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些年来,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态势呈现良好的状态。浙江新能源汽车产业在全国处于领先,有其发展优势,但是也存在着不少问题,需要企业转变新能源汽车的竞争思路、引进专业人才、加强核心技术研发、打造高质量的服务,同时政府要采取各种激励措施,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出口竞争力;钻石理论;浙江省
引言
近年来,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和石油资源的日益紧张,新能源汽车开发受到了各国的青睐,许多国家出台了各种政策措施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不少企业还从燃油汽车重点转向新能源汽车,加大推进新能源汽车研发创新力度,不断优化产销、售后等服务。
为了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进步,中国政府從2010年开始出台大量政策,试图通过优惠、减税等措施促进产业增长,把纯电动汽车当成重点项目来培养。浙江省积极响应国家政策,也涌现出一大批优秀企业参与到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制造中。
1 浙江省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概况
在政府的支持下,目前浙江省已初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大量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纷纷在浙设厂,分布在杭州、台州、金华、湖州和宁波五个区域(见表1.1)。截至目前共计有研发和制造的相关上市公司98家,拥有知名民营汽车企业——吉利、众泰和万向集团等,形成了一定规模的产业集群。截至2021年,浙江在上述五个城市建成新能源汽车百亿产值的特色镇项目,充电设施基地、智能汽车平台、汽车再制造、电池回收利用四大配套产业基地也纷纷开始形成。
据统计,2016年浙江新能源汽车产量为57178辆,占全国总量的11%左右,到2020年,浙江新能源汽车产量约为7.7万辆,占全省汽车产量的6.1%、全国新能源汽车产量的5.3%。(具体见表1.2,其中2019年只有前11个月的数据,全省共生产新能源汽车4.5万辆,产量同比下降18.2%。)虽然2018、2019年比2017年的产量有降低,但总体上看其在波动中还是在逐年增多,不过浙江新能源汽车产量在全国的占比则下降比较明显,说明近几年新能源汽车生产在全国发展迅速,其他省份也在奋力追赶。
目前浙江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在电池、电机、零部件、充电桩产业发展迅猛,具体表现为:电池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在新能源电池企业不断降低制造成本的同时,动力电池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也取得突破性进展,其技术指标已经非常接近国际先进水平,代表企业主要有万向电池、微宏动力、南都电源、容佰科技等。电子控制技术研发能力大大提升,标志性企业有三花智控、万向钱潮等,处于国内第二梯队;驱动电机产业规模快速发展,标志性企业有卧龙电驱和方正电机等,处于国内第三梯队。汽车零部件产业也渐渐扩大,涌现了康盛股份和宁波华翔、天龙股份等一大批上市公司。以省电网公司、万马股份、数源科技等为代表的充电桩建设运营企业则为新能源汽车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最基础的设施保障。
综上,浙江新能源汽车产业目前发展较为快速,上下游产业链比较完备,虽然前几年的产量有所起伏,但总体上向高质量、高水平发展,在全国处于较为领先的地位。
2 浙江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
经过多年的发展和推进,浙江省新能源汽车产业既有其发展优势,又受到种种因素的制约,凸显出较大问题。
2.1 优势
首先,机电行业一直是浙江的优势行业,很多学者都关注机电相关领域的广阔前景,这一现象保证了机电人才在数量和质量上的可靠性,也促进了浙江新能源汽车产业电机技术水平的高端化。
其次,浙江新能源汽车产业相对国内其他地区起步较早,目前的产业链比较完整,而为了更好地升级产业链,浙江省政府先后安排了上百个省级重点研究院的研究人员到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企业中,开展关键技术研究,并取得了新突破。
然后,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浙江新能源汽车的前后部关系已经比较完整,多个环节产生了具有代表性的公司,包括充电站、电池和电机零部件的生产和维修,以及传统汽车品牌和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电池回收和自动驾驶的相关领域也在不断进步。
