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去年以来,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造成大批农民工提前返乡,给农村就业、社会保障和社会稳定带来压力,给农民增收带来了很大困难。江西九江是一个劳务输出的大市,农民工返乡问题也相当突出。据统计,全市在外打工人数达80万。截止今年3月底,全市返乡农民工达48.6万,较往年同期增长38%。春节过后,按常规他们又会走上新一年的打工之路,而今年有2万人决心在家乡创业,还有4万处于观望之中,尚未就业,两者合计占返乡农民工的12.3%。返乡农民工一旦不能再次就业或自主创业,收入将无疑会大幅减少,特别对贫困地区的群众将表现得更加突出,一些家庭很快就会因此而返贫。为全面掌握九江市贫困地区返乡农民工的总体情况,更好地推动就业创业工作,我们对全市10个县(市)的357个扶贫开发重点村返乡农民工情况进行了专题调查分析,并就如何使贫困地区返乡农民工尽快实现再就业,确保他们返乡不返贫,作了一些粗浅的思考。
一、九江市贫困地区返乡农民工的基本情况
全市357个扶贫开发重点村,涉及人口79.5万,其中劳动力31.2万。据统计,2007年底,在外务工人员22.26万,占全市外出务工人员的27%。截至2009年3月底,返乡农民工达到18.56万人,占贫困地区务工人员总数的83%。元宵节后,已回原地工作和在市内就业的为16.36万,因金融危机影响而失去工作的返乡农民工2.2万,占贫困地区外出务工人员总人数的9.8%。已失去工作的返乡的2.2名农民工中,在家务农以及自主创业或准备创业的8856人,还有13144人处在失业观望当中。我们在调查中发现,有的虽然已经外出,但尚未找到合适的工作,有的只是做一些临时性的工种,随时可能失业。有专家分析,随着“外需”环境恶化,沿海一些地区的制造业形势严峻,农民工返乡还将呈增加之势。
二、农民工返乡对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带来的不利因素更加突出
贫困地区之所以贫困其根本原因是自然环境条件差、资源缺乏、农民素质偏低,导致经济落后,群众生产生活困难。众所周知,在沿海等发达地区打工的农民工大多数来自贫困地区。因金融危机造成的农民工返乡问题,首当其冲的就是贫困地区,受到影响最大的也是贫困地区。从我们调查的情况分析,返乡农民工问题对贫困地区主要带来以下几个方面的不利因素。
一是贫困地区返乡农民工比例大。由于贫困地区劳动力的素质偏低,大多从事的是建筑、服务等技术性不高劳动强度较大的行业和工种,企业减员首先会波及他们。据统计,到今年3月底,全市提前返乡农民工占农民工总数的7.5%,而贫困地区则达到9.8%,高于平均值2.3个百分点,贫困地区返乡农民工占全市返乡农民工的36%。因此,就返乡农民工的比例来说,贫困地区明显大于其它地方。二是对贫困群众收入影响更大。近些年来,贫困地区相对比较稳定,一定程度上得益于贫困群众依靠外出打工增加收入,解决温饱。我们随机对100户有人外出打工的贫困家庭进行了调查,打工收入占全部收入90%以上的有66户,比重最低的也占到60%。可见,贫困地区返乡农民工对收入的影响很大,将直接导致一些刚刚脱贫的家庭返贫,对于一些尚未脱贫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三是对贫困地区优势产业冲击更大。同样受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导致农产品价格偏低,卖出去难,农民丰产不增收,尤其我市以棉、粮等农产品为主导产业,因此造成的影响尤为明显。前年,棉花每斤能卖到4元钱,去年不到2元还没有市场,很多棉农的棉花至今还放在家里,直接影响了农民的收入。过去贫困地区没有什么优势产业,经过多年的努力培育出一些优势产业,但这些产业结构比较单一,产业外向依存度比较高,产品一般不在当地消费,当外部消费市场发生变化后,这些产业受到的冲击较大。修水农民工的蚕桑已成为该县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受金融危机的影响,蚕茧从2007年的每斤15元,到去年每斤只能卖到8元左右。四是扶贫龙头企业带动增收难。