通为主体的出行引导模式。
4.1.1慢性区
①核心慢行区:可依托呼和浩特市一环路、二环路、科尔沁南路、机场快速路、鄂尔多斯东街、兴安南路、昭君路、云中路、呼准公路等城市快速路、城市主干路,将城市核心区周边划分为多个核心慢行区。
②大青山南坡生态慢行区:大青山南坡慢行区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及在城市中的功能定位,可将其规划为一个慢行区,也可规划为大青山南坡生态慢行带。
4.1.2慢行核
慢行核是慢行区内重点发展慢行交通的核心区域,可吸引人们参与多彩的慢行生活,减少对机动车的依赖,从根本上改变人们传统的出行观念。
可将呼和浩特市城市慢行核划分为以下几类:
①公共交通枢纽核——公共交通枢纽站点周边区域,包括轨道交通站点及主要公交换乘站点等;
②城市活力核——中心商业商务区、文化娱乐中心、院校等;
③城市休闲核——大型城市公园绿地、风景名胜区、滨水休闲区、历史风貌区等;
④城市生活核——大型居住区中心、社区中心等。
4.1.3城市级慢行交通通道
海拉尔大街、兴安路、巴彦淖尔路、鄂尔多斯大街等作为呼和浩特市的主要街道,可作为城市级慢行交通通道。另外,还可形成大青山南坡慢行休闲通道、环城河慢行休闲通道、大黑河慢行休闲通道等城市级慢行休闲通道。
4.2慢行系统与休闲空间一体化策略
将慢行系统规划与呼和浩特市的城市更新相结合,完善公园、街头绿地、社区绿地、步行商业街、滨水景观等公共空间设计。
自行车休闲道是区内休闲、健身骑行的专用道。自行车休闲道沿环城河布置的休闲廊道,贯穿中山大街-将军衙署-绥远城墙遗址等历史古迹及商业中心及内蒙古农业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归化古城等多个慢行单元及公共绿地等休闲元素,形成一环慢行核心区内重要自行车休闲道,以保障不同骑乘休闲需求。
在呼和浩特的扎达盖河、小黑河及哈拉沁河两侧的滨河路打造重要自行车休闲道,并紧邻环城河休闲慢行带两岸结合自行车道设置休闲步道,以游憩、娱乐为主,结合慢行关联区内公交站点,设置“B+R”慢行换乘枢纽。
4.3低冲击开发(LID)的慢行设施策略
“低冲击开发”(Low Impact Development,简称LID)其基本内涵是通过有效的水文设计,综合采用入渗、过滤、蒸发和蓄流等方式减少径流排水量,使城市开发区域的水文功能尽量接近开发之前的状况③。
大青山南坡属于城市二级水源保护区,环城河是呼市稀有的水景资源,两大区域包含丰富的自然、人文资源,同时也呈现出生态环境的敏感性,以低冲击开发形式确保规划区的生态环境得以保护和改善。在慢行交通规划中通过合理的选线,优化道路断面设计和排水系统处理,实行低冲击的开发引导。 4.4B+R换乘枢纽规划策略
B+R模式(即公共交通与自行车换乘交通模式)作为促进呼和浩特市公交优先落实的有效方式,对延伸呼和浩特市的公交服务,提高城市公共交通机动性和可达性,吸引小汽车出行者改变出行方式,节约道路资源、减少环境污染、缓解“出行难”等问题有着重要的意义。结合《呼和浩特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2010-2020)》中规划的轨道交通线路,核心慢行区可结合城市轨道交通换乘站、常规站设置综合“B+R”换乘枢纽。
4.5自行车规划策略
在城市的慢行核心区及环城河景观区可沿自行车廊道、自行车休闲道设置多个公共自行车租赁点,且布置在人行道时需留出足够的步行通行空间。结合自行车租赁点设置自行车停车场,方便市民停车存车。
大青山南坡可考虑构建自行车租赁中心+自行车租赁点休闲自行车租赁系统,并为各租赁中心规划适当预留发展用地,以便未来升级为城市慢行系统换乘枢纽。
4.6实施策略
为有利于呼和浩特市重点地区慢行交通规划的顺利实施,合理引导慢行交通的有序发展,得到社会的认可与支持,现提出如下实施策略,为慢行交通系统的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4.6.1加强人行道整治,协调好市容、园林、绿化、交警等相关部门意见;
4.6.2紧密沟通沿街商厦并参与合作,兴建立体过街设施;
4.6.3加强街坊通道建设和管理,对慢行交通进行有效开放,完善步行通道及非机动车网络;
4.6.4加强非机动车管理,制定完善的非机动车管理条例细则;
4.6.5建立和规范公共自行车租赁市场,制定自行车租赁管理条例;
4.6.6制定非机动车道建设、设施及换乘停车管理条例;
4.6.7规范电动自行车市场,制定针对电动自行车市场的统一管理办法和规章制度,引导市场的良性发展;
4.6.8开展非机动车·安全教育,提倡非机动车行车文明行驶,印制《安全骑车手册》;
4.6.9积极推广非机动车出行宣传,印制城市非机动车服务地图;
4.6.10编制《呼和浩特市慢行交通系统规划设计与建设导则》,并纳入地方法规或部门规章,保障慢行交通系统的规划、建设和管理有法可依;
4.6.11政府各部门应统一认识,在规划、设计、建设、管理、资金等方面应保障慢行战略的实施。
5、结语
呼和浩特市的慢行交通系统的规划与设计应与城市交通,城市风貌、休闲、旅游以及商业等慢性环境紧密结合,积极引导居民步行加公交的出行方式,打造舒适、安全、便捷的慢行环境,形成体现城市特色的“绿色”慢行交通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