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前技工学校面临两大难题,一是生源综合素质较差;二是企业普遍出现熟练技术工人的短缺,这对技工学校现行的教育模式与教学方法有着极高的挑战性。技工学校作为培养掌握最新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复合型人才的摇篮,应当尽快更新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方法,优化教学内容,使毕业生能尽快满足岗位需求。
【关键词】钳工教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方法
1. 加强钳工专业教育,培养学生职业情感 新生刚进入学校,对陌生环境还充满好奇,对教学内容与专业尚处于蒙胧认识阶段,这时需抓住机会,对学生进行专业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1.1 加强学生对钳工专业认识的心理教育
什么是钳工?为什么要学习钳工?这是学生心里存在的第一问题。
可从钳工工作的主要任务入手,给学生一种直接了当的答案:
①加工零件:许多采用机械方法不适宜或不能解决的加工,都可由钳工来完成。如:零件加工过程中的划线,精密加工、检验、修配等。
②装配: 把零件按机械设备的装配技术要求进行组件、部件装配和总装,并经过调整,检验和试车等,使之成为合格的机械设备。
③设备维修:当机械在使用过程中产生故障,出现损坏或长期使用后精度降低,影响使用时,也要通过钳工进行维护和修理。
④工具的制造和修理:制造和修理各种工具、卡具、量具、模具和各种专业设备。
通过播放图文并茂的工厂现场生产录像片,加深学生对本专业的认识,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1.2 钳工专业教学过程中加强职业心理教育
钳工专业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是由技工学校本身的人才培养目标所决定的。其心理健康教育要以职业心理教育为主要内容,结合社会需要和有关职业信息,对学生进行职业心理教育,使学生了解自己,将来在择业时,尽量要考虑所选职业和岗位与自己专业特点。通过职业心理教育,使学生懂得人的性格都有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在学习、择业及今后的职业生涯中,努力克服消极的性格,发扬积极的品质。
2. 更新教学方法,适应现代学生的发展规律 《钳工生产实习》在传统的教育教学中,“枯燥无味”是其特点之一。由于钳工生产所用设备和工具比较简单,钳工生产时噪声大,实操环境差;钳工加工进度慢,效率低;钳工生产劳动强度大,体能消耗大,学生感到比较疲劳,在教学中很难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影响钳工生产实习教学质量提高。其因素,既有钳工项目特点的制约,也有学生主观方面的原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优化教学资源,采用职业心理健康教育与生产实践一体化教学并行的教学原则,既能引导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同时也能提高教学质量。
2.1 理论联系实际是钳工教学的基本条件
《钳工生产实习》的特点是实践性强,《钳工工艺学》是指导钳工生产实践的理论,同时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课程理论。通过实物模型,让学生在感官上首先有一个较明确的认识,也就是感性认识。
因为有些生产实践中的东西,老师上课时比较难讲,而学生听起来也比较费力。老师就不能采取“空对空”的战术,而应从实物开始逐渐引导学生,边观察边思考,让学生由感性认识过渡到理性认识,从而实现认识的第一次飞跃,最后又要回到感知上,实现认识的第二次飞跃,也就是辩证唯物主义所讲的“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从理性认识到感性认识”。实现理论和实践的不断完善。如游标卡尺是机械行业用得最多的量具,对机械行业中的钳工专业学生来讲,必须会使用游标卡尺。老师可以采用投影仪,把游标卡尺投影到屏幕上,更好的吸引学生的视觉,学生注意力集中,理解能力也就会提高。
再如在“研磨”这一节中,在没有研磨剂的情况下,可以利用黄沙渗水作研磨剂,石头为工件,边进行现场研磨,边结合课本教学,通过理论指导实践,现场研磨实践对“研磨”一节的理论知识作检验。促使学生明白理论与实践是相互依存。这样的一体化教学效果对学生来说即形象又直观,从而有效的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2 精心设置课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在学生学习钳工技能操作过程中十分重要。尽管教师激励固然重要,但只是激发学生形成学习兴趣的外因,毕竟学生个人的兴趣爱好才是内因。只有内外相互作用,才能形成学习的兴趣。因此必须精心设置课程。如钳工实习第一节课,学生刚进入学校,什么叫钳工,对学生来说是一门虚拟学,在学生的脑海中是一种空白。老师就应教予学生通俗的知识,结合生产中的案例层层诱导。
(1)从机械制图开始,每个学生发一份简单的机械图纸,尽可能与生产中常见的物体相结合。采取互动形式认真分析讲解这份图纸是如何识读的。然后总结学生的学习成果,肯定学生的学习成绩,满足学生的行为动机,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2)带领学生往划线内容学习,平面划线与识图能力相互并存,划线是巩固制图学习成果最有力的保障,内容不能太难,否则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平面划线得到巩固的前提下往立体划线过渡,其中就可包含划线错料等内容,这就有了从理论到实践的一个质的飞越。当然在教学中应遵守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3)带领学生学习钳工的基本功,如锉、锯、錾、孔加工、矫正与弯形等基本技能,规范学生的动作姿势。在教学中注意观察学生学习的动态,采用穿插式教学的原则可避免学生厌烦情绪的产生。这一步必须要求学生按照要求完成相应的技能训练。
