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服连锁体系订购中的“牛鞭效应”

来源 :新营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ger_0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一个分散型系统中,每一个企业都找寻找自己最有效的战略,而不考虑供应链其他机构的影响,从而产生类似“牛鞭效应”的弊端,加大了供应商的风险。
  以销定产是目前很多连锁企业所采用的采购管理办法,但在实际操作中,往往是实际使用与定购数量产生很大的差异,对于企业资源造成浪费,这样的浪费粗略估计目前可以占到企业利润的20%以上。
  我们可以发现特定产品的顾客需求变动并不大,但供应链中的库存和延期交货水平却波动很大,这种需求变异放大现象被通俗地称为“牛鞭效应”,是市场营销活动中普遍存在的高风险现象,企业必须认真对待,合理解决。
  
  六大原因
  
  一件商品的零售是相当稳定的,但零售商为了适应顾客需求增量的变化,保证商品及时可得,通常会将销售量稍作放大后向批发商订货。例如,商品的历史最高月销售量为1000件,但下月正逢重大节日,零售商为了保证不断货,会在1000件的基础上追加A%订货,这样,他的上级批发商收到的订单就是(1+A%)1000件。研究发现,此种需求预测修正,是连锁企业商品供应发生“牛鞭效应”的主要原因之一。
  我们可以看到,批发商出于同样的考虑,也会在汇总零售商订货量后作进一步放大,再向分销中心订货。越往供应链的上游,需求预测修正造成的增量就越大。当不断被放大的需求信息到达供应链的源头时,那些总销售商、生产商就要维持比实际需求高出很多的库存水平、生产水平,从而人为地增大了经营风险。
  此外,还有订货批量决策、价格波动、短缺博弈、库存责任失衡和应付环境变异等原因,都可能使连锁企业的需求信息不断被放大,导致“牛鞭效应”。
  订货批量决策——在供应链中,每一级销售商都要向其上游订货。一般情况下,销售商并不会来一个订单就向上级销售商订货一次,而是在考虑库存和运输费用的基础上,按照一个时间周期或者一定数量规模与上游联系,为了减少订货频率、降低经营成本,同时规避断货风险,销售商就要加量订货。另一方面,频繁的订货也会增加上级销售商的工作量,上级销售商也往往要求下级销售商按照一定数量规模或时间周期订货,从而鼓励了下级销售商的加量订货行为。
  价格波动——价格波动是由于一些促销手段,或者经济环境突变造成的,如价格折扣、数量折扣、赠票、与竞争对手的恶性竞争和产品的供不应求、通货膨胀、自然灾害、社会动荡等,这种因素使许多零售商和推销人员预先采购的订货量大于实际的需求量,因为如果库存成本小于由于价格折扣所获得的利益,销售人员当然愿意预先多买。
  短缺博弈一当需求大于供应时,理性的决策是按照订货量比例分配现有供应量。比如,总的供应量只有订货量的40%,合理的配给办法就是按其订货的40%供货。此时,销售商为了获得更大份额的配给量,故意夸大其订货需求是在所难免的。而当需求降温时,订货就会突然消失。
  库存责任失衡——在连锁企业营销操作上,通常是供应商先“铺货”,待销售商销售完成后再结算。供应商首先要将货物运至销售商指定的地方,而销售商并不承担货物搬运费用,在发生货物毁损或者供给过剩时,供应商还需承担调换、退货及其他相关损失。这样,库存责任自然转移到供应商,从而使销售商处于有利地位。大量存货可作为资产使用,如与其他供应商易货,或者低价出货,缓解资金压力。再者,销售商掌握大数量的库存也可以作为与供应商进行博弈的筹码。因此,销售商普遍倾向于加大订货量。
  应付环境变异——自然环境、人文环境、政策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变化都会增强市场的不确定性,销售商的应对之策就是保持库存。当环境变化增强,或者形成一种较普遍认识时,销售商会加大订货,将不确定性风险转移给供应商。
  
  解决方法
  
  从供应商的角度看,“牛鞭效应”是供应链上的各层级销售商(总经销商、省市批发商、零售商)转嫁风险和进行投机的结果。导致生产无序,库存增加,成本和风险增大。企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进行综合治理。
  
  建立订货分级管理制度
  从供应商的角度看,并不是所有销售商的地位和作用都是相同的。按照帕累托定律,他们有的是一般销售商,有的是重要销售商,有的是关键销售商,而且关键销售商的比例大约占20%,却实现了80%的销量。因此供应商应根据一定标准将销售商划分出不同的等级,对他们的订货实行分级管理,如对一般销售商的订货实行“满足管理”,对于重要销售商的订货进行“充分管理”,对于关键销售商的订货实现“完美管理”,通过稳定关键销售商和重要销售商,减少变异概率。
  这种方法在一些优秀企业已经得到很好的应用。3M公司为关键客户提供完美的订货服务,一旦缺货,立即为关键客户在遍布全球的3M公司仓储中搜索存货,并安排直接递送,甚至在特殊情况下,3M公司还会借用已出售的货物来供给关键客户。他们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保证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为关键客户提供完善的供货服务,增强销售商的信心,营造良好的市场氛围,减少订货需求放大。
  
