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我国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时期学生发展的需要,在这样的背景下,素质教育越来越深入人心。小学生是祖国的花朵,要切实提高针对他们的素质教育水平。本文旨在通过对小学语文课堂实施素质教育进行探讨,以此进一步认识小学语文教学,并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提出几点创造性的建议。
[关键词]:素质教育 小学语文 创新
素质教育是我国对于青少年教育的基本要求和具体做法。它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使学生的身心均得到长远的促进,并且有效的对学生智慧潜能进行开发,最终形成学生健康的个性。小学语文教学结果的好坏,是判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准之一。
一、小学语文课堂素质教育的目标
小学是整个教育的根源和基础,小学语文教育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堂的素质教育对于全面推进小学素质教育具有深远的影响。
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对于汉语及汉字的热爱之情,并且了解和热爱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使学生能够简单地运用祖國的语言文字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小学语文教学实行素质教育,是教学对象全体性的重要保证。小学语文教学方案是针对所有学生设计的,热爱祖国语言文字是学生最基本的素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首先就要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第二,小学语文素质教育要培养学生对于汉语言的听、说、读、写的能力。汉语是世界上最博大精深的语种之一,小学是对学生进行汉语言培养和塑造的基础时期,这个阶段的语文教学一定要体现全面性。
总之,素质教育就是要学生得到全面、个性、健康的发展,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就是要使小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化,并且有效地掌握汉语言。
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创新的方法与对策
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对于学生文学基础的塑造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生自身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传统小学语文教学模式就显得有些局限性。第一,传统语文课堂将教学过分孤立,只注重课堂本位。学生的知识视野完全只集中与语文课堂和课本上,语文学习过程单一枯燥。第二,传统语文课堂没有很好的把理论教学和实践能力培养结合起来,只重灌输不重培养。第三,语文教学的方式方法老旧,例如“填鸭式”、“题海式”,这些老旧的教学方法对于现代的小学生来说已经过时了。这些缺点对于新时期小学生的发展起到了阻碍作用,是小学语文素质教育所要改革的。
针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以及素质教育的要求,对于小学语文课堂的创新要从以下几点着手:
首先,要活跃课堂的气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小学生好奇心强,善于发现和接受新鲜事物。老师要根据学生的这一天性,在课堂教学上,利用一切手段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刺激学生探求新知识的欲望,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运用情境性教学,将学生的吸引力集中到所设立的情境中去,从而更好地展开相关知识的讲授,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提高了教学水平。
其次,开展学生自主、互动的学习活动。素质教育的根本要义就是要突出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老师要将学生的主体地位切实的还给学生,而学生自主学习、互动学习就是最好的实现方法。例如,在学习一些结构内容较为简单的课文时,可以让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学习,通过小组讨论等方式对课文的脉络、内容、中心思想进行把握,老师在这个过程中起到引导和点评的功能。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无穷尽的,他们往往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想法,老师绝对不能扼杀学生的这种创造性思维,而是要好好地进行挖掘和利用,这样会对学生在知识的理解、掌握与巩固上发挥更加的效果。
第三,明确教学目标,合理运用教材。教材是学生学习的“引子”,要想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不能只局限在教材的讲授上,更应该从教材之外搜集资料进行补充式教学。比如讲到鲁迅的《三味书屋》这篇文章时,老师不能只对《三味书屋》进行讲解,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将相关的片段进行播放,并且找一些更多名人勤奋好学的例子给学生讲解,从而使学生明白只有勤奋努力,才能在学习上有所收获。另一方面,老师又不能轻视教材的作用,要对授课内容提前将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进行科学的制定,在教材讲解上,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比如讲到齐白石的《虾》时,可以叫学生上台用粉笔画一只虾。另外,要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适当分解教材的内容,不让一个学生掉队。
第四,注重实践训练。素质教育的另一基本要求就是要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在教学中实践教学比例要明显增加。小学语文教学要集知识性、趣味性、参与性、实践性于一身。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中较为重要的一部分,是听、说、读、写四部的最后阶段,也是检验学生对于知识的接受程度高低的应用性训练。老师在课堂上,对于作文的教学,一定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比如在命题作文《初春的校园》写作时,为了能够让学生有切身的体会,老师可以组织学生将课堂转移到室外,带领学生在校园里感受春天,感受校园。这样,学生对初春的校园的样子有了实际的感受,并与自然有了亲密的接触,可以更好地完成写作。
简而言之,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要形成“老师引导,学生参与,强调实践,注重创新”的良好局面。
总 结:
新时期的教育工作势必要实行全面的素质教育,小学教育作为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起点,能否为以后的学习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事关学生未来一生的发展。在小学开展语文素质教育,是一项艰苦、复杂的工程和任务,首先,要在思想上认识到培养学生素质的重要性,只有思想上认识深刻才能在实施上发挥创造性和主动性。老师在小学语文素质教育上发挥的作用是巨大的,因为小学生需要更系统、更科学的引导,老师的水平关系着小学素质教育的成败。此外,小学语文素质教育要有明确目标和计划,不能随性而来,要由浅入深、层层深入的展开,这样,小学生才可以在语文学习上打下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冯建军.走向主体性教育观.《教育理论与实践》[J].南京师大教科院,2012,(6).
[2]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实验稿)[S].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9.
