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长两优39属两系杂交早稻新品种。2016年、2017年在江西省上高县作双季早稻抛秧,表现熟期早,株型好、抗逆性强、抗倒好、产量高、落色好等特性。是适合当地作早稻理想品种,具有很大推广潜力的品种。抛秧高产栽培技术主要做到“五好”,即“育好苗、抛好秧、施好肥、管好水、防好虫”。
关键词:水稻;长两优39;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7)24-0028-02
长两优39是由江西洪崖种业有限公司用长早S×中早39(配组的两系杂交早稻新组合,2017年通过江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审定号为赣审稻[2017]001号),属江西省首个审定的长两优组合品种。2016、2017年在上高县作早稻种植,具有熟期早株型好(熟期偏早、株型适中、分蘖强、剑叶挺)、抗逆性强抗倒好(抗倒性强、结实率高)、后期落色好、产量高等特性。2016年早稻破口至齐穗期与连续雨水天气相遇,导致当年早稻结实率普遍受到影响,而长两优39在上高仅有的2个示范点结实率为84.8%~87.5%,受影响小,比其他品种高5~8个百分点,表现出良好抗逆性;2017年7月上旬早稻处蜡熟至黄熟期遭受强对流大风大雨天气后,长两优39没有出现大面积倒优现象,表现出良好抗倒性;2a种植表现稳产高产优良特性。笔者现将其在上高县双季早稻栽培表现及抛秧高产技术小结如下。
1 特征特性
1.1 农艺性状 根据审定公告,该组合2016年参加江西早籼早中熟组区域试验,全生育期110d左右,比对照中早35早熟1d,株型适中,叶色浓绿,剑叶短直,长势繁茂,着粒密,后期落色好。
2016在上高县作早稻抛秧栽培,全生育期109~110d;2017年3月23—27日播种,4月15—21日抛栽,6月8—12日破口,7月12—14日成熟,全生育期110~112d。2a平均株高80.1㎝,穗长18.0㎝,有效穗数366.0万穗/hm2,穗粒数113.2粒,结实率86.2%,千粒重24.7g。
1.2 产量表现 根据审定公告,2015-2016年参加江西省水稻区试,2015年平均产量7762.8kg/hm2,比对照中早35增产5.68%,显著;2016年平均产量7557.15kg/hm2,比对照中早35增产4.54%。2a平均产量7660.05kg/hm2,比对照中早35增产5.11%。2016、2017年在上高县作早稻种植,一般产量为7510~8420kg/hm2,高的达9576kg/hm2;其高产稳产及增产潜力深受农户喜爱。
1.3 米质特性 根据审定公告,该组合主要指标为出糙率81.7%,精米率73.3%,整精米率64.2%,粒长5.9mm,粒型长宽比2.4,垩白粒率82%,垩白度22.7%,直链淀粉18.0%,胶稠度50mm。
1.4 抗性表现 根据审定公告,该组合稻瘟病综合指数2.8,穗瘟损失率最高级9级。2a在上高县种植田间表现抗性好,叶瘟、穗颈瘟均未发生。
2 抛秧高产栽培技术
通过2a种植,长两优39抛秧夺取高产要做到“育好苗、抛好秧、施好肥、管好水、防好虫”。
2.1 育好苗,确保芽齐苗壮
2.1.1 晒种促芽势 一般掌握播种前3~6d抓晴天晴种1~2d,首先可杀死稻种所携带的病菌,同时可增强谷壳的通透性,确保浸种时吸水均匀而增进酶的活性;也可降低对发芽有抑制作用的谷壳内胺A等物质的浓度;有利于提高发芽势和发芽率。
2.1.2 消毒防好病 浸种消毒可减少病害初侵染源,预防水稻恶苗病、稻瘟病等病害的发生。首先将种子用清水浸6~12h后选出空秕粒、黑粉粒和芽谷种子;然后用25%咪酰胺乳油2000~3000倍液浸种消毒12~24h直接播种或催芽播种,可确保芽齐芽好[1]。
2.1.3 整地播好种 做到翻耕秧田过冬,播前15d再翻耕,播前2~3d耘田、整田时施45%复合肥225~300kg/hm2,再澄浆1~2d,用畦沟中的湖泥作营养土时,要待秧盘面沉实后再播种。秧田与大田面积比按1(16~18)安排;大田按30~37.5kg/hm2备足种子,备353孔软盘1350~1500片/hm2。播种后要覆盖地膜,防“倒春寒”天氣引起烂种烂秧。
2.2 抛好秧 促早生快发
2.2.1 炼苗提质 炼苗时应看天气按温度变化进行,一般上午揭膜,下午盖膜。1叶1心期温度控制在25~30℃,若超过30℃,打开农膜通风口降温炼苗;2叶1心时,床内温度保持20~25℃;3叶期,床内温度控制在20℃左右[2]。
2.2.2 施肥壮苗 秧田期施肥要抓好两肥,即“断奶肥”和“送嫁肥”。“断奶肥”实际生产中很少施。“送嫁肥”施用一般在抛秧前4~5d,施肥原则是使秧苗吸氮转色而不嫩[3]。以沷浇或洒施方法为宜。
