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演演写写,再现文本场景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两类文本材料最适合表演,一类是童话寓言作品,还有一类是每单元的练习。如口语交际、做做写写、学用字词句等。如在第三册口语交际《学会招待》中,我让学生现场表演在家里招待客人的情景,请其他同学仔细观看,并提出意见;再根据自己不同的生活经验和感受在小组中合作表演。接着出示句段让学生进行填填写写:王阿姨来找妈妈,妈妈不在家。我___________请王阿姨进屋,先__________,再_________,然后________,王阿姨夸奖我__________。从学生的写话反馈来看,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写出了独具感受的语段,同时呈现出一幅幅鲜活的生活场景。这种演演写写的方式,不仅创造出一种台上台下互动互学的良好氛围,还充实了文本内涵,引领孩子们走进生活,用手中的笔描绘出自己的感受。
二、画画写写。丰富文本意境
把绘画引人语文教学之中。以此激情、领悟、延伸、拓展,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例如在教授《小虾》这一课,在向学生介绍了小虾的外形和生活习性之后,我设计了“画小虾”这一环节。让学生通过手中的彩笔,画出自己心目中的小虾的形象。并配上适当的“解说词”。学生欣然起笔,把文本语言所描绘的画面在纸上尽情挥洒,并加上自己五彩斑斓的想象。有一学生画了几只肥胖、毫无生气的小虾以后,配上了这样几句话:“在我们这些城市孩子眼里,小虾常常生活在美丽的玻璃缸里。有美丽的水草,有丰富的养料。但是我觉得它们并不快乐,因为毕竟他们不是生活在小溪和小河里。它们自由自在吗?不。如果我可以见到作者的话,我要劝他把小虾放到小溪里,让它们过真正快乐的生活。”这种话语充分说明孩子在感受文本传递感情的同时也把自己的独特的、现实的生活感受表达了出来,从而丰富了文本的意境。
三、做做写写,实践文本语境
教学中,如果运用做做写写的方式来实践文本语境,能使孩子感觉文本并不是脱离生活而存在,从而培养他们在学完文本后能与生活结合起来。如在学完《火红的枫叶》之后,我让学生为教师做一张贺卡,并写上对老师的祝福;在“学用字词句”中,我发给学生每人一张汇款单,帮助小黑熊填写汇款金额。通过这样的活动使文本的内容因为学生的做做写写与现实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又比如在《观察秋天》的教学中,我采取了“流程式”的方法,安排了这样的实践活动:1 寻找秋的足迹,搜集各种实物。如苹果、萝卜、树叶等进行创作,举办一次“秋之语”实物小制作比赛,让其在寻找、观察、记忆、描摹、创作中感受;2 亲近自然,参加学校组织的综合实践活动——秋游,以愉悦身心的方式。去体验秋风之爽,秋水之凉,让其身心蓄满秋之韵味。3 举办一次“我爱秋天”的写话比赛。
就像叶圣陶先生指出的:“通常作文,胸中先有一腔积累,临到执笔,拿出来就是,很自然的。”至此,学生写出的秋天,真实可感,富有天真烂漫,又显绚丽多姿,如:
大家都说秋天的足迹是金色的,我说不是。它是红的。不信你看——那苹果被染红了脸,胡萝卜也穿上了红裙子。
——秋天的足迹
其实秋天藏了许多秘密。他偷偷地告诉我了。我走在路上,他送给我一片用叶子做成的信,我怎样也看不懂。听了同学们的秋之语,我才知道。秋天是要告诉我他的秘密,他就要到来。你听,“刷刷,刷刷”。这是秋风吹过树梢的声音。许多金黄的落叶随风翩翩起舞,一片一片飘下来,我知道原来这就是秋天的秘密。——秋天的秘密
秋妈妈真神奇,她悄悄地抱走了西瓜,摘走了荷花、荷叶,带来了可爱的柿子、鸭梨,金黄的稻谷、火红的高粱,大枣,还有长了胡须、穿着绿外套的玉米。我走过田野,听到了村民们高喊:“丰收啦。丰收啦!’,还有“keke”的声音,原来,是农民伯伯收割的声音啊。我想要永远留下这奇妙的、美丽的秋天。——神奇的秋天
孩子们的秋天竟是如此充满了诗意与想象。然而诗意与想象是凭空而来的吗?绝对不是。著名唐朝诗人杜甫就说过:写诗功夫在诗外。因此在以文本为基础的实践活动,把生活引向孩子,同时也让生活走进文本,两者相得益彰。
正是由于有了诸多的生活体验和感受。学生从文本走出之后,才能有的放矢地演——写,画——写,做——写。从文本语境中来,又丰富了文本,让文本焕发生命的活力,加深了对生活的体验,文本与生活真正有机地联系起来。
