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2年10月13日,上海辰山植物园执行园长胡永红做客第57期文汇讲堂,就植物与人类的关系问题发表演讲。
据国际自然保护联盟估测,在过去4亿年间,每27年才有一种植物灭绝,但目前每天有1个物种消失,是其自然消亡速度的1000倍,人类对环境的破坏造成植物的快速消失。植物也有生命,和人类一样有自己生存的权利,也有自己容忍的极限。如果遭到过分破坏,植物也会奋起反抗。但重要的不是植物的报复,而是人类能否吸取教训,向植物学习,学会尊敬反馈自然。
植物对人的报复远远不止这些,而恢复自然的代价远大于破坏
植物是人类的福音,人类必须依赖植物而生存,但由于人类过度地利用和不善待植物,植物曾以各种形式报复人类,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
马铃薯既是蔬菜,也是非常重要的粮食作物。17世纪,它从原产地南美传到欧洲,由于种植简单、产量高,当地农业和饮食对马铃薯达到了相当程度的依赖。19世纪早期,爱尔兰人开始大面积地单一种植马铃薯品种“卢姆伯”,爱尔兰人口因此大规模增长近一倍。1845年,枯萎病菌侵袭爱尔兰,使土豆变黑,在地底下枯死。而“卢姆伯”没有抵抗病菌的基因,病菌很快肆虐全国,导致马铃薯枯萎病大面积爆发,给依靠土豆为生的爱尔兰人致命一击,造成一场惨绝人寰的大饥荒——非正常死亡人口达100多万,150万人移民海外。1851年爱尔兰人口仅为650万,10年内锐减20%。
这场悲剧的根本原因在于单一种植,我们现在的粮食作物栽培中也有很多类似的问题。如果再发生类似事件,我们准备好如何应对了吗?
沙尘暴源自内蒙古,由于过度放牧、过度开垦以及掠夺式开发利用破坏了绿色植被,造成沙尘源大面积增加。草原土层稀薄,一旦植被遭到破坏就很难恢复。目前,中国的荒漠化土地已占陆地国土总面积的27.3%,荒漠化面积正以每年2460平方公里的速度增长。上世纪50年代,中国遭受到的沙尘暴天气为每年5次,上世纪90年代至今,增加到每年23次。肆虐的沙尘暴,是草原向人类发起的猛烈报复。
滇池曾被誉为“人间瑶池”,然而,随着人类将大量污水、工业废气等排入滇池,导致环境污染,蓝藻水患连年爆发,滇池已没有自净能力,变得臭不可闻,在水面形成一层蓝绿色的腥臭的浮沫,称为“水华”。蓝藻死亡后释放的毒素不但使水中生物绝迹,还通过食物链影响着人类健康。
如果引进植物而不加以科学控制,很可能会演变成生态灾难,带来巨大损失。1901年引进我国的水葫芦,起初作为猪饲料,后来被废弃在水体中。由于水体污染造成富氧化,水葫芦的生长目前难以控制,现在上海每年要花3000多万元去打捞处置。上海常见的喜旱莲子草在水湿地都能生长,这类铲不尽、杀不死的植物也正侵蚀着农田和菜园。
植物对人的报复远远不止这些,而恢复自然的代价远大于破坏,现在年投入修复滇池的费用达200到300亿元,但见效甚微;风沙治理一期投入逾300亿元,二期逾800亿元。所以追求发展不应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要平衡和环境的关系。
地球上出现生命至今已是30多亿年,人类历史是非常短暂的过程,物种的灭绝原本是一个极其自然的过程,但人类的破坏加剧了这种过程,并将人类自己往终点加速推进。没有人希望这样的结果,所以每个人都应当认识到:保护植物,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人类利用植物等各种自然资源,但给植物以及自然的回馈却很少
人类之所以害怕植物的报复,源于人类社会对植物的极度依赖,人的衣食住行皆离不开植物。几千年来,人类与植物同呼吸、共命运,人类因植物而发展,也因它而稳定。植物利用自然,并友好地回馈自然;人类利用植物等各种自然资源,但给植物以及自然的回馈却很少。
棉花是织布的四大天然原料之一,棉纤既柔和又坚韧,具有吸湿、保温、透气性能好等优点,棉织物坚牢耐磨,穿着舒适,因此,棉花是一种价廉质优的纺织品原料,我们以棉纤维为基本衣料,才可以体面地进行社交活动。
玉米营养丰富,是农作物中热值最高的粮食,人称“饲料作物之王”。现今,全世界约70%的玉米用以发展畜牧业,以换取肉、奶、蛋,学者把人均玉米数量视为一个国家畜牧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标志。