再次,浙江省政府特别重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从2009到2019年,在这个领域累计投资了240亿元,涉及整车和零部件及核心基础材料的研发等584个投资项目。通过政府的宣传和带动,一些企业和个人在新能源产业上也投入了大量资金,并通过建立充电站等事项支持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最后,浙江省政府通过财政政策以外的法规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对其质量和价值严格要求,并鼓励与产业链相关的上下游产业,通过互联网跨境合作,在金融等行业实现多元化、智能化发展。
2.2 存在问题
虽然浙江新能源汽车产业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其仍然在很多地方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差距,不能很好的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首先,与国际新能源汽车制造的先进技术相比,浙江新能源汽车生产整个行业还处于相对落后的水平。其电池密度、电池寿命、驱动电机等核心技术离发达国家还有一定距离,有关电池隔膜、电解质领域内部的关键技术仍旧需要进一步攻关,有些产品还无法满足大规模的商业化生产需求。
其次,由于政府补贴增加,很多小型电池厂商纷纷入驻,不管是好的还是差的,都一股脑的挤进电池产业,在产能低、科技水平不高的情况下生产出来的劣质电池,导致市场上电池产品参差不齐,鱼目混珠,进而出现劣质电池的产能大量过剩,引发电池厂家之间的不正当竞争,而高品质的动力电池却供应短缺,优质产能不足。这些小型电池生产企业终究会因为粗制滥造,缺乏竞争优势或破产或被兼并。
再次,新能源汽车整车设计和开发技术不强,沿用的基本为传统燃油汽车的结构框架,在动力性、安全性、驾驶感等方面存在不足,甚至有些新能源汽车还抄袭国外汽车的外观结构,出现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情形。而近期国际大牌电动车事故频发,也让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安全性产生一定的疑虑,在购买时慎之又慎。 最后,新能源汽车相关配套设施建设还不够完善,其充电、保养、维修、保险等方面不如传统汽车那样普遍和快捷,尤其是汽车能源的补给方面和行驶里程方面,更是使人望而却步;再加上新能源汽车的售价也比较昂贵,后续的电池更换、回收和处理上,更是缺乏统一服务和规定。这些严重阻碍了新能源汽车在日常出行中的普及和推广。
3 提升浙江省新能源汽车出口竞争力的建议
通过前面的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分析,笔者分别从企业的角度和政府的角度出发提出一些针对性的建议。
3.1 从企业角度提出建议
(1)转变新能源汽车企业的竞争思路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兴起,再加上政府的补贴政策,很多车企都想研发出物美价廉的新能源汽车来获取消费者的青睐,一开始这个策略是可以的,但是到了现在,以往这些低价营销的策略渐渐行不通了,仅仅依靠国内优惠补贴,利用价格优势占领市场份额是不够的。现在,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品质提出了新的要求,特别是续航里程、整车性能、安全、充电等方面,消费者不光看价格,更要看配置。企业原有的靠价格便宜的渗透模式不仅不再适应当前市场的要求,而且在新一轮的产业升级中也难以取得竞争优势。高质量的技术先进的新能源汽车才是硬道理,才有竞争力。因此,新能源车企要转变竞争思路,放弃低价竞争尤其是不正当竞争的不良模式。
(2)引进专业人才
专业的人才能够解决很多技术难题,人才是新能源汽车发展中关键的一环。企业要强化与高校之类的科研院所之间的合作力度,通过校企合作、定点委培等各种方式培养企业原有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同时引进国际一流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尤其是经验丰富的高层次人才,携手攻克新能源汽车领域里的核心技术,推动产业良性发展。
(3)加强核心技术研发
核心技术是提升竞争力的最重要因素,技术和实力才是在这个全球大市场站得住脚的最主要因素。虽然浙江省从2001年就开始了新能源汽车的生产,但核心技术的问题一直没有办法解决。浙江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速度是比较快,但要想与世界知名车企比如特斯拉等竞争,就要不断提高技术研发水平并具有自己的技术特色。因此,浙江汽车企业应该与国外厂商进行合作,学习和掌握关键技术,从而提高新能源汽车的电池续航能力和安全性,降低制造等环节的成本,进而增强自身实力,形成自身的技术优势和品牌价值优势,享有自主知识产权,最终赢得更大的市场份额。
(4)打造高质量的服务
为进一步促进浙江省新能源汽车的销售,必须提高车企的服务质量,增加品牌价值。企业必须以顾客为中心,积极与其沟通,对顾客不满意之處快速改进,同时可以采用个性化定制方式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在消费者使用过程中,要时刻关注其使用体验,积极推送服务通知,给消费者带去尽可能多的便利。只有强化我们的服务,消费者才会积极宣传,企业的品牌价值也能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3.2 从政府角度提出建议
