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资源对提高学校德育效能的探析

来源 :师道·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za19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人才培养的重视,对学校德育工作越发重视。在教育部2017年颁布的《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中明确了学段目标、五大内容及实施途径和要求。如何在国家发展的新形势、社会建设的新需要下,开展学校德育工作,提升德育效能,落实立德树人基本任务,是学校必须思考和践行的重要内容。
   一、对社区资源的理解
  “协同育人”是实施德育工作的六大途径之一,要争取家庭、社会对学校德育工作的支持。社区是学生最直接、最能具体感知的生动形象的“社会”。社区内蕴含的丰富的德育资源,这些资源如能很好地挖掘和运用,会对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生态文明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起到促进作用。
   二、分析社区资源的共同点和依托点,与学校德育工作有机融合。
   (一)运用社区资源共同点,开展理想信念教育。
   1.发掘红色文化共同点,确定理想信念教育切入口
   理想信念教育是德育工作五大内容之一。理想信念的树立,是立德树人的灵魂,也是政治引领的根本。引领学生把自己的发展与祖国、民族联结在一起,立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习近平总书记也曾用“志向的底盘、人生的背景”来形容这种志向對育人的关键意义。理想信念教育需要通过红色文化的学习和传承来完成。
   红色文化内容丰富,这是学校社区资源最显性的共同点。广州市起义烈士陵园、农民运动讲习所等都具有深厚的红色文化内涵,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的场所,是不可多得的红色文化资源。英雄纪念碑、烈士墓、雕像、纪念亭等纪念意义深重的物像,能给予学生具体的视觉影响,让学生对英雄和烈士产生尊敬之心。陵园、讲习所内定期或不定期的图片展览,又可将学生带回特定的年代,让学生重温历史,了解英雄、烈士为革命的胜利、人民的幸福、新中国的成立而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的气概,知道今天幸福的生活是广大英雄烈士用自己的生命换取的,坚定学生的爱国之心和爱国热情。红色文化又是帮助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依托优质的社区红色文化资源,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弥补了校内德育资源的不足,将理想信念教育具体化、可操作化、变“说教式”为实践式,体现学校“用实践做德育”的中心。
   2.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建设“两课程一活动”,增强理想信念教育实效
   (1)“踏英雄足迹,树理想信念”陵园活动课程建设
   广州市起义烈士陵园离学校东边300米,是理想的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场所。学校根据优越的地理位置和陵园特有的红色文化因素,建设理想信念活动课程。课程根据年段设置了相应的课程内容和课程目标,并将每年常规的扫墓活动纳入到课程学习中。
  “踏英雄足迹,树理想信念”陵园活动课程在每年清明节期间进行,全校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开展。庄严肃穆、仪式感强的扫墓活动是课程的开始,学生通过有仪式感的活动,感受英雄是值得我们去尊敬的,在缅怀的过程中,强化学生对革命先烈的敬重。扫墓结束后,则分年段进行年段课程的学习,同一地点,不同内容,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伴随着学生的观察、听讲、感受,逐步根植学生心中,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的中国梦”的理想信念不断坚定和强化,运用社区红色文化资源,通过活动育人和实践育人,使理想信念教育从“虚化”走向“实境”,增强学校德育效能。
   (2)“传承红色文化,做新时代少年”红色研学文化课程建设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指出:把研学旅行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促进研学旅行与学校课程、德育体验、实践锻炼有机融合,利用好研学实践基地,有针对性地开展自然类、历史类、地理类、科技类、人文类、体验类等多种类型的研学旅行活动。充分发掘社区资源,开展“红色文化传承”研学是学校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的另一途径,两个课程相辅相承,互为补充,将理想信念教育向纵深开展。
   “传承红色文化,做新时代少年”研学课程根据学生年段特点,同一时间,不同地点,不同内容开展。研学课程时间为两天,第一天是校内的导学,第二天是校外的研学,将学校课程与德育体验和实践锻炼结合起来。“传承红色文化,做新时代少年”研学课程资源包括:①研学方案。②研学指导设计(校内导学及校外研学)。③学生研学手册(研学场所介绍、研学记录、课程评价、感悟体会等)。④研学小结。老师们也可根据资源包内容进行调整和补充,让研学课程更具开放性和灵活性。
  学校从社区内红色资源拓展到社区外红色资源,为理想信念教育提供更丰富学习内容和更广泛的体验感悟。学生通过六年研学课程的学习,爱国情感更深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的中国梦信心更坚定。
   (3)开展“听党话、跟党走”系列活动,并贯穿于理想信念教育中
   活动课程及研学课程在理想信念教育中起到相辅相承的作用,“听党话、跟党走”则将两个课程串联起来,让每学年理想信念教育形成一个闭环。系列活动如图所示。
  “听党话,跟党走”系列活动都与社区共建单位联合进行,是社区资源充分利用的体现,这些红色文化资源的充分运用,为学生的活动提供广阔的平台和实践的场所,让学生在活动育人、实践育人中更好体会理想信念的树立对人生观、价值观形成有重要的意义,也让学生将理想信念树立逐步内化为自觉行为,在潜移默化中达到德育目标。
   (二)寻求社区机构的协力,开展社会公益实践服务
  1.探访居家孤寡老人和社区老人院,传承尊老敬老优良传统。学校在机构的牵线和协助下,组织学生定期探访老人,为老人赠送礼物、表演小节目等,或为老人家里做力所能及的家居清洁。亲身的实践,让学生感受到社会对老年服务的关注,更感受到尊老敬老是我国优良传统,传承中华优良传统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
  2.探访环卫工人,了解工作无贵贱的社会分工,树立劳动意识。在新年即将到来之际,组织学生带上捐赠的挂历及礼物,与社区组织一起慰问环卫工人,让学生了解环卫工作虽然看上去低微,但却是不可缺少的。社会的分工没有贵贱之分,只要对社会、对国家作出贡献,无论大小,都应该得到尊重,树立学生尊重劳动、自觉爱护劳动成果的意识和行为。
  3.探访山区小学,感受“同一蓝天下”互帮互助精神。学校利用寒暑两假,组织学生到山区探访同龄人。在社区组织的牵线下,与山区孩子开展手拉手活动,到山区小学开展活动,到贫困家庭进行探访,了解他们的生活,向他们捐赠礼物。虽然是一些细小的活动,但也让学生们感受到城乡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的差异,还有很多需要我们帮助的同龄人,培养学生珍惜生活,力所能及帮助需要得到帮助的人,培养互帮互助精神。
   在社区组织的协助下,我校通过组织探访活动,让学生了解社会、了解社会公益活动的意义,目前,我校已有近100名学生成为注册义工,为社会培养充满正能量、乐于服务社群、乐于服务社会的有责任感的社会公民。
   责任编辑 邱 丽
其他文献
在国家大力发职业教育的有利形势下,社会对于职业教育人才的能力需求日益增强,高职院校的教育目标即“培养德才兼备、应用型、技能型人才”越来越成为社会发展需求的重要组成部
方法应用背景及对原方法改进的原因随着我国高速公路建设的发展,国家及各地政府对高速公路建设的投资日益增大。因此,如何更好地利用这些投资,成为公路建设者所面临的重要问
家国情怀是我国的优良传统,凝聚着中国人民的信仰与追求,是华夏儿女的精神支柱,支撑着我们为振兴中华民族而努力奋斗。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符合时代特點和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更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一、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家国情怀的意义  1.有助于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中国现代史主要描述的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曲折发展历史。通过历史教学中家国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