橡胶树原产于巴西亚马逊河流域。天然橡胶可做胶鞋,后来和工业结合,是制造飞机、汽车、医疗器械等必不可少的材料之一。橡胶轮胎的出现极大地缩短了全世界的空间距离。
石油、煤炭、天然气等化石能源是会枯竭的,因此寻找生物能源等新能源成为全世界的共同目标。能源植物种类丰富,代表物种有蒲苇、小桐子、文冠果等。
目前已知地球上被子植物有30多万种,中国有3万多种,仅次于巴西和马来西亚,排名世界第三。丰富的植物种类和其对环境的适应,是组成稳定生态系统的关键,它们是包括人类在内的其他生命的基础。20世纪以来,随着世界人口的持续增长和人类活动范围与强度的不断增加,人类社会遭遇到一系列前所未有的环境问题,面临着人口、资源、环境、粮食和能源等5大危机。这些问题的解决都与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及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密切相关,归根到底都与生物多样性相关。
如何补偿人类在改造自然中犯下的错误,挽救即将消失的珍稀植物资源和曾经美好的生境,已成为当今的热门话题
事实证明,我们一天也无法离开植物,而人们应该如何对待植物?我们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犯了很多错误。农业发展有三个要素:产量高、品种好、生长快。人口数量多,需要食物,需要发展,这无可厚非,但因人性贪婪,人类利用丰富的自然资源的同时,也在改造自然,在这个过程中对自然造成了极大的伤害。如何补偿人类在改造自然中犯下的错误,挽救即将消失的珍稀植物资源和曾经美好的生境,已成为当今的热门话题。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是美国工业化取得最大成就的时期,也是环境公害最严重的时代。1960年代初期,美国著名学者蕾切尔·卡尔逊(Rachel Carson)在《寂静的春天》中描绘了一个没有鸟叫没有生机的死寂的春天,这本书的出版使美国人民开始意识到生态危机对人类构成的威胁,从而引发一场关于生态和环境保护的空前大讨论,这场讨论的直接结果之一就是每年4月22日地球日的诞生。当时美国制定了一系列的环境法,美国环保署也随之建立。与此同时,美国逐渐向高技术含量、低消耗资源、低污染产业转移,政府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改善环境,对被污染的土地进行长期的生态修复。社区居民也积极参与环保工作,几乎人人都是志愿者。
日本的森林覆盖率高达67%,是世界上森林覆盖率最高的国家之一。日本人的平均寿命名列世界第一,这与优良的环境条件密不可分。“城市建在绿地中,居民住在花园里”,这是日本人的观念。然而,这种绿环境却是用沉痛教训和巨大代价换来的。日本的天然森林覆盖率曾经高达95%,但工业革命后,城市、工矿等急剧扩张,能源消耗量大增,森林植被遭到极大破坏,以致“三大公害病”出现,这才使人们逐步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此后,日本在治理环境污染的同时,开始提倡和强调恢复与重建森林植被,使日本的森林覆盖率在1980年代初达到现在的程度。
面对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在国家层面上,正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就地保护)、植物园、树木园(迁地保护)以及资源库等措施保护正在锐减的生物多样性。
目前,全世界已建立1750座种子库,科学家们希望,万一摧毁所有农作物的“世界末日”真的降临,人类至少还有备份种子能够重新开始耕种。
就城市而言,首先,应根据城市发展规模适当控制人口;其次,城市应逐步减少利用化石能源,稳步推进再生能源系统的建设;同时,城市应强化发展公共交通及相关设施;而通过立法来保证环境改善,尤其保证绿化的规划与实施也尤为重要。就个人而言,善待植物应从我做起。“低碳生活”的理念可以概括为“适度吃、住、行、用,不浪费,多运动”。
植物的报复已经给了我们很大的教训,人类作为地球上的智者,人类文明发展的荣光,不应建立在牺牲其他物种生存权利的基础上,而应与世间万物和谐共处,找到天人合一的大智慧。让我们一起努力,尊重自然,善待植物,同时和自然和平相处,让植物与人类永不反目成仇。
