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现代性视野下的双语教学交往型生态观的建构

来源 :中外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ushuic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前,双语教学在国内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部分高校也相当重视双语教学课程的改革与发展。随着社会政治、经济与文化等各方面正在经历的多方位转变,教育领域也无不带有鲜明的现代性烙印,现代性所给予双语教学的反思在于,在有限的课堂中如何能够提升双语教学效果,使双语教学切实达到理想的目标。基于此,笔者结合生态学的基本理念,将生态哲学运用于双语教学课堂,并且打破传统以教师或学生单方主体的概念,建立起一个能量可流动、物质可循环、信息可传递的交往型生态系统,提高国内双语教学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双语教学 现代性 交往型 生态哲学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11)08-0028-03
  
  【Abstract】At present, the development of bilingual education is still in its infancy in China, some universities also attached considerable importance to bilingual education programs in the reform and development. The change in all aspects of social, political, economic and cultural is multi-faceted, and also occurred in the field of education with its modernity. However, the reflection of bilingual education is that how to improve efficiency, so that can make the program to achieve idealistic goals. Based on these reasons, the author combines the basic concept of ecology, uses the ecological philosophy in bilingual classrooms, breaks the traditional concept of teachers or students being the unilateral main body, and establishes a communicative eco-system in which energy can flow, material can be recycled and contact information can be passed,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bilingual in our country.
  【Key words】Bilingual education Modernity Communicative Ecological philosophy
  
  当今的生态学已发展成为一门分支学科众多、研究对象广泛、综合性很高的显性学科,并且其衍生出的生态哲学能够为当今高等教育系统内部所遮蔽的各种不合理现象提供全新的理论思维和视野。由于近年来双语教学越来越被国家、教育部所重视,各大高校雨后春笋般展开双语教学课堂,面对这股新生的教学热潮,繁荣背后的危机却接踵而来:双语教学在中国本土语境中是否具有可行性;课程与教学的主客体是否存在双向互动的必要性;教学手段是否需要与传统课程相区别;教学模式应当做出怎样的调整等等。因此,目前的任务是将生态哲学运用于双语教学课堂,使双语教学成为一个真正能量可流动、物质可循环、信息可传递的动态系统。
  一、双语教学交往型生态观的概念阐释
  现代性是一个宏大的研究主题,不仅是一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转变,也不仅是所有体认到的知识事务的转变,而更是一次人本身的宏大转变。尤其是站在现代社会的全方位变革的边缘上,与其说人越来越理解人的本质,不如说人对于自身最初的进化困惑不解。现代性的本质因素正是“一种后传统秩序”。[1]在现代性所导致的全球化背景下,人开始自觉地进行内在反思,包括对任何制度下的事务的反传统审视。那么,高等教育研究的内在反观也必然引起一场浩大的转变——教育的本质是否需要返璞归真,走向原初的达尔文主义,使教育领域被忽视的进化论得到教育者的重视。
