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是历史影响现实,还是现实“复活”历史?

来源 :世界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nyyu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历史女神克利欧在希腊神话中是作为记忆神的长女,居于灵感与艺术之神缪斯等九大女神之首,表明了古代欧洲文化传统中对历史的重视。在东亚文化传统中,历史的意义则首先在于对现实乃至未来的借鉴意义,正所谓“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构成历史的客观要素,首先是一系列的历史事件。2014年恰好是作为近代中日第一场战争的甲午战争120周年、20世纪第一场帝国主义战争的日俄战争110周年、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全球规模战争的第一次世界大战100周年,可以说这一年是最适宜谈论历史事件的年份。
  “历史战争”在东亚悄然拉开了序幕
  就在年初的1月22日,不久前刚刚“偷袭”般地参拜靖国神社的日本首相安倍,在瑞士的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以一战前英德关系来比喻当前的中日关系,公开暗示中日两国之间有可能发生战争,遂在东亚国家引发强烈的反弹与谴责,也证实了国际社会关于“日本与中国会走向战争吗”的担心不是空穴来风。半个多月后的2月11日,韩国政府提出将设立与慰安妇相关的纪念日,对此安倍公开表示要根据事实来进行反论。
  此后的2月19日,中国有关方面在1909年韩国反日义士将领安重根刺杀日本前首相伊藤博文的哈尔滨火车站设立安重根义士纪念馆,韩国政府表示欢迎,日本政府却表示了强烈不满。而就在这件事的第二天2月20日,日本内阁官房长官菅义伟就二战中的慰安妇问题表示,将成立一个小组来对承认二战时期日军强征慰安妇的河野谈话的拟订经过进行调查。五天后的2月25日,日本广播协会(NHK)新任会长籾井胜人在就职新闻发布会上,公然辩称“每个国家都曾存在随军慰安妇”,因此不应单独批评日本。
  2月27日,中国第十二届人大常委会议决定分别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将12月13日确定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3月1日,韩国总统朴槿惠在纪念反抗日本殖民统治的“三一节”纪念仪式上,严厉批判了日本试图否认“河野谈话”的行为。3月5日,韩国外长尹炳世在日内瓦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第25次会议的演讲中,强烈谴责日本政府在处理慰安妇问题上“不人道、反人类”。这是韩国外长在国际舞台上首次明确提及慰安妇问题。
  2014年才过去两个月,东亚各国之间有关历史问题的冲突已经如此剑拔弩张,甚至扩大到国际舞台,表明一场“历史战争”已经在东亚范围内悄然拉开了序幕。如果考虑到2月8日为日俄战争爆发纪念日,7月25日为甲午战争爆发纪念日,7月28日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纪念日,更鉴于东亚各国之间在现实中的种种利害冲突,东亚范围的“历史战争”在今年一年无疑将会愈演愈烈。
  “历史战争”折射出现实层面的国家利益冲突
  问题在于,在甲午之年的东亚,究竟是历史问题在影响着现实的国家关系,还是现实的国家利益冲突发酵而凸显了历史认识方面的分歧与冲突?其实,通常所说的历史,包括三个层面,一是已经过去而不可改变的历史事实,二是有关这些历史事实的记录亦即史料,三是通过这些史料来探究过去的历史事实的历史研究亦即历史学。按照英国历史学者埃尔顿的说法:“历史研究不是研究过去,而是研究过去所留于现在的痕迹。”所以可以说,在这个甲午之年开始就愈演愈烈的东亚各国之间的“历史战争”,实际上折射和反映了现实层面的国家利益冲突。