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面對新形势,多地也在积极创新食品监管方式,构建以大数据和互联网为基础的全新“智慧”监管机制。
假冒伪劣、“山寨”食品屡打不绝。一些“山寨”食品、“三无”食品仍在城乡结合部、农村地区大行其道。
“洋食品”增多也导致“涉外”食品安全事件增加。进口食品已经成为我国消费者重要的食品来源。
食品安全应当着眼于食品链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关注所有可能对食品安全产生影响的因素,防患于未然。
记者近日调研了解到,随着食品安全进入全面治理新阶段,我国食品安全问题整体有所改善,约七成公众对我国食品安全现状持谨慎乐观态度。但随着进口食品、网络食品迅速增加和新配方新工艺不断升级,现阶段食品非法添加等风险明显增多,防控难度较大,制假售假屡打不绝。面对新形势,多地也在积极创新食品监管方式,构建以大数据和互联网为基础的全新“智慧”监管机制。
食品安全总体向好发展
记者近日走访北京、天津、安徽、广东等多地了解到,近年来,随着四个“最严”监管体系的落地实施,食品安全整体态势有了明显改观,全国没有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重大食品安全事件。
在北京大兴西红门荟聚商城三层一家餐馆门前,说起食品安全,32岁的张女士表示:“前两年确实有段时间非常紧张,现在一方面感觉管得更严了,另一方面,自己也多注意,已经不像以前那么担心了。”天津市南开区的市民邓女士说,现在出台了不少法规措施,如果通过正规渠道购买,感觉食品安全还是比较有保证的。
国家食药监总局数据显示,2016年,全国范围内组织抽检食品样品25.7万批次,总体抽检合格率为96.8%,与2015年持平,比2014年提高2.1个百分点。粮食加工品,食用油、油脂及其制品,肉、蛋、蔬、果等食用农产品以及乳制品等大宗日常消费品,抽检合格率均在98%左右。一些社会关注度较高的品种和指标,如乳制品和婴幼儿配方食品中的三聚氰胺、小麦粉中的黄曲霉毒素B1、蛋制品中的苏丹红等,三年抽检样品均全部合格。
随着政策出台密度、治理处罚力度以及信息公开程度的加强,老百姓对食品安全的认识正在提高,综合治理的社会效果逐渐体现。中国食品科技学会连续数年对食品安全热点进行跟踪和解析,大数据分析发现,食品安全的舆情热点由2015年的81.5%下降至2016年的56.7%,下降了24.8%。中国统计信息服务中心发布的《国民食品安全认知素养大数据研究报告》显示,约七成公众对我国食品安全现状持谨慎乐观态度。
假冒伪劣等问题屡打不绝
虽然治理有成效,但在抽检合格率上升的情况下,不合格产品检出的绝对数量仍然较大,食品安全的化学性风险十分突出,假冒伪劣、“山寨”食品屡打不绝,加之进口食品、网络食品和新配方新工艺迅速增加,现阶段食品安全形势依然严峻复杂。
——农兽药残留超标易发多发。广州市荔湾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食品流通监管科科长袁富汉说,桂花鱼、多宝鱼等皮薄的鱼容易受伤,而孔雀石绿可以让鱼的受伤面不扩散,看起来更新鲜。这种问题过去几年一直是“老大难”。
——非法添加、滥添加问题依然突出。在2016年抽检中,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在不合格样品中占比超过1/3。
——假冒伪劣、“山寨”食品屡打不绝。一些“山寨”食品、“三无”食品仍在城乡结合部、农村地区大行其道。
记者采访过程中看到,一款“江源”牌果汁,在外包装上仿照知名饮料品牌“汇源”果汁,喝起来有明显怪味;一款小点心,外包装跟“港荣蒸蛋糕”几乎一模一样,但连生产厂家、生产日期等基本信息都没有。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的一项调查显示,农村小学生经常吃零食的占52%—73%,这些小零食大多不是产自大型食品企业。
市场新动态带来监管新挑战
随着食品消费市场需求和服务模式的变化,老百姓获取食品的渠道、方式越来越多,食品种类更加多样化,商家、企业生产技术也在更新,给食品安全监管带来诸多挑战。
近年来,网购食品越发流行,食品行业电商呈现强劲发展趋势。从各大电商网站食品销售数据飙升,到低价拼团水果走红微信群,电商食品交易规模在不断扩大的同时,网络食品安全的潜在风险也在加大。而随着外卖订餐日益火爆,线上“高大上”、线下脏乱差的餐饮小作坊逐渐浮出水面。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一项体验式调查报告显示,网络外卖订餐存在有异物等不符合卫生安全要求、平台登记商家线下无证经营等诸多问题。
