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来源 :信息教研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mccc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只有善于创设物体情景营造兴趣氛围,学生才能焕发出生命活力。有了兴趣学生学习就不会成为负担,而会成为一种执着的追求;有了兴趣,学生才会积极 地探索,敏锐地观察;有了兴趣,学生才能主动地提出问题,创造性运用知识。那么,如何营造兴趣氛围,增强课堂活力呢?浅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创设物体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如果教师能巧妙地组织教材,精心地设计导入,诱发学习兴趣,就能课堂活力。学生智慧的火花就会被燃起,学生思维的闸门就会被开启,学生蕴藏的潜能就会被挖掘,进入最佳学习状态。例如,我在教学“约数和倍数的意义”时,课一开始,师生围绕“孩子与妈妈的关系”展开讨论,引出“相互依存”的概念并板书课题。这样富有艺术性的导入,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突出了重点,化解了难点,可以说课已开始,兴趣顿生。
  二、质疑激发兴趣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是思维的导火索,是学习的内驱力,是创新的源头。因此,在教学中,我要经常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感到疑难的问题,因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要引导学生在课始进行预习后质疑,课中进行深入性的质疑,课后进行延伸性的质疑。激发学生探索问题的积极性,增强课堂活力,把“教”的主观愿望,转化为学生渴望“学”的内在需要。如我教学“约数和倍数的意义”时,我在课始进行预习后的质疑,有学生提出“一个数能被另一个数整除必须符合什么条件?”“为什么倍数和约数是相互依存的?”等问题。再如我教学“比较分数的大小”时,学完新课后进行延伸性质疑,有位同学提出“这节课我们学习的都是分母相同或者分子相同的分数进行大小比较,如果分母和分子都不相同的分数能不能比较大小呢?”学生能提出这样的问题,证明学生处于一种主动、活跃的能动思维状态,求知欲望强烈。我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不要直接给予答案,要让学生充分讨论,积极思考,自主探索,激活思维,唤起兴趣。
  三、引导学生观察
  课堂上,如果加强了数与数、形与形、体与体、运算方法与运算方法的比较,那么教学效果则事半功倍,既锻炼了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又突破了书本知识的极限,产生了学习兴趣,增强了课堂活力。
  四、操作激发兴趣
  动作是思维的基础,是智慧的源泉。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可能得到发展。” 要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小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的矛盾,必须多组织学生动手操作,以启发学生的思维,增强课堂活力。有人实验得出:人对知识的吸收,如果仅是听和看的话,只能吸收50%,加上动手的话,则能吸收90%。因此,教师要尽可能创设动手操作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例如,我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时, 可以要求每一位学生都自己动手做一个小长方体和一个小正方体纸盒,并且在小长方体和小正方体上分别用“上”、“下”、“前”、“后”、“左”、“右”标明六个面。然后让学生分别沿着长方体(正方体)纸盒的前面和上面相交的棱剪开,再展开。通过这样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侧面(前、后、左、右面),展开是一个大长方形,它的长相当于长方体(正方体)的长加宽的和的2倍,宽相当于长方体(正方体)的高。所以长方体的表面积也可以看成是它的侧面积与上、下两个底面积之和,用公式表示为:S= 2 ×(a+b)×h+a×b×2。这样拓展了教材的空间,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发展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五、结尾增趣
  如果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那么,精妙的课堂小结,就能再次激起学生的思维,增强学习的兴趣。例如,我教学“约数和倍数的意义”这节课结尾时,是这样小结的:老师出示一张数字卡片,如果哪位同学的学号数是卡片上的数的倍数,就可以离开教室。但走的时候,必须先大声地回答“几是几的倍数”或“几是几的约数”,也可以说“几能被几整除”或“几能整除几”。如此结尾,既巩固了新知,检查了效果,又发挥了学生的创造性,增强了课堂活力 教师如果能想方设法营造兴趣氛围,让学生在欢乐和入迷中学习,我们的课堂教学就能充满生机,充满生命,充满活力。
  
其他文献
一、问题的提出  倾听是幼儿感知和理解语言的行为表现,就幼儿语言学习和发展而言,倾听是不可缺少的一种行为能力。在以往的幼儿园语言教学实践中,一方面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老师在前面振振有词,孩子们在下面不停地动、不停地说,倾听老师讲课的时间很短;另一方面教师对培养幼儿倾听行为尚未充分重视,影响了幼儿在人际交往时对语言的理解,同时也影响了其他语言能力的发展。因此,我对大班幼儿进行培养倾听行为的试验,旨在找
