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建筑工程的结构设计对工程完工的质量有很大的影响,做好结构设计,能够保证工程的合理科学,做好施工管理,对工程的质量会有进一步的补充和完善。本文就建筑工程结构设计和施工管理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建筑工程结构设计的具体措施和施工管理应该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建筑工程;工程结构;施工管理
中图分类号:TU761文献标识码: A
一、我国建筑结构设计中存在的安全问题
1.抗震度不符合相关规定中的标准
近年来,我国在建筑领域颁布了很多政策,其中《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对我国建筑抗震度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即在小型地震中建筑物不损坏、中型地震中可以对建筑物进行修复,大型地震中保证建筑物不会倒坍。但是,从玉树地震与汶川大地震来看,现阶段我国建筑工程的抗震性还无法满足抗震标准,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建筑工程的快速发展。一些建筑工程项目中的结构设计人员,在设计过程中没有重视建筑物的抗震性,导致建筑工程项目建设的抗震度不符合相关规定中的标准,对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严重的威胁。
2.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的偷工减料现象
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的偷工减料现象,主要体现以下两个方面:①一些建筑工程项目中,建筑企业为了获取高额的利润,节约建筑成本,在建筑结构设计中偷工减料、过度节约,忽略了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与安全性能;建筑企业选择一些廉价、质量不合格的建筑材料,增加了建筑工程建设中的安全风险,尤其是建筑工程施工中所需要使用到的钢材;我国建筑工程建设相关规定中明确对钢筋的配筋率进行了确定,在建筑工程不同施工环节中,要选择相应的钢筋配筋率。建筑结构设计人员应当充分重视建筑工程项目建设中的配筋率,并且对建筑结构施工进行合理的监管。②一些规模较小的建筑企业,为了节约建筑工程项目建设中的资金成本,在建筑结构设计中选择冷轧变形钢筋,这种钢筋的韧性小、强度高、脆性大,不适合在现代建筑结构中使用,而且对于建筑物的抗震性有着严重的影响,使建筑物无法达到抗震标准,增加了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安全风险,不利于建筑工程整体质量的提升,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建筑物的安全性。
3.构造柱和承重柱的区分问题
构造柱和梁若是设计合理,能够有效防止墙体裂缝的发生,是提高建筑工程抗震能力的有效途径和手段。事实上,设计人员完全未能明确构造柱和承重柱的概念,将构造柱设计等同于承重柱设计,未能为构造柱设置基础。所以,在抗震能力方面不是很强,造成了结构的裂缝和沉降,甚至导致建筑工程的倒塌。此外,为了对承重柱的受力加以客观全面的分析,将其截面面积设计的太小。如此一来,一旦发生外力破坏,柱体和梁体变化产生裂缝。
4.忽略环境影响因素
工程结构设计在考虑结构稳定性和安全性基础上,还需要全面考虑外部环境因素,包括空气湿度、温度和土质结构等,但就现状来讲,环境因素往往会被忽略,而这些因素对结构构件会产生重大的负面影响。不仅无法强化工程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而且也会对工程结构带来巨大隐患。
二、建筑结构设计优化的具体措施
1.确定结构设计方案
工程结构设计方案主要包括框架选择、基础设置和结构措施等内容。框架结构由结构性构件组成,彼此之间通过节点加以连接,以产生垂直和水平荷载能力。若是多层建筑,还要对水平风荷载加以特殊考虑。此外,框架结构最好要选择杆件刚接体系,以确保工程结构的抗震性和稳定性。
2.建筑的基础设置
基础设置要充分考虑施工现场的水文地质和施工环境等。若是低层建筑,那么其上部结构荷载不会太大,由此便可以选择独立基础的结构模式。若是高层建筑,就要选择综合基础的结构模式。结构措施要结合具体的抗震设计规范要求,在结构设计方面加强抗震设计,采取有效抗震措施。比如以整体浇筑的方式进行梁柱灌注,选择最佳的结构构件。
3.设计内力组合
内力组合是工程结构设计中抗震设计的关键点,要在调整结构抗震系数的基础上加以科学设计。在进行抗震设计时,构件材料的强度要大于未考虑抗震要求时的材料强度。若是以普通抗震设计材料强度对抗震系数加以计算,那么在实际工程结构抗震设计过程中要对系数加以调整。经过全面的抗震系数调整,提高建筑工程结构的抗震能力。
4.提升建筑结构设计人员的专业技能,研发专业设计软件
随着我国建筑事业的快速发展,现阶段建筑结构设计与以往的建筑結构设计,在内容与形式上具有很大的差异性,在技术方面的要求进一步提高;针对这一实际状况,建筑结构人员应当开拓自己的视野,拓展自身知识的广度,加强建筑结构设计的深度。信息时代的来临,要求建筑结构设计人员掌握计算机信息技术,熟悉计算机设计软件的应用;所以,建筑企业应当加强建筑结构设计人员在新知识、新技术方面的培训,研究与开发更加先进的建筑结构设计软件,不断的创新,在建筑企业内部中建立一支综合素质高、实践经验丰富以及专业性强的建筑结构设计队伍。
三、加强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措施
