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复合型人才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来源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o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我国同国外的交流日益增强,具有一定专业特长和较高英语能力的毕业生越来越受到就业市场的青睐。社会对外语人才的需求已经呈现多元化,专业化的趋势,用人单位期望毕业生上岗就能独立处理与专业相关的英语工作,能够不通过翻译直接进行国际化交流合作。在社会转型,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大环境下,大学英语教学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如何积极与市场对接,培养满足市场需要的复合型人才,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重心所在。
  一 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重要意义
  复合型人才是指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专业或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的人才,能够为多学科知识的融会贯通提供条件,为不同专业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培养打下良好基础,其突出特征为“基础宽厚,知识面广”。《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12)明确了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也就是说高等教育要着力培养既有专业特长又具有较高英语运用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在经济国际化进程加快的背景下,就业市场也迫切需要英语实际运用能力突出的复合型人才。蔡基刚指出,一般的外语技能或单纯的“听、说、读、写、译”能力已经不能适应就业岗位的需求。面对就业市场需求的新变化,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呼之欲出,即为培养社会需要的具有国际化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服务。然而,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却不能与之相呼应,亟待革新。
  二 大学英语教学中人才培养的现状
  1 培养目标普遍偏低,应试教育根深蒂固
  教育部颁布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基本思路》(2010)指出“掌握英语的目的是为了交流,英语教学应以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尤其是口语听说能力为重点,即提高学生用英语在本专业领域的口语和文字交流能力。”然而高校由于各方面原因,这一《基本思路》大都未得到很好贯彻。我国绝大多数高校人为降低了大学英语的目标要求,直接将四级考试的要求作为教学要求。一旦通过了四级考试,大学英语教学就算结束,不注重培养学生口头交际能力,更谈不上提高学生“用英语在本专业领域的口语和文字交流能力”。即使现在,高中英语教学已实行新课标,他们一进入大学,英语水平已经很高,在词汇量和阅读理解能力方面与四级要求相差无几,稍稍努力就能轻松通过四级考试,而大多数高校依然停留在应试阶段,将“通过四级”作为本校大学英语教学最终目标。
  2 “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扼杀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大学英语教学还停留在传统的授课模式上,主要表现在“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教师主要采用语法翻译和听说教学策略展开教学,这在特定的历史时期起到过积极的作用,但两种方法存在此消彼长,相互制约的矛盾,况且语法翻译只停留在通过文字的转换达到掌握外语的目的,长此以往,限制了学生听、说能力的发展。授课环节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单一,大部分教师固守传统的方法如问答式,讲授法,讲评式,课堂变成老师唱“独角戏”的舞台,师生,生生,互动少。部分教师误认为多媒体授课会浪费时间,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基本不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造成课堂气氛沉闷,压抑,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3 重“考试”轻“实践”,学生英语运用能力低
  近来,从英语考级的成绩看,学生的英语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事实是否如此?孙复初和清华大学老师作过调查对比实验,发现学生即使在考试的阅读理解部分答对了选择题,原文却根本就没有理解。学生自己也坦言,虽然考过了四六级,但碰到英文文章,障碍重重,难以坚持阅读。学生撰写的英文论文,不符合外文的行文习惯,难以卒读。大学高年级学生在进行专业英语学习时,因前期缺少相应语言知识的积累,不能顺利阅读英文资料,严重影响了专业课的深造学习。大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更是捉襟见肘,磕磕绊绊。
  通过上述现状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大学英语教学应试型教育明显,教学模式严重落后,造成学生英语实际运用能力差,不能顺利的进行本专业的深造学习,更不能满足就业市场需求。
  三 以培养复合型人才为导向的英语教学改革
  20世纪以来,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虽经前后三次的改革,但都在能力培养的层次或次序上变化和调整,也就是说始终没有在英语使用上有新的突破。而进入21世纪后,社会需求发生了巨大变化,在这种形势下,有必要进行大学英语新一轮的教学改革。其核心是以就业为导向,从应试型的教学向实用型英语教学转移,着力培养学生的英语工作能力。
  1 调整课程设置,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
  高校毕业生如果不是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很难在就业市场找到自己的位置。英语的实际运用能力作为专业学生的“一能”在国际化的背景下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而这种能力要求完全不同于知识性考试,或纸面答题,需要学生有西方文化﹑社科﹑人文等背景知识,在工作中能够有效的进行跨文化交际。
  大学英语课程要摈弃专注于语言层面的学习,去掉以应试为基础的必修课以及内容老化,严重脱离社会实际的课程设置。根据社会需求及高校自身情况可选开诸如英美文学,西方文化,社会地理,民俗风情等必修或选修课程,把增加学生的西方文化知识,提升英语运用能力,为将来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作为目标。这样既能极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西方文化知识的储备,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又能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学生英语水平相对较高,发展快的高校还可以结合地方经济发展需要,高瞻远瞩,增开专业英语和学术英语方面的课程,与社会对复合国际化人才的需求相对接。