为了带动贫困地区的经济,增加贫困群众的收入,近几年,我们在贫困地区扶持了一批龙头企业,比如,修水的五星制丝和都昌的鄱湖水产已成为国家级的扶贫龙头企业,为带动当地贫困群众增收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金融危机以来,由于订单减少,产品价格下跌,流动资金紧张,这些龙头企业的经营出现困难。五星制丝股份有限公司每年消化的蚕茧占修水整个产量的一半,但去年以来订单大幅减少,仓库里还有几百吨蚕茧,亏损比较严重,公司运转相当困难。五是对贫困地区社会稳定的压力更大。相对而言,贫困地区的经济社会都相当脆弱,一些本依赖打工收入为生的家庭,一旦长时间无事可做,无业可就,就会缺乏社会归属感和安全感。特别是第二代打工的年轻人,很小就出去打工,种田种地的活不会干也不愿意干,一旦失业无所事事,就会惹事生非,给社会带来不稳定因素。
三、返乡农民工给贫困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难得的机遇
对于农民工返乡问题,如果以系统的眼光和辩证的观点来看待,特别是从资源和资本的关系来分析,应当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既是压力也是动力,利弊兼有。因为农民工也是人力资本,必须流动才能增值。另外,农民工相对传统农民而言,兼具农民和工人的共同优点,是提升了的人力资本。他们有见识、有经验、有技能,能工巧匠有很多。因此,他们的返乡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乃至建设新九江,都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一是为当地企业注入新鲜血液,有效破解全市工业园区招工难的问题。近年来,随着沿海等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加快,内地较低商务成本优势突出,一些企业从沿海发达地区转移过来,并且这些企业多为劳动密集型企业,以至于全市的工业园区都不同程度出现招工难的问题。2007年10月,我们在对全市贫困地区富余劳动力调查的同时,对全市工业园区缺工情况也进行了调查,发现全市缺工近12000个。都昌县本是劳务输出大县,其三兴纺织有限公司由于缺工严重,去年还专程从新疆招来一批纺织女工。去年以来,随着部分返乡农民工到当地工业园区就业,目前,全市有90%以上的企业用工得到了满足,有的企业还出现了多人竞岗的现象。
二是将出现一批创业的明星,能有效地引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改革开放以后,大批农民工涌入城市打工,尤其是一些有知识、有闯劲的年轻优秀劳动力都去城里了,而留在农村的大多是老、弱、病、残,妇女和小孩,导致农村的开发滞后,一定程度上也影响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质量。要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有资金、有技术、有人才。而许多返乡农民工思想观念比较新,掌握了一定的技术,也积累了一定的资金。因此,这些优秀人才的回归,已具备了在当地自主创业、发展现代农业和加工业的基本条件,将会涌现一批创业明星,对于带动当地群众脱贫致富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带来新的希望。比如,修水县鼓励农民工大力发展蚕桑、油茶等特色产业;都昌有800多人通过“雨露计划”培训,有500多人实现了再就业,50多人变身创业老板。星子县蓼花镇幸福重点村民殷建平,因身体残疾,通过转移培训,先后在广东多家制衣厂打工,逐渐由一个打工仔,发展成为一名管理人员。去年,殷建平返乡后,在县工业园创办台球皮具制造企业,安置劳动力80余人,年产值500多万。
