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经济全球化日益加剧,对资源的配制更加严格,本文就经济发展中区域化趋势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经济发展;区域化;趋势
随着经济发展的步伐,区域规划显得日益重要。区域规划是以研究区域空间变化规律和区域空间各物质要素合理布局为中心的人文地理学,随着城市正在日益发挥强大的区域中心作用,集聚辐射力的增强,区域规划更显得日益重要。传统的区域规划主要是以行政区划为依据,强调的是各行政区自身的发展,带有一定的封闭性,因此,发展受到条件的很大束缚,在全球经济时代和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发展区域化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新趋势。
一、目前行政区划的不足之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地方政府作为地方经济发展的一级调控主体和利益主体,不仅是地方公共事务的管理者,同时又是地方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不仅担负着改善投资环境和招商引资的责任,又直接参与企业经营和各种投融资活动,从而形成了以地方政府为核心、以其管辖的行政区为界限的“地方政府经济圈”,又可称为“行政区经济圈”。行政体制分割格局加上地方行政主体利益导向,导致“社会生产”在行政区之间的布局存在同向竞争、市场分割等严重不合理状况,资源难以在经济区内实现优化配置。随着我国市场机制的确立,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从政府变成了市场机制,国内区域间对于市场一体化的内在要求强烈,行政区与经济区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激化,已成为我国区域经济一体化中的突出制约因素。
1、行政区之间产业发展自成体系,产业同构、同质竞争,生产力布局重复现象严重。
长三角内相距不远的16座城市近十年来的产业调整方向非常接近,有11座城市选择汽车零配件制造,有8座城市选择石化,12座城市选择通信产业。在大珠三角内,大型基础设施的重复投资表现突出,集中了香港、澳门、深圳、珠海、广州5个国际机场和香港葵涌港、深圳盐田港、珠海高栏港等7个现代化港口。行政区域壁垒导致盲目、重复投资和同向低层次竞争,带来大量的资源、资金、技术耗费不断增高。
2、外向性经济发展各自为政,甚至恶性竞争。从长三角三省市近几年主要出口行业的产值看,名列前几项的主要行业中就有三至四项是完全相同的。在对外招商引资上,各城市在税收优惠政策方面竞相降低门槛,以将周边城市的投资者吸引到自己的地盘上来。
3、地方保护造成生产要素在区域内流动不畅和市场分割。贵州、云南、广西三省区矿产、生物、旅游等自然资源丰富,但长期以来,你开矿、我也开矿,你建中药基地、我也建中藥基地,互相分割市场;旅游客流资源不能共享,“西南大旅游”概念提了多年一直未能实现。
4、经济发展的成本越来越高。行政区与经济区矛盾的激化,造成我国现代化建设付出的成本越来越高。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因行政区域壁垒导致盲目、重复投资和同向低层次竞争,带来大量的资源、资金、技术耗费不断增高。珠江70%的水量来自上游西江,但由于上中下游治理脱节,上游西江至今尚未建成防洪控制性工程,每遇流域性大洪水,均给下游珠三角地区带来严重威胁。据不完全统计,1988-1998年接连发生多场大洪水,广西、广东两省区受洪灾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1837亿元,年均损失167亿元。在我国资源、资金均不富裕的今天,“行政区经济”引起的耗费令人痛心。
二、区域化成为经济发展新趋势
(一)行政区与经济区整合的重要意义
1、加速区域经济的发展。随着我国市场机制的确立,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从政府变成了市场机制,行政区和经济区的整合可以解决市场分割、同向竞争的不合理局面,可以树立大经济圈的概念,使资源在区域间得以优化配置,达到效益极大化,从而推动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2、降低经济发展的成本。行政区与经济区的整合,可以从战略层面看问题,从全国一盘棋的角度解决问题,可以有效避免重复建设、盲目投资及同向竞争等。可以节约大量的资源、资金等,这对于我国资源、资金都比较紧张的现状,可以起到缓解作用。
3、使劳动力、资本及各种生产要素在区域间自由流动。进入新世纪,世界区域经济一体化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家在参与多边贸易机制的同时,积极参与到不同的区域经济合作中,区域主义的兴起成为世界经济秩序的主要特征之一。区域主义对一个国家内部的要求是,实现国内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这是一个全球化的时代,与全球化并行的,则是区域一体化或区域整合。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 全面合作是实现区域合作的关键一环 。
(二) 行政区与经济区实现整合对策建议
