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建筑设计创新方法是一种科学方法,它是建筑设计主体通过一系列条件的控制达到建筑设计创新的实践途径。必须有创新建筑设计才能更上一层楼,我们可以以人为本运用联想式思维创新建筑设计。满足建筑功能需要的基础上,加强对设计的质量及相关原则,设计出舒适实用的建筑。更多的建筑设计创新还需要我们去研究和实践,需要所有设计人员和相关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
关键词:建筑设计;创新;方法
1 建筑设计创新思路来源
1.1创新设计的心理因素
建筑设计是一项创造性劳动,而创造性的心理因素则来源于设计师所投人的自我意识。其中创造的动机、情感、追求超越的意志等,都是创造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建筑设计中,设计师如若未投入真情实感,那么他的设计作品也很难打动人,也就是就是说,一定的心理境态与勇于开拓的精神为建筑设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因此,调动和激发设计师的设计动机是保障现代建筑设计产生创新思维的重要条件与前提。
1.2创新设计的灵感来源
现代建筑设计是集人类智慧与汗水为一体的创造性活动,具有想象的特点,这也是设计灵感的来源之一。设计灵感是设计师在建筑设计中,思维活动的发散与贯通,建筑设计的灵感大多来源于生活经验,以及人文知识、潜意识思维的培育等,并从中获取感性的动力,促使各种知识与经验融会贯通。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除需具备基本的专业素质,还应注重视觉开发、形象思维等综合性素质的培养,以掌握并强化对设计问题的直观解答等设计策略。
1.3不可或缺的想象力
想象力是以潜隐的理性及直觉对感知事物进行大胆的联想或猜测。借助想象力提出假想说,这是现代建筑设计创新的核心。想象力的激发取决于很多外部因素,如日常生活中所见、所听、所闻等等。想象力是对建筑设计的一种直观感受,积极的想象力有利于建筑形象的全新设计。与此同时,想象的过程也是捕获事物本质、突现设计灵感的过程。要注重培养建筑师设计创新的想象力,包括对建筑的整体把握能力与对细节的洞察力。只有通过建筑理论与方法的有机结合,想象力才能得以发挥的淋漓尽致,从而提高现代化建筑设计的应用能力。
2 建筑设计方法的创新
现今中国建筑界基本上还是沿用传统的以建筑师经验直觉判断和灵感为基础的设计方法,而建筑设计方法的改进更新会促进建筑的进化。因而,探讨建筑设计方法的改进和探寻新的建筑设计方法非常有必要。
2.1自然科学类建筑设计创新方法
第一,仿生学式方法。仿生学是研究生物系统的结构和性质以为工程技术提供新的设计思想 及工作原理的科学。仿生学创新主要从形式、结构和功能三大方面进行建筑创新。形式仿生建筑创新主要是设计师将某些动植物的外形特征引入建筑设计的创新,如弗兰克.盖里在日本设计的鲤鱼形的鱼味餐馆。结构仿生主要是设计师将动植物的某些内部受力结构原理运用于建筑设计当中,如薄壳建筑结构的原理就是借鉴了蛋壳的受力原理。功能仿生法主要是设计师将动植物的某些生命功能原理引入到了建筑设计中,如伦敦的瑞士再保险总部大厦,其螺旋式的外形建筑设计的灵感就是来源于海绵的运动机理。第二,生态学式方法。生态学式创新方法主要有结合生态环境法、引用生态技术法两个方向的创新途径。在结合生态环境的建筑设计创新上,如英国威尔斯国家植物园大型玻璃温室,设计师们将温室设计的非常环保,最大限度的透明,阴影范围最低,游客可以非常清晰地看到内部环境。在引用生态技术法的建筑设计创新上,建筑设计创新可以在利用声、光、电的技术基础上,引进生态学的技术手段,进行建筑创新。
2.2科技类创新方法