(作者单位:泉州市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胡本光)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两类文本材料最适合表演,一类是童话寓言作品,还有一类是每单元的练习。如口语交际、做做写写、学用字词句等。如在第三册口语交际《学会招待》中,我让学生现场表演在家里招待客人的情景,请其他同学仔细观看,并提出意见;再根据自己不同的生活经验和感受在小组中合作表演。接着出示句段让学生进行填填写写:王阿姨来找妈妈,妈妈不在家。我___________请王阿姨进屋,先__________,再_________,然后________,王阿姨夸奖我__________。从学生的写话反馈来看,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写出了独具感受的语段,同时呈现出一幅幅鲜活的生活场景。这种演演写写的方式,不仅创造出一种台上台下互动互学的良好氛围,还充实了文本内涵,引领孩子们走进生活,用手中的笔描绘出自己的感受。
二、画画写写。丰富文本意境
把绘画引人语文教学之中。以此激情、领悟、延伸、拓展,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例如在教授《小虾》这一课,在向学生介绍了小虾的外形和生活习性之后,我设计了“画小虾”这一环节。让学生通过手中的彩笔,画出自己心目中的小虾的形象。并配上适当的“解说词”。学生欣然起笔,把文本语言所描绘的画面在纸上尽情挥洒,并加上自己五彩斑斓的想象。有一学生画了几只肥胖、毫无生气的小虾以后,配上了这样几句话:“在我们这些城市孩子眼里,小虾常常生活在美丽的玻璃缸里。有美丽的水草,有丰富的养料。但是我觉得它们并不快乐,因为毕竟他们不是生活在小溪和小河里。它们自由自在吗?不。如果我可以见到作者的话,我要劝他把小虾放到小溪里,让它们过真正快乐的生活。”这种话语充分说明孩子在感受文本传递感情的同时也把自己的独特的、现实的生活感受表达了出来,从而丰富了文本的意境。
三、做做写写,实践文本语境
教学中,如果运用做做写写的方式来实践文本语境,能使孩子感觉文本并不是脱离生活而存在,从而培养他们在学完文本后能与生活结合起来。如在学完《火红的枫叶》之后,我让学生为教师做一张贺卡,并写上对老师的祝福;在“学用字词句”中,我发给学生每人一张汇款单,帮助小黑熊填写汇款金额。通过这样的活动使文本的内容因为学生的做做写写与现实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又比如在《观察秋天》的教学中,我采取了“流程式”的方法,安排了这样的实践活动:1 寻找秋的足迹,搜集各种实物。如苹果、萝卜、树叶等进行创作,举办一次“秋之语”实物小制作比赛,让其在寻找、观察、记忆、描摹、创作中感受;2 亲近自然,参加学校组织的综合实践活动——秋游,以愉悦身心的方式。去体验秋风之爽,秋水之凉,让其身心蓄满秋之韵味。3 举办一次“我爱秋天”的写话比赛。
就像叶圣陶先生指出的:“通常作文,胸中先有一腔积累,临到执笔,拿出来就是,很自然的。”至此,学生写出的秋天,真实可感,富有天真烂漫,又显绚丽多姿,如:
大家都说秋天的足迹是金色的,我说不是。它是红的。不信你看——那苹果被染红了脸,胡萝卜也穿上了红裙子。
——秋天的足迹
其实秋天藏了许多秘密。他偷偷地告诉我了。我走在路上,他送给我一片用叶子做成的信,我怎样也看不懂。听了同学们的秋之语,我才知道。秋天是要告诉我他的秘密,他就要到来。你听,“刷刷,刷刷”。这是秋风吹过树梢的声音。许多金黄的落叶随风翩翩起舞,一片一片飘下来,我知道原来这就是秋天的秘密。——秋天的秘密
秋妈妈真神奇,她悄悄地抱走了西瓜,摘走了荷花、荷叶,带来了可爱的柿子、鸭梨,金黄的稻谷、火红的高粱,大枣,还有长了胡须、穿着绿外套的玉米。我走过田野,听到了村民们高喊:“丰收啦。丰收啦!’,还有“keke”的声音,原来,是农民伯伯收割的声音啊。我想要永远留下这奇妙的、美丽的秋天。——神奇的秋天
孩子们的秋天竟是如此充满了诗意与想象。然而诗意与想象是凭空而来的吗?绝对不是。著名唐朝诗人杜甫就说过:写诗功夫在诗外。因此在以文本为基础的实践活动,把生活引向孩子,同时也让生活走进文本,两者相得益彰。
正是由于有了诸多的生活体验和感受。学生从文本走出之后,才能有的放矢地演——写,画——写,做——写。从文本语境中来,又丰富了文本,让文本焕发生命的活力,加深了对生活的体验,文本与生活真正有机地联系起来。
(作者单位:泉州市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胡本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