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中的奖励艺术

来源 :网络导报·在线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gdong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到教育中的奖励艺术,我们会自然而然的想起陶行知的“四块糖”的故事:
  陶行知先生当校长的时候,有一天发现男生王友用泥块砸同学,当即斥止了他,并令他放学时到校长室去。放学后陶先生来到校长室,发现王友已等在门口,立即掏出一块糖给他:“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按时来到这里,我却迟到了。”王友面带惊疑的眼神接过糖果。这时陶先生又掏出一块糖:“这也是奖给你的,因为我不让你再打人,你立即就住手了,说明你很尊重我。”接着陶先生又掏出第三块糖:“我调查过了,你砸他们,是因为他们欺负女学生。说明你很正直,有跟坏人作斗争的勇气!”王友感动的哭了:“您打我两下吧,我错了……”陶行知满意地笑了,他随即掏出第四块糖递给王友:“你能正确地认识错误,我再奖你一块糖……”
  细细体味,陶行知的每一块糖,每一句话都蕴涵着独到的教育艺术,触动了学生的灵魂深处,产生了极大的教育力量。所以,“奖”的确是一门很深的学问,陶先生“四块糖”的故事,引发了我对运用奖励艺术的一些思考:
  一、不要吝啬奖励,但也不要滥用
  我们成年人,往往对工作中取得的成绩牢记在心,津津乐道。成年人尚且如此,何况学生呢?学生年龄小,思想单纯,他们有了进步,更希望得到老师的肯定。作为老师,我们千万不要思维定式,老挑学生的毛病,我们要用放大镜寻找学生的优点,关注每个学生每个方面的变化,该表扬的时候一定不能忘记,充分发挥表扬的激励作用。有的父母心里赞扬孩子,脸上却非常严肃,孩子只看表面行为,在他们看来就是种“惩罚”,因为他们没有能力读懂你的心,所以父母更应该肯定自己孩子的进步。
  然而我们发现,奖励一开始很有效,但时间一久,这种有效性往往很难持续。对那些在家庭学校中表现得非常自我的学生而言,要控制表扬,以免变得更加骄傲、自私,不能正确的认识和衡量自己。也并非每个行为都是要奖励的,奖励的条件,必须是学生经过努力才能达到,而不是轻而易举就能做到的,更不是平常应该做的事情,人人都有的优点不能表扬、不该表扬,否则变成了一种讽刺。
  可见,奖励不能滥用。就像阳光一样,给人以希望和光明,但直射人的眼睛,会使人眼花缭乱。
  二、奖励要公平公正
  马太效应是指拥有的越多得到的就越多,拥有的越少得到的就越少。老师的奖励也容易犯这样的错误,只奖优秀的学生,不奖“后进生”。这种倾向其实是不理智的,把最好的奖励赠给“后进生”才是更加艺术的做法。
  三、奖励要及时
  美国心理学家索里和特尔福德认为,当学生取得进步后,教师及时地给予肯定性评价,那么无论奖多奖少,奖大奖小,都能使学生希望得到社会承认的需要和体验成功的需要得到满足,从而学生就会增强自尊心、提高自信心、稳定学习情绪,有效地巩固了教师所期待的行为。如果奖励推迟,时间一长学生就会忘了为什么奖励,这样奖励的作用也就失去了;此外,不及时奖励会挫伤他们的积极性和自尊心,因为他们会感到自己在父母心中没有位置。
  因此,“趁热打铁”才能最大的发挥奖励的作用。
  四、奖励要有创造性
  一般说来,奖励学生的方式越是与众不同,学生的感受就越深刻,激励效果就越好。
  曾经报纸上刊登了一篇文章,内容是这样的:考试考第一有什么奖励?不奖钱、不奖本,给机会你在课堂上“鸣枪”。“砰!砰!”安静的积玉桥学校传来两声“枪响”。循声而去,该校九(4)班正在进行一次特殊的化学考试表彰。该班化学老师马士宙介绍,让学生李贵阳在班上亲身体验打发令枪,正是对他此次化学考试第一名的奖励。这个奖励设想源自刚结束的校园运动会,运动会上不少学生特别是男生,对频频响起的发令枪十分感兴趣,都想体验一把打枪的感觉。考虑到发令枪利用了红磷燃烧的化学原理,其开枪后的冒白烟现象,也是初中化学中需要掌握的红磷燃烧化学现象,便决定将其定为化学考试的奖励。
  传统的学习奖励多是直接的物质奖励,时间久了缺乏对学生的吸引,这样的奖励,不仅满足了学生们好奇心,也能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化学现象,一举两得。
  五、用鼓励和表扬代替奖励
  一个人除物质需求外,还有被人尊重、被人爱、被社会认可、被人理解等多方面的精神需求。
  心理学上早就有过这样一个著名的实验。一位心理学家挑选了一些喜欢绘画的学生,将他们分为了两组。A组的学生们得到了一个许诺,即 “画得好,就給奖品”,而B组的学生们则只是被告之“想看看你们的画”。两个组的学生都高兴地画了自己喜爱的画。A组的学生们得到了奖品,B组的学生们只是得到了几句平常的赞语。三个星期以后,这位心理学家发现,A组的学生们大多不主动去绘画,他们绘画的兴趣明显地降低了,而B组的学生们则仍和以前一样愉快地绘画。
  这个实验告诉我们,奖品固然可以强化某种良性行为,但它又有使人只对所获奖品感兴趣而对被奖行为本身失去兴趣的危险。所以对学生不要单纯在物质方面进行刺激,精神方面的鼓励更应受到重视。学生的荣誉感和自尊心得到满足,比奖钱奖物更有意义。
  奖励是门艺术,也是把双刃剑,任何一种奖励手段都不可能十全十美。事实上,“好学生不是奖出来的,好学生是教育出来的”,而教育并不都是奖。所以我们在教育过程中,要恰当的运用奖励,其实,正如“教”是为了“不教”一样,“奖”也是为了“不奖”,“不奖”才是我们“奖”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走进新课程》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2]《陶行知文集》陶行知著.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
  [3]《陶行知教育思想理论和实践》中国陶行知研究会编.安徽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4]《奖励的惩罚》.(美)埃尔菲·艾恩著,程寅,艾斐译.三联书店上海分店1999年版
其他文献
