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实施国家产业政策加快云南省工业结构调整步伐

来源 :中国经贸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lanzpl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
  
  (一)在结构调整中更加注重轻重工业协调发展
  注重具有资源比较优势的重工业的发展,全省出现了轻重工业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规模以上轻重工业比重由2000年的66.3∶34.7调整到2006年的48.3∶51.7。重工业增加值近30年来首次超过轻工业,是云南省工业结构调整的标志性突破之一。
  (二)在结构调整中更加注重非烟工业的发展
  2006年,全省规模以上非烟工业完成增加值757.16亿元,同比增长24.7%,非烟工业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到61%,比2005年提高5个百分点,同样是云南省工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一个明显标志。
  (三)在结构调整中更加注重烟草品牌及配套业发展
  虽然全省烟草工业增加值比重不断下降,但烟草品牌集中度进一步提高,红塔山、云烟、玉溪、红河、红梅、小熊猫、石林、红山茶等8个重点品牌同比增长27.1%,其中,红河、红梅两个品牌产量稳定在百万箱以上,云烟品牌生产量达到74.82万箱,增长20.4%。在卷烟配套方面,已形成了从商标印刷、水松纸、醋酸纤维到烟草机械等门类齐全的卷烟配套产业,进一步提高了烟草产业抗风险能力。
  (四)在结构调整中更加注重能源产业发展
  近年来,全省加快建设大型水电,积极发展中小型水电,加大煤炭清洁生产和综合利用力度,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加快开发生物质能,积极开发利用太阳能、地热能和风能,加快煤层气资源的开发利用等。能源产业发展加快,能源结构进一步优化。
  (五)在结构调整中更加注重有色金属产业结构提升
  有色金属工业逐步走上了自主创新、多元投资、矿电结合的道路,形成了国有、民营企业共同发展的局面。
  (六)在结构调整中更加注重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高
  烟草、有色冶金(钢铁)、磷化工、电力、机电、医药、食品、建材等八个重点行业,加大引进、应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力度,取得了明显成效。全省卷烟生产技术和装备始终保持国内领先水平和国际先进水平,高浓度磷复肥生产技术、铜铅锌采选及冶炼技术、锡冶炼及锡深加工技术、电解铝装备工艺等达到国内领先或国际先进水平。还进一步加强了对生物制药、电子信息、新材料、机电光一体化等高新技术产业的培育。
  (七)在结构调整中更加注重清洁生产与资源综合利用
  2006年全省万元工业增加值取水量比2001年降低46.55%。万元GDP能耗由2005年的1.73吨标煤下降为1.704吨标煤,同比下降1.5%。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提高了8.95个百分点。全省“三废”综合利用产品产值增长129%。目前,全省已启动的清洁生产审核企业有700多家,涉及20多个行业;其中化工、建材、制糖等行业的清洁生产工作已蓬勃开展。
  (八)在结构调整中更加注重缩小地区差距
  我们把加快县域经济发展作为缩小地区间差距、带动全省经济协调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经济较发达的昆明、玉溪、红河、曲靖等州市重点抓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增强产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经济相对落后的文山、临沧、迪庆、怒江等州市提出“兴边富民”工程,加快改革开放步伐,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产业,中心城市与其他地区的差距逐步缩小,这是我省工业产业结构调整中的一个可喜变化。
  (九)在结构调整中更加注重非公经济发展
  全省非公经济保持了快速增长的良好势头,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都有明显提高,成为推动我省国民经济增长、优化经济结构、扩大就业渠道、增加财政收入、繁荣城乡经济、保持社会稳定的重要渠道之一。
  
