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陈立群:原杭州学军中学校长,2016年赴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支教,担任台江县民族中学校长,2019年9月9日,被中宣部授予“时代楷模”称号。
2016年3月,陈立群第一次来台江做讲座。这一来,他走遍了黔东南州的16个县市,也是在一次次的往返途中,他看到了好多破旧的学校,也看到了许多蒙昧的孩子,他心想:“怎么还有这么落后的教育?”
正是出于这一思考,已经花甲之年且身体状况并不太好的陈立群接受了台江县的邀请,放弃杭州民办学校百万年薪,远赴台江支教,担任民族中学的校长。
他觉得,这么落后的教育需要有人来救,来帮。而他来台江支教只有一个要求——“解决吃住,分文不取”。
对话陈立群校长
如今,4年支教时间过去了,在他的带领下,台江县民族中学从当时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高考成绩垫底的“差校”变成了“名校”;实现了从没有一个学生超过600分,曾经只有1人分数达到一本线,到2020年高考一本上线人数达到270人的华丽逆袭。
在陈立群校长看来,只有接受了更好的教育,拥有文化,才有能力利用各种政策资源;才有能力掌控财富,驾驭财富;才有能力融入现代社会,拥抱文明。
Q:您的微信头像照片是一座破败的校舍,上面写着小江村农民文化技术学校。为什么会把这样一张照片用作您的微信头像?
陈立群:在2016年底的一次家访中,我到了排羊乡小江村,那里有一所小江小学。当时看到的画面让我很吃惊:学校是很破旧的木板房子,两层楼,一楼是用木板钉起来的教室,四面通风;二楼是学生吃午饭的地方,没有楼梯,几块木板搭过去上二楼,很危险。看了以后,我感到很辛酸。我当时就把在这所学校拍下的照片作为我的微信头像,以时常激励自己——即使支教中遇到一些困难,可想到这里的孩子还处在这样的环境当中读书,心里就会有份沉甸甸的责任。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这里的孩子创设更好的求学环境。中国那么大,教育欠发达地区那么多,总要有人来做这些事情。
Q:为什么说“扶贫要先扶教育”?
陈立群:有一件事情对我的刺激很大。有一天我拎着一个凳子到高二的一个教室去听课,我看到教室后面的文化墙上有一面愿景墙,有一个男孩子写了一个愿景贴在上面,内容是“娶一个老婆回家”。我把这个孩子找来跟他聊,我说你在这里读三年高中的目标就是娶一个老婆回家?他说:“这是我父母告诉我的。我们寨子里有很多光棍,父母说,我读书成绩好一点差一点没有关系,但是一定要娶一个老婆回家。”
我去家访的时候还经常遇到一个问题,就是我没有办法跟我们学生的父母直接进行交流。因为我说的普通话他们听不懂,他们说的苗语我也听不懂。所以像这样的家庭没有能力利用政府提供的各类资源,比如人力、政策、资金、交通、游客資源。游客进来了,他们也没有办法对接。
所以,真正脱贫攻坚的关键在于教育。只有接受了更好的教育,拥有文化,才有能力利用各种政策资源;才有能力掌控财富,驾驭财富;才有能力融入现代社会,拥抱文明。
Q:您常说“扶贫更要扶志”,这里的“志”指的是什么,您又是怎样帮助台江民族中学的同学们“扶志”的?
陈立群:朱熹说:“百学须先立志。”这个“志”就是志气、志向,或者说每个人都要有的人生目标。要让孩子的内心有一条巨龙,要充满斗志。我们学校开展了一系列活动,比如每一个学生在一张小纸条上写两句话——第一句是高中的高考目标,第二句是未来的人生目标。然后,装在一个瓶子里,挖一个坑,把它们埋下去,上面栽一棵树,那么这一棵树,就叫作这一个班级的志向树。我非常欣慰地看到有一个高三学生在语文作文中写道:物质上的贫穷都是暂时的,只有精神上的贫穷是永久的。我觉得写得非常好。学校还开展“立志成才”演讲比赛,让同学们对校园文化墙上有关立志的名言警句进行解读。
Q:替来自其他贫困地区的同学问一个问题:如果他没有好的学习氛围和环境,也遇不见像您这样能带去优秀经验的校长、老师,但他又特别想要读好书,他该怎么办?
陈立群:学校严格的管理制度,老师的各种要求,对学生来说,都是外在的。重要的是内在的严格,表现为一种自律、自重、自省。我的大学同桌陈叔平教授,初中毕业后曾被下放到富阳龙门开手扶拖拉机9年,但在大学的初等数学竞赛中拔得头筹,人家好奇于他没有读过高中,怎么可能得这个冠军,他淡淡一笑说:“高中这点东西是可以无师自通的。”
Q:您觉得需要让普通的中学生了解教育扶贫相关的政策和故事吗?了解这些因教育扶贫而受益的同龄人的故事,对当代中学生有哪些启发和意义?