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东亚范围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主要就是中国与韩国等亚洲国家抵抗日本侵略的过程,而在东亚范围最终战胜日本对外扩张与侵略的又不仅仅是东亚各国内部的力量,在相当程度上还依赖于美国与苏联两大强国的实力介入,美国的原子弹与苏联的对日宣战,成为促使“大日本帝国”彻底败亡的“最后一击”。而确定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东亚格局的、主要由美国主导的《旧金山和约》(中国不予承认)体制,成为日本与亚洲邻国之间“战后问题”迄今没有得到彻底解决的历史根源。
  从现实的层面而言,直到21世纪初,中国与朝鲜半岛一直处于分裂状态,日本也不是一个“普通国家”。由于中国、日本以及朝鲜半岛至今没有成为现代意义上完整统一的“民族国家”,所以强调本民族利益为本位与最高原则的民族主义在东亚各国无一例外地成为最强势的社会思潮与运动。而且,东亚各国之间不仅在意识形态、政治制度方面存在着严重的对立,在经济实力及社会发展程度方面也有着悬殊的差距。至于军事安保领域,韩国、日本分别与美国保持着军事同盟关系,韩国与日本维持一种“准同盟”关系。战后曾经以经济领先亚洲的日本自20世纪末以来一直处于低迷状态,日本社会则集体“向右转”;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高速增长,近年来韩国经济也不断发展,这大大提高了中国与韩国的民族自豪感;而经济形势日益严峻的朝鲜则不惜以核武装挑战美国与日本。
  东亚仍没有彻底摆脱冷战的阴影
  从某种意义上说,东亚地区在冷战结束二十年后的今天仍没有彻底摆脱冷战对峙的阴影,东亚各国综合实力对比的变化以及美国重返亚洲的战略,进一步加剧了东亚各国在历史认识方面的分歧与冲突。在重构21世纪国际秩序乃至建设新的东亚共同体的过程中,争夺有利地位乃至主导权,成为东亚各国之间重要的现实利害冲突。在全球化浪潮席卷世界各地的今天,号称“同文同种”的东亚地区的区域化程度却仍然处于较低水准,中国国民访问日本或韩国仍是受到严格的签证限制。正是这种现实层面的人员、商品、资本交流的不够充分畅通,以及从意识形态、政治制度到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的对立与差距,在民族主义思潮的发酵下,不断地“重新发现”和“再生产”着历史问题,致使历史又反过来影响着当下的现实。
  回顾甲午战争100周年的1994年,东亚各国之间并未发生严重的“历史战争”,而在甲午战争120周年的今年,东亚各国之间的“历史战争”已经硝烟弥漫。这表明东亚各国之间现实的利益冲突与所谓“历史战争”,其实是一个互为因果的联动关系。现实在不断地“发现”着历史,历史又反复地“复活”于当下。
  (作者为辽宁大学东亚关系史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现实层面的人员、商品、资本交流的不够充分畅通,以及从意识形态、政治制度到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的对立与差距,在民族主义思潮的发酵下,不断地“重新发现”和“再生产”着历史问题,致使历史反过来又影响着当下的现实。
其他文献
庞中英:  实际上,亚投行给我们提出的问题远远地超过了亚投行本身已经回答的问题。大家不要以为有那么多西方国家加入亚投行就万事大吉了。其实当欧洲以及澳、新等国纷纷进入亚投行后,亚投行的问题才变得更加尖锐、更具挑战性。透明、善治、人权、环境可持续性等“高标准”会随之而来。  而西方一些国家之所以选择进入亚投行,主要还是因为中国搞多边主义。这些国家最怕的就是大国搞单边主义,因为美国搞单边主义已经让他们吃
进入盛夏,日本在历史和领土问题上的态度再度“火爆”起来!  7月15日,长崎国际电视台播出对首相安倍晋三的访谈:“我们将修改(宪法)第九条,明确自卫队的存在和职责,这才是正确的态度!”同日,日媒报道称,日本政府基本确定作为设定领海范围基点的约400个离岛“保全方针”,要加快“无主离岛”的“国有化”进程,这一天正是日本的“海之日”,安倍公开表示要“坚决维护领海和专属经济区的海洋权益”。  自民党政权