没有政府的扶持,浙江新能源企业也走不到现在强盛的局面。为了提升新能源汽车行业的竞争力,浙江省政府依然要全力支持,加大新能源核心部件研发的扶持力度,支持企业和研究院合作,避免关键技术受到国外的制裁,具体体现在动力电池充放电技术的研发投入上,给电池产业增加补贴,减低电池电机的原料采购成本,对关键技术研发成功实施表彰。
同时政府要继续出台对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的优惠贷款政策,对新能源汽车实施进出口关税优惠,对生产企业减免其税收,通过多种手段鼓励新能源车企。在对消费者实施的奖励政策上,采取阶梯式的财政补助,除在买车时给予一次性购车补助外,还可以从充电桩的设置、电费减免、出行优惠、以旧换新等各方面加以激励。也可以要求政府部门强制采购,形成消费示范。
另外政府还应该为支持本土企业走出国门付出一些努力,出台一些条例鼓励企业与其他国家、地区建立联盟,使浙江省新能源汽车在一个和谐健康的条件下参与国际竞争。
综上所述,浙江新能源汽车行业相较国内其他省份而言发展较早、速度较快,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但其同样存在着诸多问题,需要从企业和政府入手,通过双方的共同努力、相互配合来促进其更好更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韩加国,余绵樟.浙江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障碍与对策[J].时代汽车,2021,(07):109-111.
[2] 张越.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及未来展望[J].汽车工业研究,2016,(2):39-41.
[3] 陈柳钦.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及其政策支持[J].汽车工程师,2018,(7):12-15.
[4] 范春玲. 我国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可行方向和趋势[J].科技信息,2017,(12):66.
[5] 胡登峰,王丽萍. 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体系建设[J].软科学,2015,(24):14-18.
[6] 胡适,蔡厚清. 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探讨[ J]. 武汉金融,2016,(4):15-18.
作者简介:
郑家豪,浙江树人大学经济与民生福祉学院国际贸易专业学生。
田欣,浙江树人大学经济与民生福祉学院教师,研究方向:国际经济与贸易及相关法律。
(浙江树人大学 经济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5)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出口竞争力;钻石理论;浙江省
引言
近年来,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和石油资源的日益紧张,新能源汽车开发受到了各国的青睐,许多国家出台了各种政策措施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不少企业还从燃油汽车重点转向新能源汽车,加大推进新能源汽车研发创新力度,不断优化产销、售后等服务。
为了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进步,中国政府從2010年开始出台大量政策,试图通过优惠、减税等措施促进产业增长,把纯电动汽车当成重点项目来培养。浙江省积极响应国家政策,也涌现出一大批优秀企业参与到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制造中。
1 浙江省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概况
在政府的支持下,目前浙江省已初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大量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纷纷在浙设厂,分布在杭州、台州、金华、湖州和宁波五个区域(见表1.1)。截至目前共计有研发和制造的相关上市公司98家,拥有知名民营汽车企业——吉利、众泰和万向集团等,形成了一定规模的产业集群。截至2021年,浙江在上述五个城市建成新能源汽车百亿产值的特色镇项目,充电设施基地、智能汽车平台、汽车再制造、电池回收利用四大配套产业基地也纷纷开始形成。
据统计,2016年浙江新能源汽车产量为57178辆,占全国总量的11%左右,到2020年,浙江新能源汽车产量约为7.7万辆,占全省汽车产量的6.1%、全国新能源汽车产量的5.3%。(具体见表1.2,其中2019年只有前11个月的数据,全省共生产新能源汽车4.5万辆,产量同比下降18.2%。)虽然2018、2019年比2017年的产量有降低,但总体上看其在波动中还是在逐年增多,不过浙江新能源汽车产量在全国的占比则下降比较明显,说明近几年新能源汽车生产在全国发展迅速,其他省份也在奋力追赶。