期刊
当前,小学课改工作已进入了全面展开的阶段,有很多小学将课改工作卓有成效。但是,随着课改工作的深入,有很多小学面临着诸多问题需要解决。其中,如何推进科学课的有序开展,是关系课改工作能否顺利进行,能否取得理想效果的重要事宜,是众多小学在课改工作中必须深入思考和认真部署的一个重大问题。但是,开展科学课对于很多学校尤其是薄弱小学,由于自身资源条件限制和缺乏先例经验,使这项活动的开展显得异常艰难。因此,探讨
期刊
新的课程标准下编排的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具有综合性、科学性、时代性、开放性等特点,给了我极大的创新空间,我努力地在教学上打破以往强调字母音、形的教学程序,变革教学方式,努力激发学生的探究 合作的学习精神,使枯燥、单调的拼音课,迸发出学生智慧的火花,使师生乐上拼音课,爱上拼音课。  我尝试着用多元智慧理论来指导汉语拼音教学。在课堂上,我不断变换讲课的方法,从语言到视觉再到音乐等等,经常以创
期刊
在长期的语文教学实践中,大多数教师采用传统的讲授法,授课的是教师,听课的是学生,部分教师仍习惯一支粉笔、一本书、一本教参、一块黑板、一张嘴“满堂灌”,教师总是教,学生总是被教。长此以往,学生的语文学习慢慢失去了灵性,语文教学也失去了应有的价值和魅力。因此,初中语文教学必须审视传统的教学方法,积极创新、开拓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以提高初中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和效果。重点要改变初中语文教师“教法”、学生的“
期刊
美国教育家华特指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此话不无道理,教学活动是人类生活中的一部分,离开生活的教学活动是不存在的,而语文教学更离不开生活,可以这么说,生活中处处有语文,也处处用到语文。  生活,是语文之源。无论把语文解释为语言文字、语言文学、语言文章,还是解释为口头语、书面语,都是在生活中产生和发展的,在生活中学习和运用的。它的根深深地扎在生活之中,与语文有一种天然的联系。我 们传统的
期刊
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化和国际间交流合作的不断深入,我国的民办教育事业在新的历史时期已经逐渐开始焕发新的勃勃生机。然而在市场经济“双刃剑”的影响下,许多民办教育单位在办学过程中急功近利,一切工作向“钱”看,从而忽视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  怎样提高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切实增强学生群体的思想政治素质,促进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全面发展,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进程,已成为当前学校思想
期刊
现代社会,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物质文明飞速发展,然而,人与人的情感、人与社会的情感逐渐淡漠,特别是青少年——祖国的未来与希望,缺失了童心是件非常可怕的事,笔者曾看过这样的报道:衣着破旧的母亲千里迢迢来看大学生儿子:为担心衣着破旧的母亲被外人看到后笑话,中国药科大学镇江校区的一名大学生竟将从河北来探望自己的母亲拦在校门口,母亲带来的一篮粽子也让她原封不动地带回去,最后,这位母亲不得不含泪离开。“尊
期刊
高中数学学习是中学阶段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不少学生升入高中后,能否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是摆在高中新生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教师应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培养:   一、认识高中数学的特点   高中数学是初中数学的提高和深化,初中数学在教材表达上采用形象通俗的语言,研究对象多是常量,侧重于定量计算和形象思维,而高中数学语言表达抽象,逻辑严密,思维严谨,知识连贯性和系统性强。
期刊
当前,不少学生反映“数学课堂死气沉沉,没有活力,更没有魅力”。数学在他们眼里是严肃、刻板的,他们无法悟出其中的奥妙,难以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其原因主要是教师没有用数学活动的魅力吸引学生,没有用数学文化的魅力激发学生。教学状态缺乏生机,教学手段缺乏灵性,教学课堂缺乏情感。我国古代的大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大科学家爱因斯坦也说:“对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它
期刊
书法是一个古老而又现代的话题,它是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培养学生对艺术之美的鉴赏和创造的艺术课程。  然而,学生在学习这门艺术课程的同时,却无法体会到它所散发出来的艺术气息以及艺术熏陶。更多承受的是“你这个字写得一点也不像字帖里的字,这一笔临得不够好……”等一堆批评与责备。少儿书法教育到底该立足于什么?郭沫若同志早在1962年在《人民教育》第9期的题词上写道:“培养中小学生写好字,不一定人人都成为书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