  在现代性的教育视野下,教师、学生、课本构建了三位一体的新型教育模式。将生态观的理念移入教育理念,并非意味着“教育学”和“生态学”概念的机械式叠加。实际上现代社会的生态意识在20世纪以来就已被广泛挖掘,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都被覆盖了生态语境,教育生态观主要是指用生态学的视角来审视教育系统中的各部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在此种关系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课程和教育理念,最终形成一个优化的教育生态结构。要使当代的教育生态观具备现代性、人文情怀与审美诉求、本体之思与生命哲学都必须渗入其中,从而使教育挣脱出传统“教与学”机械合一的理念,构建出一个动态的教育有机统一体。
  “一个教育目的必须能转化为与受教育者的活动进行合作的方法。”[2]美国教育家杜威认为,教育应当最大限度地发挥民主的权利,使教师与学生都能够自主有效地进行合作交流。事实证明,教师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往往理论先行,民主理念难以贯彻,两者之间循环式互动的匮乏直接导致了教学效果的沉重断裂。当代西方社会学家哈贝马斯指出,交往是一种主体间性的行为,是主体行动者个人之间以对话为基础和媒介的互动。并且哈贝马斯熟识皮亚杰认识发生论,他相信交往过程必然是主体的言语和行为能力逐步获得合理性的过程。他所言指的“合理性”是行为的合理性,是基于交往者遵循共同的社会规范以及以相互理解为目的的对话行为这两个条件,是“内在于交往行为之中的、语言性的、互主体性、程序性的合理性。”[3]“在交往行为中,言语的有效性基础是预先设定的,参与者之间所提出的(至少是暗含的)并且相互认可的普遍有效性要求(真实性、正确性、真诚性)使一般负载着行为的交感成为可能,”[4]哈贝马斯的理论很重要的一点是,交往基于相互之间的平等对话,双方存有真实、真诚、自由、公正的交流情境。交往理论的实际作用在于它间接地对当代教育理论产生了有效性,它赋予了交往以全新的内涵,同时也给教育理论开辟了一条新视野。笔者所提出的双语教学“交往型生态观”最终的目标旨在建立起一套主体间性的平等交往、教学过程循环互动螺旋上升、课程结构与功能有机协调、教育内外环境动态和谐的双语教学生态系统。
  二、对国内双语教学现状的生态反思
  如果将目前国内高校设立的双语教学视为一个生态系统,那么最重要的问题是要保证课程的生态平衡。生态平衡通常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生态系统下的生物与环境、生物各个种群之间,通过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达到相互适应与协调的动态平衡状态。很明显,生态平衡是一种动态的、相对的平衡,双语课程系统的生态平衡也不例外。在全球教育生态语境下,高校的双语课程出现不同方面的生态危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零聚焦视野
  零聚焦视野的对象主要探讨双语课程本体论的生态失衡。课程评审项目就目前双语课程来看尚不完善,《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建设项目评审指标体系》中明确表示,主要包括教师队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资源、教学效果和政策支持六个方面,分值百分比分别为25%、20%、15%、15%、15%、10%。尽管指标明细化,然而实际条目的框定笼统化和模糊化。以“考核方法”为例,“灵活采用多种考核、考试形式,促使学生主动学习,注重双语教学实效,”其结果是各高校在自主制定考核指标的情况下,往往会出现许多不合理,显然涉及到教育“公平”问题。尽管许多学生学习十分刻苦,英语和专业两手抓,但是遇到的考核制度却令他们感到困扰,许多学生都反映努力与成绩并不一定划等号。就课程评价而言,以往课程评价多为单向式,而缺少了学生队伍的评价,互动评价欠缺。就课程结构而言,双语教学中的外语授课比例与中文授课比例不协调,导致教学效果的不理想等。
  2.外聚焦视野
  外聚焦视野是研究社会文化系统对双语课程的影响,主要强调双语课程与外部社会文化的相互关联与作用。双语教学就教学与接受层面来说,难度相对较高,双语教学的目标在于使学生走出思维和行动的封闭式教育,树立起学习与社会相连结的理念,然而实际操作却难以做到。学生对于外语授课的接受和运用程度不高,外语与汉语的效用停留在教学应对上而不在于实际效用,学习目的与社会效用脱节。生态系统另一个重要的方面在于教育资源的输入与输出的协调,充当载体的分别为能量流、信息流与物质流。一般来说,教育经费和科研经费的投入是能量流,设备、仪器、器材和试剂的投入是物质流,而信息流主要是知识信息的传输。[5]双语教学生态系统下,资源的输入与输出需要达到平衡,然而现状是能量流与物质流投入不足,必然限制了输出的质量,也会影响知识流的效率。
  3.内聚焦视野
