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设计问题,提高课堂实效

来源 :小学时代·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uonake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一个精心设计的提问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促进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提高学生思维的能力。教师要优化课堂提问,使有效的课堂提问催化学生的思维,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关键词 设计问题 课堂实效 切入点 发散点 兴趣点
  课堂提问是最常见的一种教学方式。教师通过提问来激发学生思考,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反馈教学信息。一个精心设计的提问能激发学生强烈求的知欲,促进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提高学生思维的能力。所以有人说:“从某种程度上看,课堂教学的艺术也正是提问的艺术。”然而,走进课堂却不难发现,我们的课堂提问乱、滥、杂的现象比比皆是,提问空洞浮泛、漫无目的,课堂效率便也无处可谈。那么,如何优化课堂提问,使有效的课堂提问催化学生的思维,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呢?笔者以为,提问,要从以下几点出发:
  一、找准切入点,促进深入阅读
  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满堂灌”已不复存在,而“满堂问”却悄悄地探出了脑袋。一堂课上问题一个又一个,东也要问,西也要问,这个词语重要,那个句子也不可丢。学生呢?忙着跟着老师的问题团团转,回过头来看看,听说读写的训练一样也没有落实——教学陷入了随意盲目的怪圈。
  阅读教学的基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正确的阅读应着眼于文章的整体。我们对文章思想内容的把握也首先是从对文章整体的感受中获得的。《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因此,就需要教师找准提问的切入点,牵一发而动全身,利用问题引导学生深入阅读文本,把握文本整体。
  我在教学《爱如茉莉》一课时,没有零零碎碎地逐词逐句地繁琐分析,而是引导学生围绕3个问题展开学习:茉莉花是怎样的一种花?你从课文的哪些地方能感受到父母之间的真爱?为什么说“爱如茉莉”?这3个问题的解决,都需要学生仔细阅读全文,进行比较深入的思考与理解。解决了这3个问题,也就抓住了课文的重点,突破了难点。这样的提问,找准了切入点,有效地给学生指明了思考的方向,促进了学生深入阅读,从而更好地把握了文本。
  二、选择发散点,珍视多元感受
  课堂中我们常能看到这样的现象:有的教师为了体现“启发式”,将原本很有价值的问题“肢解”成一个个小问题,用自己设定的“问题”领着学生去找寻教师心目中的标准答案。这样的提问,剥夺了学生独立阅读、自主感受的空间。久而久之,会束缚学生个性的发展。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会对学生产生深广的影响,使学生产生多元的反应,阅读教学也要重视变“一元解读”为“多元解读”。因此,教师的提问要有作答空间,要善于打开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答出自己的理解,让学生的回答丰富多彩。
  在教学《爱如茉莉》时,在课的结尾,我提了这样一个问题:“在映子的眼里,愛如茉莉。那么,在你的眼里,爱如什么呢?”学生对这个问题,有了各自不同的理解。有的说:“在我的眼里,爱如绿茶,因为爸爸在外面应酬很多,经常喝醉酒,但不管爸爸回来多晚,妈妈总会等着,等爸爸回来,并且一定会给爸爸泡上一杯绿茶。在我的眼里,爱如绿茶一样清香。”有的说:“妈妈常说,我们家里谁也不能缺少,就像一双筷子,缺了一根,就不能用了,所以,爱如筷子。”……每个学生对文本的理解都是不同的,教师的提问要能使学生的思维求异、求新,要善于为学生创造机会,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
  三、挖掘兴趣点,启发自主探究
  细细分析有的教师所提的问题,你会发现,许多问题是属于对文本内容的回顾,只要读一下课文,很容易就能找到答案。课堂上缺乏高水平认知的问题,尤其是创造性思维的问题。没有思维含量的问题,会使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兴趣不高,更谈不上自主探究了。因此,课堂提问的设计必须考虑思维的深度、广度,让学生能在学习的过程中,进一步发现问题,产生自主探究的兴趣,从而积极思维,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
  在教学《 天游峰的扫路人》的时候,我提了这样一个问题:“我们常说,写文章要精炼,可课文描写的是天游峰的扫路人,作者却花了很多的笔墨去写天游峰,去写其他的游人,这有必要吗?”学生对这个问题很感兴趣,进而钻研文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我引导学生对作者的写作方法进行了研究,学生明白了,写好一个人物,不仅要写好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还可以通过写环境来作衬托、写其他人物来作对比。学生对如何来写好一个人有了深一层的理解。
  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善于为学生设计思考的平台,挖掘学生的兴奋点、疑惑点,探讨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就会使学生的学习情绪处于高涨的状态,激发起寻找问题答案的积极性,从而促进他们创造性思维及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
  课堂提问是一种手段,更是一种艺术。只有不断优化课堂提问,注重发挥提问的有效价值,才能使课堂提问真正激发学生的思维,达到教学目标。古希腊的一位学者说:“头脑不是一个需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要被点燃的火把。” 让我们用好“提问”,去点燃学生的“火把”。
其他文献
氰化物和酚类化合物是常见的化工原料,因此在化工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高浓度含氰或含酚废水,给环境带来巨大的负担。二氧化氯具有强氧化能力,它是广谱性杀菌消毒剂和优良的漂白
  为了解施工期接收井支护结构的内力发展及分布情况,在竖井支护结构不同高程和不同方向的受力主筋上安装钢筋计以量测钢筋应力随竖井开挖施工的变化,从而推算支护结构的内力
  水利建设资金的需求迫切需要推行PPP融资模式,科学合理地选择PPP项目投资人是确保PPP项目长期稳定运行的关键.PPP项目运作模式不同,投资人选择标准亦不同.基于综合利用水利
小学科学新课标将科学知识的传统教学方式,转变为以探究为核心的方式。那么,在科学教学中,如何让学生运用探究方式进行学习呢?
间充质干细胞(MSCs)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能的成体干细胞,可分化成骨细胞、软骨细胞、脂肪细胞等。在细胞治疗及组织工程等方面显示出巨大的应用前景。人脐带间充
  传统弹塑性理论下的关联流动模型用于岩土材料时,对更一般的本构关系的描述难以令人满意,这是因为土的塑性应变增量方向存在非唯一性,这在理论和试验上都已得到证明。传统弹
会议
本课题组在前期研究中利用靶基因敲除技术已创制了CWI-MAPK级联途径中的MAPKKK基因StBCK1的敲除突变体,并将其分别命名为△StBCK1-1、△StBCK1-2。本研究拟在此基础上克隆StBC
  本文采用加分配梁的四分点集中力加载方式研究加入不同配筋率的竹筋多孔混凝土的变形特性及性能变化。试验结果显示竹筋对多孔混凝土的抗折和抗压强度均有提升,同时能显著
单宁是杨树体内非常重要的一类次生代谢化合物,广泛参与了杨树抗病、抗虫、抵御紫外辐射等生理过程。为了阐明杨树中单宁的生物合成代谢途径,本研究克隆了杨树单宁合成途径中
  对HEC-GeoHMS模块地形处理功能进行简要介绍,提出在平坦或人类活动影响较大地区的小流域特征提取应结合现状已知河网、洼地、集水区域等进行分析.HEC-GeoHMS中具有在DEM中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