第一,结构技术式方法。该法是指利用建筑科技的相关结构技术,以实现建筑设计创新,其是建筑设计实现突破和创新的重要途径。如“大跨结构技术”、“高层和超高层结构技术”。如香港汇丰银行大厦的建筑设计采用了悬挂体系的结构创新。第二,材料技术式方法。材料技术式方法一般指的是设计师利用建筑科技的相关材料技术实现建筑设计创新的的方法。建筑設计的不同发展阶段,所采用的建筑材料和技术是不同的,不同的建筑材料有不同的性能,以及与材料性能相符合的空间形式和表达,如古代的树木材料;现代的石头、水泥、玻璃以及合成建材,都可以用于实现设计创新。第三,设备式技术方法。该法一般指的是利用建筑技术的相关设备技术的革新而实现建筑设计创新的方法。建筑设计往往需要考虑其它设备,如采暖设备、通风设备、采光设备等,这些设备的创新与建筑设计的创新融合趋势日益明显。
2.3环保设计创新方法
环保设计理念随着人类过度索取地球资源造成的很多环境区域的生态系统失衡,人类面临着日益严重的生态问题,直接对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威胁。正是由于这样的形势,在全球范围内保护环境运动迅速发展起来。由人和自然组成的绿色和谐革命在全球范围内开展起来,建筑生态型、家居型生态也顺应时代的发展趋势被提上了日程。其实有关生态的理念已经缺乏新鲜感,因为人类在不断进化发展的过程中,多多少少都存在着生态的朴素思想。通常来说,生态具体就是指自然和人之间的关系,建筑生态化就应对人、建筑和自然之间的关系进行很好的处理,它需要为人类创造一个舒适的小空间,同时又要对大的周围环境实施很好的保护,促使有利于人类发展的资源能够持续存在。当前,我国在生态建筑方面已经获得了较大的发展。比如在日本、美国等地的部分建筑设计师已经成功研究了很多的生态建筑,同时提出了非常具有深度的建筑生态理论,我国对于这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一些成绩。设计环保绿色建筑是设计人员应当具有的社会积极态度,它势必随着不断进步的人类技术观念的发展而拥有更加宽广的发展前景。
2.4动态性和最优化建筑设计方法
动态性建筑设计方法要求探索建筑发展变化的方向、趋势、速度和方式,以及动力、应用和规律。对于建筑设计来讲就是要立足现在,兼顾未来。最优化建筑设计方法认为建筑形成的过程实际上是差异整合的过程,通过整合使建筑的各个部分有机地组织在一起,激发出正面的整体效应,促进“整体大于部分之和”。例如评价一幢建筑时,我们往往可以毫无理由地清楚感知建筑的鲜明格调和建筑师强烈的个人色彩。
2.5数字技术建筑设计创新中的运用
数字技术越来越多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也给建筑设计带来了新的发展,影响着建筑设计的方方面面。数字技术打破以往的简单形体,追求多元的审美情趣。形体塑造方面则反叛了以往现代主义的单一形体和强几何形体,体现为非线性形体的倾向。数字技术在建筑设计领域中的应用更促进了这种多元化的趋向,在电脑中建筑师可以将形体任意扭曲变形,并对形体进行复杂的加减处理。数字技术也影响了建筑的表皮。无所不在的能够快速不断更新信息的电子显示屏或一些广告媒介,闪烁变换的霓虹灯等便自然成了建筑师设计的“新手段”。数字媒介文化的兴起将原来被看成是非建筑的因素推到了前台,在图像文化的影响下,建筑师营造烘托氛围的手段更加宽泛。在对建筑的感知中,各种因素同时起作用,从科技到时尚,信息与媒介都可以成为建筑的设计元素和表达手段。数字技术对建筑设计的创新发挥了不可限量的作用。
3 结语
现代建筑要想长久不衰,必须要加强对创新建筑理念的重视程度。将现代设计理念和传统的自然理念相融合是我国的建筑设计满足人们对建筑的要求。建筑的创新理念正在不断的创新,因此建筑设计师必须抓住时代的脉搏,设计出更具时代特色的建筑。
参考文献
[1] 杨巍.现代建筑设计中的中国传统元素研究[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0
