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美术教学是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的坚实阵地,自然也承担着促进学生审美素养提高的责任。小学阶段是学生审美意识建立的阶段,需要教师抓住时机,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审美启蒙,使得学生能够从美的角度出发,观察事物并从中获得美的享受。特别是在美术“欣赏·评述”课的教学当中,审美能力影響着学生的艺术欣赏效果,也关系到学生对美术作品的综合把握。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为了有效达成培养学生审美素养的目标,教师必须巧用信息技术资源对美术“欣赏·评述”课程进行改革优化,使得该课程在培育学生审美素养当中的优势得到进一步体现,丰富学生的欣赏素材,让学生的鉴赏素质得以综合提升。
【关键词】信息技术;资源;小学;美术;审美素养
美术课程是培育学生审美素养,增强学生感受、欣赏与创造美能力的课程,所以美术课程的学习也往往离不开欣赏这个话题,所以小学美术“欣赏·评述”课程的开设就迎合了这样的要求,为学生系统性学习美术作品的有效鉴赏方法与技巧提供了有力支持。为了有效达成课程教学目标,教师必须牢牢把握提高学生审美素养这一课程教学目标,并在这一指向性目标的引导之下创新安排教学活动。信息技术资源丰富多样,能够给学生的美术“欣赏·评述”课学习提供海量的信息,带来更多优质的美术作品,提高学生鉴赏学习有效性。教师应该树立大课程教育观,注意从不同角度出发选取教学素材,尤其是要适应信息化教育环境,巧用信息技术资源提高学生审美素质。
一、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审美素养培养目标
随着美术教育的创新实践,教师开始将诸多新型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引入美术课堂,积极创造条件对学生进行美术核心素养的发展,以便为学生学好美术和提高艺术素养提供优良条件。审美素养是美术核心素养的构成要素,是美术课程教学的重要内容。从课程建设和学生发展角度分析,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素养的目标主要包括:第一,增强学生审美意识,让学生能够在欣赏事物的过程中多角度欣赏事物美,获得良好的审美启发,建立良好的审美意识,为更高层次的审美实践活动打下基础。第二,发展学生审美能力,使得学生能够运用一定的审美方法和技巧进行综合欣赏。审美能力是学生审美素养发展过程当中的一个重要过渡,也是对审美意识的一种提升,良好的审美能力能够让学生对美术学习保持持久的兴趣,也能够让学生的艺术理解更加深刻。第三,提高学生审美品位,使得学生不仅能够发现美,还能够在多角度欣赏的过程中指出美的角度与审美创造的方法,能够客观评判美术作品,提升对美的品位,使其变得更加高雅,从而促进审美素养的全面培养。
二、小学美术的欣赏·评述课教学特点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美术课程不断深化改革,美术新课标也和以往相比发生了变化。美术新课程标准,将“欣赏·评述”当做美术学习当中的重要领域,通过有效的“欣赏·评述”课程,促使学生在“欣赏·评述”类活动当中提高审美素养,建立人文意识,提高艺术欣赏层次。所谓“欣赏·评述”就是引导学生对自然美、多样化的美术作品等视觉对象展开欣赏以及评述,进而形成良好审美情趣,增强艺术鉴赏能力的学习领域。比方说图形标志欣赏、瓷器陶器欣赏、民间雕塑欣赏等等。实际上“欣赏·评述”课程是一条主线,贯穿于美术活动的不同领域当中。毋庸置疑,小学美术“欣赏·评述”课是美术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综合艺术素质的重要平台,还是值得教师不断探索研究的领域。为了在美术教学当中提高学生审美素养,就要积极依托“欣赏·评述”课程组织开展多样化的欣赏活动,从而促进教学延伸。
三、信息技术背景下虚拟美术展馆的特点与优势
