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创新思维的定义,探讨在幼儿阶段如何培养发散思维以实现创新思维的不断提升,最终详细阐述了发散思维首先应当具备的能力,从知识层面上肯定了发散思维的培养途径。
【关键词】创新 发散 思维 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3-0030-01
无论是创新思维还是发散思维,其思维方式的特点就是不依常规,寻求新意,对自己所持有的材料、信息从不同的角度,向不同的方向,用不同的方法或途径来进行分析。培养发散性思维,那么首先要做到的,简单的归纳起来四个字“你要让你的思维飞起来”。从很多很多个角度去思考一个问题,以寻求到多种设想,观点或者答案。这种思维方式让我们以一个固定的观点出发,从而产生多条思路,并且使多条思路向外扩展,这也就是我们俗称的创新思维了。
一、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就是思考问题的时候从一个或者是多个新颖的角度去考虑,可以简单通俗点说就是打破常规思维,以新的视角去思考、提出、反问等问题得出成果。
根据理论报告与实际调查数据显示,思维的本質是寻找因果关系,一些事情在脑袋中沉淀后的第一反映间接的成为了加工厂的储备,当你遇到某些与原先发生过的事情后,人脑中对现实事物的语言、形态、动作、关系等进行着多层加工,在进化的过程中产生新的意识、思维。这对于我们成长而言就如当新事物产生的同时,我们的认知也就在逐渐增长、加工、运用一样。这就表明了创新思维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意味着交替使用发散性思维与聚合性思维。在这种情况发展中,曾有人测试过,发现儿童时代的创造力与其一生的成就高度相关,高于智商与未来成就相关指数的3倍以上。
二、创新思维的培养应从幼儿发散思维培养开始
1.利用环境培养幼儿发散思维
有趣、生动的外部环境可以增强幼儿的学习兴趣,教师也可以利用环境开展游戏,通过不断添加教具、玩具的方式实现寓教于乐的幼儿教育模式。但是在这里需要我们重点强调,外部环境并非是装修建筑等大环境,我们更应当注重的是如何让幼儿从细微处、从身边去寻找新鲜事物,有时候一个摆件的增加都可以充分激发幼儿的发散思维。
2.建立学生本位教育机制
在教育过程中应当始终树立学生本位制,一方面,我们要做到让幼儿自己提出问题。通过对问题的提出、研究、思考、分析、解决等过程,可以极大程度上的训练幼儿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锻炼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幼儿发散思维。简单来说,同样的一个知识点,如果仅仅依靠教师的单方面输出,缺少幼儿自主思考,那么效果绝对不如由幼儿自己研究来得好;另一方面,要通过多种手段引导幼儿自已解决问题。因此我们要将培养幼儿的求知欲和发散思维作为教学重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同时兼顾班级内部每一位幼儿的智力、理解能力的发展情况。教师作为传统幼儿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主导角色,在新时代的幼教课堂中应当退居二线,占据辅助的引导地位,在课堂中多多利用设问的方式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用鼓励的方法引导幼儿进行深入的探究,让他们参与到实际的自然科学探究活动中来。
三、发散思维首先应当具备的能力
现阶段我们在培养发散思维的时候存在着一个误区,即认为发散思维就是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但是实际上,培养发散思维首先就需要具有大量的知识储备,有了这些基础,才能够让发散思维不“飘在空中”。发散思维的新颖性,靠你日常的情境认知训练来获得,日常情境认知训练越多,越能够想到和他人不一样的可能性;发散思维的跳跃性,靠规律总结训练来获得。你的规律总结能力越强,你就越能“跳跃性”获得答案;发散思维的多样性,则是依靠日积月累的联系和知识的学习来达到的,了解的越多,思维的发散性就约好。
甚至有些时候,我们的思维是超越了我们日常的知识范畴,超越了我们已有的认知的,它推动了我们人类的认知前进。这种看似不能的思维方式也是通过类比情境+逻辑规律(经验规律的延伸)。举例来看:电子的运行轨迹,是概率性的云状,还是确定的圆形轨迹呢?这个是无法直接观察到的,可以通过类比情境(行星运行轨迹)+逻辑规律(关于概率其实只是不能精确观察的结果)来推测电子轨迹会在一个不是完全稳定的圆形轨道上运行的。它究竟是确定的轨迹还是概率轨迹,只取决于我们是否精确观察了它。
四、结束语
基于信息化社会的基础之上,我们想要谋求自身的长远发展,就不能仅仅依靠刻板的理论知识,而是要学会创新,学会培养自身的发散性思维,这样才能够不断地提升个人的工作能力与学习能力,让创新成为人才发展的驱动力。
参考文献:
[1]严钧.运用发散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考试(高考族),2009(12):128.