三是利用时机提高技能和素质,有效地从简单体力工人向技能人才转型。事实证明,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是经济发展的必然,如果劳动技能停滞不前,民工将在此过程中落伍甚至被淘汰,就业机会将越来越少,这次金融危机无疑是对农民工敲了一记警钟。因此,返乡农民工要抓住这一时机,通过培训,提高知识和技能水平。近3年来,我市充分利用“雨露计划”工程这个平台,加大了贫困地区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的力度。在实施劳动力培训过程中,注重不断创新培训模式。针对贫困村后备干部薄弱的实际,市扶贫办与市委组织部村建办联合在209个重点村推出了“一村一名中专生培训计划”,根据重点村的需求,本人自愿、组织部门考察,将优秀毕业生列为村后备干部培养和管理。为了减轻培训成本,提高贫困劳动力参与培训就业的积极性,扶贫办与培训基地推出了“零缴费上学、零距离就业”行动。此外,还探索了校村结合、校企结合、长短结合、城乡联合、工农互动的办班方式,受到了贫困群众的欢迎。3年来,全市培训基地从11个增加到23个,培训贫困劳动力22136人,其中19032人转移就业。
四、坚定信心,迎难而上,积极有效地做好返乡农民工就业和创业工作
返乡农民工问题凸现以来,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对此高度重视,先后采取了一系列的应对措施,应该说已经起到了明显的成效。但如果金融危机的进一步加据,返乡农民工问题将会更加严重,影响将更为深远,尤其对贫困地区的影响会更加突出。如何做好贫困地区返乡农民工就业和创业工作,已成为各级党委政府,尤其扶贫部门面前一项非常紧迫而繁重的任务。因此,我们必须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切实做好贫困地区返乡农民工的就业和创业工作,确保农民工返乡不返贫。
1、积极宣传有关政策,进一步坚定返乡农民工就业和创业的信心。首先,广泛宣传国家的惠农政策。通过专家授课、发放资料、集中培训等方式,把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各项惠农支农政策及以及市、县针对返乡农民工采取的一系列帮扶措施,在贫困地区进行广泛宣传,使贫困群众对当前国际经济形势、党和国家的发展大势及各项“三农”政策有较为深入的了解,从而增强信心、稳定人心。其次,大力宣扬先进典型事迹。在加强教育引导的同时,整理返乡农民工创业、再就业中的先进典型,采取召开座谈会、举办报告会等多种方式,大力宣传推介返乡农民工创业致富的成功典型,通过创业成功人士现身说法,介绍自身奋斗历程、宣讲外地发展经验,帮助返乡农民工启发思路、开阔眼界,在返乡农民工中营造“学先进、谋出路、求发展”的良好氛围,进一步坚定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的信心。
2、加大扶持力度,为返乡农民工投身创业创造有利条件。充分发挥贫困地区优秀人才和技术标兵示范带动作用,举办各类农村实用技术讲座,向返乡农民工现身说法,为他们提供面对面、手把手的技能服务,实现农村技术人才特长与返乡农民工自主创业愿望的有效对接。对有创业愿望、有实力、有技术的返乡农民工创办经济实体的,扶贫部门要在政策范围内,在项目建设和资金扶持上给予重点支持和倾斜。对返乡创业的农民工,不仅要扶上马,更要送一程,切实解决好创业时普遍存在的资金、场地、技术、人才、服务等问题,想方设法让想创业的放心大胆地去创业,让善于创业的在家乡的广阔舞台上干得更红火。
3、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切实提高返乡农民工转移就业实力。将培训的重点逐步由务工向务农转移,由学校向田间地角转移,由一般初级技能培训向专业高级技能培训转移。对就近就地就业和继续外出务工的,通过技能培训,提高其就业能力。针对部分企业受金融危机影响相继停产、半停产甚至倒闭裁员的现状,及时调整培训计划和专业。针对当前用工市场需求组织劳动力转移培训,加强与本地及周边企业进行对接,帮助他们实现在家门口就业。通过加强对返乡农民工的培训,培养一批具有专业技能的人才,提高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对愿意在家务农的,开展种植、养殖业实用技术培训,提高其农业生产技术。
