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市政污水处理工程,是市政公用工程的有机组成之一。随着我国现代化的发展,环境污染和水体污染问题愈加引起社会人民的重视和关注。为解决水资源短缺、进行水污染治理和水环境优化,我国大力开展了城市污水处理工程。通过收集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后达标排放,不但有效的缓解了环境污染,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同时可以利用中水补充水资源的匮乏,还可以为城市的防洪排涝工作做出贡献。
关键词:市政;污水处理;配套工程;项目管理
中图分类号:U664文献标识码: A
一、项目生命周期
市政污水处理的建设项目,其生命周期可以简单划分为概念阶段、开发阶段、实施阶段和结束阶段四个阶段的划分。
(1)概念阶段,是指在接收到需求建议书或相类似的需求后,通过项目研究、初步可行性研究以及辅助研究等初步的研究,对项目的内外部环境进行调研,对将要实施的项目的市场发展需求、财务经济以及技术先进适用度是否满足合理盈利等情况进行前期的了解和分析,对项目的风险进行初步的评估,最终形成项目建议书上报企业高层以及政府相关部门审批的过程。在市政公用污水处理的建设项目中,这部分工作主要是通过规划意见书以及选址意见书等政府文件进行落实,并通过招标文件对项目进行约束性告知。
(2)开发阶段,是指根据概念阶段的可行性研究初步确定项目的范围和管理人员结构组成,通过对项目进行工程、技术、经济等全方面调查研究,比较数个可相互替代的项目方案,对项目建成后的经济效益、国民经济和社会效益进行预测和评价,最后形成详细的项目实施方案、相应的工作分解结构和风险预防解决方案等。在市政公用工程污水处理厂的建设中,主要通过一系列项目文件(如可行性研究文件、初步设计文件、投标文件、施工图设计文件等)体现这阶段的开发工作。
(3)实施阶段,是指通过建立健全项目组织、联络渠道、激励机制、技术质量指标、信息控制等一系列的项目管理分项,对项目的各项工作进行执行,同时对范围、质量以及进度和成本等方面保障监督控制,按计划目标满足利益相关者的需求。
(4)结束阶段,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项目最终产品的竣工、性能测试、内部评估、外部验收,同时整理相关的材料、文档和剩余资源,完成产品的移交工作,并协调与项目利益相关者、项目组解散后成员的关系,结束整个项目的生命周期。
二、市政污水处理配套工程项目管理的分析
(一)范围管理
首先,根据项目的招投标文件、施工图设计图纸等文件,研究确定泵站项目必须满足的项目需求和目的,即一座负责接纳污水并提升至下游污水处理厂的泵站工程。然后,对项目范围做进一步规划和细化定义,包括泵站项目的工艺流程,主要工艺设备(水泵、格栅、闸门等)的型号、数量及安装控制,泵站项目需要满足的污水提升量(雨季、旱季),泵站工程上游自流管线和下游压力管线的施工一单位及其可能造成的影响,泵站通讯、电力、自来水和燃气施工的影响等。在己完成工作的基础上,结构化分解项目范围,形成项目工作分解结构。如图1所示:
(图1)
(二)结构管理
首先需要解决的是组织结构的框架问题。经招、投标程序,分别由管网施工单位、泵站土建施工单位、泵站电气自控施工单位、监理、设计等不同单位联合施工的市政污水处理配套工程,从整体上来看,类似于弱矩阵与职能式结构的结合。
一方面,在项目的建设过程中,项目管理者对项目团队的控制力度弱于各职能单位的领导。各个中标单位在基于自身利益的情况下,可能对项目组的管理活动有不同程度的隔阂和限制。另一方面,在项目特别是泵站项目的竣工移交过程中,职能式组织结构对沟通和协调工作容易产生不利影响。泵站接收方难以直接对各施工单位提出要求,项目管理者基于项目合同的约束,也无法满足泵站接收方的全部需求。
因此,在市政污水处理配套设施的结构管理中,一方面需要由项目组织以外的项目发起人等发布经正式批准的项目章程,为项目管理者使用组织资源进行项目活动提供授权。另一方面,项目管理者应请泵站接收方提前介入项目管理活动,对泵站设备设施、质量安全等方面提出意见,完善项目组织结构方面的不足。
(三)进度管理