临近赤道的塞班岛是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那里白天在太阳下行走的确晒得很,但在树荫下就感到温度适宜,也不闷热,这得益于塞班天天都刮的风和天天都下的雨。塞班的雨尤其特别,号称是“五分钟雨”,也有人说是热带雨林式的下法,几分钟后雨过天晴,路面没有积水,跟什么都没发生一样。  玩拖曳伞的天堂  塞班最吸引人的景点军舰岛,是距离塞班西侧两公里左右的一个独立小岛,水性好的人都能游过去。这里被划定为自然保护区,周
前不久,韩国已正式申请加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但在相关决策论证过程中,出现了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韩国各界常常把韩国加入亚投行和美国在韩国部署萨德反导系统(THAAD)并列讨论,强调韩在两个议题上分别面临中美的反向施压,并聚焦于该如何破解这个两难选择。  随着亚投行申请截止日期的临近,以亚投行和萨德系统为共同主题的报道和评论连日占据了韩国各大媒体的重要位置,对外交平衡的关注在很大程度上冲淡甚至替代
《上帝也会哭泣——行走中东的心灵激荡》  范鸿达/著  2015年9月版  厦门大学出版社  2015年2月,我在德黑兰巴列维王宫向几位伊朗朋友提了一个问题:迄今最有名的五位伊朗人是谁?他们庄重地说出波斯帝国缔造者居鲁士大帝、诗人菲尔多西、萨菲王朝的中兴之君阿巴斯大帝等几个名字,最后他们以比较怪异的语气和神色提到伊朗现政权的缔造者霍梅尼。2014年6月,我在利雅得的一栋私人别墅内见到其主人,他是一
今年年初以来,巴基斯坦总理谢里夫政府与巴基斯坦塔利班(简称“巴塔”)之间的和谈终于展开。和谈是谢里夫政府的既定策略,攸关巴国内发展、地区安全和全球反恐大局,但面临多方掣肘,前景难言乐观。  “五层反恐战略”下的和谈之路  早在去年竞选总理期间,谢里夫就表示“枪弹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主张与“巴塔”和谈。去年6月谢里夫第三次当选总理,上台后制定了“解除、遏制、阻止、教育和再融入”的五层反恐战略,进一
2014年12月20日是澳门回归祖国15周年,同时也是外交部驻澳门特派员公署成立15周年。围绕这两件大事,公署举办了多场庆祝、纪念活动。  “抱华迎春——何水法花鸟画展”正是系列活动之一,也是全年庆祝活动的收官之作。画展于2014年12月11日在公署大楼大荷花厅揭幕,历时五个多月。  围绕此展,公署举办了近20场公共外交活动,参观人数达到数百人,涵盖了多个层面和不同领域的重要人士。其中包括全国政协
有人说,2011年国际形势是三个局:欧债危机的困局、西亚北非的乱局,东亚的变局,三局共振,引发全球激荡。审视东亚整体态势,今年的热议话题集中在美国战略东进、南海权益纷争。相形之下,特别是对比去年半岛掀起的轩然大波,东北亚显得平稳许多,甚至给人一种冷清之感。   金正日接连访华访俄、朝韩代表在印尼巴厘岛恢复接触、在北京进行无核化会谈、金桂冠访美,等等,这些一度也都成为当时的新闻热点,但这只是与半岛有
法国近期的一项调查显示,法国青少年近年吸食大麻的比例显著增加,17岁的青少年几乎半数抽过大麻,每个月至少抽十次的人,也有将近1/10。  据报道,法国毒品及毒瘾监测中心针对22000名少男少女制作匿名问卷调查,发现17岁这一年龄段的大麻吸食量显著增加。这项调查自2000年起定时进行。调查结果显示,17岁少男少女抽过大麻的比例自2003年达到最高点的50.3%后就逐渐减少,但2011年到2014年又
七国集团(G7)外长会议4月15日在德国结束,会议首次发表了有关海洋安全的声明,即“吕贝克海洋安全声明”。声明虽然没有点中国的名,但对“单方面行动”表示出“关切”。这被不少日本媒体解读为“反映了日本的主张”,意在制衡中国。  这份声明只是此次G7外长会发表的声明之一。德国《法兰克福汇报》评论说, G7发表海洋声明可能令人吃惊,但德国作为世界五大海运国家之一有自己的利益。目前,全球3/4的海洋贸易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