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幼儿园健康教育是健康教育的基础,它是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提高幼儿的健康认识,改善幼儿的健康态度,培养幼儿的健康行为,保持和促进幼儿健康的系统的教育活动。音乐游戏是幼儿艺术教育的重要方式,一般是指在音乐伴奏下或歌曲伴奏下,按一定规则和音乐要求进行各种动作的游戏,是最易为幼儿接受、喜爱、理解的一种综合性艺术形式。音乐游戏的形式多种多样,能给幼儿以快乐,大大提高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在愉快的情绪中轻松自然地学习,对幼儿身心健康发展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关键词】幼儿音乐游戏 小班健康教育
一、幼儿音乐游戏与幼儿健康教育的概述
幼儿园健康教育是健康教育的基础,它是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提高幼儿的健康认识,改善幼儿的健康态度,培养幼儿的健康行为,保持和促进幼儿健康的系统的教育活动。音乐游戏是幼儿艺术教育的重要方式,一般是指在音乐伴奏下或歌曲伴奏下,按一定规则和音乐要求进行各种动作的游戏,是最易为幼儿接受、喜爱、理解的一种综合性艺术形式。音乐游戏的形式多种多样,能给幼儿以快乐,大大提高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在愉快的情绪中轻松自然地学习,对幼儿身心健康发展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音乐游戏促进幼儿健康发展的方法
幼儿健康的标准包括两部分:身体标准和心理标准。生长发育是衡量幼儿身体健康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一是看体格发育是否良好,运动能力是否正常;二是看抗病能力的强弱程度。心理标准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智能发育是否正常;二是情绪是否健康、活泼。那么,如何利用音乐游戏与小班健康教育开展整合教育呢?
(一)从游戏选材入手,结合教育内容选择音乐游戏
1.身体锻炼。小班幼儿天性好动、好模仿,但身体的活动能力和运动的能力都较弱,因此需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进行选材。如《蚂蚁搬豆》《小兔跳》等,让幼儿模仿蚂蚁爬、小兔跳的动作,这些内容简单、有趣、身体动作技能要求低的游戏,可以很好地激发小班幼儿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与积极性。
2.生活卫生教育。我国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得好:“习惯养得好,终生爱其益,习惯养不好,终生受其累。”如《洗脸刷牙歌》《洗澡歌》等富有童趣的儿歌和表演等游戏能大大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让幼儿理解良好生活习惯给自己带来的好处,从而从内心发出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的要求。
3.安全教育。对小班幼儿来说,最重要的是帮助他们获得和掌握日常生活中最基本的安全知识,以及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如《小兔子乖乖》使幼儿知道不能随便给陌生人开门的重要性;《紅绿灯》可以让幼儿在游戏中掌握基本的交通规则,懂得过马路时如何保护自己。
4.心理健康教育。小班幼儿刚入园,情绪不稳定,也不善于与同伴交流。如《郊游》《拉拉手》《猜拳》,教师先做示范,然后邀请一些能力较强、较善于交往的幼儿,并请他们学教师一起去找好朋友,慢慢地在榜样示范的作用下,幼儿都开始加入到音乐游戏中。幼儿在悦耳的音乐伴奏下,先走步拍手去找好朋友拉手转圆圈游戏,再过渡找好朋友并用亲热动作来完成游戏。
(二)从游戏设计入手,让幼儿有自主创新的机会
我国创造教育先驱陶行知先生指出“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幼儿的创造力是与生俱来的,他们在活动中变成了游戏的主人,因此教师在设计音乐游戏时要打破传统的模式,肯定幼儿的与众不同,注重幼儿在过程中的表现,激发并保护每一个幼儿的创造欲望。
如小班体育活动《小猪玩球》中,幼儿在活动中创造性地、愉快地进行运“水果”的游戏,同时体验扮演角色的情感;在自由交往中丰富了动作、语言,能想出了多种运“水果”的方法,幼儿的想象力和自我意识也有了大大的提高。
(三)从游戏规则入手,让幼儿在享受游戏乐趣中健康发展
1.师生共同制定游戏规则。小班游戏规则是在师生讨论和生生互动中产生的,是大家共同讨论、协商的结果,教师要鼓励幼儿积极参与游戏规则的制定,充分发挥他们的自主性和创造性,这样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就能自觉执行规则,同时也要注意考虑该规则是否能满足幼儿的娱乐需求。
2.游戏前明确规则要求。年龄越小的孩子,其遵守规则的意识越差,越需要成人的不断督促和强化,因此,在每一次游戏之前,教师要对幼儿的行为提出具体合理的、坚持一贯的要求。
3.活动中强化规则要求。在幼儿游戏的过程中,教师要随时洞察幼儿的异常行为,通过有效策略进行指导,强化孩子的规则意识,帮助每一个孩子形成一定的规则意识。
(四)从游戏评价入手,让幼儿在自省中健康发展
游戏评价环节是帮助幼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得内在发展的过程,在反馈评价中,通过讨论和分析可以让幼儿更清楚地了解自己以及同伴遵守规则的情况,知道好在哪里,还有哪些不足,进一步调动幼儿的积极性,提高规则意识。
如在音乐游戏《小鸡敲门》中,由于在活动前,我将故事情节告诉了幼儿,当我刚一敲门,“家”中的“小鸡们”就“叽叽”地乱窜起来,于是我便忙叫道:“孩子们,我是你们的妈妈呀,快开门呀!”“小鸡们”开了门,我便问道,“你们刚才为什么那么吵呀?”“如果有人来 敲门,我们应该怎么做呢?”经过孩子们一番讨论,得出了游戏规则:当有人来敲门时,我们应该侧耳仔细听,还要问一下是谁,这样就知道是谁了。在接下来的游 戏中,“小鸡们”再也没有乱窜的了。
【参考资料】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2]顾荣芳.幼儿园健康教育若干问题的探讨.迈向21世纪的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优秀论文集.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曹中平.体育游戏应用于幼儿健康教育的实验研究.调查与研究,2005(9).