在信息技术繁荣发展和广泛应用的背景下,为了提高对社会素质信息化的适应能力,有效提高大众对于美术艺术的关注度,美术展馆也开始积极探究创新性的发展模式,并逐步把艺术作品与现代科学技术整合起来,提出了虚拟美术馆概念,不单单迎合了时代发展创新的潮流,也有效满足了人们对便捷获取多元信息的要求。虚拟美术展馆是依托信息技术所构建的,能够满足人们虚拟体验和欣赏美术作品的平台,既能够提供丰富多样的艺术作品资源,又能够满足人们获取真实欣赏体验的要求。其中具备代表性的有今日未来馆、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它们都在数字艺术建设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把美术馆和虚拟现实技术整合起来,带给人独特的艺术欣赏体验。虚拟美术展馆的特征主要体现在添加新产品与服务项目,或是改进现有发展模式比较容易,能够有效减少管理和开发建设的难度,同时也不会耗费较多的成本;能够提供大量宝藏数据,满足用户多元化的学习欣赏以及研究要求,再加上功能强大,体验丰富,可以带给人更加独特的艺术欣赏享受;资源众多,运用多样化的创新形式,面向更多公众开放,可以有效迎合教学、研究等方面的要求。
四、信息技术资源在促进小学生审美素养提高中的应用策略
(一)巧用信息技术资源增加“欣赏·评述”课内容内涵
“欣赏·评述”课程是小学美术教学当中的一个重要模块,在提高学生审美素养方面的作用非常显著。欣赏的含义是学生对审美对象进行感受、体验、评判与再创造的一个心理过程。评述则是学生针对审美客体展开评论、叙述、评议。借助这种综合性的美术学习活动,能够体现出学生在美术学习当中的主体作用,也可以大大增强学生的审美素养,真正意义上提高学生的艺术价值认知和判断水平。过去在教学当中,学生除了学习教材内容和聆听教师介绍外,几乎没有另外的信息来源,影响到学生审美素养的培育效果。新时期,教师可以巧借信息技术资源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课程内容以及教学资源,满足学生拓展鉴赏的要求。例如,在教学“建筑艺术的美”时,针对于故宫这一中国极具代表性的古代建筑的欣赏,过去教师往往是直接播放故宫图片,如同导游一般介绍关于故宫历史文化特色等方面的内容,导致学生因为被动接受而无法体验到欣赏与评述的乐趣。对此,教师可以给学生推荐“故宫博物院”这一虚拟美术展馆平台,让学生打开网页进入之后,找到“全景故宫”这一模块点进去就可以看到故宫的全景(如下图1和图2),从而提高对故宫建筑之美的直观认识,并对接下来的艺术欣赏产生浓厚兴趣。
(二)巧用信息技术资源提高“欣赏·评述”课教学效率
在传统美术课堂教学当中,教师常常会借助挂图、教材、录像以及范画等载体,给学生传递有关信息,但是这种方法已经无法滿足学生的审美欣赏要求,也不利于学生审美素养的提高,主要是这些教学工具无法帮助学生生动而迅速地把握课程内容。信息技术资源则可以让学生在有限课堂当中收获各个不同类别的信息,有效扩展课堂信息量,满足学生拓展欣赏的实际需要,确保课程教学的效率。例如,在教学《探寻文明的足迹》时,为了让学生了解到除课堂内容以外的信息确保课程教学效率,拓展教育资源,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点击进入“数字敦煌”(图3),在进入虚拟欣赏平台之后,让学生自主点击自己感兴趣的部分跟随着指引探寻敦煌石窟这一古代文明的足迹,了解到丰富多样的艺术资源,欣赏各种各样的文明发展成果,确保课堂教学效率。借助这些资源,学生能够真正意义上了解我国的古代文明,同时随着时间的推移,了解如今的敦煌石窟,在古代和现代文明对比当中带给学生更大的触动。
(三)巧用信息技术资源丰富“欣赏·评述”课学习兴趣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美术“欣赏·评述”课程的创新实施提供了更多理想化的视觉条件,能够大大激起学生对美的反应,增强学生欣赏作品的兴趣,让学生从中获得更多美的熏陶,让学生的审美素养发展,始终具备持久的动力。以往教学手段当中,因为教学资料非常有限,所以学生在实际欣赏过程当中存在着很大的视觉效果偏差,而在现代信息技术所提供的丰富数字化资源的辅助之下,能够让画面更加精致逼真,也可以满足学生全面欣赏和局部欣赏的要求,让学生对欣赏作品产生浓厚兴趣,确保艺术评述的质量。例如,在引导学生欣赏北宋张择端创作的《清明上河图》时,教师就可以在“故宫博物院”虚拟展馆平台输入关键字清明上河图,然后点击搜索就可以搜出与该作品相关的多类内容(图4)。这样学生就可以了解到这部作品的多元信息,知道作品运用散点透视构图方法,运用长卷形式记载12世纪北宋汴京城市面貌与当时社会不同阶层人民群众的生活状况。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选择相应的欣赏内容,增强对作者创作风格和艺术情感的认知。
(四)巧用信息技术资源提高作品欣赏评述的能力