  二、主要做法和基本经验
  
  (一)在认真落实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政策的同时出台省内实施意见
  2006年5月,制定了《云南省促进工业产业结构调整实施意见》、《云南省工业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6年本)和《云南省“十一五”矿产业结构调整意见》,提出了“十一五”期间转变工业经济增长方式和优化产业结构的思路,合理引导投资方向,鼓励和支持发展先进生产力,限制和淘汰落后生产能力,进一步防止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
  (二)编制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产业发展规划
  结合冶金、化工、制药、水泥、煤炭、机械、电子、制糖、制茶、橡胶等重点产业,编制了《云南省“十一五”新型工业化生物重点产业发展规划》等9个专项规划。充分发挥规划的引导作用,引导社会投资方向和重点,有序推进重点产业发展和结构调整。
  (三)通过技术改造手段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通过制定一系列产业政策与产业技术政策,用好工业企业技术改造专项资金,以及实施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制度等措施,引导并调控企业技术改造投资方向,着力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发展10大重点产业以及具有比较优势的高新技术产业。“十五”期间,全省技术改造投资共安排贴息资金7.9亿元,同时争取到国债贴息资金10.7亿元,全省更新改造投资完成845.68亿元,年均增长28.33%,工业投资完成1697.43亿元,年均增长37.29%。2006年,工业投资完成747.92亿元,同比增长24.1%。
  (四)通过发展中小企业和非公经济,优化全省经济结构
  以省委、省政府名义印发了《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政策文件。对涉及年税收在500万元以上、200—500万元、50—200万元的非公企业,分别由省、州市、县监察部门实行挂牌保护。
  (五)通过发展工业强县优化区域经济结构
  研究确定了重点培育40个“工业强县”的工作思路,同时,在粮油制品、蔗糖、茶、橡胶制品、丝麻制品等20类特色产品中重点培育200户左右重点企业。2006年,40个工业强县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698.17亿元,投资达到373.71亿元,实现工业税收224.9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2.51%、24.45%、13.4%。培育工业强县,这是我省落实工业强省战略方针、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方面的一个重要举措。
  (六)有序推进工业园区建设,实施产业集群发展
  2004年起,我省坚持科学规划、聚集发展、实质性开发的原则,加快30个重点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步伐。2007年1—3季度,省级40个工业园区完成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销售收入、税收、利润、就业人数达1101.32亿元、260.47亿元、769.29亿元、64.17亿元、83.84亿元和28.8万人,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40.7%、28.8%、32.3%、31.9%、15.8%和10.4%,主要指标为近年来最好水平。
  (七)严格实行行业准入,加快落后产能淘汰步伐
  组织起草了《云南省磷矿采选行业准入条件》、《云南省黄磷行业准入条件》等几个行业准入条件,并以省政府办公厅文件下发执行。同时,按照国家的相关要求,加强了对焦化、铁合金、黄磷等行业的准入公告管理。
  (八)全面推进节能减排工作
  一是建立节能工作领导体系。省政府及时召开了全省发展循环经济暨节能工作会议,成立了节能工作领导小组,由省长任组长,常务副省长和分管工业的副省长任副组长,同时成立了工业与民用、建筑、交通、商业、农村和政府机构6个行业节能办公室。启动了161户重点用能单位的节能监察(测)工作,确定了440种工业产品的用水限额,加强对现有节水设施设备的管理和技术改造。
  