陈立群:爱,就是在别人需要的时候看到自己的责任。年轻人应该了解真实的国情,凝练起一份爱心与责任感,有家国天下的情怀。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了解同龄人逆境成才的励志故事,就找到了更为切近的榜样,可以激励和鞭策自己更好地投身于学习。
(素材提供:杭州市西湖区教育局、陈蓓燕、邵焕荣等)
2016年3月,陈立群第一次来台江做讲座。这一来,他走遍了黔东南州的16个县市,也是在一次次的往返途中,他看到了好多破旧的学校,也看到了许多蒙昧的孩子,他心想:“怎么还有这么落后的教育?”
正是出于这一思考,已经花甲之年且身体状况并不太好的陈立群接受了台江县的邀请,放弃杭州民办学校百万年薪,远赴台江支教,担任民族中学的校长。
他觉得,这么落后的教育需要有人来救,来帮。而他来台江支教只有一个要求——“解决吃住,分文不取”。
对话陈立群校长
如今,4年支教时间过去了,在他的带领下,台江县民族中学从当时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高考成绩垫底的“差校”变成了“名校”;实现了从没有一个学生超过600分,曾经只有1人分数达到一本线,到2020年高考一本上线人数达到270人的华丽逆袭。
在陈立群校长看来,只有接受了更好的教育,拥有文化,才有能力利用各种政策资源;才有能力掌控财富,驾驭财富;才有能力融入现代社会,拥抱文明。
Q:您的微信头像照片是一座破败的校舍,上面写着小江村农民文化技术学校。为什么会把这样一张照片用作您的微信头像?
陈立群:在2016年底的一次家访中,我到了排羊乡小江村,那里有一所小江小学。当时看到的画面让我很吃惊:学校是很破旧的木板房子,两层楼,一楼是用木板钉起来的教室,四面通风;二楼是学生吃午饭的地方,没有楼梯,几块木板搭过去上二楼,很危险。看了以后,我感到很辛酸。我当时就把在这所学校拍下的照片作为我的微信头像,以时常激励自己——即使支教中遇到一些困难,可想到这里的孩子还处在这样的环境当中读书,心里就会有份沉甸甸的责任。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这里的孩子创设更好的求学环境。中国那么大,教育欠发达地区那么多,总要有人来做这些事情。
Q:为什么说“扶贫要先扶教育”?
陈立群:有一件事情对我的刺激很大。有一天我拎着一个凳子到高二的一个教室去听课,我看到教室后面的文化墙上有一面愿景墙,有一个男孩子写了一个愿景贴在上面,内容是“娶一个老婆回家”。我把这个孩子找来跟他聊,我说你在这里读三年高中的目标就是娶一个老婆回家?他说:“这是我父母告诉我的。我们寨子里有很多光棍,父母说,我读书成绩好一点差一点没有关系,但是一定要娶一个老婆回家。”
我去家访的时候还经常遇到一个问题,就是我没有办法跟我们学生的父母直接进行交流。因为我说的普通话他们听不懂,他们说的苗语我也听不懂。所以像这样的家庭没有能力利用政府提供的各类资源,比如人力、政策、资金、交通、游客資源。游客进来了,他们也没有办法对接。
所以,真正脱贫攻坚的关键在于教育。只有接受了更好的教育,拥有文化,才有能力利用各种政策资源;才有能力掌控财富,驾驭财富;才有能力融入现代社会,拥抱文明。
Q:您常说“扶贫更要扶志”,这里的“志”指的是什么,您又是怎样帮助台江民族中学的同学们“扶志”的?
陈立群:朱熹说:“百学须先立志。”这个“志”就是志气、志向,或者说每个人都要有的人生目标。要让孩子的内心有一条巨龙,要充满斗志。我们学校开展了一系列活动,比如每一个学生在一张小纸条上写两句话——第一句是高中的高考目标,第二句是未来的人生目标。然后,装在一个瓶子里,挖一个坑,把它们埋下去,上面栽一棵树,那么这一棵树,就叫作这一个班级的志向树。我非常欣慰地看到有一个高三学生在语文作文中写道:物质上的贫穷都是暂时的,只有精神上的贫穷是永久的。我觉得写得非常好。学校还开展“立志成才”演讲比赛,让同学们对校园文化墙上有关立志的名言警句进行解读。
Q:替来自其他贫困地区的同学问一个问题:如果他没有好的学习氛围和环境,也遇不见像您这样能带去优秀经验的校长、老师,但他又特别想要读好书,他该怎么办?
陈立群:学校严格的管理制度,老师的各种要求,对学生来说,都是外在的。重要的是内在的严格,表现为一种自律、自重、自省。我的大学同桌陈叔平教授,初中毕业后曾被下放到富阳龙门开手扶拖拉机9年,但在大学的初等数学竞赛中拔得头筹,人家好奇于他没有读过高中,怎么可能得这个冠军,他淡淡一笑说:“高中这点东西是可以无师自通的。”
Q:您觉得需要让普通的中学生了解教育扶贫相关的政策和故事吗?了解这些因教育扶贫而受益的同龄人的故事,对当代中学生有哪些启发和意义?
陈立群:爱,就是在别人需要的时候看到自己的责任。年轻人应该了解真实的国情,凝练起一份爱心与责任感,有家国天下的情怀。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了解同龄人逆境成才的励志故事,就找到了更为切近的榜样,可以激励和鞭策自己更好地投身于学习。
(素材提供:杭州市西湖区教育局、陈蓓燕、邵焕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