1.提高施工人员职业素质
1)技术素质有待提高
管理干部、技术人员都应具有较强的进行质量规划和目标管理的能力。组织施工和进行技术指导的能力,以及识别;质量和检查质量的能力;生产人员则应当具有精湛的技术技能。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严格执行质量标准和操作规程的法制观念;服务人员则;应做好技术和生活服务。能以出色的服务间接地保证工程质量。
2)质量意识有待加强
按照全面质量管理的观点。施工人员必须树立五大观念:质量第一的观念、预控为主的观念、为用户服务的观念、用;数据说话的观念以及社会效益与企业效益并重的综合效益观念。
2.严格工程质量检测
工程质量检测单位要按照国家和省有关检测管理的规定、标准和规范,严格检测要求,确保检测数据结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质量监督机构在日常监督工作中要严查各项检测资料,对工程检测出现的不合格材料坚决予以清出,杜绝不合格材料进入实体工程。要对检测机构进行实时动态监管,对涉及结构安全及重要使用功能的材料、试件等进行抽样检验,确保工程质量处于受控状态。
3.加大质量安全监管力度
质量安全监管部门要把房建施工工程作为监管服务重点,加强施工现场的协调服务和巡查,强化对施工现场质量安全监管,房建施工工地都要达到省级文明工地标准。发现重大质量安全隐患,应立即责令施工单位停工整改;对整改不力或拒不整改的,依法予以处理。
4.加强组织管理,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
在对建筑工程进行管理的过程中,要想保证建筑工程的安全与质量,且能够在规定的工期内完成,不仅需要专业的技术支持,同时还需要有效的管理以及较好的集体建设。建筑工程是否能够正常、有序开展,集体凝聚力发挥着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在一个施工团队中,集体凝聚力越强,那么集体管理工作的开展就越顺畅,管理的效果就越好。由此可见,应该进一步强化对集体的有效管理,有计划、有目的地展开各项工作,进而最大限度的提升集体的凝聚力。
施工人员思想道德品质的养成与技术发展的主动性,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其所在集体风气的好坏。所以,建筑施工管理人员应当详细掌握各个施工班及其施工人员的基本状况,构建和谐的班风,以便使其能够自觉的遵守各项施工细则。
综上所述,建筑结构的设计对整个工程的质量有很大的影响,只有做好工程结构设计,加强施工管理,才能提高工程建设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杨昇瑜.建筑结构设计阶段工程造价控制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
[2]陈久鑫.基于本体的建筑结构设计案例表示与检索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
[3]张红标.建筑结构设计成本优化研究[D].浙江大学,2012.
关键词:建筑工程;工程结构;施工管理
中图分类号:TU761文献标识码: A
一、我国建筑结构设计中存在的安全问题
1.抗震度不符合相关规定中的标准
近年来,我国在建筑领域颁布了很多政策,其中《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对我国建筑抗震度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即在小型地震中建筑物不损坏、中型地震中可以对建筑物进行修复,大型地震中保证建筑物不会倒坍。但是,从玉树地震与汶川大地震来看,现阶段我国建筑工程的抗震性还无法满足抗震标准,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建筑工程的快速发展。一些建筑工程项目中的结构设计人员,在设计过程中没有重视建筑物的抗震性,导致建筑工程项目建设的抗震度不符合相关规定中的标准,对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严重的威胁。
2.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的偷工减料现象
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的偷工减料现象,主要体现以下两个方面:①一些建筑工程项目中,建筑企业为了获取高额的利润,节约建筑成本,在建筑结构设计中偷工减料、过度节约,忽略了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与安全性能;建筑企业选择一些廉价、质量不合格的建筑材料,增加了建筑工程建设中的安全风险,尤其是建筑工程施工中所需要使用到的钢材;我国建筑工程建设相关规定中明确对钢筋的配筋率进行了确定,在建筑工程不同施工环节中,要选择相应的钢筋配筋率。建筑结构设计人员应当充分重视建筑工程项目建设中的配筋率,并且对建筑结构施工进行合理的监管。②一些规模较小的建筑企业,为了节约建筑工程项目建设中的资金成本,在建筑结构设计中选择冷轧变形钢筋,这种钢筋的韧性小、强度高、脆性大,不适合在现代建筑结构中使用,而且对于建筑物的抗震性有着严重的影响,使建筑物无法达到抗震标准,增加了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安全风险,不利于建筑工程整体质量的提升,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建筑物的安全性。
3.构造柱和承重柱的区分问题
