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校文化是学校特色的重要表征,是学校的生命所在,是学校重要的教育资源,是催生教师专业成长和学生生命发展的深厚土壤,是学校人文传统和优良校风的根本之源”。和谐校园是一种以和衷共济、内和外顺、协调发展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模式,是一种积极、自由、协调的育人氛围,是一种整合学校、家庭、社区后的教育合力。和谐对于我校来讲就是在共同利益、共同目标基础上的一种上下互动,它是学校校园文化的理想状态。在构建和谐校园方面,我们主要采取的策略是:坚持五项基本原则,处理好五种关系。
1.沟通包容原则,处理好家校关系
主动与家长沟通,包容家长的个体差异,处理好家长与学校的关系,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基本要求。在新课改背景下,我校充分利用家庭这一重要的课程资源,提供有关教育资讯,让家长明确良好家庭教育的标准;针对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出现的问题和困难,及时给予解答和帮助,努力创设学校教育环境与家庭教育环境和谐发展的课程环境。
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是家校联系沟通的有效渠道。每学期,我们都要组织各年级的学生家长参与活动,听取学校情况的介绍、观摩子女所在班集体上课以及开展的活动,听取校外辅导员的讲座,学习、交流家庭教育的艺术、方法等,使家庭、学校、社会三方的目标一致,只有教育关系和谐了,才能形成教育的合力,也才能促进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
2.民主尊重原则,处理好干群关系
搭建民主平台,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管理氛围,让教师参与学校的决策与管理,让教师感到“家”的温暖,不以行政命令压抑教师的个性,让教师的精神和人格得到自由的舒展,这是我校在构建和谐校园方面的一个主要做法。在教学活动中,我们给教师充分的自主权,鼓励教师建立自己的教育思想,支持教师进行教改实验,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让教师时时刻刻感到自己是学校的主人。使教师的职业意识、角色认同、教育理念、教学风格、价值取向等,与学校的主体文化协调一致。浓郁而温馨的氛围,严谨高雅、务实进取的精神已成为学校文化的主流。
3.平等赏识原则,处理好师生关系
和谐校园的构建最终还是要落实在学生身上,学生个性素质的高低是评价和谐校园构建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尺度;学生个性的全面和谐发展是和谐校园的一个重要标志。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获得成功的保证,一切成功的教育都有赖于和谐的师生关系。为此,我们要求教师必须真正“蹲下身来看孩子”,和每一位孩子交朋友。同时,学校也应该要求学生热爱老师,虚心求教,尊师重道。尊师,主要是要尊重教师创造性的劳动,惟有这样,才能建立起和谐、民主、平等、新型的师生关系。
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首先,学校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师德修养,精湛的教学艺术,良好的外表形象;要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同时,要求学生尊敬教师,勤学守纪。其次,学校应建立以人为本、科学有效的教育教学评价体系,改变学校只重分数的不良倾向。再次,是要引导构建和谐的学生之间的关系,强调同学之间应遵循守纪、理解、团结、互助的基本原则,克服嫉妒、自卑、自傲、自私的不良心理,鼓励学生充满自信、公平竞争、帮人所需、大度为怀。
4.互助协同原则,处理好同事关系
我校有教职员工29名,3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占了绝大多数。年轻和充满活力是这个群体的最大特征,但是经验缺乏,易冲动,出现问题后沟通、协调能力差又是这个群体的弱点。针对以上情况,我校积极倡导教师之间的交往以尊重为基础,以团结互助协作为本开展工作,并把教师是否团结、协作、尊重作为考核教师的一项重要内容;每月开展文明办公室的评比,把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群体氛围纳入考核内容;开展系列教工活动,在体现团结协作的各类小竞技活动中融洽感情,营造和谐的氛围。平时,我在各种场合宣扬教师队伍中的典型事例,讲团结、讲协作、比贡献,形成了良好的舆论氛围。经过多年努力,一支和谐的教师队伍初具规模,他们团结协作,有着较强的集体荣誉感和事业心,在推进我校素质教育的道路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5.双赢共建原则,处理好社区关系
学校教育不能封闭,只有开放才能有更佳的教育实效。学校在构建和谐校园时,除了要发挥学校教育的关键作用、家庭教育的启蒙与强化作用外,还必须充分发挥“社区教育”在构建和谐学校方面的功能。
打破围墙,让学校教育更多关注社会、家庭生活。过去,由于课程、教材等诸多原因,教材内容往往落后于社会发展,教师又往往局限于书本,很少有勇气和胆量对教材进行二度开发,导致学校教育与社会、家庭教育的严重脱节。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教材建设的推进,我们大胆地让教师对教材进行二度开发,引入一些生活素材进行课堂教学,如“宝墨园风景区对你家带来哪些影响”、“结合生活中的实际例子进行口语交际”、“在思品教学中引发学生对一些实际生活问题的争论”、“在少先队活动中,开展废旧书刊的拍卖交易”等活动,真正把生活之水引入课堂,促进了学校、家庭与社会的接轨。
走出校门,让学生参与社会、家庭的实践。家庭、社会是一个广阔的舞台,我们结合少先队实践体验活动及学校开设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引导学生到社区、家庭的各个角落开展活动,如调查采访、劳动实践、参观学习等,让学生在社会的大舞台中经受锻炼,获得体验,接受教育。
和谐,这一古老而常新的教育话题,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校长的管理以和谐为追求目标,正是这一“人本”教育思想的最好体现。校园奏响和谐的旋律,必将为学生的发展注入活力,必将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定宽厚的基础。
“君子和而不同”,和谐相处却又不千篇一律,协调一致却又不循规蹈矩。和谐校园之所以这么美好,令人向往,是因为它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对未来美好的憧憬,而且将有利于我们放飞绚丽的理想。和谐的校园永远充满魅力!和谐的校园永远充满温馨!□