[2] 付云松,倪金卫,蒋正跃.现代建筑转向生态建筑[J]. 华中建筑. 2010
(作者单位:南京中艺建筑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关键词:建筑设计;创新;方法
1 建筑设计创新思路来源
1.1创新设计的心理因素
建筑设计是一项创造性劳动,而创造性的心理因素则来源于设计师所投人的自我意识。其中创造的动机、情感、追求超越的意志等,都是创造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建筑设计中,设计师如若未投入真情实感,那么他的设计作品也很难打动人,也就是就是说,一定的心理境态与勇于开拓的精神为建筑设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因此,调动和激发设计师的设计动机是保障现代建筑设计产生创新思维的重要条件与前提。
1.2创新设计的灵感来源
现代建筑设计是集人类智慧与汗水为一体的创造性活动,具有想象的特点,这也是设计灵感的来源之一。设计灵感是设计师在建筑设计中,思维活动的发散与贯通,建筑设计的灵感大多来源于生活经验,以及人文知识、潜意识思维的培育等,并从中获取感性的动力,促使各种知识与经验融会贯通。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除需具备基本的专业素质,还应注重视觉开发、形象思维等综合性素质的培养,以掌握并强化对设计问题的直观解答等设计策略。
1.3不可或缺的想象力
想象力是以潜隐的理性及直觉对感知事物进行大胆的联想或猜测。借助想象力提出假想说,这是现代建筑设计创新的核心。想象力的激发取决于很多外部因素,如日常生活中所见、所听、所闻等等。想象力是对建筑设计的一种直观感受,积极的想象力有利于建筑形象的全新设计。与此同时,想象的过程也是捕获事物本质、突现设计灵感的过程。要注重培养建筑师设计创新的想象力,包括对建筑的整体把握能力与对细节的洞察力。只有通过建筑理论与方法的有机结合,想象力才能得以发挥的淋漓尽致,从而提高现代化建筑设计的应用能力。
2 建筑设计方法的创新
现今中国建筑界基本上还是沿用传统的以建筑师经验直觉判断和灵感为基础的设计方法,而建筑设计方法的改进更新会促进建筑的进化。因而,探讨建筑设计方法的改进和探寻新的建筑设计方法非常有必要。
2.1自然科学类建筑设计创新方法
第一,仿生学式方法。仿生学是研究生物系统的结构和性质以为工程技术提供新的设计思想 及工作原理的科学。仿生学创新主要从形式、结构和功能三大方面进行建筑创新。形式仿生建筑创新主要是设计师将某些动植物的外形特征引入建筑设计的创新,如弗兰克.盖里在日本设计的鲤鱼形的鱼味餐馆。结构仿生主要是设计师将动植物的某些内部受力结构原理运用于建筑设计当中,如薄壳建筑结构的原理就是借鉴了蛋壳的受力原理。功能仿生法主要是设计师将动植物的某些生命功能原理引入到了建筑设计中,如伦敦的瑞士再保险总部大厦,其螺旋式的外形建筑设计的灵感就是来源于海绵的运动机理。第二,生态学式方法。生态学式创新方法主要有结合生态环境法、引用生态技术法两个方向的创新途径。在结合生态环境的建筑设计创新上,如英国威尔斯国家植物园大型玻璃温室,设计师们将温室设计的非常环保,最大限度的透明,阴影范围最低,游客可以非常清晰地看到内部环境。在引用生态技术法的建筑设计创新上,建筑设计创新可以在利用声、光、电的技术基础上,引进生态学的技术手段,进行建筑创新。
2.2科技类创新方法