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依托开展美术教学,能够极大程度上增强学生课程学习积极性,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对美术“欣赏·评述”课程学习有更大的积极性,同时增强欣赏以及评述的能力,让学生的审美素养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提高。对于小学高年级学生,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利用网络平台,欣赏自己感兴趣艺术作品的方法,并学会收藏自己喜爱的作品,对其进行反复感受与理解分析,并和其他同学进行沟通讨论。例如,在教学“故事里的人”时,教师就可以把班上和所有学生完成的成品放到教室,拍摄照片并上传网络平台,指导学生在学会欣赏泥塑作品之后,自由欣赏各自的作品,并借助网络平台对彼此的作品进行自由欣赏和评价。这样学生可以在交流互动当中分析各自作品的优缺点,知道自己有待改进的方面,学会查漏补缺。
五、结束语
小学美术“欣赏·评述”课程是美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为了有效推动美术教育的创新发展,提高“欣赏·评述”课程的活力,让学生对艺术鉴赏产生浓厚兴趣就必须对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创新,同时还需要从不同途径获取多样化的学习资源,让学生的美术鉴赏活动更加丰富精彩。信息技术资源内容丰富,类别多样,可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美术欣赏要求,所以可以为学生审美素养的提高提供综合支持。美术教师为了达成培养学生审美素养的目标,要加强对信息技术资源的应用,做好信息筛选,使得这些资源能够真正为美术教学提供服务。
【参考文献】
[1]郑林.浅谈现代艺术在基础美术教育中的作用[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2019,(05):25-34.
[2]张玲芳.小学美术教学模式创新的有效实施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20,(05):17-18.
[3]杨珩.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的误区及对策[J].中国美术教育,2021(01):24.
[4]陈婷.“微”处见真知:谈小学美术教学中微课的应用[J].美术教育研究,2020,(02):155-156.
[5]马维军.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改革研究[J].学周刊,2020,(02):141.
[6]王晓玲.运用信息技术创设小学美术虚拟情境的研究[J].中小学电教,2020,(21):133-135.
【关键词】信息技术;资源;小学;美术;审美素养
美术课程是培育学生审美素养,增强学生感受、欣赏与创造美能力的课程,所以美术课程的学习也往往离不开欣赏这个话题,所以小学美术“欣赏·评述”课程的开设就迎合了这样的要求,为学生系统性学习美术作品的有效鉴赏方法与技巧提供了有力支持。为了有效达成课程教学目标,教师必须牢牢把握提高学生审美素养这一课程教学目标,并在这一指向性目标的引导之下创新安排教学活动。信息技术资源丰富多样,能够给学生的美术“欣赏·评述”课学习提供海量的信息,带来更多优质的美术作品,提高学生鉴赏学习有效性。教师应该树立大课程教育观,注意从不同角度出发选取教学素材,尤其是要适应信息化教育环境,巧用信息技术资源提高学生审美素质。
一、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审美素养培养目标
随着美术教育的创新实践,教师开始将诸多新型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引入美术课堂,积极创造条件对学生进行美术核心素养的发展,以便为学生学好美术和提高艺术素养提供优良条件。审美素养是美术核心素养的构成要素,是美术课程教学的重要内容。从课程建设和学生发展角度分析,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素养的目标主要包括:第一,增强学生审美意识,让学生能够在欣赏事物的过程中多角度欣赏事物美,获得良好的审美启发,建立良好的审美意识,为更高层次的审美实践活动打下基础。第二,发展学生审美能力,使得学生能够运用一定的审美方法和技巧进行综合欣赏。审美能力是学生审美素养发展过程当中的一个重要过渡,也是对审美意识的一种提升,良好的审美能力能够让学生对美术学习保持持久的兴趣,也能够让学生的艺术理解更加深刻。第三,提高学生审美品位,使得学生不仅能够发现美,还能够在多角度欣赏的过程中指出美的角度与审美创造的方法,能够客观评判美术作品,提升对美的品位,使其变得更加高雅,从而促进审美素养的全面培养。