[2]何忠贤.挖掘深层智能 培养发散思维[J].高中数学教与学,2013(18):13-16.
【关键词】创新 发散 思维 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3-0030-01
无论是创新思维还是发散思维,其思维方式的特点就是不依常规,寻求新意,对自己所持有的材料、信息从不同的角度,向不同的方向,用不同的方法或途径来进行分析。培养发散性思维,那么首先要做到的,简单的归纳起来四个字“你要让你的思维飞起来”。从很多很多个角度去思考一个问题,以寻求到多种设想,观点或者答案。这种思维方式让我们以一个固定的观点出发,从而产生多条思路,并且使多条思路向外扩展,这也就是我们俗称的创新思维了。
一、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就是思考问题的时候从一个或者是多个新颖的角度去考虑,可以简单通俗点说就是打破常规思维,以新的视角去思考、提出、反问等问题得出成果。
根据理论报告与实际调查数据显示,思维的本質是寻找因果关系,一些事情在脑袋中沉淀后的第一反映间接的成为了加工厂的储备,当你遇到某些与原先发生过的事情后,人脑中对现实事物的语言、形态、动作、关系等进行着多层加工,在进化的过程中产生新的意识、思维。这对于我们成长而言就如当新事物产生的同时,我们的认知也就在逐渐增长、加工、运用一样。这就表明了创新思维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意味着交替使用发散性思维与聚合性思维。在这种情况发展中,曾有人测试过,发现儿童时代的创造力与其一生的成就高度相关,高于智商与未来成就相关指数的3倍以上。
二、创新思维的培养应从幼儿发散思维培养开始
1.利用环境培养幼儿发散思维
有趣、生动的外部环境可以增强幼儿的学习兴趣,教师也可以利用环境开展游戏,通过不断添加教具、玩具的方式实现寓教于乐的幼儿教育模式。但是在这里需要我们重点强调,外部环境并非是装修建筑等大环境,我们更应当注重的是如何让幼儿从细微处、从身边去寻找新鲜事物,有时候一个摆件的增加都可以充分激发幼儿的发散思维。
2.建立学生本位教育机制
在教育过程中应当始终树立学生本位制,一方面,我们要做到让幼儿自己提出问题。通过对问题的提出、研究、思考、分析、解决等过程,可以极大程度上的训练幼儿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锻炼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幼儿发散思维。简单来说,同样的一个知识点,如果仅仅依靠教师的单方面输出,缺少幼儿自主思考,那么效果绝对不如由幼儿自己研究来得好;另一方面,要通过多种手段引导幼儿自已解决问题。因此我们要将培养幼儿的求知欲和发散思维作为教学重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同时兼顾班级内部每一位幼儿的智力、理解能力的发展情况。教师作为传统幼儿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主导角色,在新时代的幼教课堂中应当退居二线,占据辅助的引导地位,在课堂中多多利用设问的方式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用鼓励的方法引导幼儿进行深入的探究,让他们参与到实际的自然科学探究活动中来。
三、发散思维首先应当具备的能力
现阶段我们在培养发散思维的时候存在着一个误区,即认为发散思维就是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但是实际上,培养发散思维首先就需要具有大量的知识储备,有了这些基础,才能够让发散思维不“飘在空中”。发散思维的新颖性,靠你日常的情境认知训练来获得,日常情境认知训练越多,越能够想到和他人不一样的可能性;发散思维的跳跃性,靠规律总结训练来获得。你的规律总结能力越强,你就越能“跳跃性”获得答案;发散思维的多样性,则是依靠日积月累的联系和知识的学习来达到的,了解的越多,思维的发散性就约好。
甚至有些时候,我们的思维是超越了我们日常的知识范畴,超越了我们已有的认知的,它推动了我们人类的认知前进。这种看似不能的思维方式也是通过类比情境+逻辑规律(经验规律的延伸)。举例来看:电子的运行轨迹,是概率性的云状,还是确定的圆形轨迹呢?这个是无法直接观察到的,可以通过类比情境(行星运行轨迹)+逻辑规律(关于概率其实只是不能精确观察的结果)来推测电子轨迹会在一个不是完全稳定的圆形轨道上运行的。它究竟是确定的轨迹还是概率轨迹,只取决于我们是否精确观察了它。
四、结束语
基于信息化社会的基础之上,我们想要谋求自身的长远发展,就不能仅仅依靠刻板的理论知识,而是要学会创新,学会培养自身的发散性思维,这样才能够不断地提升个人的工作能力与学习能力,让创新成为人才发展的驱动力。
参考文献:
[1]严钧.运用发散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考试(高考族),2009(12):128.
[2]何忠贤.挖掘深层智能 培养发散思维[J].高中数学教与学,2013(18):1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