首先通过项目的工作分解结构了解到泵站土建工程的单位工程包括建筑工程、工艺管线工程、通风工程、外围工程、构筑物工程、暗渠启闭机工程和暗渠截流构筑物工程等。然后,对各个单位工程的工作持续时间根据其工程量、工作人员数量和施工定额进行分析和估算。例如,对泵站建筑工程包含的挖土石方、基底碎石垫层。现浇混凝土池底、设备混凝土基础等的工作时间、工作顺序进行划分排序。最后,从底层向上再次对各单位工程的工作时间和顺序排序整合,找出关键路径和关键工作,通过可视化表现出来便于项目管理工作的进行。
(四)费用管理
在完成项目工作结构分解、对项目的进度安排有了初步认识后,根据施工的实际要求、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安排、项目施工和分包部署等情况对各单位工程所需人力资源,包括工人、技术人员、工程师、管理人员和監理人员等进行分配,形成人力资源数据表。
在合理分析人力资源构成、人力资源成本和项目进度的关系后,适当进行调整,结合企业施工预算,综合考虑等费用,形成人力成本累计曲线。
最后,结合工程实际进度,收集周报、月报对控制曲线进行挣值管理,分析项目可能产生的进度、费用变化,及时采取措施控制项目的进行。
(五)质量管理
质量管理的基本过程包括质量计划、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三个方面。
首先,在项目前期,项目管理者通过与施工企业、监理、设计和建设单位等就泵站必须满足的项目需求沟通以达成共识,内容包括主要设备的型号、功能、质量曲线,电气设备与提升泵、格栅机、闸门等重要工艺设备的匹配程度,是否满足建设单位接受后的生产、生活供给,安全性和稳定性等。各方就达成的共识形成会议纪要和责任分配说明,建立项目工程的质量责任人控制小组,明确关于质量管理的信息沟通渠道和方式,形成质量管理计划说明书。
然后,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由监理工程师牵头,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建设单位相配合,检查抽查项目实施过程中的产品质量,形成监理报表,项目管理者审阅并组织改进,或者进行变更管理,纠正或预防项目质量出现不可控因素。
最后,在项目竣工自检、验收等过程中,组织性能测试、单机或联机试车,形成项目质量管理因果图。
图2 项目质量因果图
结合项目质量因果图,项目管理者对项目缺陷不足之处进行深入了解,包括遗漏或缺陷分项的单价、数量统计,形成成本费用明细表格,督促设计、监理单位配合施工单位完成剩余工程量的完善纠偏工作。
(六)风险管理
建设项目风险评估,目标是对建设项目顺利进行获取合理保证。实施建设项目风险评估程序,是项目管理者为了了解目标单位及其环境实施的程序。项目管理者在实施风险评估程序过程中,主要使用的方法有询问目标单位管理人员或其他相关人员,对目标单位的相关信息实施分析程序,观察和检查目标单位项目活动、文件和信息传递过程等。对目标单位及其环境的了解主要包括六大方面,这六大方面主要包括:相关行业状况、法律法规、监管环境及其他外部因素,目标单位的性质,目标单位项目管理策略的选择和应用,目标单位的目标、战略、可能导致的经营风险,目标单位的内部控制,目标单位对业绩的衡量和评价。
(七)竣工管理
应建立并维护严格的验收标准和验收流程,规范项目过程中的变更管理过程,树立项目的施工的里程碑,阶段性验收项目成果,进行记录试运行报告、详细运行记录等文档管理工作。
(1)按照法律法规和合同要求,确定竣工验收的步骤、人员和文档表格的内容记载情况,条理有序的开展竣工验收工作。
(2)结合施工过程中的了解情况,对项目目前的完成程度和应交付产品的质量范围进行核实,形成详细的验收报告;
(3)对于市政污水处理配套工程,隐蔽工程的验收极为重要。项目管理者应明确隐蔽工程的验收要求,及时会同监理单位进行验收工作。
结语
当今时代,面对品种繁多、遍布各行各业的项目而言,市政污水处理配套工程是一个基本的、简单的、微观的建设项目。尽管涉及的知识面可能不复杂、风险利润比例可能不够诱人,但是市政公用工程是保障城市人民生产、生活稳定进行的基础,是关系国民经济的重要因素,值得通过项目管理的应用不断优化。
参考文献
[1]骆卓鸿. 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工程项目组织实施管理模式研究[J]. 科技资讯,2010,07:146.
