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初中生在整个教育阶段而言,是对于思维意识培养最为重要的阶段。因为在该阶段,学生的独立意识逐渐加强,三观尚未完全形成,辨识能力相对不足。但是外界信息纷繁复杂,诱惑颇多,对于学生的意识发展构成了巨大的挑战。所以,在初中阶段加强道德与法治教育,不仅是教学任务的必要,也是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基石。通过道德与法治教育,形成正确的认识和政治观,才能够为学生整体的人生方向指明道路,充分的让学生在社会中实现自我价值。
关键词:核心素养;法治社会;道德修养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20)-24-342
随着学生年龄的不断增长,教育的目的也开始发生了变化。初中作为义务教育的最后阶段,在学习结束后意味着部分学生将踏入社会、部分学生将继续学习。而不论何者,学生年龄尚小,没有完整的认识能力和控制能力。在面对外界纷繁复杂的信息时,是否能够做出正确的辨别,就成为了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所以,如何在核心素养下对于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进行构建,就成为了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道德与法治课堂建设概述
道德与法治是从学生个人层面和国家民族层面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学的重要途径之一。道德与法律的关系始终作为自然主义法学派和分析主义法学派的矛盾焦点,在法学界有着千百年的争论。而法律形成的法制体系和当下的社会主义法治在法学层面也是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法治、德治与人治在当代民主政治理论中更是十分重要的内容。初中生作为国家的储备力量,对于道德与法治的内容,以及二者之间的联系区别需要有着清楚的认识,这是我国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必要要求和必然途径。同时,加强对于初中生道德与法治培养,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体系和价值观念,保证学生的发展方向正确。可以说,不论是从国家层面而言,还是对于学生个人发展而言,构建高效道德与法治课堂都十分有必要。
二、核心素养下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构建
(一)道德修养与法学理论文化培养
首先,要实现道德与法治课程同核心素养的共同发展,就不能够照本宣科。初中生有着充分的阅读和理解能力,单纯的照本宣科,只会引起学生对于学习的不满。老师需要对于学习的内容进行适当的延伸,让学生了解所学习内容的更加深层次的文化背景和知识体系,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追求民主价值》中,老师需要适当的引导学生,为什么要追求民主?真正的民主应该是什么?古雅典城邦的民主政治体系和当代社会主义民主的区别是什么?民主真的是所有问题的解决良药吗?让学生充分的思考问题,学会深入的理解问题。不仅如此,老师需要和学生就中国民主政治制度同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卢梭的社会契约等西方民主政治理论联系,比较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了解为什么社会主义民主更适合我们,而不采取民国时期的五权宪法,增加学生的国家认同感和文化确信。为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建设做好充分的引导。
(二)多样化教学方案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其次,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自身的情绪波动较大,对于家长的管束有很大的反抗心理,所以更容易对于学习产生厌烦的情绪。笔者认为,在此阶段更需要老师进行多元化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对于课堂重拾兴趣,从而能够自主的去学习和了解我国民主文化和道德文化。例如可以通过辩论赛的形式,如“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如远亲”作为辩题,让学生充分的发挥自身的思辨能力和课下自行收集知识和论据佐证论点,从而即让学生学习如何自主学习,也让学生了解当下社会中亲情的维护和邻里关系的建设。或者,可以通过模拟法庭的形式,选择一个生活化的案例,由学生分别担任审判长、书记员、原告、被告,通过法庭审判的形式,让学生们了解法治文化在当下社会中的实际意义,并培养学生们对于法律的敬畏心理。
(三)结合实际案例,学以致用
最后,知识的学习都是需要付诸于实践中,单纯的理论知识无法很好的内化于学生的心里,所以需要在课堂上进行适当的案例分析。例如:八年级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中,进行举例分析如,出租车司机要送一名即将生产的孕妇到医院生产,但是遇到红灯,情非得已闖了过去,让学生们对于其行为是属于违法、违规、违背道德还是情理之中进行判断。让学生在学习规则意识的同时也要学会从不同的视角看待问题,明白事情的判断并非黑即白,从而完善其认识水平。
三、总结
综上所述,要构建核心素养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需要从核心素养的基本内涵出发,通过文化底蕴、自主发展和实际应用三个层面进行分析。首先,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不应是书本内容的简单复述,而应当进行适当的内容延展,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从而在理论层面上加强对于问题的认识能力。其次,需要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摆脱学生对于学习的抵触情绪,继而增强学生的兴趣,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强自主发展可能性。最后,要做到学以致用,通过生活化的案例分析,让学生能够将学习的内容应用于生活实践中,充分的做到明辨是非。以此,实现核心素养下的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建设。
参考文献
[1] 陈水宜,《核心素养下初中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的构建》,《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年。