  内聚焦视野是对教学主体论的深刻反思。“教育就是经验的改造或改组,这种改造或改组,既能增加经验的意义,又能提高指导后来经验进程的能力。”[2]这对于教学活动的两方同样起作用。传统教学视学生为教学客体,而交往型生态观意味着教师与学生都应当成为教学的主体,主体间是互相交流的。双语教学区别于专业课的一点是,学生外语水平的欠缺限制了主体间的平等互动与交往,间接导致双语课程效率的折扣。从教师主体论角度,教师的岗位认同和角色认知有所欠缺,尤其是知名高校教师自身由于承担科研与教学双重任务。从学生主体论角度,群体心理成为影响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方面,同一课堂中的学生往往会因为不自信或者群体导向而改变自主意志。
  三、现代性视野下双语教学交往型生态观的建构
  生态学的研究向着宏观与微观两个相反的方向发展,“宏观生态的研究主要从个体扩展到种群生态、群落生态,以至于拓展到生态系统和生物圈。”[5]将理论运用于教育课程中,双语课程的宏观生态也需要树立起整体观,以整体论的分析方法进行研究与操作。笔者将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运用于双语课程,建构(见图1)的双语教学宏观生态系统,它具有内部与外部双向交往:
  1.双语教学生态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的信息交往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指引人类更好地改造自身与外部自然,使教育披上自然的本质规律与属性,显然,现代性视野下的双语教育赋予了参与者改造自然的主动权;另一方面,自然环境的优化能够优效地促进参与者思维和行动的塑造。社会环境是指双语教学与大众社会的相互关系,这也是双语教学最直接的目标。双语教学的理念之一在于使知识“效用化”和“全球化”,目前双语课程大多覆盖在理工科专业,这也映射了理工类专业知识需要打破区域局限而走向国际化。现代社会需要挣脱出马尔库塞理论下的“单向度的人”,而最根本的途径在于自身知识系统的改变,使学生具备用英语从事科研的能力。双语课程由于其语言环境的特殊性,使得教师与学生必须培养汉语与外语双重语境下的“双文化”的人文素养与历史情怀。授课与受课是互动的主体,现代教育不再以传统灌输知识为方法,因此培养一种审美的生态人文课堂是主体活动的任务。
  2.双语教学生态系统与内部环境之间的信息交往
  哈贝马斯交往理论主要有四个特征:①互为主体性;②主客中介性;③交往的合规范性;④理解的导向性。[6]这些特征是以交往主体为对象,教师与学生则是双语教学中的两方主体,其中最首要的特征就是互为主体(见图2)。
  这是一个主体间信息交往的微观系统,在生态结构图中,无论哪一方作为发起者,另一方便自觉进入交往过程中,双方处在信息循环状态下。这个微观系统是建立在大众传播理论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教学的传播从某种程度上说是微型传播区域,它具备更加成熟的交流基础。信息是双方交往的媒介,信息的输出与输入处于相互平衡。在信息流动的两端分别为传者与受者,教学活动两个主体(教师与学生)在同一时间与空间下,既为信息受者又为信息传者。主体在“受者”身份下,教学信息通过思维解读转化为语言的符号化体(主体思维“反刍”的产物),再进行信息输出。需补充一点,在实践过程中作为教育活动的首发者很必然地被教师主体所承担,因为教育活动中教师具备“高瞻远瞩”的课程统摄能力,能够在课程特点和课程难点等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补充与建议。另外,主体是分布在“经验磁场”之中,“在作为交往过程的参与者去理解另一个言说者的话语时,听者(就像感受现实的某一部分的观察者那样)拥有某种经验。”[4]由此,主体双方在课堂内外会形成课程的共有经验,这种经验的形成需要教师与学生最大程度地发挥主体效应,例如教师最大化地采用现代技术教育,生物化学专业课则尽可能地将某些知识点浓缩为网络影像资料播放,既直观易懂又能解放课堂。
  传统双语课堂往往形成以教师为主体现象,既不满足互动前提,也不能达到预期教学效果;学生的话语始终处于零封闭状态,教师也收不到信息的反馈,从而形成恶性循环。如何切实提高双语教学效果呢?需要认识到,学生这个“隐性主体”在任何教育环节都无法起到所倡导的主体作用。课堂上的话语权大部分被教师占用;每个学生所遇到的知识难点无法及时的解决;课时的有限导致缺少必要的习题答疑课;每个班级教师与学生数量比例过于悬殊等。针对这些现象,教师有必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①多渠道调研双语课程教材,选择适合本专业学生的新教材,同时也使教材真正走向国际化;②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尽可能地采用多媒体影音结合教学,并且要做到紧密结合知识点;③课程难点的选择要恰当,将学生专业水平与课程目标相结合;④制定适量的配套练习,巩固所学知识;⑤开通网上辅导渠道,使学生能够第一时间通过网络传递信息,及时收纳学生的难点、疑点;⑥适量进行小组的分组讨论,每一小组配备助教进行指导。另外,双语课堂更多在于师生之间的话语交流,因此,教师一方首先要创造出一个平等互动的“公共话语平台”,尽可能设计交流类型的话题讨论,例如课前布置知识点的深阅读,然后在课堂上由教师组织进行分组指导讨论,各抒己见;学生一方也要养成积极主动配合教学的习惯,锻炼外语的听说读写能力,在课堂上努力创造话语主动权,教师也能得到学生信息的反馈。