(摘编自《文汇报》2012年10月19日)
据国际自然保护联盟估测,在过去4亿年间,每27年才有一种植物灭绝,但目前每天有1个物种消失,是其自然消亡速度的1000倍,人类对环境的破坏造成植物的快速消失。植物也有生命,和人类一样有自己生存的权利,也有自己容忍的极限。如果遭到过分破坏,植物也会奋起反抗。但重要的不是植物的报复,而是人类能否吸取教训,向植物学习,学会尊敬反馈自然。
植物对人的报复远远不止这些,而恢复自然的代价远大于破坏
植物是人类的福音,人类必须依赖植物而生存,但由于人类过度地利用和不善待植物,植物曾以各种形式报复人类,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
马铃薯既是蔬菜,也是非常重要的粮食作物。17世纪,它从原产地南美传到欧洲,由于种植简单、产量高,当地农业和饮食对马铃薯达到了相当程度的依赖。19世纪早期,爱尔兰人开始大面积地单一种植马铃薯品种“卢姆伯”,爱尔兰人口因此大规模增长近一倍。1845年,枯萎病菌侵袭爱尔兰,使土豆变黑,在地底下枯死。而“卢姆伯”没有抵抗病菌的基因,病菌很快肆虐全国,导致马铃薯枯萎病大面积爆发,给依靠土豆为生的爱尔兰人致命一击,造成一场惨绝人寰的大饥荒——非正常死亡人口达100多万,150万人移民海外。1851年爱尔兰人口仅为650万,10年内锐减20%。
这场悲剧的根本原因在于单一种植,我们现在的粮食作物栽培中也有很多类似的问题。如果再发生类似事件,我们准备好如何应对了吗?
沙尘暴源自内蒙古,由于过度放牧、过度开垦以及掠夺式开发利用破坏了绿色植被,造成沙尘源大面积增加。草原土层稀薄,一旦植被遭到破坏就很难恢复。目前,中国的荒漠化土地已占陆地国土总面积的27.3%,荒漠化面积正以每年2460平方公里的速度增长。上世纪50年代,中国遭受到的沙尘暴天气为每年5次,上世纪90年代至今,增加到每年23次。肆虐的沙尘暴,是草原向人类发起的猛烈报复。
滇池曾被誉为“人间瑶池”,然而,随着人类将大量污水、工业废气等排入滇池,导致环境污染,蓝藻水患连年爆发,滇池已没有自净能力,变得臭不可闻,在水面形成一层蓝绿色的腥臭的浮沫,称为“水华”。蓝藻死亡后释放的毒素不但使水中生物绝迹,还通过食物链影响着人类健康。
如果引进植物而不加以科学控制,很可能会演变成生态灾难,带来巨大损失。1901年引进我国的水葫芦,起初作为猪饲料,后来被废弃在水体中。由于水体污染造成富氧化,水葫芦的生长目前难以控制,现在上海每年要花3000多万元去打捞处置。上海常见的喜旱莲子草在水湿地都能生长,这类铲不尽、杀不死的植物也正侵蚀着农田和菜园。
植物对人的报复远远不止这些,而恢复自然的代价远大于破坏,现在年投入修复滇池的费用达200到300亿元,但见效甚微;风沙治理一期投入逾300亿元,二期逾800亿元。所以追求发展不应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要平衡和环境的关系。
地球上出现生命至今已是30多亿年,人类历史是非常短暂的过程,物种的灭绝原本是一个极其自然的过程,但人类的破坏加剧了这种过程,并将人类自己往终点加速推进。没有人希望这样的结果,所以每个人都应当认识到:保护植物,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人类利用植物等各种自然资源,但给植物以及自然的回馈却很少
人类之所以害怕植物的报复,源于人类社会对植物的极度依赖,人的衣食住行皆离不开植物。几千年来,人类与植物同呼吸、共命运,人类因植物而发展,也因它而稳定。植物利用自然,并友好地回馈自然;人类利用植物等各种自然资源,但给植物以及自然的回馈却很少。
棉花是织布的四大天然原料之一,棉纤既柔和又坚韧,具有吸湿、保温、透气性能好等优点,棉织物坚牢耐磨,穿着舒适,因此,棉花是一种价廉质优的纺织品原料,我们以棉纤维为基本衣料,才可以体面地进行社交活动。
玉米营养丰富,是农作物中热值最高的粮食,人称“饲料作物之王”。现今,全世界约70%的玉米用以发展畜牧业,以换取肉、奶、蛋,学者把人均玉米数量视为一个国家畜牧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标志。
橡胶树原产于巴西亚马逊河流域。天然橡胶可做胶鞋,后来和工业结合,是制造飞机、汽车、医疗器械等必不可少的材料之一。橡胶轮胎的出现极大地缩短了全世界的空间距离。