构造柱和梁若是设计合理,能够有效防止墙体裂缝的发生,是提高建筑工程抗震能力的有效途径和手段。事实上,设计人员完全未能明确构造柱和承重柱的概念,将构造柱设计等同于承重柱设计,未能为构造柱设置基础。所以,在抗震能力方面不是很强,造成了结构的裂缝和沉降,甚至导致建筑工程的倒塌。此外,为了对承重柱的受力加以客观全面的分析,将其截面面积设计的太小。如此一来,一旦发生外力破坏,柱体和梁体变化产生裂缝。
4.忽略环境影响因素
工程结构设计在考虑结构稳定性和安全性基础上,还需要全面考虑外部环境因素,包括空气湿度、温度和土质结构等,但就现状来讲,环境因素往往会被忽略,而这些因素对结构构件会产生重大的负面影响。不仅无法强化工程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而且也会对工程结构带来巨大隐患。
二、建筑结构设计优化的具体措施
1.确定结构设计方案
工程结构设计方案主要包括框架选择、基础设置和结构措施等内容。框架结构由结构性构件组成,彼此之间通过节点加以连接,以产生垂直和水平荷载能力。若是多层建筑,还要对水平风荷载加以特殊考虑。此外,框架结构最好要选择杆件刚接体系,以确保工程结构的抗震性和稳定性。
2.建筑的基础设置
基础设置要充分考虑施工现场的水文地质和施工环境等。若是低层建筑,那么其上部结构荷载不会太大,由此便可以选择独立基础的结构模式。若是高层建筑,就要选择综合基础的结构模式。结构措施要结合具体的抗震设计规范要求,在结构设计方面加强抗震设计,采取有效抗震措施。比如以整体浇筑的方式进行梁柱灌注,选择最佳的结构构件。
3.设计内力组合
内力组合是工程结构设计中抗震设计的关键点,要在调整结构抗震系数的基础上加以科学设计。在进行抗震设计时,构件材料的强度要大于未考虑抗震要求时的材料强度。若是以普通抗震设计材料强度对抗震系数加以计算,那么在实际工程结构抗震设计过程中要对系数加以调整。经过全面的抗震系数调整,提高建筑工程结构的抗震能力。
4.提升建筑结构设计人员的专业技能,研发专业设计软件
随着我国建筑事业的快速发展,现阶段建筑结构设计与以往的建筑結构设计,在内容与形式上具有很大的差异性,在技术方面的要求进一步提高;针对这一实际状况,建筑结构人员应当开拓自己的视野,拓展自身知识的广度,加强建筑结构设计的深度。信息时代的来临,要求建筑结构设计人员掌握计算机信息技术,熟悉计算机设计软件的应用;所以,建筑企业应当加强建筑结构设计人员在新知识、新技术方面的培训,研究与开发更加先进的建筑结构设计软件,不断的创新,在建筑企业内部中建立一支综合素质高、实践经验丰富以及专业性强的建筑结构设计队伍。
三、加强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措施
1.提高施工人员职业素质
1)技术素质有待提高
管理干部、技术人员都应具有较强的进行质量规划和目标管理的能力。组织施工和进行技术指导的能力,以及识别;质量和检查质量的能力;生产人员则应当具有精湛的技术技能。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严格执行质量标准和操作规程的法制观念;服务人员则;应做好技术和生活服务。能以出色的服务间接地保证工程质量。
2)质量意识有待加强
按照全面质量管理的观点。施工人员必须树立五大观念:质量第一的观念、预控为主的观念、为用户服务的观念、用;数据说话的观念以及社会效益与企业效益并重的综合效益观念。
2.严格工程质量检测
工程质量检测单位要按照国家和省有关检测管理的规定、标准和规范,严格检测要求,确保检测数据结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质量监督机构在日常监督工作中要严查各项检测资料,对工程检测出现的不合格材料坚决予以清出,杜绝不合格材料进入实体工程。要对检测机构进行实时动态监管,对涉及结构安全及重要使用功能的材料、试件等进行抽样检验,确保工程质量处于受控状态。
3.加大质量安全监管力度
质量安全监管部门要把房建施工工程作为监管服务重点,加强施工现场的协调服务和巡查,强化对施工现场质量安全监管,房建施工工地都要达到省级文明工地标准。发现重大质量安全隐患,应立即责令施工单位停工整改;对整改不力或拒不整改的,依法予以处理。
4.加强组织管理,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
在对建筑工程进行管理的过程中,要想保证建筑工程的安全与质量,且能够在规定的工期内完成,不仅需要专业的技术支持,同时还需要有效的管理以及较好的集体建设。建筑工程是否能够正常、有序开展,集体凝聚力发挥着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在一个施工团队中,集体凝聚力越强,那么集体管理工作的开展就越顺畅,管理的效果就越好。由此可见,应该进一步强化对集体的有效管理,有计划、有目的地展开各项工作,进而最大限度的提升集体的凝聚力。
施工人员思想道德品质的养成与技术发展的主动性,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其所在集体风气的好坏。所以,建筑施工管理人员应当详细掌握各个施工班及其施工人员的基本状况,构建和谐的班风,以便使其能够自觉的遵守各项施工细则。
综上所述,建筑结构的设计对整个工程的质量有很大的影响,只有做好工程结构设计,加强施工管理,才能提高工程建设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杨昇瑜.建筑结构设计阶段工程造价控制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
[2]陈久鑫.基于本体的建筑结构设计案例表示与检索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
[3]张红标.建筑结构设计成本优化研究[D].浙江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