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扶贫产业搞得好,贫困村群众脱贫致富的基础扎得牢。多年来,广西壮族自治区在农业、林业、养殖业、工业、旅游业和资产受益等方面涌现出诸多典型,为各地扶贫攻坚提供了学习借鉴的经验。
贵港“一村一品”助脱贫
贵港市港南区新塘镇东和村是个典型的人多耕地少的贫困村,被贵港市、港南区列为2016年底脱贫摘帽的贫困村。
东和村过去产业比较单一,除了传统的水稻和甘蔗种植外,没有特色优势产业,群众脱贫致富没有门路。开展精准扶贫以来,村委会组织广大干部群众经过充分的调查和筛选,决定大力发展百香果种植作为东和村的特色优势产业。今年4月,全村以“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成立贵港市合胜百香果专业合作社,种植了百香果422.5亩。同月,合作社与贵港市百果王食品加工有限公司签订了保价(最低3元/公斤)收购协议,确保了销路,增强了群众发展百香果产业的信心。
为了提高百香果基地的产出效益,该村还发展立体种养业。目前已在百香果基地套种花生、玉米100多亩。5月初,又通过多方联系,引进了45亩台湾香芋南瓜在百香果基地进行套种。据估算,该村百香果专业合作社年总收入可达150多万元。目前,全村有46户贫困户加入到贵港市合胜百香果专业合作社。其中,10户贫困户参与种植,30户贫困户以年租金650元到1000元不等价格出租土地给大户种植,13户贫困户参与到基地劳动实现工资性收益。
融水林下灵芝致富一方
近年来,融水苗族自治县利用振宇灵芝种植合作社、融水融乐农林综合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等在灵芝菌种制作技术及种植经验上的优势,大力推进林下种植灵芝示范基地建设,同时引进山臻记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带动全县17个乡镇的3000多户林农在林下种植灵芝一万多亩,参与贫困户达1430户,年产干灵芝1000多吨,年产值近4亿元,有力推动了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和贫困人口脱贫致富。2016年以来,全县新增林下种植灵芝农户827户,涉及人口4135人,预计每户增收可达7202元。
目前,全县成立了6家灵芝种植专业合作社,建立了7个灵芝种植示范基地,采取村干部或种植能手、种植大户带动的办法,由一户带领几户种植,或由村干部统一领取种苗,督促农户按技术要求开展生产。全县20个乡镇有17个乡镇参与了林下种植灵芝项目,参与乡镇占全县乡镇的85%。
三江稻养鱼服务贫困农民
三江侗族自治县稻田养鱼是当地群众传统生产项目,为把这一特色产业做大做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该县从2014年起,整合资源,以整乡推进的方式,实施种稻养鱼“3721工程”。即:利用3年时间,在全县实施标准化“种稻养鱼”7万亩,打造三江“高山稻鱼”和“高山鱼稻”两个绿色生态品牌,使项目实施农户年人均增收1000元。“3721工程”设计亩产鲜鱼50公斤以上,亩产稻谷435公斤以上,同时,配套建设鱼苗基地400亩。通过两年的实施,取得了较好成效。
贺州金银花加工贫困户受益
近年来,贺州市充分利用良好的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大力发展中草药种植,助推全市产业脱贫。2014年该市引进贺州巨欣金银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通过“公司+种植户+基地”、“公司+合作社+基地”的模式,以大户基地和专业合作社为主体,带动广大农户人工栽培树型金银花,在钟山县花山乡、平桂区公会镇等率先种植金银花,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据了解,2016年4月,贺州市金银花平均鲜花亩产量近150公斤,亩产值约3900元。预计今年底,全市金银花种植将从去年的3200亩发展到5000亩,可带动700户2950人脱贫致富。
南丹县景区带动旅游脱贫
南丹歌娅思谷景区经过3年发展,已荣获国家4A级景区、广西五星级乡村旅游区、中国十大民俗特色酒店、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广西民族风情旅游示范点、广西农业旅游示范点、河池市“千企助百村”帮扶示范点、河池市非公强优企业等称号。
景区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民族特色村寨)+农户”的模式开发里湖社区王尚屯,投入608万元用于提升该村基础设施和民族风情演出水平,每年给王尚屯合作社4%的门票分成,并租用农民土地进行开发利用,同时安排当地贫困户就业、扶持农家乐、回购销售手工艺品等。通过乡村旅游开发,王尚屯群众人均年收入从2012年的2880元提高到2015年的1.656万元,实现92户375人脱贫,脱贫率达98%以上。(据《广西日报》)