[2]俞美芳,《基于核心素养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构建策略研究》,《考试周刊》,2017年。
关键词:核心素养;法治社会;道德修养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20)-24-342
随着学生年龄的不断增长,教育的目的也开始发生了变化。初中作为义务教育的最后阶段,在学习结束后意味着部分学生将踏入社会、部分学生将继续学习。而不论何者,学生年龄尚小,没有完整的认识能力和控制能力。在面对外界纷繁复杂的信息时,是否能够做出正确的辨别,就成为了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所以,如何在核心素养下对于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进行构建,就成为了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道德与法治课堂建设概述
道德与法治是从学生个人层面和国家民族层面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学的重要途径之一。道德与法律的关系始终作为自然主义法学派和分析主义法学派的矛盾焦点,在法学界有着千百年的争论。而法律形成的法制体系和当下的社会主义法治在法学层面也是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法治、德治与人治在当代民主政治理论中更是十分重要的内容。初中生作为国家的储备力量,对于道德与法治的内容,以及二者之间的联系区别需要有着清楚的认识,这是我国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必要要求和必然途径。同时,加强对于初中生道德与法治培养,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体系和价值观念,保证学生的发展方向正确。可以说,不论是从国家层面而言,还是对于学生个人发展而言,构建高效道德与法治课堂都十分有必要。
二、核心素养下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构建
(一)道德修养与法学理论文化培养
首先,要实现道德与法治课程同核心素养的共同发展,就不能够照本宣科。初中生有着充分的阅读和理解能力,单纯的照本宣科,只会引起学生对于学习的不满。老师需要对于学习的内容进行适当的延伸,让学生了解所学习内容的更加深层次的文化背景和知识体系,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追求民主价值》中,老师需要适当的引导学生,为什么要追求民主?真正的民主应该是什么?古雅典城邦的民主政治体系和当代社会主义民主的区别是什么?民主真的是所有问题的解决良药吗?让学生充分的思考问题,学会深入的理解问题。不仅如此,老师需要和学生就中国民主政治制度同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卢梭的社会契约等西方民主政治理论联系,比较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了解为什么社会主义民主更适合我们,而不采取民国时期的五权宪法,增加学生的国家认同感和文化确信。为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建设做好充分的引导。
(二)多样化教学方案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其次,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自身的情绪波动较大,对于家长的管束有很大的反抗心理,所以更容易对于学习产生厌烦的情绪。笔者认为,在此阶段更需要老师进行多元化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对于课堂重拾兴趣,从而能够自主的去学习和了解我国民主文化和道德文化。例如可以通过辩论赛的形式,如“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如远亲”作为辩题,让学生充分的发挥自身的思辨能力和课下自行收集知识和论据佐证论点,从而即让学生学习如何自主学习,也让学生了解当下社会中亲情的维护和邻里关系的建设。或者,可以通过模拟法庭的形式,选择一个生活化的案例,由学生分别担任审判长、书记员、原告、被告,通过法庭审判的形式,让学生们了解法治文化在当下社会中的实际意义,并培养学生们对于法律的敬畏心理。
(三)结合实际案例,学以致用
最后,知识的学习都是需要付诸于实践中,单纯的理论知识无法很好的内化于学生的心里,所以需要在课堂上进行适当的案例分析。例如:八年级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中,进行举例分析如,出租车司机要送一名即将生产的孕妇到医院生产,但是遇到红灯,情非得已闖了过去,让学生们对于其行为是属于违法、违规、违背道德还是情理之中进行判断。让学生在学习规则意识的同时也要学会从不同的视角看待问题,明白事情的判断并非黑即白,从而完善其认识水平。
三、总结
综上所述,要构建核心素养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需要从核心素养的基本内涵出发,通过文化底蕴、自主发展和实际应用三个层面进行分析。首先,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不应是书本内容的简单复述,而应当进行适当的内容延展,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从而在理论层面上加强对于问题的认识能力。其次,需要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摆脱学生对于学习的抵触情绪,继而增强学生的兴趣,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强自主发展可能性。最后,要做到学以致用,通过生活化的案例分析,让学生能够将学习的内容应用于生活实践中,充分的做到明辨是非。以此,实现核心素养下的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建设。
参考文献
[1] 陈水宜,《核心素养下初中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的构建》,《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年。
[2]俞美芳,《基于核心素养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构建策略研究》,《考试周刊》,201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