第一,结构技术式方法。该法是指利用建筑科技的相关结构技术,以实现建筑设计创新,其是建筑设计实现突破和创新的重要途径。如“大跨结构技术”、“高层和超高层结构技术”。如香港汇丰银行大厦的建筑设计采用了悬挂体系的结构创新。第二,材料技术式方法。材料技术式方法一般指的是设计师利用建筑科技的相关材料技术实现建筑设计创新的的方法。建筑設计的不同发展阶段,所采用的建筑材料和技术是不同的,不同的建筑材料有不同的性能,以及与材料性能相符合的空间形式和表达,如古代的树木材料;现代的石头、水泥、玻璃以及合成建材,都可以用于实现设计创新。第三,设备式技术方法。该法一般指的是利用建筑技术的相关设备技术的革新而实现建筑设计创新的方法。建筑设计往往需要考虑其它设备,如采暖设备、通风设备、采光设备等,这些设备的创新与建筑设计的创新融合趋势日益明显。
2.3环保设计创新方法
环保设计理念随着人类过度索取地球资源造成的很多环境区域的生态系统失衡,人类面临着日益严重的生态问题,直接对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威胁。正是由于这样的形势,在全球范围内保护环境运动迅速发展起来。由人和自然组成的绿色和谐革命在全球范围内开展起来,建筑生态型、家居型生态也顺应时代的发展趋势被提上了日程。其实有关生态的理念已经缺乏新鲜感,因为人类在不断进化发展的过程中,多多少少都存在着生态的朴素思想。通常来说,生态具体就是指自然和人之间的关系,建筑生态化就应对人、建筑和自然之间的关系进行很好的处理,它需要为人类创造一个舒适的小空间,同时又要对大的周围环境实施很好的保护,促使有利于人类发展的资源能够持续存在。当前,我国在生态建筑方面已经获得了较大的发展。比如在日本、美国等地的部分建筑设计师已经成功研究了很多的生态建筑,同时提出了非常具有深度的建筑生态理论,我国对于这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一些成绩。设计环保绿色建筑是设计人员应当具有的社会积极态度,它势必随着不断进步的人类技术观念的发展而拥有更加宽广的发展前景。
2.4动态性和最优化建筑设计方法
动态性建筑设计方法要求探索建筑发展变化的方向、趋势、速度和方式,以及动力、应用和规律。对于建筑设计来讲就是要立足现在,兼顾未来。最优化建筑设计方法认为建筑形成的过程实际上是差异整合的过程,通过整合使建筑的各个部分有机地组织在一起,激发出正面的整体效应,促进“整体大于部分之和”。例如评价一幢建筑时,我们往往可以毫无理由地清楚感知建筑的鲜明格调和建筑师强烈的个人色彩。
2.5数字技术建筑设计创新中的运用
数字技术越来越多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也给建筑设计带来了新的发展,影响着建筑设计的方方面面。数字技术打破以往的简单形体,追求多元的审美情趣。形体塑造方面则反叛了以往现代主义的单一形体和强几何形体,体现为非线性形体的倾向。数字技术在建筑设计领域中的应用更促进了这种多元化的趋向,在电脑中建筑师可以将形体任意扭曲变形,并对形体进行复杂的加减处理。数字技术也影响了建筑的表皮。无所不在的能够快速不断更新信息的电子显示屏或一些广告媒介,闪烁变换的霓虹灯等便自然成了建筑师设计的“新手段”。数字媒介文化的兴起将原来被看成是非建筑的因素推到了前台,在图像文化的影响下,建筑师营造烘托氛围的手段更加宽泛。在对建筑的感知中,各种因素同时起作用,从科技到时尚,信息与媒介都可以成为建筑的设计元素和表达手段。数字技术对建筑设计的创新发挥了不可限量的作用。
3 结语
现代建筑要想长久不衰,必须要加强对创新建筑理念的重视程度。将现代设计理念和传统的自然理念相融合是我国的建筑设计满足人们对建筑的要求。建筑的创新理念正在不断的创新,因此建筑设计师必须抓住时代的脉搏,设计出更具时代特色的建筑。
参考文献
[1] 杨巍.现代建筑设计中的中国传统元素研究[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0
[2] 付云松,倪金卫,蒋正跃.现代建筑转向生态建筑[J]. 华中建筑. 2010
(作者单位:南京中艺建筑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