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对于创新药品而言,第4期临床研究,又称为“上市后临床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上市后临床研究可分为“被动”和“主动”两种方式.“被动”方式的临床研究通常是为了满足药监机构
【机 构】
:
神州数码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中国北京 100080;美国辛辛那提大学药学院,美国俄亥俄州辛辛那提;中国上海交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中国上海 200025;神州数码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中国北京,10008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创新药品而言,第4期临床研究,又称为“上市后临床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上市后临床研究可分为“被动”和“主动”两种方式.“被动”方式的临床研究通常是为了满足药监机构在批准药品上市时提出的条件,例如上市后的药品安全监测.而“主动”的临床研究方式往往是药企(包括医疗器械公司)主动申请进行的.在“主动”方式中,有一部分是研究者发起的药品上市后的临床研究.进行药品上市后临床研究的目的包括:1)履行对“有条件的上市注册准许”的承诺;2)更好地了解药品(或医疗器械)上市后在随机临床研究环境外(真实世界)的安全性,以及长期的疗效;3)扩大适应证;4)不断地深化其市场,执行药品市场营销策略和医学计划.医疗大数据来自于真实世界的医疗环境,数据来源多样.这种大数据通常具有数量大、多样性、实时性、真实性特点.虽然有一定不足之处,但基于医疗大数据开展上市后临床研究具有明显优势.经规范化整理数据,医疗大数据可提高上市后临床研究的效率.但是我们也认识到,由于医疗大数据的局限性,如何把它合理地应用在上市后的临床研究中仍有许多的权衡与取舍.现首先对上市后临床研究和医疗大数据的核心内容做了阐述;然后,进一步探讨了医疗大数据应用于上市后临床研究过程中的具体问题.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在诊断实性肿瘤良恶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总结行超声引导下粗针穿刺检查(US-CNB)的317例实性占位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患者例以手术后病理作最终诊断,未手术患者以活检病理结合影像学检查及随访结果作最终诊断。探讨穿刺活检的取材满意率、诊断良恶性肿瘤的效能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317例中取材成功289例,取材失败28例,取材成功率91.2%。超声引导粗针穿刺对肿瘤与非肿
目的 介绍手指一器械剥离法快速建立腹膜后腹腔镜操作通道的经验.方法 2004年10月至2007年10月,对232例后腹腔镜手术使用手指-器械剥离法替代传统水囊扩张方法,依次用手指、镜杆、分离钳分离腹膜后腔的方法建立腹膜后腹腔镜操作通道.结果 232例后腹腔镜手术使用手指-器械剥离法顺利建立了腹膜后腔手术通道,通道建立所需平均时间为(6±3)min,通道建立过程中几乎无出血,未出现腹膜损伤,术后无皮
目的探究乌司他丁对多发伤合并感染患者降钙素原(PCT)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2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多发伤合并感染患者9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在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基础上加用血必净,观察组在常规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血必净联合乌司他丁治疗。结果治疗后,观察组hs-CRP[(15.24±9.52)mg/L]、TNF-α[(31.72±16.84)ng/L]
目的探讨支气管肺泡灌洗术半乳甘露聚糖(GM)检测对非粒细胞缺乏患者肺曲霉病的诊断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疑似侵袭性肺曲霉病患者64例为研究对象。根据相关诊断标准分为确诊组、临床诊断组、拟诊组和非真菌感染组。所有研究对象均行支气管肺泡灌洗术,并进行GM检测。结果确诊3例,临床诊断20例,拟诊14例,非真菌感染27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及血清GM界值从0.5上升为1.0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