[3] 巢宗祺.语文课程标准解读[J.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11(9).
[4] 林国丹.素质教育下教师角色的思考[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0,(03).
[关键词]:素质教育 小学语文 创新
素质教育是我国对于青少年教育的基本要求和具体做法。它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使学生的身心均得到长远的促进,并且有效的对学生智慧潜能进行开发,最终形成学生健康的个性。小学语文教学结果的好坏,是判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准之一。
一、小学语文课堂素质教育的目标
小学是整个教育的根源和基础,小学语文教育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堂的素质教育对于全面推进小学素质教育具有深远的影响。
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对于汉语及汉字的热爱之情,并且了解和热爱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使学生能够简单地运用祖國的语言文字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小学语文教学实行素质教育,是教学对象全体性的重要保证。小学语文教学方案是针对所有学生设计的,热爱祖国语言文字是学生最基本的素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首先就要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第二,小学语文素质教育要培养学生对于汉语言的听、说、读、写的能力。汉语是世界上最博大精深的语种之一,小学是对学生进行汉语言培养和塑造的基础时期,这个阶段的语文教学一定要体现全面性。
总之,素质教育就是要学生得到全面、个性、健康的发展,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就是要使小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化,并且有效地掌握汉语言。
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创新的方法与对策
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对于学生文学基础的塑造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生自身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传统小学语文教学模式就显得有些局限性。第一,传统语文课堂将教学过分孤立,只注重课堂本位。学生的知识视野完全只集中与语文课堂和课本上,语文学习过程单一枯燥。第二,传统语文课堂没有很好的把理论教学和实践能力培养结合起来,只重灌输不重培养。第三,语文教学的方式方法老旧,例如“填鸭式”、“题海式”,这些老旧的教学方法对于现代的小学生来说已经过时了。这些缺点对于新时期小学生的发展起到了阻碍作用,是小学语文素质教育所要改革的。
针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以及素质教育的要求,对于小学语文课堂的创新要从以下几点着手:
首先,要活跃课堂的气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小学生好奇心强,善于发现和接受新鲜事物。老师要根据学生的这一天性,在课堂教学上,利用一切手段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刺激学生探求新知识的欲望,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运用情境性教学,将学生的吸引力集中到所设立的情境中去,从而更好地展开相关知识的讲授,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提高了教学水平。
其次,开展学生自主、互动的学习活动。素质教育的根本要义就是要突出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老师要将学生的主体地位切实的还给学生,而学生自主学习、互动学习就是最好的实现方法。例如,在学习一些结构内容较为简单的课文时,可以让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学习,通过小组讨论等方式对课文的脉络、内容、中心思想进行把握,老师在这个过程中起到引导和点评的功能。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无穷尽的,他们往往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想法,老师绝对不能扼杀学生的这种创造性思维,而是要好好地进行挖掘和利用,这样会对学生在知识的理解、掌握与巩固上发挥更加的效果。
第三,明确教学目标,合理运用教材。教材是学生学习的“引子”,要想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不能只局限在教材的讲授上,更应该从教材之外搜集资料进行补充式教学。比如讲到鲁迅的《三味书屋》这篇文章时,老师不能只对《三味书屋》进行讲解,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将相关的片段进行播放,并且找一些更多名人勤奋好学的例子给学生讲解,从而使学生明白只有勤奋努力,才能在学习上有所收获。另一方面,老师又不能轻视教材的作用,要对授课内容提前将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进行科学的制定,在教材讲解上,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比如讲到齐白石的《虾》时,可以叫学生上台用粉笔画一只虾。另外,要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适当分解教材的内容,不让一个学生掉队。
第四,注重实践训练。素质教育的另一基本要求就是要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在教学中实践教学比例要明显增加。小学语文教学要集知识性、趣味性、参与性、实践性于一身。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中较为重要的一部分,是听、说、读、写四部的最后阶段,也是检验学生对于知识的接受程度高低的应用性训练。老师在课堂上,对于作文的教学,一定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比如在命题作文《初春的校园》写作时,为了能够让学生有切身的体会,老师可以组织学生将课堂转移到室外,带领学生在校园里感受春天,感受校园。这样,学生对初春的校园的样子有了实际的感受,并与自然有了亲密的接触,可以更好地完成写作。
简而言之,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要形成“老师引导,学生参与,强调实践,注重创新”的良好局面。
总 结:
新时期的教育工作势必要实行全面的素质教育,小学教育作为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起点,能否为以后的学习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事关学生未来一生的发展。在小学开展语文素质教育,是一项艰苦、复杂的工程和任务,首先,要在思想上认识到培养学生素质的重要性,只有思想上认识深刻才能在实施上发挥创造性和主动性。老师在小学语文素质教育上发挥的作用是巨大的,因为小学生需要更系统、更科学的引导,老师的水平关系着小学素质教育的成败。此外,小学语文素质教育要有明确目标和计划,不能随性而来,要由浅入深、层层深入的展开,这样,小学生才可以在语文学习上打下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冯建军.走向主体性教育观.《教育理论与实践》[J].南京师大教科院,2012,(6).
[2]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实验稿)[S].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9.
[3] 巢宗祺.语文课程标准解读[J.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11(9).
[4] 林国丹.素质教育下教师角色的思考[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