4、扶持优势产业,增强农村对劳动力的吸引力。金融危机下,扶贫开发工作必须以促进贫困农民增收为核心,为了农民返乡不返贫,必须以扩大农村消费为着力点,突出抓好产业扶贫,增强农村安置劳动力的能力。要发挥本地优势,注重市场功能,同时要正确引导,增强返乡农民的“造血”功能,有计划和有效果地引导几种能经得起市场考验、有自身优势并且老百姓能够接受的产业,为返乡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依托农田水利建设、新农村建设、国家扩大内需新增投资项目,引导农民工就近参加城乡一体化建设。要加大对扶贫龙头企业的帮扶,进一步提高企业带动贫困地区群众增收的能力。
[作者简介] 冯孔茂,男,江西九江市扶贫办主任;万建秋,男,九江市扶贫办综合科副科长。
[责任编辑:王建平]
一、九江市贫困地区返乡农民工的基本情况
全市357个扶贫开发重点村,涉及人口79.5万,其中劳动力31.2万。据统计,2007年底,在外务工人员22.26万,占全市外出务工人员的27%。截至2009年3月底,返乡农民工达到18.56万人,占贫困地区务工人员总数的83%。元宵节后,已回原地工作和在市内就业的为16.36万,因金融危机影响而失去工作的返乡农民工2.2万,占贫困地区外出务工人员总人数的9.8%。已失去工作的返乡的2.2名农民工中,在家务农以及自主创业或准备创业的8856人,还有13144人处在失业观望当中。我们在调查中发现,有的虽然已经外出,但尚未找到合适的工作,有的只是做一些临时性的工种,随时可能失业。有专家分析,随着“外需”环境恶化,沿海一些地区的制造业形势严峻,农民工返乡还将呈增加之势。
二、农民工返乡对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带来的不利因素更加突出
贫困地区之所以贫困其根本原因是自然环境条件差、资源缺乏、农民素质偏低,导致经济落后,群众生产生活困难。众所周知,在沿海等发达地区打工的农民工大多数来自贫困地区。因金融危机造成的农民工返乡问题,首当其冲的就是贫困地区,受到影响最大的也是贫困地区。从我们调查的情况分析,返乡农民工问题对贫困地区主要带来以下几个方面的不利因素。
一是贫困地区返乡农民工比例大。由于贫困地区劳动力的素质偏低,大多从事的是建筑、服务等技术性不高劳动强度较大的行业和工种,企业减员首先会波及他们。据统计,到今年3月底,全市提前返乡农民工占农民工总数的7.5%,而贫困地区则达到9.8%,高于平均值2.3个百分点,贫困地区返乡农民工占全市返乡农民工的36%。因此,就返乡农民工的比例来说,贫困地区明显大于其它地方。二是对贫困群众收入影响更大。近些年来,贫困地区相对比较稳定,一定程度上得益于贫困群众依靠外出打工增加收入,解决温饱。我们随机对100户有人外出打工的贫困家庭进行了调查,打工收入占全部收入90%以上的有66户,比重最低的也占到60%。可见,贫困地区返乡农民工对收入的影响很大,将直接导致一些刚刚脱贫的家庭返贫,对于一些尚未脱贫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三是对贫困地区优势产业冲击更大。同样受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导致农产品价格偏低,卖出去难,农民丰产不增收,尤其我市以棉、粮等农产品为主导产业,因此造成的影响尤为明显。前年,棉花每斤能卖到4元钱,去年不到2元还没有市场,很多棉农的棉花至今还放在家里,直接影响了农民的收入。过去贫困地区没有什么优势产业,经过多年的努力培育出一些优势产业,但这些产业结构比较单一,产业外向依存度比较高,产品一般不在当地消费,当外部消费市场发生变化后,这些产业受到的冲击较大。修水农民工的蚕桑已成为该县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受金融危机的影响,蚕茧从2007年的每斤15元,到去年每斤只能卖到8元左右。四是扶贫龙头企业带动增收难。为了带动贫困地区的经济,增加贫困群众的收入,近几年,我们在贫困地区扶持了一批龙头企业,比如,修水的五星制丝和都昌的鄱湖水产已成为国家级的扶贫龙头企业,为带动当地贫困群众增收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金融危机以来,由于订单减少,产品价格下跌,流动资金紧张,这些龙头企业的经营出现困难。五星制丝股份有限公司每年消化的蚕茧占修水整个产量的一半,但去年以来订单大幅减少,仓库里还有几百吨蚕茧,亏损比较严重,公司运转相当困难。五是对贫困地区社会稳定的压力更大。相对而言,贫困地区的经济社会都相当脆弱,一些本依赖打工收入为生的家庭,一旦长时间无事可做,无业可就,就会缺乏社会归属感和安全感。特别是第二代打工的年轻人,很小就出去打工,种田种地的活不会干也不愿意干,一旦失业无所事事,就会惹事生非,给社会带来不稳定因素。