(作者单位: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沙湾镇红基学校)
编辑 朱桂英
1.沟通包容原则,处理好家校关系
主动与家长沟通,包容家长的个体差异,处理好家长与学校的关系,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基本要求。在新课改背景下,我校充分利用家庭这一重要的课程资源,提供有关教育资讯,让家长明确良好家庭教育的标准;针对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出现的问题和困难,及时给予解答和帮助,努力创设学校教育环境与家庭教育环境和谐发展的课程环境。
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是家校联系沟通的有效渠道。每学期,我们都要组织各年级的学生家长参与活动,听取学校情况的介绍、观摩子女所在班集体上课以及开展的活动,听取校外辅导员的讲座,学习、交流家庭教育的艺术、方法等,使家庭、学校、社会三方的目标一致,只有教育关系和谐了,才能形成教育的合力,也才能促进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
2.民主尊重原则,处理好干群关系
搭建民主平台,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管理氛围,让教师参与学校的决策与管理,让教师感到“家”的温暖,不以行政命令压抑教师的个性,让教师的精神和人格得到自由的舒展,这是我校在构建和谐校园方面的一个主要做法。在教学活动中,我们给教师充分的自主权,鼓励教师建立自己的教育思想,支持教师进行教改实验,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让教师时时刻刻感到自己是学校的主人。使教师的职业意识、角色认同、教育理念、教学风格、价值取向等,与学校的主体文化协调一致。浓郁而温馨的氛围,严谨高雅、务实进取的精神已成为学校文化的主流。
3.平等赏识原则,处理好师生关系
和谐校园的构建最终还是要落实在学生身上,学生个性素质的高低是评价和谐校园构建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尺度;学生个性的全面和谐发展是和谐校园的一个重要标志。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获得成功的保证,一切成功的教育都有赖于和谐的师生关系。为此,我们要求教师必须真正“蹲下身来看孩子”,和每一位孩子交朋友。同时,学校也应该要求学生热爱老师,虚心求教,尊师重道。尊师,主要是要尊重教师创造性的劳动,惟有这样,才能建立起和谐、民主、平等、新型的师生关系。
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首先,学校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师德修养,精湛的教学艺术,良好的外表形象;要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同时,要求学生尊敬教师,勤学守纪。其次,学校应建立以人为本、科学有效的教育教学评价体系,改变学校只重分数的不良倾向。再次,是要引导构建和谐的学生之间的关系,强调同学之间应遵循守纪、理解、团结、互助的基本原则,克服嫉妒、自卑、自傲、自私的不良心理,鼓励学生充满自信、公平竞争、帮人所需、大度为怀。
4.互助协同原则,处理好同事关系
我校有教职员工29名,3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占了绝大多数。年轻和充满活力是这个群体的最大特征,但是经验缺乏,易冲动,出现问题后沟通、协调能力差又是这个群体的弱点。针对以上情况,我校积极倡导教师之间的交往以尊重为基础,以团结互助协作为本开展工作,并把教师是否团结、协作、尊重作为考核教师的一项重要内容;每月开展文明办公室的评比,把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群体氛围纳入考核内容;开展系列教工活动,在体现团结协作的各类小竞技活动中融洽感情,营造和谐的氛围。平时,我在各种场合宣扬教师队伍中的典型事例,讲团结、讲协作、比贡献,形成了良好的舆论氛围。经过多年努力,一支和谐的教师队伍初具规模,他们团结协作,有着较强的集体荣誉感和事业心,在推进我校素质教育的道路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5.双赢共建原则,处理好社区关系
学校教育不能封闭,只有开放才能有更佳的教育实效。学校在构建和谐校园时,除了要发挥学校教育的关键作用、家庭教育的启蒙与强化作用外,还必须充分发挥“社区教育”在构建和谐学校方面的功能。
打破围墙,让学校教育更多关注社会、家庭生活。过去,由于课程、教材等诸多原因,教材内容往往落后于社会发展,教师又往往局限于书本,很少有勇气和胆量对教材进行二度开发,导致学校教育与社会、家庭教育的严重脱节。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教材建设的推进,我们大胆地让教师对教材进行二度开发,引入一些生活素材进行课堂教学,如“宝墨园风景区对你家带来哪些影响”、“结合生活中的实际例子进行口语交际”、“在思品教学中引发学生对一些实际生活问题的争论”、“在少先队活动中,开展废旧书刊的拍卖交易”等活动,真正把生活之水引入课堂,促进了学校、家庭与社会的接轨。
走出校门,让学生参与社会、家庭的实践。家庭、社会是一个广阔的舞台,我们结合少先队实践体验活动及学校开设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引导学生到社区、家庭的各个角落开展活动,如调查采访、劳动实践、参观学习等,让学生在社会的大舞台中经受锻炼,获得体验,接受教育。
和谐,这一古老而常新的教育话题,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校长的管理以和谐为追求目标,正是这一“人本”教育思想的最好体现。校园奏响和谐的旋律,必将为学生的发展注入活力,必将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定宽厚的基础。
“君子和而不同”,和谐相处却又不千篇一律,协调一致却又不循规蹈矩。和谐校园之所以这么美好,令人向往,是因为它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对未来美好的憧憬,而且将有利于我们放飞绚丽的理想。和谐的校园永远充满魅力!和谐的校园永远充满温馨!□
(作者单位: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沙湾镇红基学校)
编辑 朱桂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