二、小学美术的欣赏·评述课教学特点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美术课程不断深化改革,美术新课标也和以往相比发生了变化。美术新课程标准,将“欣赏·评述”当做美术学习当中的重要领域,通过有效的“欣赏·评述”课程,促使学生在“欣赏·评述”类活动当中提高审美素养,建立人文意识,提高艺术欣赏层次。所谓“欣赏·评述”就是引导学生对自然美、多样化的美术作品等视觉对象展开欣赏以及评述,进而形成良好审美情趣,增强艺术鉴赏能力的学习领域。比方说图形标志欣赏、瓷器陶器欣赏、民间雕塑欣赏等等。实际上“欣赏·评述”课程是一条主线,贯穿于美术活动的不同领域当中。毋庸置疑,小学美术“欣赏·评述”课是美术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综合艺术素质的重要平台,还是值得教师不断探索研究的领域。为了在美术教学当中提高学生审美素养,就要积极依托“欣赏·评述”课程组织开展多样化的欣赏活动,从而促进教学延伸。
三、信息技术背景下虚拟美术展馆的特点与优势
在信息技术繁荣发展和广泛应用的背景下,为了提高对社会素质信息化的适应能力,有效提高大众对于美术艺术的关注度,美术展馆也开始积极探究创新性的发展模式,并逐步把艺术作品与现代科学技术整合起来,提出了虚拟美术馆概念,不单单迎合了时代发展创新的潮流,也有效满足了人们对便捷获取多元信息的要求。虚拟美术展馆是依托信息技术所构建的,能够满足人们虚拟体验和欣赏美术作品的平台,既能够提供丰富多样的艺术作品资源,又能够满足人们获取真实欣赏体验的要求。其中具备代表性的有今日未来馆、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它们都在数字艺术建设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把美术馆和虚拟现实技术整合起来,带给人独特的艺术欣赏体验。虚拟美术展馆的特征主要体现在添加新产品与服务项目,或是改进现有发展模式比较容易,能够有效减少管理和开发建设的难度,同时也不会耗费较多的成本;能够提供大量宝藏数据,满足用户多元化的学习欣赏以及研究要求,再加上功能强大,体验丰富,可以带给人更加独特的艺术欣赏享受;资源众多,运用多样化的创新形式,面向更多公众开放,可以有效迎合教学、研究等方面的要求。
四、信息技术资源在促进小学生审美素养提高中的应用策略
(一)巧用信息技术资源增加“欣赏·评述”课内容内涵
“欣赏·评述”课程是小学美术教学当中的一个重要模块,在提高学生审美素养方面的作用非常显著。欣赏的含义是学生对审美对象进行感受、体验、评判与再创造的一个心理过程。评述则是学生针对审美客体展开评论、叙述、评议。借助这种综合性的美术学习活动,能够体现出学生在美术学习当中的主体作用,也可以大大增强学生的审美素养,真正意义上提高学生的艺术价值认知和判断水平。过去在教学当中,学生除了学习教材内容和聆听教师介绍外,几乎没有另外的信息来源,影响到学生审美素养的培育效果。新时期,教师可以巧借信息技术资源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课程内容以及教学资源,满足学生拓展鉴赏的要求。例如,在教学“建筑艺术的美”时,针对于故宫这一中国极具代表性的古代建筑的欣赏,过去教师往往是直接播放故宫图片,如同导游一般介绍关于故宫历史文化特色等方面的内容,导致学生因为被动接受而无法体验到欣赏与评述的乐趣。对此,教师可以给学生推荐“故宫博物院”这一虚拟美术展馆平台,让学生打开网页进入之后,找到“全景故宫”这一模块点进去就可以看到故宫的全景(如下图1和图2),从而提高对故宫建筑之美的直观认识,并对接下来的艺术欣赏产生浓厚兴趣。
(二)巧用信息技术资源提高“欣赏·评述”课教学效率
在传统美术课堂教学当中,教师常常会借助挂图、教材、录像以及范画等载体,给学生传递有关信息,但是这种方法已经无法滿足学生的审美欣赏要求,也不利于学生审美素养的提高,主要是这些教学工具无法帮助学生生动而迅速地把握课程内容。信息技术资源则可以让学生在有限课堂当中收获各个不同类别的信息,有效扩展课堂信息量,满足学生拓展欣赏的实际需要,确保课程教学的效率。例如,在教学《探寻文明的足迹》时,为了让学生了解到除课堂内容以外的信息确保课程教学效率,拓展教育资源,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点击进入“数字敦煌”(图3),在进入虚拟欣赏平台之后,让学生自主点击自己感兴趣的部分跟随着指引探寻敦煌石窟这一古代文明的足迹,了解到丰富多样的艺术资源,欣赏各种各样的文明发展成果,确保课堂教学效率。借助这些资源,学生能够真正意义上了解我国的古代文明,同时随着时间的推移,了解如今的敦煌石窟,在古代和现代文明对比当中带给学生更大的触动。
