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小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

来源 :信息教研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ng73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儿童学习最根本的途径应该是活动,活动是联系主客体的桥梁,是认识发展的直接源泉。根据心理特点,放手让学生在动手、动口、动脑的协调之中进行自主探求知识的活动,可发展学生的认知结构。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改变课堂教学模式,实行开放式教学,让学生自主地探究性学习。
  一、让学生尽可能去“想”,培养学生的想像力
  我在课堂上总是鼓励学生毫无顾忌地尽情去想,合理地去想,大胆地去想,甚至是异想天开。如学《圆明园的毁灭》时,采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放《火烧圆明园》影片的片断,让学生看后谈体会,学生便联想到了火药,他们提出:中国是最早发明火药的,为什么不制造出火炮、火枪来对付英、法联军呢?这样一来,使学生的思维一下子超越了书本。
  二、让学生尽可能去“看”,培养学生的发现能力
  “看”就是让学生观看、观察,给充足的时间去观察,通过“看”获得“发现”,在此基础上去主动学习知识。如学圆明园的风光时,采用CAI 出示圆明园的风光图片,由学生尽情地观察、欣赏,再据自己的观察和发现,给图片题一个与图同美的名字——题名。然后将图片的原名对照自己题的名,比较一下谁好、为什么。如学生根据“万花阵”的建筑特点,它像一朵绽开的荷花而题名为“石花玉亭”。这样学生在充分“看”的基础上进行探求并创造性地学到了知识。
  三、让学生尽可能地去“画”,培养他们的思维力
  学生通过亲眼去看、去体验、去想象,从不同的观察角度和思考层面把自己所获得的信息画下来、描绘出来,再用语言表达出来,使学生在课堂上更好地将手和大脑都动起来,克服了上课只用耳听、不用小手来操作的不足。如,上一年级的《画风》一课时,在设计时充分体现一个“画”字,老师和学生都用画的方式来表达一定的思维结果,老师用“简笔画”板书出书上所说的风中的事物,课中还设计让学生在一幅美丽的风景画上想办法“画”出“风”来,看谁的办法想得多,并说出为什么这样就把风画出来了。这样就激起了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和兴趣,培养了学生动脑和动手的能力。学生在探究怎样画这一过程中,也就明白了风是不能直接画出来的,只有通过其它事物在风的作用下来表示这一要点,比老师讲出来的效果好多了。
  四、让学生尽可能地去“说”,锻炼学生的口才
  学生思维的合理性通过语言表达出来,这样通过他们的说,能够了解学生是怎么想的、是如何达到思维的合理性的。老师给学生创设了畅所欲言的自由空间,真正做到了课堂教学氛围和谐、民主,给学生一片自主探究的蓝天。如,以“指名说、上台说、小组说、问答式的交流说”等方式,以“补充说、总结说、修改说、更正说、综合说”等内容来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及快速组织语言的能力。
  五、让学生尽可能去“做”,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
  学生自己动手做的过程,实际上也包含了思维与探究的过程,在此就要为学生设计、提供做的时间和必要的物质条件。如在期末复习成语时,改变以往老师将一册书的成语找出来让学生抄、读、记等,而是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读课文,自己去找、去抄、去积累,还要求学生比一比,谁能将一册书中所有的成语全找出来。这样学生在自己找的过程中充分体现了自主性、积极性。
  六、让学生批判与创造性地接受知识,展示思维过程
  要营造宽松的环境,要求学生坚持真理,遵循事物的客观规律,敢于怀疑前人,不唯书,不唯上。如,学习《詹天佑》一课,学生在敬佩詹天佑的同时,还针对他的“人字形铁路的设计”、“中部凿井法”、“相对凿井法”谈出了自己的设计、想法,进行了合理的想象、科学的思维。又如,学《蛇与庄稼》时,学生大胆地说:“庄稼得不到好收成的原因不仅仅是被洪水淹死了的原因,还因为海水是咸的,破坏了土壤,使那里的泥土不适应庄稼生长了。但过了几年,由于天上下的雨水稀释了以前被盐水破坏的土壤,所以后来庄稼又丰收了,不光是因为有了蛇的原因等。”学生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了合理的分析,大胆怀疑,敢于创造性地接受知识,充分地展示了学生合理的思维过程。
  七、教给学生“捕鱼”的“方法”和“场所”
  人们常说“授人以渔,终身受用”,面对这个知识爆炸的知识经济时代,今天的知识明天就不够用的现实,我们不能只注重教给学生“如何捕鱼”的学习方法,还需要告诉学生“捕鱼”的场所,告诉学生学习的多种渠道和网上的庞大资源应该在何处去找、在何处去学、在何处去发现自己所需要的内容,怎样去收集一些资料,从哪儿去获取资料,即告诉学生收集资料、获取信息的途径和渠道。如通过报纸剪贴、书刊摘抄、电视录音、收音机录音、光碟、磁盘、网上下载、实地调查、自己生活体验、专题采访等。对于收集到的材料又怎样来整理、处理,使之成为对自己有用的资料呢?如从电视上知道“明天有雨”,你将怎样处理这个信息呢?明天你就要带雨伞。又如你从“报纸上”看到一个中学生因考试成绩不好,竟跳楼自杀轻生,你会怎样想?你的心理会产生怎样的启示?如果自己也是一个承受力差、经不起挫折的人,你面对这种情况会怎样处理?是不是该调整一下自己的心态,正确对待考试呢?这样可帮助学习掌握收集信息、获取知识的途径和处理信息的方法。
  只要我们转变教育观念,给学生留下时间、空间和机会,放手让学生大胆地去想、去看、去说、去画、去做、去怀疑,既教给学习方法,又教给获取知识的途径,就能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和意识。
  
其他文献