三、返乡农民工给贫困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难得的机遇
对于农民工返乡问题,如果以系统的眼光和辩证的观点来看待,特别是从资源和资本的关系来分析,应当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既是压力也是动力,利弊兼有。因为农民工也是人力资本,必须流动才能增值。另外,农民工相对传统农民而言,兼具农民和工人的共同优点,是提升了的人力资本。他们有见识、有经验、有技能,能工巧匠有很多。因此,他们的返乡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乃至建设新九江,都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一是为当地企业注入新鲜血液,有效破解全市工业园区招工难的问题。近年来,随着沿海等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加快,内地较低商务成本优势突出,一些企业从沿海发达地区转移过来,并且这些企业多为劳动密集型企业,以至于全市的工业园区都不同程度出现招工难的问题。2007年10月,我们在对全市贫困地区富余劳动力调查的同时,对全市工业园区缺工情况也进行了调查,发现全市缺工近12000个。都昌县本是劳务输出大县,其三兴纺织有限公司由于缺工严重,去年还专程从新疆招来一批纺织女工。去年以来,随着部分返乡农民工到当地工业园区就业,目前,全市有90%以上的企业用工得到了满足,有的企业还出现了多人竞岗的现象。
二是将出现一批创业的明星,能有效地引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改革开放以后,大批农民工涌入城市打工,尤其是一些有知识、有闯劲的年轻优秀劳动力都去城里了,而留在农村的大多是老、弱、病、残,妇女和小孩,导致农村的开发滞后,一定程度上也影响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质量。要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有资金、有技术、有人才。而许多返乡农民工思想观念比较新,掌握了一定的技术,也积累了一定的资金。因此,这些优秀人才的回归,已具备了在当地自主创业、发展现代农业和加工业的基本条件,将会涌现一批创业明星,对于带动当地群众脱贫致富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带来新的希望。比如,修水县鼓励农民工大力发展蚕桑、油茶等特色产业;都昌有800多人通过“雨露计划”培训,有500多人实现了再就业,50多人变身创业老板。星子县蓼花镇幸福重点村民殷建平,因身体残疾,通过转移培训,先后在广东多家制衣厂打工,逐渐由一个打工仔,发展成为一名管理人员。去年,殷建平返乡后,在县工业园创办台球皮具制造企业,安置劳动力80余人,年产值500多万。
三是利用时机提高技能和素质,有效地从简单体力工人向技能人才转型。事实证明,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是经济发展的必然,如果劳动技能停滞不前,民工将在此过程中落伍甚至被淘汰,就业机会将越来越少,这次金融危机无疑是对农民工敲了一记警钟。因此,返乡农民工要抓住这一时机,通过培训,提高知识和技能水平。近3年来,我市充分利用“雨露计划”工程这个平台,加大了贫困地区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的力度。在实施劳动力培训过程中,注重不断创新培训模式。针对贫困村后备干部薄弱的实际,市扶贫办与市委组织部村建办联合在209个重点村推出了“一村一名中专生培训计划”,根据重点村的需求,本人自愿、组织部门考察,将优秀毕业生列为村后备干部培养和管理。为了减轻培训成本,提高贫困劳动力参与培训就业的积极性,扶贫办与培训基地推出了“零缴费上学、零距离就业”行动。此外,还探索了校村结合、校企结合、长短结合、城乡联合、工农互动的办班方式,受到了贫困群众的欢迎。3年来,全市培训基地从11个增加到23个,培训贫困劳动力22136人,其中19032人转移就业。