  2 转变教学理念,提升学生创造能力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2007)中明确指出,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创设和谐、宽松、民主的课堂环境,建立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课堂模式,引导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促进其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态度与价值观的全面发展。《要求》明确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要进行自主探索学习,教师只充当引导者和启发人,从而实现了师生的角色互换。   近年,很多高校都积极参加教育部组织的认证评估,其中考核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看学生是否具有创造性完成任务的能力。教师应借鉴采用西方先进的教学理念,如PBL、CBL、TBL“三明治”教学法等,鼓励引导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针对特定的教学内容,学生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一直到解决问题,完全由自己独立完成,这无疑提高了学生独立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文章体裁内容不同,教师可采用分组讨论、代表陈述、分角色表演、相互评价的形式进行讲授,采用多元的互动形式,如ask-answer、pair work、group work、brain storm、discussion、debate、survey等,激发学生参与热情和学习兴趣。每次活动的参与,学生要提前独立完成大量的准备工作,独立思考如何成功完成布置的任务,从而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3 学以致用,拓展英语实践机会
  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的新形势下,大学英语教学应该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通晓国际规则的国际化人才”服务。传统的以考级为目标的应试型教育已远远不能满足新时代的需要,大学英语教学应把提高学生的英语实际运用能力置于突出位置,这包括增强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和学术英语能力。
  在授课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增加学生进行口语实践的机会,包括做句子,构思短文,编写故事,话题讨论,小组辩论,观点展示等,还可根据学生的专业,设计工作情景,让学生解决问题,使学生真正把学到的语言素材运用到实际生活工作中。学校尽可能多的组织丰富多彩的英语校园文化活动,如英语口语大赛,英语演讲赛,英文歌曲大赛,英语模仿大赛等,以及与高校学科相联系的英语活动。这些活动无疑会使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在反复实践中获得更大的进步。此外,学校应多为学生创造英语实践的条件,让学生能够有机会直接接触外国人,或做交换学生,或与国外院校建立校际间的网上联系,学生可以自由在网上与国外大学生对话。社会实践机会的获得更是难能可贵,学校应积极与毕业生对口单位建立友好联系,根据他们的需要,安排学生做见习或实习,这样不仅能切实锻炼学生的英语实践能力,还能缓解学生的就业压力。
  总之,大学生就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大学英语教学应从自身学科特点出发,为培养社会需要的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做好服务工作。21世纪见证了诸多的变革和发展,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在经历了多次改革浪潮后,也应与时俱进,突破传统思维的藩篱,创建全新的教学发展思路和模式,与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接轨,未来的发展前景才能更加广阔。
  参考文献
  [1]童艳丽,龚帆元. 跨文化交际学视角下的复合型英语人才培养研究[J]. 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2013(7).
  [2]刘莉.以就业为导向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探讨[J]. 西北医学教育,2010(6).
  [3]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4]黄丽琼. 跨文化背景下商务英语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淮通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11).
  [5]孙复初.孙复初同青年科学家和大学生谈英文文献阅读[EB/OL].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0/0713/
  19/167207 38793538.shtml,2010(7).
  [6]蔡基刚.后大学英语教改依据与对策研究[J].外语电化教学,2010(5).
其他文献
波普大师安迪·沃霍尔以“猫王”埃尔维斯·普莱斯利为原型绘制的《叠影猫王》画作,将于5月9日在纽约由苏富比举行的“战后当代艺术品拍卖”专场拍卖会中拍卖,预计售价将达50
卓越工程师培养是促进高校培养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需要人才的一项质量工程。该计划是一种全新的人才培养理念和模式,旨在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各类高质量工程技术人才,全面提高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1]。  湖北工业大学是一所省属的工科院校,于2011年10月获批成为教育部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环境工程专业有幸成为其中的一份子。因
期刊
10月22日,来自新华通讯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等首都二十三家新闻单位的四十余位技术工作者来到天津,参观了天津最大的两家报社——天津日报和今晚报。此次活
一 校园安全文化的定义  关于校园安全文化的定义有的学者曾提出过,认为校园安全文化是高等学校在校园安全管理实践中,经过长期积淀,不断总结完善形成的、由学校决策层倡导、为全体师生员工所认同的并与学校文化有机融合的安全价值观、安全理念和行为准则,是师生员工对安全健康的意识、观念、态度、素养和能力等的综合。  首先,校园安全文化是“安全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所谓“安全文化”,有研究者认为“就是安全价值、
期刊
学生的培养是制约学校一切工作的核心。西藏高校学生的培养,应主要落实在思想政治可靠、知识扩展与更新、心灵成长、身体健康等四个方向上。立足西藏,明确培养学生的发展方向应适合西藏的现实需要,培养出来的学生毕业后才能适合西藏发展的需要,才能为西藏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国家的兴衰、国家的发展系于教育。只有一流的教育才有一流的人才,才能建设一流的国家。西藏高校肩负着培养大批西藏经济社会
期刊
在当前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新形势下,如何切实实现产教融合、如何持续推进校企合作,仍然是横亘在高职院校发展道路上的一道坎儿,需要花费心思认真谋划、探索跨越“。职业教育要以
期刊
经历了十余年发展历史的独立学院,在教学效果、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有骄人业绩的依然较为鲜见。办学时间短、生源质量差、师资队伍年轻、传统式教学管理等都是被公认的独立学院普遍存在的现实问题。  我们这里要说的是,独立学院的高层、决策者如何看待这些问题,他们的办学理念是什么,对独立学院的现状和未来前景是如何认识的,在学院的发展上是否选择了正确的发展方向、制定了正确的发展目标,这些问题直接决定了独立学院
期刊
以人文为基础的人格是做人的准则。人格养成是人的教育的基础,也是清华的传统。对人格的起码要求就是人格底线。说话有底线,就是说话讲真话;做事有底线,就是做事有原则;做人有底线
期刊
《超级VCD技术规范》终于在去年由信息产业部颁布,就此超级VCD开始正式上市。超级VCD与DVD之争的大幕也就此拉开了。SVCD结合了DVD与VCD的优点,具有以下的性能特点和使用功能:1高品质的影音播放效果。
随着高职院校在国家政策下的大力发展建设,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模式是创新及教学体制改革,针对高职校企合作模式下如何达到培养目标,适应当前社会经济建设、专业人才培养进行了研究探讨,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与合作单位共同提高、共同发展、实现各自利益索取的一种新型的合作方式,其培养目标就是培养高技术人才和具有一线工作能力的技能型人才。基本上国外也是这种职业化的培养模式,早已成为国外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