  加强出入库管理,合理分担库存责任
  上游企业应当努力获取下游企业的真实信息,这样,上下游企业都可以根据相同的原始资料来制定供需计划。例如,IBM、惠普和苹果等公司在合作协议中明确要求分销商将中央仓库里产品的出库情况反馈回去,虽然这些数据没有零售商销售点的数据那么全面,但仍然有着巨大的决策参考价值。
  DELL则通过Internet、电话、传真等组成了一个高效的信息网络,彻底摆脱了需求放大的困惑。当订单产生时即刻传至DELL信息中心,由信息中心将订单分解--为子任务,迅速分派给各区域中心,各区域中心及时进行组装,并按照时间表准时供货,从而使订货、制造、供应“一站式”完成,有效地防止了“牛鞭效应”的产生。
  在供应商管理库存的环境下,销售商的大库存并不需要预付款,相反地,大库存还会起到融资作用,起到制约供应商的作用,因此这一管理模式加剧了订货需求放大。联合库存管理则对此进行了修正,它在供应商与销售商之间建立起了合理的库存成本、运输成本与竞争性库存损失的分担机制,从而使双方成本和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有利于形成成本、风险与效益平衡,从而有效地抑制了“牛鞭效应”。
  
  缩短订货提前期
  4t2来说,订货提前期越短,订量越准确,因此,缩短订货提前期是破解“牛鞭效应”的一个好办法。根据Wal-Mart的调查,如果提Ni26周进货,需求预测误差为400/0;如果提前16周进货,则需求预测的误差为20%;如果在销售时节开始时进货,则需求预测的误差为10%
  
  规避短缺情况下的博弈行为
  面临供应不足时,供应商可以根据顾客以前的销售记录来进行限额供应,而不是根据订购的数量,这样就可以防止销售商为了获得更多的供应而夸大订购量。通用汽车公司长期以来都是这样做的,现在很多大公司如惠普等也开始采用这种方法。
  在供不应求时,销售商对供应商的供应情况缺乏了解,博弈的程度就很容易加剧。与销售商共享供应能力和库存状况的有关信息能减轻销售商的忧虑,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他们参与博弈。
  
  参考历史资料。适当减量修正,分批发送
  供应商根据历史资料和当前环境分析,适当削减订货量,同时为保证需求,供应商可使用联合库存和联合运输方式多批次发送,这样,在不增加成本的前提下,也能够保证订货的满足。
  
  提前回款期限
  提前回款期限、根据回款比例安排物流配送是消除订货量虚高的一个好办法。因为这种方法只是将期初预订数作为一种参考,具体的供应与回款挂钩,从而保证了订购和配送的双回路管理。提前回款期的具体方法是,将会计核算期分为若干区间,在每个区间(如10天或7天)末就应当回款一次,对于积极回款者给予价格优惠,等等。
  
