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积累小学作文素材的能力

来源 :教育与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uzitengnihaom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的小学作文教学,只注重完成课文范文讲读后即进行单元写作训练,漠视学生的“阅读积累”与“生活积累”;只偏重教师按年级要求的“教”,忽视处于主体地位的学生的“学”,仍然没有摆脱“应试教育”阴影。
  每逢作文课,教师在布置完作文题目,就万事大吉;学生则各自查对“作文选”一抄了之。遇上考试,背熟的作文不对题,就胡编乱造一通,满纸涂鸦,学生的作文水平可想而知,令人担心进而痛心。
  作文的核心问题是“写什么”和“怎么写”,前者属于“素材”范围,后者属于“写作方法与技巧”范畴,本文侧重一下前者,亦即“素材积累的两个来源——阅读积累与生活积累”。
  学生提起笔来,往往感到无从下手,这与写作素材的储备有关,视野狭窄,目光短浅,知识储备少,写作时必然思路闭塞,捉襟见肘。因此,作文教学中应树立大语文观,积极引导学生从阅读和生活中多渠道积累写作素材——即高度重视学生的“阅读积累”与“生活积累”。
  
  一、博览群书,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强化学生的“阅读积累”
  
  作文是各种知识的综合运用,没有丰厚的知识是很难写出思想深刻、内容丰富、新颖别致的好文章的。正如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我们要增加阅读量不仅要加强语文教材的阅读训练,还要加大课外阅读的指导力度,多读书,读多种书。通过大量阅读,不仅能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智慧,陶冶情操,还可以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学习作者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技巧,以及作者的观察方法、思维方式。
  學生在广泛阅读中,从古今中外名著和大量诗文中汲取了健康的思想和艺术精髓,同时也积累了大量的词汇,大量优美的句、段、篇,丰富的第一手材料,再与思考、演讲、辩论、练笔、写作等形式有机结合,不仅可以使学生有了丰厚扎实的“阅读积累”,同时也全方位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质”。试用修订版《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规定:小学阶段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50篇(含课文),并在大纲后面附有古诗背诵篇目80首;课外阅读总量五年制不少于100万字,六年制不少于150万字。我想,此用意也在于此。
  
  二、深入生活,观察生活,感悟生活,丰富学生的“生活积累”
  
  生活实践是学生写作题目的重要来源,因此,教师要有意识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自觉地观察自然,观察社会,观察人生。养成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明白“世事洞明皆学问”的道理。
  40分钟的课堂生活是短暂的,学生从课堂上获得的写作空间更是狭窄的。让学生走出教室,去切身感受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亲自参加学校的文化建设,对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增强他们的主人翁意识,是大有裨益的。
  让学生积极参与并留心校园生活,这样既达到了练笔的目的,积累了素材,又净化了学生的心灵,陶冶了他们的品格。
  此外也可以自办板报和手抄报,由各学习小组轮流编排、设计,内容以校园生活为主;定期出版文学刊物,由学生自已当主编、编委和美工,在作文、审文、改文、抄文中,在编排、设计中,培养他们的自主性、积极性、创造性,会大大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和素材积累力度。
  也可以让学生深入社会,自主去搞一些随意性的社会调查或定出大范围的专题采访,要求他们个个做有心人,不论是积极现象或是消极问题,不论是典型的或是偏面的,只有有所感,不拘形式,写成调查报告。尽管他们的笔还很稚嫩,思考还很浅显,眼睛还不够敏锐,但他们毕竟行动了——有行动,就会有收获。
  学生在学校,要重视他们的“阅读积累”;学生在校外,要指导他们的“生活积累”,二者应双管齐下,不可偏废。 因为,只重“阅读积累”,会导致学生脱离现实,闭门造车,以文为人,人云亦云,空洞浮躁;只重“生活积累”,会导致学生词不达意,语言枯燥,逻辑混乱,不得要领,繁而不精。
  