当前,小学课改工作已进入了全面展开的阶段,有很多小学将课改工作卓有成效。但是,随着课改工作的深入,有很多小学面临着诸多问题需要解决。其中,如何推进科学课的有序开展,是关系课改工作能否顺利进行,能否取得理想效果的重要事宜,是众多小学在课改工作中必须深入思考和认真部署的一个重大问题。但是,开展科学课对于很多学校尤其是薄弱小学,由于自身资源条件限制和缺乏先例经验,使这项活动的开展显得异常艰难。因此,探讨
期刊
新的课程标准下编排的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具有综合性、科学性、时代性、开放性等特点,给了我极大的创新空间,我努力地在教学上打破以往强调字母音、形的教学程序,变革教学方式,努力激发学生的探究 合作的学习精神,使枯燥、单调的拼音课,迸发出学生智慧的火花,使师生乐上拼音课,爱上拼音课。  我尝试着用多元智慧理论来指导汉语拼音教学。在课堂上,我不断变换讲课的方法,从语言到视觉再到音乐等等,经常以创
期刊
在长期的语文教学实践中,大多数教师采用传统的讲授法,授课的是教师,听课的是学生,部分教师仍习惯一支粉笔、一本书、一本教参、一块黑板、一张嘴“满堂灌”,教师总是教,学生总是被教。长此以往,学生的语文学习慢慢失去了灵性,语文教学也失去了应有的价值和魅力。因此,初中语文教学必须审视传统的教学方法,积极创新、开拓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以提高初中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和效果。重点要改变初中语文教师“教法”、学生的“
期刊
美国教育家华特指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此话不无道理,教学活动是人类生活中的一部分,离开生活的教学活动是不存在的,而语文教学更离不开生活,可以这么说,生活中处处有语文,也处处用到语文。  生活,是语文之源。无论把语文解释为语言文字、语言文学、语言文章,还是解释为口头语、书面语,都是在生活中产生和发展的,在生活中学习和运用的。它的根深深地扎在生活之中,与语文有一种天然的联系。我 们传统的
期刊
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化和国际间交流合作的不断深入,我国的民办教育事业在新的历史时期已经逐渐开始焕发新的勃勃生机。然而在市场经济“双刃剑”的影响下,许多民办教育单位在办学过程中急功近利,一切工作向“钱”看,从而忽视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  怎样提高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切实增强学生群体的思想政治素质,促进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全面发展,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进程,已成为当前学校思想
期刊
现代社会,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物质文明飞速发展,然而,人与人的情感、人与社会的情感逐渐淡漠,特别是青少年——祖国的未来与希望,缺失了童心是件非常可怕的事,笔者曾看过这样的报道:衣着破旧的母亲千里迢迢来看大学生儿子:为担心衣着破旧的母亲被外人看到后笑话,中国药科大学镇江校区的一名大学生竟将从河北来探望自己的母亲拦在校门口,母亲带来的一篮粽子也让她原封不动地带回去,最后,这位母亲不得不含泪离开。“尊
期刊
高中数学学习是中学阶段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不少学生升入高中后,能否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是摆在高中新生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教师应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培养:   一、认识高中数学的特点   高中数学是初中数学的提高和深化,初中数学在教材表达上采用形象通俗的语言,研究对象多是常量,侧重于定量计算和形象思维,而高中数学语言表达抽象,逻辑严密,思维严谨,知识连贯性和系统性强。
期刊
当前,不少学生反映“数学课堂死气沉沉,没有活力,更没有魅力”。数学在他们眼里是严肃、刻板的,他们无法悟出其中的奥妙,难以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其原因主要是教师没有用数学活动的魅力吸引学生,没有用数学文化的魅力激发学生。教学状态缺乏生机,教学手段缺乏灵性,教学课堂缺乏情感。我国古代的大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大科学家爱因斯坦也说:“对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它
期刊
书法是一个古老而又现代的话题,它是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培养学生对艺术之美的鉴赏和创造的艺术课程。  然而,学生在学习这门艺术课程的同时,却无法体会到它所散发出来的艺术气息以及艺术熏陶。更多承受的是“你这个字写得一点也不像字帖里的字,这一笔临得不够好……”等一堆批评与责备。少儿书法教育到底该立足于什么?郭沫若同志早在1962年在《人民教育》第9期的题词上写道:“培养中小学生写好字,不一定人人都成为书法
期刊
教师只有善于创设物体情景营造兴趣氛围,学生才能焕发出生命活力。有了兴趣学生学习就不会成为负担,而会成为一种执着的追求;有了兴趣,学生才会积极 地探索,敏锐地观察;有了兴趣,学生才能主动地提出问题,创造性运用知识。那么,如何营造兴趣氛围,增强课堂活力呢?浅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创设物体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如果教师能巧妙地组织教材,精心地设计导入,诱发学习兴趣,就能课堂活力。学生智慧的火花就会被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