  主体间信息交往与课程本体存在互为表里的作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课程评价这四部分相互交媾,也形成交往型生态子系统。尤其在课程评价方面,需要建立起更加严密的教师评价体系。以浙江大学为例,2010年下半年浙江大学进行教师岗位分类管理改革,主要针对知名教授埋头搞科研、发论文,而忽视讲台上的教学这一现象,尽管此项改革引来很多争议,但教师的课堂教学已不容忽视。笔者认为,双语课程的教师评审应该更加严格化,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双语教师所具备的资格更应严谨,语言能力与学术水平直接划等号。因此,应该包括以下几部分:①岗位认同和角色认知;②教学方法;③教学能力和学术水平;④教学内容;⑤教学环境;⑥人文情怀,并且再逐步细化。双语教学要形成交往型生态观,必然需要构建起一个主体间对等交流的环境空间。
  3.双语教学生态系统具有整体性、互动性和多样性的特征
  双语课程的整体性是一个承纳了汉语知识与外语知识的庞大知识系统,教师与学生在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还需要具备双语思维转换的程度,最终的目标旨在使学生走出单语知识模式,与世界接轨。互动性则是整体性的直接贯彻,是教师与学生最大化地发挥课堂教学效果的武器。双语教学生态系统更是一个多层级的教学系统。
  四、结束语
  本文以双语教学在我国的发展现状为根基,建立起一个适合中国高等教育的双语教学交往型生态观。并且试图在具有反叛理念的现代性背景之下,以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为核心思想,以达尔文生物进化理论衍化下的生态学基本观点为框架,以教育的人文精神为终极追求,希望能够有效地促进国内双语教学的深度发展,使双语教学能够真正摆脱单向信息传递的桎梏,在解放学生的同时也解放教师,使课堂走向更加合理化、生态化、现代化的道路。
  参考文献
  1 安东尼•吉登斯.现代性与自我认同[M].北京:三联书店,1998:22
  2 约翰•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82、115
  3 艾四林.哈贝马斯交往理论评析[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3):14
  4 哈贝马斯.交往与社会进化[M].重庆:重庆出版社,1989:24、121
  5 吴鼎福、诸文蔚.教育生态学[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94、214~215
  6 孙彦彬、匡瑾璘、高 强.交往型学校概论[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9:21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技术的发展,动画行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有了新要求、新变化,这就需要动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要进行适时创新与改革。动画专业在构建人才培养方面必须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因此动画专业在办学方向、发展目标、教学内容体系和教学方式方法上要有明确定位,以构建人才合理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为目标,从而培养出具有宽广视野和参与行业竞争能力的较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的人才  【关键词】动画专业
期刊
【摘 要】海南有望建成我国最大的自由贸易区,但目前国际经贸人才成了海南外向型经济发展的瓶颈。为了培养有特色的海南国际复合实用型人才,三亚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在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上做了些创新和突破。重构课程体系,加大技能实务性课程的比重,加大该类课程中实训的比重。抽出四段整体时间,安排了专业认知实训、专业课程实训、专业实习与实践和毕业设计。着重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实
期刊