贵港“一村一品”助脱贫
贵港市港南区新塘镇东和村是个典型的人多耕地少的贫困村,被贵港市、港南区列为2016年底脱贫摘帽的贫困村。
东和村过去产业比较单一,除了传统的水稻和甘蔗种植外,没有特色优势产业,群众脱贫致富没有门路。开展精准扶贫以来,村委会组织广大干部群众经过充分的调查和筛选,决定大力发展百香果种植作为东和村的特色优势产业。今年4月,全村以“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成立贵港市合胜百香果专业合作社,种植了百香果422.5亩。同月,合作社与贵港市百果王食品加工有限公司签订了保价(最低3元/公斤)收购协议,确保了销路,增强了群众发展百香果产业的信心。
为了提高百香果基地的产出效益,该村还发展立体种养业。目前已在百香果基地套种花生、玉米100多亩。5月初,又通过多方联系,引进了45亩台湾香芋南瓜在百香果基地进行套种。据估算,该村百香果专业合作社年总收入可达150多万元。目前,全村有46户贫困户加入到贵港市合胜百香果专业合作社。其中,10户贫困户参与种植,30户贫困户以年租金650元到1000元不等价格出租土地给大户种植,13户贫困户参与到基地劳动实现工资性收益。
融水林下灵芝致富一方
近年来,融水苗族自治县利用振宇灵芝种植合作社、融水融乐农林综合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等在灵芝菌种制作技术及种植经验上的优势,大力推进林下种植灵芝示范基地建设,同时引进山臻记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带动全县17个乡镇的3000多户林农在林下种植灵芝一万多亩,参与贫困户达1430户,年产干灵芝1000多吨,年产值近4亿元,有力推动了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和贫困人口脱贫致富。2016年以来,全县新增林下种植灵芝农户827户,涉及人口4135人,预计每户增收可达7202元。
目前,全县成立了6家灵芝种植专业合作社,建立了7个灵芝种植示范基地,采取村干部或种植能手、种植大户带动的办法,由一户带领几户种植,或由村干部统一领取种苗,督促农户按技术要求开展生产。全县20个乡镇有17个乡镇参与了林下种植灵芝项目,参与乡镇占全县乡镇的85%。
三江稻养鱼服务贫困农民
三江侗族自治县稻田养鱼是当地群众传统生产项目,为把这一特色产业做大做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该县从2014年起,整合资源,以整乡推进的方式,实施种稻养鱼“3721工程”。即:利用3年时间,在全县实施标准化“种稻养鱼”7万亩,打造三江“高山稻鱼”和“高山鱼稻”两个绿色生态品牌,使项目实施农户年人均增收1000元。“3721工程”设计亩产鲜鱼50公斤以上,亩产稻谷435公斤以上,同时,配套建设鱼苗基地400亩。通过两年的实施,取得了较好成效。
贺州金银花加工贫困户受益
近年来,贺州市充分利用良好的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大力发展中草药种植,助推全市产业脱贫。2014年该市引进贺州巨欣金银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通过“公司+种植户+基地”、“公司+合作社+基地”的模式,以大户基地和专业合作社为主体,带动广大农户人工栽培树型金银花,在钟山县花山乡、平桂区公会镇等率先种植金银花,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据了解,2016年4月,贺州市金银花平均鲜花亩产量近150公斤,亩产值约3900元。预计今年底,全市金银花种植将从去年的3200亩发展到5000亩,可带动700户2950人脱贫致富。
南丹县景区带动旅游脱贫
南丹歌娅思谷景区经过3年发展,已荣获国家4A级景区、广西五星级乡村旅游区、中国十大民俗特色酒店、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广西民族风情旅游示范点、广西农业旅游示范点、河池市“千企助百村”帮扶示范点、河池市非公强优企业等称号。
景区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民族特色村寨)+农户”的模式开发里湖社区王尚屯,投入608万元用于提升该村基础设施和民族风情演出水平,每年给王尚屯合作社4%的门票分成,并租用农民土地进行开发利用,同时安排当地贫困户就业、扶持农家乐、回购销售手工艺品等。通过乡村旅游开发,王尚屯群众人均年收入从2012年的2880元提高到2015年的1.656万元,实现92户375人脱贫,脱贫率达98%以上。(据《广西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