目前浙江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在电池、电机、零部件、充电桩产业发展迅猛,具体表现为:电池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在新能源电池企业不断降低制造成本的同时,动力电池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也取得突破性进展,其技术指标已经非常接近国际先进水平,代表企业主要有万向电池、微宏动力、南都电源、容佰科技等。电子控制技术研发能力大大提升,标志性企业有三花智控、万向钱潮等,处于国内第二梯队;驱动电机产业规模快速发展,标志性企业有卧龙电驱和方正电机等,处于国内第三梯队。汽车零部件产业也渐渐扩大,涌现了康盛股份和宁波华翔、天龙股份等一大批上市公司。以省电网公司、万马股份、数源科技等为代表的充电桩建设运营企业则为新能源汽车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最基础的设施保障。
综上,浙江新能源汽车产业目前发展较为快速,上下游产业链比较完备,虽然前几年的产量有所起伏,但总体上向高质量、高水平发展,在全国处于较为领先的地位。
2 浙江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
经过多年的发展和推进,浙江省新能源汽车产业既有其发展优势,又受到种种因素的制约,凸显出较大问题。
2.1 优势
首先,机电行业一直是浙江的优势行业,很多学者都关注机电相关领域的广阔前景,这一现象保证了机电人才在数量和质量上的可靠性,也促进了浙江新能源汽车产业电机技术水平的高端化。
其次,浙江新能源汽车产业相对国内其他地区起步较早,目前的产业链比较完整,而为了更好地升级产业链,浙江省政府先后安排了上百个省级重点研究院的研究人员到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企业中,开展关键技术研究,并取得了新突破。
然后,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浙江新能源汽车的前后部关系已经比较完整,多个环节产生了具有代表性的公司,包括充电站、电池和电机零部件的生产和维修,以及传统汽车品牌和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电池回收和自动驾驶的相关领域也在不断进步。
再次,浙江省政府特别重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从2009到2019年,在这个领域累计投资了240亿元,涉及整车和零部件及核心基础材料的研发等584个投资项目。通过政府的宣传和带动,一些企业和个人在新能源产业上也投入了大量资金,并通过建立充电站等事项支持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最后,浙江省政府通过财政政策以外的法规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对其质量和价值严格要求,并鼓励与产业链相关的上下游产业,通过互联网跨境合作,在金融等行业实现多元化、智能化发展。
2.2 存在问题
虽然浙江新能源汽车产业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其仍然在很多地方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差距,不能很好的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首先,与国际新能源汽车制造的先进技术相比,浙江新能源汽车生产整个行业还处于相对落后的水平。其电池密度、电池寿命、驱动电机等核心技术离发达国家还有一定距离,有关电池隔膜、电解质领域内部的关键技术仍旧需要进一步攻关,有些产品还无法满足大规模的商业化生产需求。
其次,由于政府补贴增加,很多小型电池厂商纷纷入驻,不管是好的还是差的,都一股脑的挤进电池产业,在产能低、科技水平不高的情况下生产出来的劣质电池,导致市场上电池产品参差不齐,鱼目混珠,进而出现劣质电池的产能大量过剩,引发电池厂家之间的不正当竞争,而高品质的动力电池却供应短缺,优质产能不足。这些小型电池生产企业终究会因为粗制滥造,缺乏竞争优势或破产或被兼并。
再次,新能源汽车整车设计和开发技术不强,沿用的基本为传统燃油汽车的结构框架,在动力性、安全性、驾驶感等方面存在不足,甚至有些新能源汽车还抄袭国外汽车的外观结构,出现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情形。而近期国际大牌电动车事故频发,也让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安全性产生一定的疑虑,在购买时慎之又慎。 最后,新能源汽车相关配套设施建设还不够完善,其充电、保养、维修、保险等方面不如传统汽车那样普遍和快捷,尤其是汽车能源的补给方面和行驶里程方面,更是使人望而却步;再加上新能源汽车的售价也比较昂贵,后续的电池更换、回收和处理上,更是缺乏统一服务和规定。这些严重阻碍了新能源汽车在日常出行中的普及和推广。
3 提升浙江省新能源汽车出口竞争力的建议
通过前面的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分析,笔者分别从企业的角度和政府的角度出发提出一些针对性的建议。
3.1 从企业角度提出建议