  从分散型系统到集中型系统
  
  在一个分散型系统中,每一个机构都在寻找自己最有效的战略,而不考虑供应链其他机构的影响,从而产生类似“牛鞭效应”的弊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企业可以建立信息系统。使所有机构都能够获取同样的数据,使整个供应链使用协调战略,降低系统成本和提高服务水平,这样的集中型系统,是现代连锁企业的理想模式之一。
  当然,有时一个系统不能够“自然”地集中,零售商、制造商和分销商可能都有不同的所有者和不同的目标,在这样的情况下,大家就要形成紧密伙伴关系来获取类似集中型系统的优势了。
其他文献
营销大师菲利浦·科特勒在《国家营销》—书中说“致力于自我营销的国家,必将极大地增加世界经济的份额和它们所服务的世界。”在菲利浦·科特勒的眼里,世界正在变得营销化,国家像一个企业一样是国民性格与商业利益的混合体。瑞典通过哥德堡号重返中国所开展的国家营销活动,能给我们中国什么样的启示呢?  7月18日中午,抵达广州南沙港客运码头的哥德堡号,成为广州市民争相参观的新“景点”。  哥德堡号这艘世界闻名的商
期刊
俞尧昌认为:中国企业的安全系数比较低,只有反复使用价格战,彻底摧毁产业投资价值,让别人不愿意进入.才能保障企业的安全。在这一理论指导下.格兰仕屡屡发起价格战,赢得了“价格屠夫”的称号。但是,聪明的格兰仕没有想到,当它摧毁别人价值的时候,却断了自己的财路,微波炉的市场占有率是上去了,但利润却坐上了过山车,一个劲地往下滑。  当格兰仕微波炉十几年走不出“高销量、低盈利”的尴尬处境,且其空调产业同样难以
期刊
在半年前中央电视台2006年广告投放竞标会上,中国移动以1亿元的高价买下了中央电视台2006年世界杯赛事直播独家特约播出权和2006年世界杯射手榜独家冠名权,一举击败了前来竞标的众多著名企业。其中在赛事直播独家特约播出权的广告竞标中,与竞争对手创维拿出“志在必得”的500万元标价相比,中国移动6500万元的出价可谓“财大气粗”,霸道得很。正如中国传媒大学教授袁方所说:“如果中国移动想要的话,别人都
期刊
形式:圆桌论坛  主题:新营销时代,企业如何创新营销  时间:2006年4月27日  地点:北京,搜狐公司  参与人:《新营销》主编段传敏,营销专  家李志起,营销专家叶茂中  主持人:搜狐《财经面对面访谈》频道田野    什么是新营销时代?    段传敏:《新营销》要做顺应时代变化的精神产品。  叶茂中:新营销要建立在创造力和想象力基础之上。  李志起:新营销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  
期刊
目前网络广告效果评估仍集中在监测指标的评估,而不是对整个网络广告投放计划和执行、结果的综合评估;广告效果评估局限于监测指标的搜集和罗列,局限于对数据的评估,而对于整体过程的评估很弱;局限于呈现事实,但没有进一步的客户指导计划,无法有效挖掘客户的潜在消费能力。  关于Web 2.0乃至目前的互联网是否存在泡沫危机,人们一直在争论不休。在媒体的狂热追捧和风险投资的大力支持下,Web 2.0也完成了从丑
期刊
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陈春花教授发出了“寻找鹰一样的中国家电企业”的“呐喊”她说,鹰在40岁的时候,会花半年时间用喙把羽毛一一啄掉,随后,老化的喙也会褪掉,然后再活30年。这样,在它的生命中就多了一个质变的开始和结束,使其生命价值得到最大限度的体现。同样,那些能够超越自己、把自己归零的企业谓之为“鹰企”。  一家伟大的公司并不足靠运气或赌注赢得未来,而是靠“人的能力”和“持续增长力”获得未
期刊
当风险投资家经历过“道听途说”、“看图识字”的第一代“网络泡沫”之后,如今,在警觉之余,几乎所有的人都不约而同地将大把大把的真金白银倾倒在“新媒体”的炼丹炉中,即使爆炸,也乐此不疲。投资家明白“经营风险”才是现代投资理论最高的一种境界。  蜂拥而至的资本与色彩斑斓、形式多样、精准互动的新媒体一拍即合之后,新媒体不由得喜上眉梢,洋洋得意。于是,一些人在拷问:传统媒体的出路在哪里?新媒体该在什么时候站
期刊
乐业生认为,手机行业做不好,是因为过去机会太多,引发了太多的投机。有投机心理的企业是不可能做品牌的,它们也不可能把企业做好。只有专注产品和技术,专注质量和市场这些最根本的东西,机会才是永远的。创维移动为什么要闻“红海”?    创维移动为什么要闯“红海”?    按照《蓝海战略》一书的描述和划分,中国手机产业目前正处在残酷的同质化竞争的“红海”之中。  2005年上市公司的年报发布后,国产手机企业
期刊
今天看报纸,一篇《乔赢,“红高梁”重出江湖》的文章引起我的注意,原来3年前的4月5日,在监狱呆了3年的乔赢出狱了,狱内狱外反思了6年之后的今天,乔赢又注册了河南红高梁食品有限公司,出任CEO,重整旗鼓,再战江湖。  这个乔赢,几天前与几位朋友在吉野家吃饭时曾想到这位河南老乡,他当年因挑战麦当劳而名燥一时,却因扩张步伐太快而轰然倒下,我当时对朋友说,吉野家这种面都可以成为快餐发展成连锁,乔赢和他的红
期刊
Marketing2.0,企业到底应该怎么做?有两个步骤:第一个步骤,在了解品牌的情况下,考虑究竟开展什么样的营销活动才最合适你的企业,你必须让你的用户进入一个链式活动;另外一个步骤,选择一个合适的活动平台,合适的创意和沟通平台是整个案例成功与否的关键。  我是第一次来晋江,和很多人一样,走出机场满眼看到的都是户外广告牌,每个广告牌上都有一个明星,但可能看完了也不能记住几个,因为品牌和明星太多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