  三、当前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思路
  
  一是产业层次相对较低,经济增长方式有待继续转变。二是能源和交通等基础产业的“瓶颈”制约严重。三是先进装备制造业和新兴产业发展不足。四是产业政策中有关的激励政策不突出。表现为鼓励类项目在生产环节上,扶持、引导的措施和手段还不够。除了符合《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鼓励类的技术改造项目,所需进口设备可免税外,没有其他更多的激励政策。获得国家行业准入认证的企业也没有相应的激励和优惠。
  (一)继续做好结构调整规划的编制和组织实施工作
  高度重视规划编制工作,及时组织对重点行业、重点领域专项规划的编制,加快形成科学完善的“十一五”工业规划体系。对已经出台的“十一五”新型工业化发展规划纲要和生物产业、燃料乙醇产业、丝麻产业、农产品加工业、机械装备制造业、水泥行业、工业循环经济、自主创新、工业园区、乡镇企业、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等十余个专项子规划及各州市“十一五”工业发展规划抓好贯彻落实。
  (二)坚持因地制宜地做好产业结构调整
  根据我省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地推进我省产业结构调整。如在实施差别电价时,结合我省实际,在国家对五类行业实施差别电价的基础上,结合省情,增加对某些行业实施差别电价等。既坚持国家的政策,同时也尊重我省实际。
  (三)建立产业政策的协调机制,形成结构调整的合力
  一是研究分析产业政策和信贷政策的协调配合情况,协助金融机构调整优化信贷投向,有压有保、区别对待,防止执行政策中的“一刀切”。二是加强进口与出口调控政策的协调配合,限制“两高一资”行业出口。三是加强价格政策与产业政策的协调配合,发挥价格杠杆的调节作用,正确引导投资,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
  (四)强化监督检查,健全产业结构调整的监督检查机制
  逐步建立健全各项监督检查机制,加强监管力度。对通过了国家和省内公告的企业、允许和鼓励类企业,加强环境保护的动态监督管理工作,加强与环保等部门的协作,对监测不达标的企业限期整改,整改期执行限制类差别电价;整改后不达标的企业,从公告类企业、允许和鼓励类企业名单中剔除,纳入淘汰类企业执行差别电价。
  (五)承接好东部地区产业转移,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利用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滇沪合作、滇浙合作机遇,创造有利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西部地区转移的机制和环境,推进“东桑西移”等工程,承接东部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把招商引资的重点放在延长产业链上,在加大招商力度的同时,注重招商引资质量。
  (六)实施品牌战略,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要通过对现有烟草,水电,矿业等支柱产业、10大优势产业、40个省级重点工业园区和特色产业园区实施品牌工程,多形式、多渠道培育我省自主品牌。引导拥有名牌产品的大企业集团进入我省产业政策鼓励发展的产业,发挥名牌的带动作用,促进社会资源向优势产品、优势产业和重点发展领域配置,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其他文献
一、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对工交经济运行的影响    一是电力设施严重损毁。3.67万条电力线路、2018座变电站因灾停运,110—500千伏线路因灾倒塔8381基;13个省区市电力运行受到影响,170个市县停电;贵州、江西、广西、浙江、福建电网解列运行,西电东送通道中断。  二是交通运输一度严重受阻。由于倒塔断电,铁路京广、沪昆两大主要干线部分区段运输受阻,最严重时滞留客车387列、主要客运站滞留旅客
期刊
随着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不断扩大,欧美经济增长逐步放缓,但与此同时,全球通胀压力不仅没有因经济降温而减弱,反而有愈演愈烈的倾向。为什么经济的“滞”未能抑制物价的“胀”?根本原因在于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以及与之相关的供需不平衡。    一、全球经济放缓和通货膨胀并存    (一)欧美经济降温  受次贷危机的影响,美国经济笼罩在衰退的阴影之下。2007年第四季度美国GDP增长率仅为0.6%,全年GDP
期刊
2007年国际粮价较2006年大幅上涨,世界银行的最新判断认为上涨幅度是15%,这成为各主要粮食进口国都不可小视的输入型通胀力量。回顾2006、2007两年的走势,由于2006年粮食减产,引起粮价高涨,2007年的生产形势虽然好转,但需求也在稳步增加,特别是生物燃料对粮食的需求增加迅猛,导致全球库存减少,因而持续推动粮价;另一方面供需紧张引起的市场恐慌,成为粮食期货市场的主要投机素材,进一步抬升了
期刊
在日本的产业政策中,技能人才的培养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实践型人才培养体系”,就是日本近来推出的又一个新制度。该制度在如何建立国家、企业、行业团体、教育机构联手机制方面颇有特点,值得借鉴。    一、“实践型人才培养体系”的基本框架    “实践型人才培养体系”被概括为“以雇用关系为基础的、通过企业实习和在教育机构的理论学习培养技术人才的职业技能训练制度”。即企业要与参训者签订雇用合同,参训者作为
期刊
20世纪90年代,为满足农业生产对高浓度磷复肥的需要,我国先后建设了贵州瓮福、云南大黄磷、广西鹿寨、湖北黄麦岭和大峪口五大磷肥企业。五大磷肥的建成投产结束了我国几乎不产高浓度磷复肥的历史,但投产初期,由于财务负担沉重等原因,企业生产运营比较困难,引起了各方关注。  遵照国务院领导的批示精神,2003年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领导亲自挂帅,积极推动五大磷肥改组改造工作,深入研究企业存在的问题,及时解决遇
期刊
“十五”期间,宁波市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2005年,人均GDP超过4700美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466.5亿元,市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170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810元,城市综合竞争力位居全国前列。按照世界银行标准,宁波已经进入中等收入国家地区水平。经济发展的成就给宁波社会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为了统筹社会事业各领域协调发展,指导“十一五”社会事业有序推进,我们编制了
期刊
2007年,我国稀土行业稳步发展,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出口实现量减价增,国内消费明显增长,产品价格大幅上涨,经济效益显著提高,运行质量进一步改善。全行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287.64亿元,实现销售收入281.71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50.79%和52.07%。    一、生产    (一)稀土矿产品和冶炼分离产品  2007年,国家对稀土矿产品和冶炼分离产品生产实行指令性计划管理。稀土矿产品产量为
期刊
一、我国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发展的基本情况与面临的任务    (一)基本情况  我国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发展可划分为三个时期,即从“两弹一星”开始的萌芽期(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以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工程为标志的成长期(七、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以后的发展期。初步统计,到“十五”末,已累计投资数十亿元,建设重大设施34个,涉及粒子物理与核物理、天文、地质、海洋、生物、能源等众多领域,使我国相关领域的创新能力
期刊
一、历史悠久,传承名门,山城里飞出的“金凤凰”    福建省立丰印染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是创建于1936年的上海立丰染织厂,1966年迁建三明后更名为福建省三明印染厂,1993年经福建省体改委批准改制为定向募集股份有限公司,股本总额5561万股,其中:国有股2561万股,占总股本的46.05%;法人股及内部职工股3000万股,占总股本的53.95%。企业拥有四条染色生产线,一条化纤生产线,二条印花生
期刊
消费者物价指数英文缩写为CPI,是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商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如果消费者物价指数升幅过大,表明通胀已经成为经济不稳定因素,央行会有紧缩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趋势,从而造成经济前景不明朗。因此,该指数过高的升幅当然不会被市场欢迎。  2007年我国CPI上涨了4.8%,主要是食品和居住类价格涨幅较大。造成物价上涨有多方面因素:国内农产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