石油、煤炭、天然气等化石能源是会枯竭的,因此寻找生物能源等新能源成为全世界的共同目标。能源植物种类丰富,代表物种有蒲苇、小桐子、文冠果等。
目前已知地球上被子植物有30多万种,中国有3万多种,仅次于巴西和马来西亚,排名世界第三。丰富的植物种类和其对环境的适应,是组成稳定生态系统的关键,它们是包括人类在内的其他生命的基础。20世纪以来,随着世界人口的持续增长和人类活动范围与强度的不断增加,人类社会遭遇到一系列前所未有的环境问题,面临着人口、资源、环境、粮食和能源等5大危机。这些问题的解决都与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及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密切相关,归根到底都与生物多样性相关。
如何补偿人类在改造自然中犯下的错误,挽救即将消失的珍稀植物资源和曾经美好的生境,已成为当今的热门话题
事实证明,我们一天也无法离开植物,而人们应该如何对待植物?我们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犯了很多错误。农业发展有三个要素:产量高、品种好、生长快。人口数量多,需要食物,需要发展,这无可厚非,但因人性贪婪,人类利用丰富的自然资源的同时,也在改造自然,在这个过程中对自然造成了极大的伤害。如何补偿人类在改造自然中犯下的错误,挽救即将消失的珍稀植物资源和曾经美好的生境,已成为当今的热门话题。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是美国工业化取得最大成就的时期,也是环境公害最严重的时代。1960年代初期,美国著名学者蕾切尔·卡尔逊(Rachel Carson)在《寂静的春天》中描绘了一个没有鸟叫没有生机的死寂的春天,这本书的出版使美国人民开始意识到生态危机对人类构成的威胁,从而引发一场关于生态和环境保护的空前大讨论,这场讨论的直接结果之一就是每年4月22日地球日的诞生。当时美国制定了一系列的环境法,美国环保署也随之建立。与此同时,美国逐渐向高技术含量、低消耗资源、低污染产业转移,政府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改善环境,对被污染的土地进行长期的生态修复。社区居民也积极参与环保工作,几乎人人都是志愿者。
日本的森林覆盖率高达67%,是世界上森林覆盖率最高的国家之一。日本人的平均寿命名列世界第一,这与优良的环境条件密不可分。“城市建在绿地中,居民住在花园里”,这是日本人的观念。然而,这种绿环境却是用沉痛教训和巨大代价换来的。日本的天然森林覆盖率曾经高达95%,但工业革命后,城市、工矿等急剧扩张,能源消耗量大增,森林植被遭到极大破坏,以致“三大公害病”出现,这才使人们逐步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此后,日本在治理环境污染的同时,开始提倡和强调恢复与重建森林植被,使日本的森林覆盖率在1980年代初达到现在的程度。
面对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在国家层面上,正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就地保护)、植物园、树木园(迁地保护)以及资源库等措施保护正在锐减的生物多样性。
目前,全世界已建立1750座种子库,科学家们希望,万一摧毁所有农作物的“世界末日”真的降临,人类至少还有备份种子能够重新开始耕种。
就城市而言,首先,应根据城市发展规模适当控制人口;其次,城市应逐步减少利用化石能源,稳步推进再生能源系统的建设;同时,城市应强化发展公共交通及相关设施;而通过立法来保证环境改善,尤其保证绿化的规划与实施也尤为重要。就个人而言,善待植物应从我做起。“低碳生活”的理念可以概括为“适度吃、住、行、用,不浪费,多运动”。
植物的报复已经给了我们很大的教训,人类作为地球上的智者,人类文明发展的荣光,不应建立在牺牲其他物种生存权利的基础上,而应与世间万物和谐共处,找到天人合一的大智慧。让我们一起努力,尊重自然,善待植物,同时和自然和平相处,让植物与人类永不反目成仇。
(摘编自《文汇报》2012年10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