【摘 要】中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社会、学校、家庭三个方面,要以社会为重要阵地、学校为主要阵地、家庭为启蒙阵地,使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形成活力,增强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效性。  【关键词】中学生 爱国主义 教育 合力  【中图分类号】G6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11)08-0063-02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民族精神的核心,是引
期刊
【摘 要】夏洛蒂勃朗特(Charlotte Bronte,1816-1855)是19世纪英国杰出的女作家。其代表作《简爱》描写了当时被压迫妇女的艰难生活处境以及主人公对生活的激情与大胆。作者通过对小说与其作者生平的探讨,认为小说一字一句都无不发自肺腑,是作者自己一生苦难与激情的自我写照。  【关键词】苦难 激情 自我写照  【中图分类号】I10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
期刊
【摘 要】为提高教学工作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独立学院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开展重点课程建设和精品课程建设,而《基础会计》被列为我院的第一批精品课程建设项目。本文根据精品课程建设的内容,认真深入地分析了基础会计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就这些问题针对性地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基础会计 精品课程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11)
期刊
【摘 要】2008年网络首现“李国福被自杀”,随后“被就业”、“被代表”等众多“被××”词语在网络上广为传播,并逐步进入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本文分析了此类“被××”与传统“被”字结构的句法要求不符但却能被受众接受的原因,在广泛搜集用例的基础上,对该格式的构成与语义做了较为详细的分类描写。  【关键词】被自杀 被字句 网络语言  【中图分类号】H1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
期刊
【摘 要】为落实国家教委制定和实施的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全国高校在经管类专业上努力建设和开展专业模拟实验,过去“文科不能实验教学”的传统观念已被打破。为培养应用型的国际贸易人才,国际贸易仿真实验室率先孕育而生。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复合性专业知识、较强的实践技能操作性和良好的综合素质的外贸人才深受用人单位喜爱,对此给高校提出了更高的人才培养要求,这对国际贸易实
期刊
【摘 要】以城市景观设计为发展语境,是手绘景观设计艺术发展的大趋势。手绘表现是艺术设计及相关专业必须掌握的一种视觉语汇,手绘艺术作为表现手段快速记录瞬间的灵感和创意是毋庸质疑的,艺术性是手绘的灵魂。只有与艺术相结合、遵循美的规律、体现宜人性的原则的创造性活动方能称为手绘艺术设计。注重艺术与技术完美统一,强调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加强城市景观教学研究,提高个人修养与内涵的教育培养,寻找传统与现代的契合点
期刊
【摘 要】高校开展创业教育是高等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也是社会和经济结构调整时期人才需求变化的要求,更是我国教育界近十年来讨论的热点话题。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在十几年的实践过程中发展和完善,创业教育理念得以深入传播,但是在创业教育的开展过程中仍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在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现有状况的基础上,着眼于创业教育认识、创业教育环境建设、教师素质培养等方面,对进一步加强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相关问题
期刊
我们常说:“入乡随俗”(Go Rome, as the Romans Do),在外语学习中尤其是这样。国内不少英语教科书过于注重语法、修辞和文体,即使口语教学内容也同样“正统”;因此,许多人赴美留学深造、观光访问时,写出的东西洋洋洒洒,颇显功力,但讲出来的英语总是书本气太重,主谓宾摆得井井有条,像在作报告,使美国人听起来很别扭。同样,美国人一开口,我们也有很多听不懂的,怀疑他是否在讲英语,怀疑自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