(1)转变新能源汽车企业的竞争思路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兴起,再加上政府的补贴政策,很多车企都想研发出物美价廉的新能源汽车来获取消费者的青睐,一开始这个策略是可以的,但是到了现在,以往这些低价营销的策略渐渐行不通了,仅仅依靠国内优惠补贴,利用价格优势占领市场份额是不够的。现在,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品质提出了新的要求,特别是续航里程、整车性能、安全、充电等方面,消费者不光看价格,更要看配置。企业原有的靠价格便宜的渗透模式不仅不再适应当前市场的要求,而且在新一轮的产业升级中也难以取得竞争优势。高质量的技术先进的新能源汽车才是硬道理,才有竞争力。因此,新能源车企要转变竞争思路,放弃低价竞争尤其是不正当竞争的不良模式。
(2)引进专业人才
专业的人才能够解决很多技术难题,人才是新能源汽车发展中关键的一环。企业要强化与高校之类的科研院所之间的合作力度,通过校企合作、定点委培等各种方式培养企业原有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同时引进国际一流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尤其是经验丰富的高层次人才,携手攻克新能源汽车领域里的核心技术,推动产业良性发展。
(3)加强核心技术研发
核心技术是提升竞争力的最重要因素,技术和实力才是在这个全球大市场站得住脚的最主要因素。虽然浙江省从2001年就开始了新能源汽车的生产,但核心技术的问题一直没有办法解决。浙江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速度是比较快,但要想与世界知名车企比如特斯拉等竞争,就要不断提高技术研发水平并具有自己的技术特色。因此,浙江汽车企业应该与国外厂商进行合作,学习和掌握关键技术,从而提高新能源汽车的电池续航能力和安全性,降低制造等环节的成本,进而增强自身实力,形成自身的技术优势和品牌价值优势,享有自主知识产权,最终赢得更大的市场份额。
(4)打造高质量的服务
为进一步促进浙江省新能源汽车的销售,必须提高车企的服务质量,增加品牌价值。企业必须以顾客为中心,积极与其沟通,对顾客不满意之處快速改进,同时可以采用个性化定制方式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在消费者使用过程中,要时刻关注其使用体验,积极推送服务通知,给消费者带去尽可能多的便利。只有强化我们的服务,消费者才会积极宣传,企业的品牌价值也能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3.2 从政府角度提出建议
没有政府的扶持,浙江新能源企业也走不到现在强盛的局面。为了提升新能源汽车行业的竞争力,浙江省政府依然要全力支持,加大新能源核心部件研发的扶持力度,支持企业和研究院合作,避免关键技术受到国外的制裁,具体体现在动力电池充放电技术的研发投入上,给电池产业增加补贴,减低电池电机的原料采购成本,对关键技术研发成功实施表彰。
同时政府要继续出台对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的优惠贷款政策,对新能源汽车实施进出口关税优惠,对生产企业减免其税收,通过多种手段鼓励新能源车企。在对消费者实施的奖励政策上,采取阶梯式的财政补助,除在买车时给予一次性购车补助外,还可以从充电桩的设置、电费减免、出行优惠、以旧换新等各方面加以激励。也可以要求政府部门强制采购,形成消费示范。
另外政府还应该为支持本土企业走出国门付出一些努力,出台一些条例鼓励企业与其他国家、地区建立联盟,使浙江省新能源汽车在一个和谐健康的条件下参与国际竞争。
综上所述,浙江新能源汽车行业相较国内其他省份而言发展较早、速度较快,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但其同样存在着诸多问题,需要从企业和政府入手,通过双方的共同努力、相互配合来促进其更好更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韩加国,余绵樟.浙江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障碍与对策[J].时代汽车,2021,(07):109-111.
[2] 张越.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及未来展望[J].汽车工业研究,2016,(2):39-41.
[3] 陈柳钦.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及其政策支持[J].汽车工程师,2018,(7):12-15.
[4] 范春玲. 我国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可行方向和趋势[J].科技信息,2017,(12):66.
[5] 胡登峰,王丽萍. 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体系建设[J].软科学,2015,(24):14-18.
[6] 胡适,蔡厚清. 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探讨[ J]. 武汉金融,2016,(4):15-18.
作者简介:
郑家豪,浙江树人大学经济与民生福祉学院国际贸易专业学生。
田欣,浙江树人大学经济与民生福祉学院教师,研究方向:国际经济与贸易及相关法律。
(浙江树人大学 经济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