(4)在钳工生产操作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进行职业心理调适,克服不利于学习和就业的心理倾向,正确对待职业选择和职业的变化发展,培养职业兴趣、爱岗敬业精神和良好的职业心理素质。
以此诱导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有所提高,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2.3 运用先进的一体化教学方法
“一体化教学”即利用先进的现代教学技术,将理论、实验、实训等教学内容一体化设置;将讲授与实验、操作等教学形式一体化实施;将教室、实验室与实训场地等教学场所一体化配置;将知识、技能与素质等职业要求一体化训练;将师生双方共同在专业教室进行边教、边学、边做来完成某项教学任务,由此形成融合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于一体的教学模式。
利用“一体化”教学方法,在较大程度上克服了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注重对基本原理、原则和方法的讲授与运用,强调对实际生活中大量丰富生动的案例的关注;更加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改变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和模仿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特别是通过典型工作任务分析,构建课程体系,并以具体工作任务为学习载体,按照工作过程和学习者自主学习要求设计和安排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强烈的问题动机驱动下,围绕典型工作任务内容,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完成典型工作任务,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进行启发、引导和交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在钳工实习教学过程中,从变革教学方法着手,加强专业教育和专业引导,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水平,以学生的就业为导向,以学生就业所需为原则,培养出更多的优秀的、符合企业需要的综合型技能人才,实现校企共赢。
参考文献
[1] 《新课程背景下的公共心理学教程》主编:叶一舵 书号:ISBN7-04-014234-1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年8月第1版
[2] 《心理学》高中 主编:文萍 覃壮才 书号:978-7-5633-9308-4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年1月第1版
[3] 机修钳工(中级) 主编:徐洪义 武春江 书号:ISBN978-7-5045-6632-4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007年11月第1版
作者简介:蓝尉健,男,广西玉林高级技工学校二级实习指导教师,钳工技师,模具教研组长,主要从事钳工,机加工技能实训,模具教学研究。
【关键词】钳工教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方法
1. 加强钳工专业教育,培养学生职业情感 新生刚进入学校,对陌生环境还充满好奇,对教学内容与专业尚处于蒙胧认识阶段,这时需抓住机会,对学生进行专业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1.1 加强学生对钳工专业认识的心理教育
什么是钳工?为什么要学习钳工?这是学生心里存在的第一问题。
可从钳工工作的主要任务入手,给学生一种直接了当的答案:
①加工零件:许多采用机械方法不适宜或不能解决的加工,都可由钳工来完成。如:零件加工过程中的划线,精密加工、检验、修配等。
②装配: 把零件按机械设备的装配技术要求进行组件、部件装配和总装,并经过调整,检验和试车等,使之成为合格的机械设备。
③设备维修:当机械在使用过程中产生故障,出现损坏或长期使用后精度降低,影响使用时,也要通过钳工进行维护和修理。
④工具的制造和修理:制造和修理各种工具、卡具、量具、模具和各种专业设备。
通过播放图文并茂的工厂现场生产录像片,加深学生对本专业的认识,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1.2 钳工专业教学过程中加强职业心理教育
钳工专业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是由技工学校本身的人才培养目标所决定的。其心理健康教育要以职业心理教育为主要内容,结合社会需要和有关职业信息,对学生进行职业心理教育,使学生了解自己,将来在择业时,尽量要考虑所选职业和岗位与自己专业特点。通过职业心理教育,使学生懂得人的性格都有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在学习、择业及今后的职业生涯中,努力克服消极的性格,发扬积极的品质。
2. 更新教学方法,适应现代学生的发展规律 《钳工生产实习》在传统的教育教学中,“枯燥无味”是其特点之一。由于钳工生产所用设备和工具比较简单,钳工生产时噪声大,实操环境差;钳工加工进度慢,效率低;钳工生产劳动强度大,体能消耗大,学生感到比较疲劳,在教学中很难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影响钳工生产实习教学质量提高。其因素,既有钳工项目特点的制约,也有学生主观方面的原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优化教学资源,采用职业心理健康教育与生产实践一体化教学并行的教学原则,既能引导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同时也能提高教学质量。
2.1 理论联系实际是钳工教学的基本条件
《钳工生产实习》的特点是实践性强,《钳工工艺学》是指导钳工生产实践的理论,同时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课程理论。通过实物模型,让学生在感官上首先有一个较明确的认识,也就是感性认识。