  总之,通过丰富扎实的“阅读积累”与“生活积累”,学生的眼界开阔了,知识丰富了,思维活跃了。教师和学生都有的放矢,教师“教有所求”,学生“作有所得”,课内外学习有机地融为一体。若如此,正所谓“厚积薄发、水到渠成”——学生的写作水平就会切实得到大幅度提高。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学生个性的发展,建立和谐的课堂已经成为当前教师面临的主要挑战,本文对如何建立和谐课堂和提高课堂质量等方面问题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和谐 素质 质量    随着教育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入,课堂教学改革已迫在眉捷。怎样在教学中突破传统的教学思维模式,树立全新的教学理念,建立师生和谐课堂,深入研究课堂教学教法已摆在教学一线教师面前。    一、更新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期刊
创新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已为越来越多的教师所理解。但是创新意识的培养,创新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一科一课之功所能奏效的,它需要每一位教师在整个教育教学工作中给予足够的重视。我们不仅在教学中要贯彻创新教育,在班级管理中则也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創新能力。    一、消除学生对创新的畏难感,让学生走进创新    提起创新,很多学生往往把它视为可望而不可及的事,认为创新只有科学家、发明家才能做到,自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在资源相对贫瘠的农村语文教学中,如何拓开新的一隅,挖掘农村所独有的教学资源,成为每个农村语文教师新的抉择。农村清新怡人的自然环境、淳朴美好的人文特色、厚重深邃的民间文化资源等,均是语文教学中可以引入的好素材。“教学的艺术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从学生最熟悉的东西开始,老师以一颗敏感的心去叩开学生探究生活、自然、身边文化底蕴的心灵之
期刊
当前教育非常注重学生的素质培养,学生优良品行的教育,直接影响到学生素质教育的成败。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需要春风化雨。只有老师“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持久、耐心、多渠道地培养,才能促进学生健康快乐和谐地发展。  本人从教语文二十余年,深切地感到:学生在学校,不仅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更要进行能力的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因为小学生正处在生理和心理快速成长发展的重要阶段,可塑性和模仿性极强。“近朱者赤,
期刊
新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由此,我们可看出,语文教学与审美教育的关系密不可分。这一标准的提出,必然带动教学理念的更新,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要抛开传统的教学思路,避免过度地关注文本主题却淡化了文本,特别是文学作品的审美特质。而换之全新的教学思路:引导学生用自己的双眼去发现、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
期刊
网络环境下知识信息需求的特点是:知识信息需求的全方位与综合化,知识信息需求的开放化与社会化,知识信息需求的电子化与网络化,知识信息需求的集成化与高效化。  社会的需求促使信息机构的总体发展趋势是向信息增值型、信息产业化、信息服务化、精密化发展。传统图书馆,文献收藏的数量,对图书馆服务方式是以面对面的读者借还图书,提供口头咨询为主。  现代图书馆,拥有掌握和利用电子技术的水平和专业人员,获取信息和利
期刊
语言学习的环境直接影响幼儿语言的发展,不同的语言环境,可以使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有所不同。我在班上创设了能使幼儿语言得到锻炼的多个活动区域,供幼儿练习与表达,促使幼儿增加语言交流的机会,培养幼儿积极与人交往的能力,大胆讲话能力以及大胆讲话的信心。    一、设置做做玩玩区,促进幼儿动手、动口能力的培养    做做玩玩区材料丰富,有玉米皮、花生皮、贝壳皮、饮料瓶、树叶等自然材料,这些都引起幼儿极大兴趣
期刊
语文是人类丰富多彩文化的体现,体现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情操和审美情趣。而这些,是通过语言表达出来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新课标提倡语文课要重视培养、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将以往的“听话说话”改为“口语交际”,明确提出学生应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采用
期刊
幼儿的交际面很狭窄,主要在幼儿园与家庭之间,而幼儿园生活又占据着幼儿生活的主要内容。在幼儿园孩子们的交际活动局限于自己与同学、自己与幼儿教师之间。而作为将来社会的主人,幼儿最终要逐步走出幼儿园,乃至走向社会与人进行语言交往。但由于现在的孩子几乎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很多人都不知该如何与人进行语言交流。并且,孩子们在语言交流时课上课下也有着强烈的反差。在语言课上,很多孩子怕羞,羞于交流与发言,从不积极主
期刊
创新能力包括敏锐的观察能力、丰富的想像能力、创造性的思维能力。学生只要在学习过程中有新思想、新观念、新设计、新方法等,都可以称之为创新。基础教育阶段开发学生创造潜能的具体任务是培养创新意识、创新思维,以使学生具备创造性活动所需要的相关素质与能力。   当前我们面对的现实是:学生普遍缺乏创造性的个性品质。其根源在于:物理教学中,过于注重对知识的接收而忽视对知识的转化;过于注重物理技能的训练而忽视学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