“洋食品”增多也导致“涉外”食品安全事件增加。进口食品已经成为我国消费者重要的食品来源。国家质检总局数据显示,“十二五”期间,进口食品贸易额增长了22.6%,年均增长率5.2%。而这一时期,我国共检出不合格食品12828批、6.8万吨、价值1.5亿美元,比以往有明显增加。福建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张翔表示,我国几年来进口食品数量大幅增大,进口来源复杂,客观上导致进口食品安全事件持续增加,“洋食品”的安全质量状况引起国内消费者高度关注。
新技术、新工艺、新配方给基层食品安全监管带来难题。安徽省食药监部门工作人员说,以“地沟油”为例,一些加工者通过技术、工艺的改进,可以使“地沟油”逃过常规手段的检测,在各项指标上与安全合规的食用油看不出差别。而且,食品市场上新品种、新配方层出不穷,加之科学研究不断深入,之前被认为对人体无害的一些添加剂,如今也能挑动消费者和舆论的敏感“神经”,给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带来压力和挑战。
”全过程”治理仍存在短板
记者调研发现,公众对食品药品安全问题高度关注、异常敏感,燃点很低、触点很多,但源头治理、流通环节治理仍存在短板,新的潜在风险因素增多。
——源头风险增大、过程风险增大,“全过程”治理仍存在短板。
“食药监部门把准入关,但准出关谁来把?”食药监基层一线工作人员谈到了困惑。广州市荔湾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食品流通监管科科长袁富汉说,孔雀石绿可以让鱼的受伤面不扩散,看起来更新鲜。但是这种改善型的违法添加,到底是养殖环节还是运输环节出了问题,往往难以明晰。 科研发现,食品安全源头污染问题值得重视。中科院广州地化所应光国课题组从2006年开始研究抗生素污染问题,足迹遍布中国58条主要河流,以及广东、广西、湖南、河北等省份的主要养殖场。研究发现,中国2013年使用的16.2万吨抗生素中,大部分抗生素通过人畜排泄至体外,一年有超过5万吨抗生素排放进入水土环境中。珠三角、京津冀及长三角地区各类养殖业密集,恰是抗生素污染重灾区。
——机构改革后,管理风险增大。近两年来,部分地方在推行“多合一”市场监管综合执法过程中,削弱了食品药品监管工作,“影响到法律实施的效果”。
来自安徽的基层工作人员反映,由于改革前质监和食药监在县以下基层没有监管机构,所以“三合一”后的基层市场监督管理所实质上就是以前的工商所换了一块牌子,人员没有增加,但管理范围和工作任务量却大大增多,如增加了食品生产和餐饮监管、特种设备监管、药品和医疗器械监管等等,而基层工商所人员普遍缺乏专业知识,难以胜任监管工作。
专家建议加强食品安全考核
专家建议充实基层,保障基层执法力量稳定,加强食品安全考核,追责要依法规范透明,推动形成联防联控机制。
——推动形成企业主体责任、全过程监管、社会共治环境三位一体的局面。广州市食品药品监管局食品市场安全监管处副处长王中立建议,建立“从种植养殖源头到生产加工、流通消费”的“全过程食品安全监管制度。”包括产地重金属污染、种养殖用水污染、持久性有机物污染等环境问题,化肥过量使用、抗生素滥用、农兽药残留超标等问题,这些难题的解决都需要有全国一盘棋的思想。
——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单独设立。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办公室主任郭宇华认为,食品安全监管不是简单的市场监管问题,而是公共安全问题、政治安全问题,关系人心向背。食品安全应当着眼于食品链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关注所有可能對食品安全产生影响的因素,防患于未然。
安徽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食品生产处处长仲炎说,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英国都是将市场监管和食品药品监管两类监管部门分别设置。建议在下一轮改革中,应系统梳理目前各监管部门职能,到底哪些监管职能属于普通市场秩序,哪些与公共健康安全直接相关,争取一次性调整到位,以免将来再折腾。此外,为防止市、县、基层所之间推诿、扯皮,建议尽快明确各级事权。
——充实基层,保障基层执法力量稳定。基层工作人员建议,一是要尽快充实基层监管执法力量,毕竟绝大多数工作都要基层去落实;要关心和提高基层工作人员的待遇,改善基层工作人员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加强食品安全考核,追责要依法规范透明。将食品安全监管中的难点如经费保障、监管机制创新等,纳入考核体系,明确各方责任,督促各级政府和监管部门在监管难点上着力。仲炎建议,追责应该是追有因果关系的责,即“过错追责”,同时追责过程应当依法、规范、透明,还应当保证被追责人员有畅通的申诉、救济渠道。