[2]奚希. 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工程管理模式的探讨[D].四川大学,2003.
[3]秦建庆,孙伟进. 城市污水处理厂改扩建工程项目管理模式探讨[J]. 中国市政工程,2006,03:67-69+95.
关键词:市政;污水处理;配套工程;项目管理
中图分类号:U664文献标识码: A
一、项目生命周期
市政污水处理的建设项目,其生命周期可以简单划分为概念阶段、开发阶段、实施阶段和结束阶段四个阶段的划分。
(1)概念阶段,是指在接收到需求建议书或相类似的需求后,通过项目研究、初步可行性研究以及辅助研究等初步的研究,对项目的内外部环境进行调研,对将要实施的项目的市场发展需求、财务经济以及技术先进适用度是否满足合理盈利等情况进行前期的了解和分析,对项目的风险进行初步的评估,最终形成项目建议书上报企业高层以及政府相关部门审批的过程。在市政公用污水处理的建设项目中,这部分工作主要是通过规划意见书以及选址意见书等政府文件进行落实,并通过招标文件对项目进行约束性告知。
(2)开发阶段,是指根据概念阶段的可行性研究初步确定项目的范围和管理人员结构组成,通过对项目进行工程、技术、经济等全方面调查研究,比较数个可相互替代的项目方案,对项目建成后的经济效益、国民经济和社会效益进行预测和评价,最后形成详细的项目实施方案、相应的工作分解结构和风险预防解决方案等。在市政公用工程污水处理厂的建设中,主要通过一系列项目文件(如可行性研究文件、初步设计文件、投标文件、施工图设计文件等)体现这阶段的开发工作。
(3)实施阶段,是指通过建立健全项目组织、联络渠道、激励机制、技术质量指标、信息控制等一系列的项目管理分项,对项目的各项工作进行执行,同时对范围、质量以及进度和成本等方面保障监督控制,按计划目标满足利益相关者的需求。
(4)结束阶段,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项目最终产品的竣工、性能测试、内部评估、外部验收,同时整理相关的材料、文档和剩余资源,完成产品的移交工作,并协调与项目利益相关者、项目组解散后成员的关系,结束整个项目的生命周期。
二、市政污水处理配套工程项目管理的分析
(一)范围管理
首先,根据项目的招投标文件、施工图设计图纸等文件,研究确定泵站项目必须满足的项目需求和目的,即一座负责接纳污水并提升至下游污水处理厂的泵站工程。然后,对项目范围做进一步规划和细化定义,包括泵站项目的工艺流程,主要工艺设备(水泵、格栅、闸门等)的型号、数量及安装控制,泵站项目需要满足的污水提升量(雨季、旱季),泵站工程上游自流管线和下游压力管线的施工一单位及其可能造成的影响,泵站通讯、电力、自来水和燃气施工的影响等。在己完成工作的基础上,结构化分解项目范围,形成项目工作分解结构。如图1所示:
(图1)
(二)结构管理
首先需要解决的是组织结构的框架问题。经招、投标程序,分别由管网施工单位、泵站土建施工单位、泵站电气自控施工单位、监理、设计等不同单位联合施工的市政污水处理配套工程,从整体上来看,类似于弱矩阵与职能式结构的结合。
一方面,在项目的建设过程中,项目管理者对项目团队的控制力度弱于各职能单位的领导。各个中标单位在基于自身利益的情况下,可能对项目组的管理活动有不同程度的隔阂和限制。另一方面,在项目特别是泵站项目的竣工移交过程中,职能式组织结构对沟通和协调工作容易产生不利影响。泵站接收方难以直接对各施工单位提出要求,项目管理者基于项目合同的约束,也无法满足泵站接收方的全部需求。
因此,在市政污水处理配套设施的结构管理中,一方面需要由项目组织以外的项目发起人等发布经正式批准的项目章程,为项目管理者使用组织资源进行项目活动提供授权。另一方面,项目管理者应请泵站接收方提前介入项目管理活动,对泵站设备设施、质量安全等方面提出意见,完善项目组织结构方面的不足。
(三)进度管理
首先通过项目的工作分解结构了解到泵站土建工程的单位工程包括建筑工程、工艺管线工程、通风工程、外围工程、构筑物工程、暗渠启闭机工程和暗渠截流构筑物工程等。然后,对各个单位工程的工作持续时间根据其工程量、工作人员数量和施工定额进行分析和估算。例如,对泵站建筑工程包含的挖土石方、基底碎石垫层。现浇混凝土池底、设备混凝土基础等的工作时间、工作顺序进行划分排序。最后,从底层向上再次对各单位工程的工作时间和顺序排序整合,找出关键路径和关键工作,通过可视化表现出来便于项目管理工作的进行。
