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树,参天耸立,造福一方,生可以为生灵供一片阴凉,死可以做房屋之栋梁。
草,遍布天涯,有阳光之处便有草,即使野火燎原,也烧不尽它的生机与活力。
树就像是在历史的长夜中留下点点星光的人,是那些王侯将相、才子佳人。它们长在原野间,茂密如云的树冠即为其功勋,坚韧的树皮是其千疮百孔却依旧顽强的心,汁液间流淌的是各自的灵魂,年轮里镌刻的是传奇的岁月。树活着时,人们都知道,那里有一棵树;树死后,孩童们会为之哭泣,大人们会为之惋惜。多年以后,人们依旧会记起,茫茫原野中曾有一棵树,一位庇佑四方的守护者。
草呢?李叔同《送别》中有云:“芳草碧连天。”它们永远成群结队的,年复一年,岁岁不改,没有人会记得哪一棵草。但草是万物的起点,仿佛初升之朝阳,它有着最为顽强的生命力,几经风雨,依旧生长得快乐奔放。它敬仰阳光,它感激雨水,为此,春日,它献上葱茏的翠绿;夏天,它舒展墨绿的叶片,以示繁茂。它敬佩大树,树即它的理想。为了实现这个理想,年复一年的努力也是甜蜜的。
每一棵草都想成为树,每一棵树都怀念有草仰慕的时光。
树是理想,草是生活。参天大树,高耸入云,其中寄托的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热忱,是“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情,是仰望星空、追求人生的高度。追求理想的过程是艰难的,正如树,越是向往高处的阳光,它的根就越要伸向黑暗的地下。草扎根泥土,匍匐其间,每日感受的是阳光透过叶片时的温暖与各种幼小生灵间的嬉戏打闹。草的幸福源于这些细微的事物,正如生活中的种种小美好,伴着清晨的一曲轻快小调,偶得闲暇时随笔涂鸦出一幅精巧的小作,一阵不知来由却引得每个人都跟着笑的骚动。悲观者仍在迷茫着如此简单肤浅的东西有何意义,而乐观者已知晓这便是生活的意义,这是每个热爱生活之人能随处找到的快乐。
树与草,二者相互联系,缺一不可。失去了理想,正如茫茫大海中失去了方向的小舟,只能四處漂泊,不知所措;失去了生活,理想也就失去了其本质的美好和意义。倘若失去了欣赏细微之处的美好的能力,又如何能理解理想的达成是为了什么?失去了树,草也终究只是草,再也不知道它生命中还可以有树的风景;没有了草,树也无法涵养出一片气候,于是也就失去了其本来的意义,终究不再为树。
树与草之境界固然有大小之分,然并不能以此分高下。“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又如何不如“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呢?人们需要树,因为他们需要树的庇荫,需要树的精神———勇敢追求理想,以天下苍生为己任;人们也离不开草,因为有了草,人们才学会低头、学会敬畏、学会感恩,学会满足于生活带来的细微的美好。
名师点评
本文情感充沛,结构合理,立意深刻。“大树”和“小草”不仅象征着两类人,而且还象征着两类生存姿态———坚守理想与拥抱生活。作为一篇象征型作文,前半部分将“大树”与“小草”平分秋色展开论述,最后两段既使用了反面设问的手法,又以互为表里的方式收束全篇,结构精巧而严谨。(高原)
草,遍布天涯,有阳光之处便有草,即使野火燎原,也烧不尽它的生机与活力。
树就像是在历史的长夜中留下点点星光的人,是那些王侯将相、才子佳人。它们长在原野间,茂密如云的树冠即为其功勋,坚韧的树皮是其千疮百孔却依旧顽强的心,汁液间流淌的是各自的灵魂,年轮里镌刻的是传奇的岁月。树活着时,人们都知道,那里有一棵树;树死后,孩童们会为之哭泣,大人们会为之惋惜。多年以后,人们依旧会记起,茫茫原野中曾有一棵树,一位庇佑四方的守护者。
草呢?李叔同《送别》中有云:“芳草碧连天。”它们永远成群结队的,年复一年,岁岁不改,没有人会记得哪一棵草。但草是万物的起点,仿佛初升之朝阳,它有着最为顽强的生命力,几经风雨,依旧生长得快乐奔放。它敬仰阳光,它感激雨水,为此,春日,它献上葱茏的翠绿;夏天,它舒展墨绿的叶片,以示繁茂。它敬佩大树,树即它的理想。为了实现这个理想,年复一年的努力也是甜蜜的。
每一棵草都想成为树,每一棵树都怀念有草仰慕的时光。
树是理想,草是生活。参天大树,高耸入云,其中寄托的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热忱,是“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情,是仰望星空、追求人生的高度。追求理想的过程是艰难的,正如树,越是向往高处的阳光,它的根就越要伸向黑暗的地下。草扎根泥土,匍匐其间,每日感受的是阳光透过叶片时的温暖与各种幼小生灵间的嬉戏打闹。草的幸福源于这些细微的事物,正如生活中的种种小美好,伴着清晨的一曲轻快小调,偶得闲暇时随笔涂鸦出一幅精巧的小作,一阵不知来由却引得每个人都跟着笑的骚动。悲观者仍在迷茫着如此简单肤浅的东西有何意义,而乐观者已知晓这便是生活的意义,这是每个热爱生活之人能随处找到的快乐。
树与草,二者相互联系,缺一不可。失去了理想,正如茫茫大海中失去了方向的小舟,只能四處漂泊,不知所措;失去了生活,理想也就失去了其本质的美好和意义。倘若失去了欣赏细微之处的美好的能力,又如何能理解理想的达成是为了什么?失去了树,草也终究只是草,再也不知道它生命中还可以有树的风景;没有了草,树也无法涵养出一片气候,于是也就失去了其本来的意义,终究不再为树。
树与草之境界固然有大小之分,然并不能以此分高下。“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又如何不如“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呢?人们需要树,因为他们需要树的庇荫,需要树的精神———勇敢追求理想,以天下苍生为己任;人们也离不开草,因为有了草,人们才学会低头、学会敬畏、学会感恩,学会满足于生活带来的细微的美好。
名师点评
本文情感充沛,结构合理,立意深刻。“大树”和“小草”不仅象征着两类人,而且还象征着两类生存姿态———坚守理想与拥抱生活。作为一篇象征型作文,前半部分将“大树”与“小草”平分秋色展开论述,最后两段既使用了反面设问的手法,又以互为表里的方式收束全篇,结构精巧而严谨。(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