假冒伪劣、“山寨”食品屡打不绝。一些“山寨”食品、“三无”食品仍在城乡结合部、农村地区大行其道。
“洋食品”增多也导致“涉外”食品安全事件增加。进口食品已经成为我国消费者重要的食品来源。
食品安全应当着眼于食品链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关注所有可能对食品安全产生影响的因素,防患于未然。
记者近日调研了解到,随着食品安全进入全面治理新阶段,我国食品安全问题整体有所改善,约七成公众对我国食品安全现状持谨慎乐观态度。但随着进口食品、网络食品迅速增加和新配方新工艺不断升级,现阶段食品非法添加等风险明显增多,防控难度较大,制假售假屡打不绝。面对新形势,多地也在积极创新食品监管方式,构建以大数据和互联网为基础的全新“智慧”监管机制。
食品安全总体向好发展
记者近日走访北京、天津、安徽、广东等多地了解到,近年来,随着四个“最严”监管体系的落地实施,食品安全整体态势有了明显改观,全国没有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重大食品安全事件。
在北京大兴西红门荟聚商城三层一家餐馆门前,说起食品安全,32岁的张女士表示:“前两年确实有段时间非常紧张,现在一方面感觉管得更严了,另一方面,自己也多注意,已经不像以前那么担心了。”天津市南开区的市民邓女士说,现在出台了不少法规措施,如果通过正规渠道购买,感觉食品安全还是比较有保证的。
国家食药监总局数据显示,2016年,全国范围内组织抽检食品样品25.7万批次,总体抽检合格率为96.8%,与2015年持平,比2014年提高2.1个百分点。粮食加工品,食用油、油脂及其制品,肉、蛋、蔬、果等食用农产品以及乳制品等大宗日常消费品,抽检合格率均在98%左右。一些社会关注度较高的品种和指标,如乳制品和婴幼儿配方食品中的三聚氰胺、小麦粉中的黄曲霉毒素B1、蛋制品中的苏丹红等,三年抽检样品均全部合格。
随着政策出台密度、治理处罚力度以及信息公开程度的加强,老百姓对食品安全的认识正在提高,综合治理的社会效果逐渐体现。中国食品科技学会连续数年对食品安全热点进行跟踪和解析,大数据分析发现,食品安全的舆情热点由2015年的81.5%下降至2016年的56.7%,下降了24.8%。中国统计信息服务中心发布的《国民食品安全认知素养大数据研究报告》显示,约七成公众对我国食品安全现状持谨慎乐观态度。
假冒伪劣等问题屡打不绝
虽然治理有成效,但在抽检合格率上升的情况下,不合格产品检出的绝对数量仍然较大,食品安全的化学性风险十分突出,假冒伪劣、“山寨”食品屡打不绝,加之进口食品、网络食品和新配方新工艺迅速增加,现阶段食品安全形势依然严峻复杂。
——农兽药残留超标易发多发。广州市荔湾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食品流通监管科科长袁富汉说,桂花鱼、多宝鱼等皮薄的鱼容易受伤,而孔雀石绿可以让鱼的受伤面不扩散,看起来更新鲜。这种问题过去几年一直是“老大难”。
——非法添加、滥添加问题依然突出。在2016年抽检中,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在不合格样品中占比超过1/3。
——假冒伪劣、“山寨”食品屡打不绝。一些“山寨”食品、“三无”食品仍在城乡结合部、农村地区大行其道。
记者采访过程中看到,一款“江源”牌果汁,在外包装上仿照知名饮料品牌“汇源”果汁,喝起来有明显怪味;一款小点心,外包装跟“港荣蒸蛋糕”几乎一模一样,但连生产厂家、生产日期等基本信息都没有。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的一项调查显示,农村小学生经常吃零食的占52%—73%,这些小零食大多不是产自大型食品企业。
市场新动态带来监管新挑战
随着食品消费市场需求和服务模式的变化,老百姓获取食品的渠道、方式越来越多,食品种类更加多样化,商家、企业生产技术也在更新,给食品安全监管带来诸多挑战。
近年来,网购食品越发流行,食品行业电商呈现强劲发展趋势。从各大电商网站食品销售数据飙升,到低价拼团水果走红微信群,电商食品交易规模在不断扩大的同时,网络食品安全的潜在风险也在加大。而随着外卖订餐日益火爆,线上“高大上”、线下脏乱差的餐饮小作坊逐渐浮出水面。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一项体验式调查报告显示,网络外卖订餐存在有异物等不符合卫生安全要求、平台登记商家线下无证经营等诸多问题。
“洋食品”增多也导致“涉外”食品安全事件增加。进口食品已经成为我国消费者重要的食品来源。国家质检总局数据显示,“十二五”期间,进口食品贸易额增长了22.6%,年均增长率5.2%。而这一时期,我国共检出不合格食品12828批、6.8万吨、价值1.5亿美元,比以往有明显增加。福建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张翔表示,我国几年来进口食品数量大幅增大,进口来源复杂,客观上导致进口食品安全事件持续增加,“洋食品”的安全质量状况引起国内消费者高度关注。