(四)费用管理
在完成项目工作结构分解、对项目的进度安排有了初步认识后,根据施工的实际要求、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安排、项目施工和分包部署等情况对各单位工程所需人力资源,包括工人、技术人员、工程师、管理人员和監理人员等进行分配,形成人力资源数据表。
在合理分析人力资源构成、人力资源成本和项目进度的关系后,适当进行调整,结合企业施工预算,综合考虑等费用,形成人力成本累计曲线。
最后,结合工程实际进度,收集周报、月报对控制曲线进行挣值管理,分析项目可能产生的进度、费用变化,及时采取措施控制项目的进行。
(五)质量管理
质量管理的基本过程包括质量计划、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三个方面。
首先,在项目前期,项目管理者通过与施工企业、监理、设计和建设单位等就泵站必须满足的项目需求沟通以达成共识,内容包括主要设备的型号、功能、质量曲线,电气设备与提升泵、格栅机、闸门等重要工艺设备的匹配程度,是否满足建设单位接受后的生产、生活供给,安全性和稳定性等。各方就达成的共识形成会议纪要和责任分配说明,建立项目工程的质量责任人控制小组,明确关于质量管理的信息沟通渠道和方式,形成质量管理计划说明书。
然后,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由监理工程师牵头,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建设单位相配合,检查抽查项目实施过程中的产品质量,形成监理报表,项目管理者审阅并组织改进,或者进行变更管理,纠正或预防项目质量出现不可控因素。
最后,在项目竣工自检、验收等过程中,组织性能测试、单机或联机试车,形成项目质量管理因果图。
图2 项目质量因果图
结合项目质量因果图,项目管理者对项目缺陷不足之处进行深入了解,包括遗漏或缺陷分项的单价、数量统计,形成成本费用明细表格,督促设计、监理单位配合施工单位完成剩余工程量的完善纠偏工作。
(六)风险管理
建设项目风险评估,目标是对建设项目顺利进行获取合理保证。实施建设项目风险评估程序,是项目管理者为了了解目标单位及其环境实施的程序。项目管理者在实施风险评估程序过程中,主要使用的方法有询问目标单位管理人员或其他相关人员,对目标单位的相关信息实施分析程序,观察和检查目标单位项目活动、文件和信息传递过程等。对目标单位及其环境的了解主要包括六大方面,这六大方面主要包括:相关行业状况、法律法规、监管环境及其他外部因素,目标单位的性质,目标单位项目管理策略的选择和应用,目标单位的目标、战略、可能导致的经营风险,目标单位的内部控制,目标单位对业绩的衡量和评价。
(七)竣工管理
应建立并维护严格的验收标准和验收流程,规范项目过程中的变更管理过程,树立项目的施工的里程碑,阶段性验收项目成果,进行记录试运行报告、详细运行记录等文档管理工作。
(1)按照法律法规和合同要求,确定竣工验收的步骤、人员和文档表格的内容记载情况,条理有序的开展竣工验收工作。
(2)结合施工过程中的了解情况,对项目目前的完成程度和应交付产品的质量范围进行核实,形成详细的验收报告;
(3)对于市政污水处理配套工程,隐蔽工程的验收极为重要。项目管理者应明确隐蔽工程的验收要求,及时会同监理单位进行验收工作。
结语
当今时代,面对品种繁多、遍布各行各业的项目而言,市政污水处理配套工程是一个基本的、简单的、微观的建设项目。尽管涉及的知识面可能不复杂、风险利润比例可能不够诱人,但是市政公用工程是保障城市人民生产、生活稳定进行的基础,是关系国民经济的重要因素,值得通过项目管理的应用不断优化。
参考文献
[1]骆卓鸿. 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工程项目组织实施管理模式研究[J]. 科技资讯,2010,07:146.
[2]奚希. 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工程管理模式的探讨[D].四川大学,2003.
[3]秦建庆,孙伟进. 城市污水处理厂改扩建工程项目管理模式探讨[J]. 中国市政工程,2006,03:67-6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