【关键词】幼儿音乐游戏 小班健康教育
一、幼儿音乐游戏与幼儿健康教育的概述
幼儿园健康教育是健康教育的基础,它是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提高幼儿的健康认识,改善幼儿的健康态度,培养幼儿的健康行为,保持和促进幼儿健康的系统的教育活动。音乐游戏是幼儿艺术教育的重要方式,一般是指在音乐伴奏下或歌曲伴奏下,按一定规则和音乐要求进行各种动作的游戏,是最易为幼儿接受、喜爱、理解的一种综合性艺术形式。音乐游戏的形式多种多样,能给幼儿以快乐,大大提高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在愉快的情绪中轻松自然地学习,对幼儿身心健康发展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音乐游戏促进幼儿健康发展的方法
幼儿健康的标准包括两部分:身体标准和心理标准。生长发育是衡量幼儿身体健康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一是看体格发育是否良好,运动能力是否正常;二是看抗病能力的强弱程度。心理标准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智能发育是否正常;二是情绪是否健康、活泼。那么,如何利用音乐游戏与小班健康教育开展整合教育呢?
(一)从游戏选材入手,结合教育内容选择音乐游戏
1.身体锻炼。小班幼儿天性好动、好模仿,但身体的活动能力和运动的能力都较弱,因此需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进行选材。如《蚂蚁搬豆》《小兔跳》等,让幼儿模仿蚂蚁爬、小兔跳的动作,这些内容简单、有趣、身体动作技能要求低的游戏,可以很好地激发小班幼儿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与积极性。
2.生活卫生教育。我国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得好:“习惯养得好,终生爱其益,习惯养不好,终生受其累。”如《洗脸刷牙歌》《洗澡歌》等富有童趣的儿歌和表演等游戏能大大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让幼儿理解良好生活习惯给自己带来的好处,从而从内心发出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的要求。
3.安全教育。对小班幼儿来说,最重要的是帮助他们获得和掌握日常生活中最基本的安全知识,以及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如《小兔子乖乖》使幼儿知道不能随便给陌生人开门的重要性;《紅绿灯》可以让幼儿在游戏中掌握基本的交通规则,懂得过马路时如何保护自己。
4.心理健康教育。小班幼儿刚入园,情绪不稳定,也不善于与同伴交流。如《郊游》《拉拉手》《猜拳》,教师先做示范,然后邀请一些能力较强、较善于交往的幼儿,并请他们学教师一起去找好朋友,慢慢地在榜样示范的作用下,幼儿都开始加入到音乐游戏中。幼儿在悦耳的音乐伴奏下,先走步拍手去找好朋友拉手转圆圈游戏,再过渡找好朋友并用亲热动作来完成游戏。
(二)从游戏设计入手,让幼儿有自主创新的机会
我国创造教育先驱陶行知先生指出“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幼儿的创造力是与生俱来的,他们在活动中变成了游戏的主人,因此教师在设计音乐游戏时要打破传统的模式,肯定幼儿的与众不同,注重幼儿在过程中的表现,激发并保护每一个幼儿的创造欲望。
如小班体育活动《小猪玩球》中,幼儿在活动中创造性地、愉快地进行运“水果”的游戏,同时体验扮演角色的情感;在自由交往中丰富了动作、语言,能想出了多种运“水果”的方法,幼儿的想象力和自我意识也有了大大的提高。
(三)从游戏规则入手,让幼儿在享受游戏乐趣中健康发展
1.师生共同制定游戏规则。小班游戏规则是在师生讨论和生生互动中产生的,是大家共同讨论、协商的结果,教师要鼓励幼儿积极参与游戏规则的制定,充分发挥他们的自主性和创造性,这样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就能自觉执行规则,同时也要注意考虑该规则是否能满足幼儿的娱乐需求。
2.游戏前明确规则要求。年龄越小的孩子,其遵守规则的意识越差,越需要成人的不断督促和强化,因此,在每一次游戏之前,教师要对幼儿的行为提出具体合理的、坚持一贯的要求。
3.活动中强化规则要求。在幼儿游戏的过程中,教师要随时洞察幼儿的异常行为,通过有效策略进行指导,强化孩子的规则意识,帮助每一个孩子形成一定的规则意识。
(四)从游戏评价入手,让幼儿在自省中健康发展
游戏评价环节是帮助幼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得内在发展的过程,在反馈评价中,通过讨论和分析可以让幼儿更清楚地了解自己以及同伴遵守规则的情况,知道好在哪里,还有哪些不足,进一步调动幼儿的积极性,提高规则意识。
如在音乐游戏《小鸡敲门》中,由于在活动前,我将故事情节告诉了幼儿,当我刚一敲门,“家”中的“小鸡们”就“叽叽”地乱窜起来,于是我便忙叫道:“孩子们,我是你们的妈妈呀,快开门呀!”“小鸡们”开了门,我便问道,“你们刚才为什么那么吵呀?”“如果有人来 敲门,我们应该怎么做呢?”经过孩子们一番讨论,得出了游戏规则:当有人来敲门时,我们应该侧耳仔细听,还要问一下是谁,这样就知道是谁了。在接下来的游 戏中,“小鸡们”再也没有乱窜的了。
【参考资料】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2]顾荣芳.幼儿园健康教育若干问题的探讨.迈向21世纪的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优秀论文集.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曹中平.体育游戏应用于幼儿健康教育的实验研究.调查与研究,20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