(三)巧用信息技术资源丰富“欣赏·评述”课学习兴趣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美术“欣赏·评述”课程的创新实施提供了更多理想化的视觉条件,能够大大激起学生对美的反应,增强学生欣赏作品的兴趣,让学生从中获得更多美的熏陶,让学生的审美素养发展,始终具备持久的动力。以往教学手段当中,因为教学资料非常有限,所以学生在实际欣赏过程当中存在着很大的视觉效果偏差,而在现代信息技术所提供的丰富数字化资源的辅助之下,能够让画面更加精致逼真,也可以满足学生全面欣赏和局部欣赏的要求,让学生对欣赏作品产生浓厚兴趣,确保艺术评述的质量。例如,在引导学生欣赏北宋张择端创作的《清明上河图》时,教师就可以在“故宫博物院”虚拟展馆平台输入关键字清明上河图,然后点击搜索就可以搜出与该作品相关的多类内容(图4)。这样学生就可以了解到这部作品的多元信息,知道作品运用散点透视构图方法,运用长卷形式记载12世纪北宋汴京城市面貌与当时社会不同阶层人民群众的生活状况。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选择相应的欣赏内容,增强对作者创作风格和艺术情感的认知。
(四)巧用信息技术资源提高作品欣赏评述的能力
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依托开展美术教学,能够极大程度上增强学生课程学习积极性,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对美术“欣赏·评述”课程学习有更大的积极性,同时增强欣赏以及评述的能力,让学生的审美素养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提高。对于小学高年级学生,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利用网络平台,欣赏自己感兴趣艺术作品的方法,并学会收藏自己喜爱的作品,对其进行反复感受与理解分析,并和其他同学进行沟通讨论。例如,在教学“故事里的人”时,教师就可以把班上和所有学生完成的成品放到教室,拍摄照片并上传网络平台,指导学生在学会欣赏泥塑作品之后,自由欣赏各自的作品,并借助网络平台对彼此的作品进行自由欣赏和评价。这样学生可以在交流互动当中分析各自作品的优缺点,知道自己有待改进的方面,学会查漏补缺。
五、结束语
小学美术“欣赏·评述”课程是美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为了有效推动美术教育的创新发展,提高“欣赏·评述”课程的活力,让学生对艺术鉴赏产生浓厚兴趣就必须对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创新,同时还需要从不同途径获取多样化的学习资源,让学生的美术鉴赏活动更加丰富精彩。信息技术资源内容丰富,类别多样,可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美术欣赏要求,所以可以为学生审美素养的提高提供综合支持。美术教师为了达成培养学生审美素养的目标,要加强对信息技术资源的应用,做好信息筛选,使得这些资源能够真正为美术教学提供服务。
【参考文献】
[1]郑林.浅谈现代艺术在基础美术教育中的作用[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2019,(05):25-34.
[2]张玲芳.小学美术教学模式创新的有效实施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20,(05):17-18.
[3]杨珩.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的误区及对策[J].中国美术教育,2021(01):24.
[4]陈婷.“微”处见真知:谈小学美术教学中微课的应用[J].美术教育研究,2020,(02):155-156.
[5]马维军.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改革研究[J].学周刊,2020,(02):141.
[6]王晓玲.运用信息技术创设小学美术虚拟情境的研究[J].中小学电教,2020,(21):133-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