四、坚定信心,迎难而上,积极有效地做好返乡农民工就业和创业工作
返乡农民工问题凸现以来,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对此高度重视,先后采取了一系列的应对措施,应该说已经起到了明显的成效。但如果金融危机的进一步加据,返乡农民工问题将会更加严重,影响将更为深远,尤其对贫困地区的影响会更加突出。如何做好贫困地区返乡农民工就业和创业工作,已成为各级党委政府,尤其扶贫部门面前一项非常紧迫而繁重的任务。因此,我们必须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切实做好贫困地区返乡农民工的就业和创业工作,确保农民工返乡不返贫。
1、积极宣传有关政策,进一步坚定返乡农民工就业和创业的信心。首先,广泛宣传国家的惠农政策。通过专家授课、发放资料、集中培训等方式,把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各项惠农支农政策及以及市、县针对返乡农民工采取的一系列帮扶措施,在贫困地区进行广泛宣传,使贫困群众对当前国际经济形势、党和国家的发展大势及各项“三农”政策有较为深入的了解,从而增强信心、稳定人心。其次,大力宣扬先进典型事迹。在加强教育引导的同时,整理返乡农民工创业、再就业中的先进典型,采取召开座谈会、举办报告会等多种方式,大力宣传推介返乡农民工创业致富的成功典型,通过创业成功人士现身说法,介绍自身奋斗历程、宣讲外地发展经验,帮助返乡农民工启发思路、开阔眼界,在返乡农民工中营造“学先进、谋出路、求发展”的良好氛围,进一步坚定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的信心。
2、加大扶持力度,为返乡农民工投身创业创造有利条件。充分发挥贫困地区优秀人才和技术标兵示范带动作用,举办各类农村实用技术讲座,向返乡农民工现身说法,为他们提供面对面、手把手的技能服务,实现农村技术人才特长与返乡农民工自主创业愿望的有效对接。对有创业愿望、有实力、有技术的返乡农民工创办经济实体的,扶贫部门要在政策范围内,在项目建设和资金扶持上给予重点支持和倾斜。对返乡创业的农民工,不仅要扶上马,更要送一程,切实解决好创业时普遍存在的资金、场地、技术、人才、服务等问题,想方设法让想创业的放心大胆地去创业,让善于创业的在家乡的广阔舞台上干得更红火。
3、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切实提高返乡农民工转移就业实力。将培训的重点逐步由务工向务农转移,由学校向田间地角转移,由一般初级技能培训向专业高级技能培训转移。对就近就地就业和继续外出务工的,通过技能培训,提高其就业能力。针对部分企业受金融危机影响相继停产、半停产甚至倒闭裁员的现状,及时调整培训计划和专业。针对当前用工市场需求组织劳动力转移培训,加强与本地及周边企业进行对接,帮助他们实现在家门口就业。通过加强对返乡农民工的培训,培养一批具有专业技能的人才,提高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对愿意在家务农的,开展种植、养殖业实用技术培训,提高其农业生产技术。
4、扶持优势产业,增强农村对劳动力的吸引力。金融危机下,扶贫开发工作必须以促进贫困农民增收为核心,为了农民返乡不返贫,必须以扩大农村消费为着力点,突出抓好产业扶贫,增强农村安置劳动力的能力。要发挥本地优势,注重市场功能,同时要正确引导,增强返乡农民的“造血”功能,有计划和有效果地引导几种能经得起市场考验、有自身优势并且老百姓能够接受的产业,为返乡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依托农田水利建设、新农村建设、国家扩大内需新增投资项目,引导农民工就近参加城乡一体化建设。要加大对扶贫龙头企业的帮扶,进一步提高企业带动贫困地区群众增收的能力。
[作者简介] 冯孔茂,男,江西九江市扶贫办主任;万建秋,男,九江市扶贫办综合科副科长。
[责任编辑:王建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