2.2.3 打好送嫁药 在抛秧前2~4d用5%阿维菌素EC50g+75%三环唑WC30对水15kg均匀喷雾,防治1代二化螟、叶稻瘟等,实现“治小田、保大田”。
2.2.4 适时抛秧 在秧苗进入4叶1心期后,选晴天、阴天或无大风大雨天气,保持田中水层遮泥抛栽,忌无水抛秧苗难竖起,也忌深水难扎根;全面推广点穴抛秧,提高抛栽质量和均匀度。抛抰密度确保1hm2抛足33万丛,保证基本苗在75万/hm2以上。
3.3 管好田 促高产稳产
3.3.1 施好肥 做到施好“三肥”;一是施足基肥。大田45%复合肥450~600k/hm2作基肥,结合翻耕时深施,以提高肥料利用率。二是早施分蘖肥。一般在抛秧后5~8d,活蔸立苗时,结合化学除草,用尿素75~120kg/hm2和氯化钾110kg/hm2混匀追施,促早生快发。三是施好壮苞肥、穗肥。要看田、看苗、看天施好,一般施尿素37.5kg/hm2、钾肥52.5kg/hm2,促进禾苗稳健生长和大穗形成。
3.3.2 管好水 遮泥水抛栽,提高秧苗直立比例。浅水返青、薄水分蘖,促进分蘖快,缩短分蘖时间。做到提前晒田,即达到计划穗数的80%时晒田;具体晒田程度就根据苗情、田块实情而定。做到深水养胎,齐穗后干干湿湿壮籽,在灌浆期以湿为主,做到灌一次水后,让水自然落干后2~3d再灌1次水,直到收获前5~7d。
3.3.3 防好虫 抓好“三期”的“三虫三病”防治关。一是育秧抛栽期,抛栽前2~4d重点防治1代二化螟、稻瘟病;二是分蘖孕穗期,重点防治二化螟、稻瘟病,孕穗期重点防治稻瘟病、纹枯病(特殊年份要防治卷叶虫、稻飞虱);三是破口齐穗期实施混合用药防治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稻瘟病、纹枯病。
3.3.4 其他技术措施 一是调节增产技术。用“碧护”浸种促芽壮芽齐,分蘖期施用“碧护”促秆粗苞大,破口期施用“碧护”可提高结实率、增加千粒重。二是适时收割。收割前7d左右断水,忌断水过早防止出现早衰。
参考文献
[1]赵中华,保正文,胡明华.双季早稻株两优39抛秧高产栽培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2015,22:46-47.
[2]石庆华,潘晓华.双季水稻生产技术问答[M].南昌: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41.
[3]石庆华,潘晓华.双季水稻生产技术问答[M].南昌: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51. (责编:徐焕斗)
关键词:水稻;长两优39;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7)24-0028-02
长两优39是由江西洪崖种业有限公司用长早S×中早39(配组的两系杂交早稻新组合,2017年通过江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审定号为赣审稻[2017]001号),属江西省首个审定的长两优组合品种。2016、2017年在上高县作早稻种植,具有熟期早株型好(熟期偏早、株型适中、分蘖强、剑叶挺)、抗逆性强抗倒好(抗倒性强、结实率高)、后期落色好、产量高等特性。2016年早稻破口至齐穗期与连续雨水天气相遇,导致当年早稻结实率普遍受到影响,而长两优39在上高仅有的2个示范点结实率为84.8%~87.5%,受影响小,比其他品种高5~8个百分点,表现出良好抗逆性;2017年7月上旬早稻处蜡熟至黄熟期遭受强对流大风大雨天气后,长两优39没有出现大面积倒优现象,表现出良好抗倒性;2a种植表现稳产高产优良特性。笔者现将其在上高县双季早稻栽培表现及抛秧高产技术小结如下。
1 特征特性
1.1 农艺性状 根据审定公告,该组合2016年参加江西早籼早中熟组区域试验,全生育期110d左右,比对照中早35早熟1d,株型适中,叶色浓绿,剑叶短直,长势繁茂,着粒密,后期落色好。
2016在上高县作早稻抛秧栽培,全生育期109~110d;2017年3月23—27日播种,4月15—21日抛栽,6月8—12日破口,7月12—14日成熟,全生育期110~112d。2a平均株高80.1㎝,穗长18.0㎝,有效穗数366.0万穗/hm2,穗粒数113.2粒,结实率86.2%,千粒重24.7g。
1.2 产量表现 根据审定公告,2015-2016年参加江西省水稻区试,2015年平均产量7762.8kg/hm2,比对照中早35增产5.68%,显著;2016年平均产量7557.15kg/hm2,比对照中早35增产4.54%。2a平均产量7660.05kg/hm2,比对照中早35增产5.11%。2016、2017年在上高县作早稻种植,一般产量为7510~8420kg/hm2,高的达9576kg/hm2;其高产稳产及增产潜力深受农户喜爱。