因为有些生产实践中的东西,老师上课时比较难讲,而学生听起来也比较费力。老师就不能采取“空对空”的战术,而应从实物开始逐渐引导学生,边观察边思考,让学生由感性认识过渡到理性认识,从而实现认识的第一次飞跃,最后又要回到感知上,实现认识的第二次飞跃,也就是辩证唯物主义所讲的“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从理性认识到感性认识”。实现理论和实践的不断完善。如游标卡尺是机械行业用得最多的量具,对机械行业中的钳工专业学生来讲,必须会使用游标卡尺。老师可以采用投影仪,把游标卡尺投影到屏幕上,更好的吸引学生的视觉,学生注意力集中,理解能力也就会提高。
再如在“研磨”这一节中,在没有研磨剂的情况下,可以利用黄沙渗水作研磨剂,石头为工件,边进行现场研磨,边结合课本教学,通过理论指导实践,现场研磨实践对“研磨”一节的理论知识作检验。促使学生明白理论与实践是相互依存。这样的一体化教学效果对学生来说即形象又直观,从而有效的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2 精心设置课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在学生学习钳工技能操作过程中十分重要。尽管教师激励固然重要,但只是激发学生形成学习兴趣的外因,毕竟学生个人的兴趣爱好才是内因。只有内外相互作用,才能形成学习的兴趣。因此必须精心设置课程。如钳工实习第一节课,学生刚进入学校,什么叫钳工,对学生来说是一门虚拟学,在学生的脑海中是一种空白。老师就应教予学生通俗的知识,结合生产中的案例层层诱导。
(1)从机械制图开始,每个学生发一份简单的机械图纸,尽可能与生产中常见的物体相结合。采取互动形式认真分析讲解这份图纸是如何识读的。然后总结学生的学习成果,肯定学生的学习成绩,满足学生的行为动机,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2)带领学生往划线内容学习,平面划线与识图能力相互并存,划线是巩固制图学习成果最有力的保障,内容不能太难,否则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平面划线得到巩固的前提下往立体划线过渡,其中就可包含划线错料等内容,这就有了从理论到实践的一个质的飞越。当然在教学中应遵守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3)带领学生学习钳工的基本功,如锉、锯、錾、孔加工、矫正与弯形等基本技能,规范学生的动作姿势。在教学中注意观察学生学习的动态,采用穿插式教学的原则可避免学生厌烦情绪的产生。这一步必须要求学生按照要求完成相应的技能训练。
(4)在钳工生产操作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进行职业心理调适,克服不利于学习和就业的心理倾向,正确对待职业选择和职业的变化发展,培养职业兴趣、爱岗敬业精神和良好的职业心理素质。
以此诱导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有所提高,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2.3 运用先进的一体化教学方法
“一体化教学”即利用先进的现代教学技术,将理论、实验、实训等教学内容一体化设置;将讲授与实验、操作等教学形式一体化实施;将教室、实验室与实训场地等教学场所一体化配置;将知识、技能与素质等职业要求一体化训练;将师生双方共同在专业教室进行边教、边学、边做来完成某项教学任务,由此形成融合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于一体的教学模式。
利用“一体化”教学方法,在较大程度上克服了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注重对基本原理、原则和方法的讲授与运用,强调对实际生活中大量丰富生动的案例的关注;更加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改变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和模仿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特别是通过典型工作任务分析,构建课程体系,并以具体工作任务为学习载体,按照工作过程和学习者自主学习要求设计和安排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强烈的问题动机驱动下,围绕典型工作任务内容,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完成典型工作任务,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进行启发、引导和交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在钳工实习教学过程中,从变革教学方法着手,加强专业教育和专业引导,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水平,以学生的就业为导向,以学生就业所需为原则,培养出更多的优秀的、符合企业需要的综合型技能人才,实现校企共赢。
参考文献
[1] 《新课程背景下的公共心理学教程》主编:叶一舵 书号:ISBN7-04-014234-1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年8月第1版
[2] 《心理学》高中 主编:文萍 覃壮才 书号:978-7-5633-9308-4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年1月第1版
[3] 机修钳工(中级) 主编:徐洪义 武春江 书号:ISBN978-7-5045-6632-4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007年11月第1版
作者简介:蓝尉健,男,广西玉林高级技工学校二级实习指导教师,钳工技师,模具教研组长,主要从事钳工,机加工技能实训,模具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