1、淡化行政区划色彩,强化经济区域功能。打破部门、地域界限,本着“互惠互利、优势互补、结构优化、效益优先”的原则联合起来,推动城市间、地区间的规划联动、产业联动、市场联动、交通联动和政策法规联动,通过整合区域资源,调整区域产业结构,壮大跨区域的龙头产业,以较低的成本促进产业优势的形成。整合的思路应是改革和优化政府。改善政府的纵横向权力结构,把握好上下政府分权和集权的度,从法律、组织、风险等方面约束和规范地方政府的行为,使政府真正从管理走向服务,从全能走向有限,从根本上克服和解决“行政区经济”的弊端。走联动发展,共同繁荣的路子。
2、加强东、中、西部企业合作。当前最重要、最现实的就是引入东部和中部的市场主体,在东中西联动中,推进西部大开发。东中西部经济技术合作,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到90年代中后期,一直以商品贸易为主,投资与企业并购仅占15%,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情况有所变化。近年,东部地区一批优强企业,如康佳、“三九”、娃哈哈、白猫集团、春兰集团等采取多种方式进入西部,除必要的资金投入外,更多的是注入管理模式、转移技术、提供商标使用与营销网络等等。这样,既满足了东部优强企业低成本扩张的需求,扩大了市场空间与原材料来源,又解决了西部工业崛起中受到的资金、技术、经营管理、市场拓展等多方面的约束,加快了西部工业化的进程,取得双赢效果。
3、统筹区域发展规划,建立区域利益调整机制。东部地区要继续发挥引导国家经济发展的引擎作用,优先发展高技术产业、出口导向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发挥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主力军的作用。中部地区多数都是农业大省,是粮食等大宗农产品的调出基地,充分利用其承东启西、纵贯南北,地处全国水陆运输网络中枢的有利区位和综合资源优势,“东引西进”加快传统工业技术改造和农业现代化的步伐,就有可能尽快崛起,成长为推进国民经济发展的又一主动力。从西部地区的实际情况出发,西部大开发战略力图通过实施西气东输、东电西送、南水北调和青藏铁路等通道网络建设,与退耕还林和天然林保护等工程,使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为西部地区的产业发展搭建更宽广的平台。
4、落后经济区域发挥本地优势,突出特色。中国中西部地区经济落后的普遍现象是:生活水平低,劳动生产率低,人口增长快,失业率高,严重依赖农产品和初级产品出口,依附性强,生产力脆弱,交通不发达,自然条件差。根据当代发展理论与区域经济理论,综合考虑中西部的实际困难,当前应当重点抓好的问题是,最大限度地调动落后经济区域的内部积极因素,发挥本地优势,加快自身发展。
【关键词】经济发展;区域化;趋势
随着经济发展的步伐,区域规划显得日益重要。区域规划是以研究区域空间变化规律和区域空间各物质要素合理布局为中心的人文地理学,随着城市正在日益发挥强大的区域中心作用,集聚辐射力的增强,区域规划更显得日益重要。传统的区域规划主要是以行政区划为依据,强调的是各行政区自身的发展,带有一定的封闭性,因此,发展受到条件的很大束缚,在全球经济时代和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发展区域化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新趋势。
一、目前行政区划的不足之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地方政府作为地方经济发展的一级调控主体和利益主体,不仅是地方公共事务的管理者,同时又是地方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不仅担负着改善投资环境和招商引资的责任,又直接参与企业经营和各种投融资活动,从而形成了以地方政府为核心、以其管辖的行政区为界限的“地方政府经济圈”,又可称为“行政区经济圈”。行政体制分割格局加上地方行政主体利益导向,导致“社会生产”在行政区之间的布局存在同向竞争、市场分割等严重不合理状况,资源难以在经济区内实现优化配置。随着我国市场机制的确立,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从政府变成了市场机制,国内区域间对于市场一体化的内在要求强烈,行政区与经济区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激化,已成为我国区域经济一体化中的突出制约因素。
1、行政区之间产业发展自成体系,产业同构、同质竞争,生产力布局重复现象严重。
长三角内相距不远的16座城市近十年来的产业调整方向非常接近,有11座城市选择汽车零配件制造,有8座城市选择石化,12座城市选择通信产业。在大珠三角内,大型基础设施的重复投资表现突出,集中了香港、澳门、深圳、珠海、广州5个国际机场和香港葵涌港、深圳盐田港、珠海高栏港等7个现代化港口。行政区域壁垒导致盲目、重复投资和同向低层次竞争,带来大量的资源、资金、技术耗费不断增高。
2、外向性经济发展各自为政,甚至恶性竞争。从长三角三省市近几年主要出口行业的产值看,名列前几项的主要行业中就有三至四项是完全相同的。在对外招商引资上,各城市在税收优惠政策方面竞相降低门槛,以将周边城市的投资者吸引到自己的地盘上来。
