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有效地进行初中生物实验教学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fei878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生物实验是生物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地进行实验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使课堂气氛活跃,从而获得很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应如何有效地进行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值得我们探讨。
  关键词:生物实验;动手操作;能力培养
  初中学生,刚接触到生物学科,好奇心特别强。因此,作为教师我们应掌握这些情况,从学生的兴趣入手,培养他们的实验操作技能。有的生物实验课,教师可在实验室也可在大自然中进行。无论哪一种方式,都会吸引学生的眼球:实验室中各种各样的生物标本、生物模型都会使学生充满好奇心与强烈的求知欲。本人就如何有效开展生物实验教学谈几点看法。
  一、 采用示范、实践相结合
  例如:“制作并观察植物细胞临时装片”实验,教师以洋葱鳞片叶为例,边示范边讲解操作流程,学生认真观察教师的操作,熟悉制作植物细胞临时装片的过程。在此基础上,学生分组进行临时装片的制作,教师巡视并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操作。如果班级人数较多,教师也可在课前培训几个学生作为小组长,在课堂上帮助教师指导周围的同学。
  针对学生在操作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教师需提醒学生注意,例如,在载玻片中央滴加的水量要适当;观察的材料必须很薄;需用镊子展平;将盖玻片的一邊先接触水滴后再缓慢地盖在水滴上,以防止气泡的出现;染色时将一滴染色液滴在盖玻片的一侧,用吸水纸从另一侧吸引,使盖玻片下的标本均匀着色等等。
  经过这样的教学,学生会有强烈的探索欲望,上实验课他们就格外认真,观察就特别用心。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处理信息的能力和表达交流的能力。
  二、 掌握实验步骤、规范实验操作
  培养学生操作实验的能力,即培养学生“会拿”“会调”“会操作”实验仪器的能力。“会拿”“会调”是指要懂得仪器的正确拿取方法。
  以“练习使用显微镜”这一实验为例:学生先通读教材,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中实验操作过程的全文,使学生对如何规范地使用显微镜具有整体的认识;教师再示范操作,教师的操作必须做到规范准确,保证每一名学生都能看清,每一步操作都要问“为什么”,并给予解释,由此强调规范操作的必要性。最后学生两人一组互相监督,教师在此过程中巡视,在取镜和安放、对光、观察、收镜等环节对学生的操作进行检查和纠正,逐一过关。通过这样的培训他们掌握的知识不会很快忘记。
  学生做分组实验时,教师要密切关注每组学生的实验情况,及时提醒学生按照正确的方法和步骤进行实验,同时还要注意及时排除安全隐患。
  三、 积极开展生物课外实践活动
  生物学研究的对象是广阔的自然界,自然界中各种各样的生命都可以成为其实验对象。因此,除了在课堂上进行生物实验,在课外也能进行实验教学,如组织学生到野外参观植物园、动物园,采集植物标本、认识各种动物。例如,带领学生观察工厂附近苔藓植物的生长;观察麦田中种子的萌发情况;了解什么是合理密植?什么是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
  再如,在学习《开花和结果》一课时,我事先安排了学生利用周日回家的机会,观察花的结构,授粉的情况,使他们获得了丰富详实的第一手资料,上实验课时,大家互相交流,共同分析,不但活跃了气氛,而且训练了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还比如在“探索光合作用奥秘”的实验中,叶绿素是在光下、在叶绿体内产生的。暗处生长的植物或草坪上被遮蔽的草,因为照不到光,就不能产生叶绿素。让学生明白光合作用不仅维持植物自身的生存,而且维持了生物圈中大多数消费者的生存。
  开展这些开放性实验,是理论联系实际,发展了学生的特长和爱好,尤其增强了热爱生活的信心。
  四、 对实验材料、过程进行创新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些实验可鼓励学生对实验材料、实验过程进行改进,增强学生对生物实验课的兴趣。
  例如:“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中的天竺葵,可换成菜地里的菠菜,取材容易、叶片薄、脱色时间短、效果明显;在实验过程中增加“叶片在开水中浸约10s”这个环节,能加快酒精溶解叶绿素的速度,大大缩短了脱色时间。
  这些创新设计都有效地提高了实验成功率,为实验教学的顺利开展提供了保障,加深了课堂上理论知识的理解。
  五、 采取设疑逆推的教学模式
  在实验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精心设疑,让学生获得终生学习的能力,这是我们教学的一个核心任务,也是我们教师教学设计一个贯穿始终的重要理念。
  例如初中生物(人教版):“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原理及操作步骤,依托学生已有的知识,从实验目的开始设疑逆推。引导学生一步一步推理出实验操作步骤。此外,通过让学生分组设计以“光”为变量的对照实验,以及对不同设计方案“变量单一性”的讨论,来强化学生对对照实验的理解。当学生对实验原理思路明晰、理解深刻时,操作便能一步到位,结果的分析、结论的得出就水到渠成了。
  六、 实验中突出师生互动
  新课改要求的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因此,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应该主动地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充分发挥“师生互动”的作用,例如上《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一课,上课时,教师将准备好的热馒头拿出,和同学们一起品尝,这样能很快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接着请吃了馒头的同学谈一谈自己细细品尝馒头时的感受并提出有关的问题。然后教师将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归纳,问题一:馒头变甜是否是淀粉发生了变化?问题二:馒头变甜是否与舌的搅拌有关?将学生已有知识经验与将要学习的知识联系起来,这样“师生互动”更能引导和激发学生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七、 归纳实验、写好报告单
  归纳实验、写好报告单是实验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衡量实验课的一个依据。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教学后,一方面要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思考这个实验设计是否严谨,还要提醒学生牢记这个实验中规范的操作技能。根据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
  最后让学生书面写出实验报告单。实验报告单要立足实验教学的步骤、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实验的目的、实验现象,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得到最后结果。
  以上这些措施不仅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实验操作技能,还能激发学生对生物课堂教学的兴趣,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使学生喜欢上生物实验课。
  作者简介:赵月祝,甘肃省武威市,甘肃省天祝县第二中学。
其他文献
摘 要:中考物理计算题中,在解决有关浮力的计算时,许多学生感到困惑,也是学生最易失分的地方。其实掌握好浮力的几个计算公式,正确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熟练掌握体积单位换算,理解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灵活应用阿基米德原理是解决有关浮力计算问题的关键。下面我谈谈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浮力计算;影響因素;阿基米德原理  总之,有关浮力计算中只要熟练掌握浮力的几个计算公式,看清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的变化情况,正
摘 要:生命观念是高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它在高中阶段主要表现为:结构与功能观、进化与适应观、稳态与平衡观、物质与能量观等。帮助学生形成生命观念的途径有:利用生活实例帮助学生形成生命观念,指导学生建模引导学生形成生命观念,关注生物科学前沿帮助学生形成生命观念,利用科学史内容提升学生的生命观念。  关键词:高中生物;生命观念;培养途径  教育部制定的2017年版《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行,教育部门对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各种新型教学方式逐渐被运用于课堂教学当中。思维导图属于新型教学方式的一种,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也更加符合新课程改革的需求,因此,本文首先分析了高中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然后探究思维导图在高中物理新课改教学中的具体运用,以供参考。  关键词:思维导图;高中物理;教学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