新技术、新工艺、新配方给基层食品安全监管带来难题。安徽省食药监部门工作人员说,以“地沟油”为例,一些加工者通过技术、工艺的改进,可以使“地沟油”逃过常规手段的检测,在各项指标上与安全合规的食用油看不出差别。而且,食品市场上新品种、新配方层出不穷,加之科学研究不断深入,之前被认为对人体无害的一些添加剂,如今也能挑动消费者和舆论的敏感“神经”,给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带来压力和挑战。
”全过程”治理仍存在短板
记者调研发现,公众对食品药品安全问题高度关注、异常敏感,燃点很低、触点很多,但源头治理、流通环节治理仍存在短板,新的潜在风险因素增多。
——源头风险增大、过程风险增大,“全过程”治理仍存在短板。
“食药监部门把准入关,但准出关谁来把?”食药监基层一线工作人员谈到了困惑。广州市荔湾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食品流通监管科科长袁富汉说,孔雀石绿可以让鱼的受伤面不扩散,看起来更新鲜。但是这种改善型的违法添加,到底是养殖环节还是运输环节出了问题,往往难以明晰。 科研发现,食品安全源头污染问题值得重视。中科院广州地化所应光国课题组从2006年开始研究抗生素污染问题,足迹遍布中国58条主要河流,以及广东、广西、湖南、河北等省份的主要养殖场。研究发现,中国2013年使用的16.2万吨抗生素中,大部分抗生素通过人畜排泄至体外,一年有超过5万吨抗生素排放进入水土环境中。珠三角、京津冀及长三角地区各类养殖业密集,恰是抗生素污染重灾区。
——机构改革后,管理风险增大。近两年来,部分地方在推行“多合一”市场监管综合执法过程中,削弱了食品药品监管工作,“影响到法律实施的效果”。
来自安徽的基层工作人员反映,由于改革前质监和食药监在县以下基层没有监管机构,所以“三合一”后的基层市场监督管理所实质上就是以前的工商所换了一块牌子,人员没有增加,但管理范围和工作任务量却大大增多,如增加了食品生产和餐饮监管、特种设备监管、药品和医疗器械监管等等,而基层工商所人员普遍缺乏专业知识,难以胜任监管工作。
专家建议加强食品安全考核
专家建议充实基层,保障基层执法力量稳定,加强食品安全考核,追责要依法规范透明,推动形成联防联控机制。
——推动形成企业主体责任、全过程监管、社会共治环境三位一体的局面。广州市食品药品监管局食品市场安全监管处副处长王中立建议,建立“从种植养殖源头到生产加工、流通消费”的“全过程食品安全监管制度。”包括产地重金属污染、种养殖用水污染、持久性有机物污染等环境问题,化肥过量使用、抗生素滥用、农兽药残留超标等问题,这些难题的解决都需要有全国一盘棋的思想。
——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单独设立。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办公室主任郭宇华认为,食品安全监管不是简单的市场监管问题,而是公共安全问题、政治安全问题,关系人心向背。食品安全应当着眼于食品链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关注所有可能對食品安全产生影响的因素,防患于未然。
安徽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食品生产处处长仲炎说,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英国都是将市场监管和食品药品监管两类监管部门分别设置。建议在下一轮改革中,应系统梳理目前各监管部门职能,到底哪些监管职能属于普通市场秩序,哪些与公共健康安全直接相关,争取一次性调整到位,以免将来再折腾。此外,为防止市、县、基层所之间推诿、扯皮,建议尽快明确各级事权。
——充实基层,保障基层执法力量稳定。基层工作人员建议,一是要尽快充实基层监管执法力量,毕竟绝大多数工作都要基层去落实;要关心和提高基层工作人员的待遇,改善基层工作人员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加强食品安全考核,追责要依法规范透明。将食品安全监管中的难点如经费保障、监管机制创新等,纳入考核体系,明确各方责任,督促各级政府和监管部门在监管难点上着力。仲炎建议,追责应该是追有因果关系的责,即“过错追责”,同时追责过程应当依法、规范、透明,还应当保证被追责人员有畅通的申诉、救济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