3、地方保护造成生产要素在区域内流动不畅和市场分割。贵州、云南、广西三省区矿产、生物、旅游等自然资源丰富,但长期以来,你开矿、我也开矿,你建中药基地、我也建中藥基地,互相分割市场;旅游客流资源不能共享,“西南大旅游”概念提了多年一直未能实现。
4、经济发展的成本越来越高。行政区与经济区矛盾的激化,造成我国现代化建设付出的成本越来越高。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因行政区域壁垒导致盲目、重复投资和同向低层次竞争,带来大量的资源、资金、技术耗费不断增高。珠江70%的水量来自上游西江,但由于上中下游治理脱节,上游西江至今尚未建成防洪控制性工程,每遇流域性大洪水,均给下游珠三角地区带来严重威胁。据不完全统计,1988-1998年接连发生多场大洪水,广西、广东两省区受洪灾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1837亿元,年均损失167亿元。在我国资源、资金均不富裕的今天,“行政区经济”引起的耗费令人痛心。
二、区域化成为经济发展新趋势
(一)行政区与经济区整合的重要意义
1、加速区域经济的发展。随着我国市场机制的确立,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从政府变成了市场机制,行政区和经济区的整合可以解决市场分割、同向竞争的不合理局面,可以树立大经济圈的概念,使资源在区域间得以优化配置,达到效益极大化,从而推动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2、降低经济发展的成本。行政区与经济区的整合,可以从战略层面看问题,从全国一盘棋的角度解决问题,可以有效避免重复建设、盲目投资及同向竞争等。可以节约大量的资源、资金等,这对于我国资源、资金都比较紧张的现状,可以起到缓解作用。
3、使劳动力、资本及各种生产要素在区域间自由流动。进入新世纪,世界区域经济一体化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家在参与多边贸易机制的同时,积极参与到不同的区域经济合作中,区域主义的兴起成为世界经济秩序的主要特征之一。区域主义对一个国家内部的要求是,实现国内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这是一个全球化的时代,与全球化并行的,则是区域一体化或区域整合。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 全面合作是实现区域合作的关键一环 。
(二) 行政区与经济区实现整合对策建议
1、淡化行政区划色彩,强化经济区域功能。打破部门、地域界限,本着“互惠互利、优势互补、结构优化、效益优先”的原则联合起来,推动城市间、地区间的规划联动、产业联动、市场联动、交通联动和政策法规联动,通过整合区域资源,调整区域产业结构,壮大跨区域的龙头产业,以较低的成本促进产业优势的形成。整合的思路应是改革和优化政府。改善政府的纵横向权力结构,把握好上下政府分权和集权的度,从法律、组织、风险等方面约束和规范地方政府的行为,使政府真正从管理走向服务,从全能走向有限,从根本上克服和解决“行政区经济”的弊端。走联动发展,共同繁荣的路子。
2、加强东、中、西部企业合作。当前最重要、最现实的就是引入东部和中部的市场主体,在东中西联动中,推进西部大开发。东中西部经济技术合作,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到90年代中后期,一直以商品贸易为主,投资与企业并购仅占15%,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情况有所变化。近年,东部地区一批优强企业,如康佳、“三九”、娃哈哈、白猫集团、春兰集团等采取多种方式进入西部,除必要的资金投入外,更多的是注入管理模式、转移技术、提供商标使用与营销网络等等。这样,既满足了东部优强企业低成本扩张的需求,扩大了市场空间与原材料来源,又解决了西部工业崛起中受到的资金、技术、经营管理、市场拓展等多方面的约束,加快了西部工业化的进程,取得双赢效果。
3、统筹区域发展规划,建立区域利益调整机制。东部地区要继续发挥引导国家经济发展的引擎作用,优先发展高技术产业、出口导向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发挥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主力军的作用。中部地区多数都是农业大省,是粮食等大宗农产品的调出基地,充分利用其承东启西、纵贯南北,地处全国水陆运输网络中枢的有利区位和综合资源优势,“东引西进”加快传统工业技术改造和农业现代化的步伐,就有可能尽快崛起,成长为推进国民经济发展的又一主动力。从西部地区的实际情况出发,西部大开发战略力图通过实施西气东输、东电西送、南水北调和青藏铁路等通道网络建设,与退耕还林和天然林保护等工程,使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为西部地区的产业发展搭建更宽广的平台。
4、落后经济区域发挥本地优势,突出特色。中国中西部地区经济落后的普遍现象是:生活水平低,劳动生产率低,人口增长快,失业率高,严重依赖农产品和初级产品出口,依附性强,生产力脆弱,交通不发达,自然条件差。根据当代发展理论与区域经济理论,综合考虑中西部的实际困难,当前应当重点抓好的问题是,最大限度地调动落后经济区域的内部积极因素,发挥本地优势,加快自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