如何创造性地开展英语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我们英语教师面临的一个共同话题。我个人认为,英语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上出新意,实现创新教学,才有可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大多数老师会认为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无法或者说很难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实际上当创新已成为一个民族的灵魂时,我们教育教学中任何一个细枝末节都要有一种创新的意识。因此,培养小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期刊
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的时代,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使生产力的内涵和外延发生了新的变化,科技和教育愈来愈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和基础。党要更好地代表不断发展的先进生产力,就必须集中力量发展科技和教育。而作为一名科教工作者适逢这样的知识时代就要勇于承担起时代赋予的责任,积极响应党中央对于“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的战略”的号召。  学生是国家初升的太阳,是国家未来的栋梁之才,作为一名小学数学老师,
期刊
一、初中数学的教学内容  数学课按教学内容可分为概念课、定理(包括公式)、法规及其应用课、习题课与复习课。数学课的目的是在知识的教学和技能的训练过程中,通过数学思想的形成和数学方法的掌握来培养、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  二、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一)利用一题多解,培养发散性思维  数学中的一题多解现象很多,对此教师要多方位、多角度的引导,指导学生寻找不同的解题思路,从而培养学生
期刊
学习法律基础知识是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在校期间的一门必修课,和谐社会的建设、良好的社会风气的形成以及平安校园的创建要靠社会,要靠教育,也要靠法制。  一、法制教育在中职学校德育中的意义  所谓法制,就是法律制度的简称,是相对于经济、政治、文化制度而言的,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法律上层建筑的整个系统。列宁曾明确指出:“法律就是取得胜利,掌握国家政权的阶级的意志的体现。”  当前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期刊
摘 要 新课程标准强调以人为本的教学發展观,使学生的思维和个性得以充分发展。而“学案导学”的教学模式以其特有的新颖性、实用性、高效性和易操作性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本文结合自身教学体会就洪洞一中“四要领六环节学案导学大课堂”实施过程中的优、缺点及该模式的操作流程等作简单的阐述。
期刊
应用题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是为培养学生的能力而进行的一系列活动。如何才能精心组织应用题教学,使学生在和谐的环境中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较快领会应用题的题意和解题思路,是摆在我们小学数学教师面前的一项任重而道远的任务。通过近几年的摸索,我总结出了一条有利于提高学生解答应用题能力的路子,通过实践检验,略有成效。  著名教育家魏书生曾经说过:“设置一定的情境,不仅可以激起学生的积极思考,而且增
期刊
不知不觉间,河南省普通高中实行新课改已四年了。在这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既收获了成功与喜悦,又有一些问题与困惑。新课程的教学改革代表着中国二十一世纪教育发展的方向,战斗在教学第一线的广大历史教师也积极投身到轰轰烈烈的新课改潮流中去。但是,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特别是农村高中学生)是否符合新课改的要求呢?教师的历史课堂教学是否符合新课改的理念呢?在实施新课程教学时又面临有哪些困难呢?需要如何解决呢?下面
期刊
一、问题的提出  在一次学生情况问卷调查中,从回收的860张有效问卷中,“你的同桌学习是否认真”,回答学习认真的,占92.4%,较认真的占5.9%,不认真的占1.7%。从统计的结果可以发现,大多数学生的外在表现,给其他同学的第一印象是认真的,说明学生在学习中,主观上讲是想认真学习,并且从行为上也在为此而做出了一定的努力。  而在另一个问题,“你的同桌在学习时,是否专注、投入”一问中,回答很专注、投
期刊
“基础薄弱,偏科、偏学”是我校高中艺体生最显著特点。课堂上,学生启而不发,引而不导,让人无奈;考试中,甚至在课堂上或作业中有过类似的题目,他们也没有把握做对,似是而非,望题兴叹。数学对于学生而言却成为一个难以突破的“瓶颈”,许多选择艺体道路的同学,面对高考时跟头往往就栽在数学上。“如何帮助学生突破数学‘瓶颈’?如何让学生不再畏惧高中数学?”是高中数学教师一道难解的“数学题”。而要解决这道“数学题”
期刊
传统思想品德主要运用说服、榜样、评价等方法来提高学生的认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想品德。《思想品德》新课程继承和发扬了旧课程的优点,在诸多方面有了新的创新,闪现出许多新亮点。其中,最大的变化在于加大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力度,试图通过整合心理健康学习的内容,使学生养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对学习、事业的信心,把优良的品德转化为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心理品质,始终保持乐观的精神状态,养成沉着、冷静、务实、高效的心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