1.3 米质特性 根据审定公告,该组合主要指标为出糙率81.7%,精米率73.3%,整精米率64.2%,粒长5.9mm,粒型长宽比2.4,垩白粒率82%,垩白度22.7%,直链淀粉18.0%,胶稠度50mm。
1.4 抗性表现 根据审定公告,该组合稻瘟病综合指数2.8,穗瘟损失率最高级9级。2a在上高县种植田间表现抗性好,叶瘟、穗颈瘟均未发生。
2 抛秧高产栽培技术
通过2a种植,长两优39抛秧夺取高产要做到“育好苗、抛好秧、施好肥、管好水、防好虫”。
2.1 育好苗,确保芽齐苗壮
2.1.1 晒种促芽势 一般掌握播种前3~6d抓晴天晴种1~2d,首先可杀死稻种所携带的病菌,同时可增强谷壳的通透性,确保浸种时吸水均匀而增进酶的活性;也可降低对发芽有抑制作用的谷壳内胺A等物质的浓度;有利于提高发芽势和发芽率。
2.1.2 消毒防好病 浸种消毒可减少病害初侵染源,预防水稻恶苗病、稻瘟病等病害的发生。首先将种子用清水浸6~12h后选出空秕粒、黑粉粒和芽谷种子;然后用25%咪酰胺乳油2000~3000倍液浸种消毒12~24h直接播种或催芽播种,可确保芽齐芽好[1]。
2.1.3 整地播好种 做到翻耕秧田过冬,播前15d再翻耕,播前2~3d耘田、整田时施45%复合肥225~300kg/hm2,再澄浆1~2d,用畦沟中的湖泥作营养土时,要待秧盘面沉实后再播种。秧田与大田面积比按1(16~18)安排;大田按30~37.5kg/hm2备足种子,备353孔软盘1350~1500片/hm2。播种后要覆盖地膜,防“倒春寒”天氣引起烂种烂秧。
2.2 抛好秧 促早生快发
2.2.1 炼苗提质 炼苗时应看天气按温度变化进行,一般上午揭膜,下午盖膜。1叶1心期温度控制在25~30℃,若超过30℃,打开农膜通风口降温炼苗;2叶1心时,床内温度保持20~25℃;3叶期,床内温度控制在20℃左右[2]。
2.2.2 施肥壮苗 秧田期施肥要抓好两肥,即“断奶肥”和“送嫁肥”。“断奶肥”实际生产中很少施。“送嫁肥”施用一般在抛秧前4~5d,施肥原则是使秧苗吸氮转色而不嫩[3]。以沷浇或洒施方法为宜。
2.2.3 打好送嫁药 在抛秧前2~4d用5%阿维菌素EC50g+75%三环唑WC30对水15kg均匀喷雾,防治1代二化螟、叶稻瘟等,实现“治小田、保大田”。
2.2.4 适时抛秧 在秧苗进入4叶1心期后,选晴天、阴天或无大风大雨天气,保持田中水层遮泥抛栽,忌无水抛秧苗难竖起,也忌深水难扎根;全面推广点穴抛秧,提高抛栽质量和均匀度。抛抰密度确保1hm2抛足33万丛,保证基本苗在75万/hm2以上。
3.3 管好田 促高产稳产
3.3.1 施好肥 做到施好“三肥”;一是施足基肥。大田45%复合肥450~600k/hm2作基肥,结合翻耕时深施,以提高肥料利用率。二是早施分蘖肥。一般在抛秧后5~8d,活蔸立苗时,结合化学除草,用尿素75~120kg/hm2和氯化钾110kg/hm2混匀追施,促早生快发。三是施好壮苞肥、穗肥。要看田、看苗、看天施好,一般施尿素37.5kg/hm2、钾肥52.5kg/hm2,促进禾苗稳健生长和大穗形成。
3.3.2 管好水 遮泥水抛栽,提高秧苗直立比例。浅水返青、薄水分蘖,促进分蘖快,缩短分蘖时间。做到提前晒田,即达到计划穗数的80%时晒田;具体晒田程度就根据苗情、田块实情而定。做到深水养胎,齐穗后干干湿湿壮籽,在灌浆期以湿为主,做到灌一次水后,让水自然落干后2~3d再灌1次水,直到收获前5~7d。
3.3.3 防好虫 抓好“三期”的“三虫三病”防治关。一是育秧抛栽期,抛栽前2~4d重点防治1代二化螟、稻瘟病;二是分蘖孕穗期,重点防治二化螟、稻瘟病,孕穗期重点防治稻瘟病、纹枯病(特殊年份要防治卷叶虫、稻飞虱);三是破口齐穗期实施混合用药防治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稻瘟病、纹枯病。
3.3.4 其他技术措施 一是调节增产技术。用“碧护”浸种促芽壮芽齐,分蘖期施用“碧护”促秆粗苞大,破口期施用“碧护”可提高结实率、增加千粒重。二是适时收割。收割前7d左右断水,忌断水过早防止出现早衰。
参考文献
[1]赵中华,保正文,胡明华.双季早稻株两优39抛秧高产栽培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2015,22:46-47.
[2]石庆华,潘晓华.双季水稻生产技术问答[M].南昌: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41.
[3]石庆华,潘晓华.双季水稻生产技术问答[M].南昌: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51. (责编:徐焕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