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问题的提出
所谓分层次教学就是从实际出发,将一个班的学生按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学习风格、个性特长等特点分成几个层次,老师给予具体的有效指导,使每名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全面、自由、优化地发展. 分层次教学具备重视差异,区别对待,真正直面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的特点,这是素质教育向全体学生提出的共性要求.
二、初中数学实施分层次教学的必要性分析
(一)学生个体差异的客观存在
心理学的研究结果表明:学生的学习能力差异是存在的,特别是学生在数学学习能力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学生之间确实存在个体差异.
(二)分层次教学符合因材施教的原则
目前我国大部分省市的数学教学采用的是统一教材、统一课时、统一教参,因此在学生学习能力存在差异的情况下,教学过程中往往容易产生“顾中间、丢两头”的现象.
三、分层递进教学的实践
实施分层递进教学的五个基本环节是:学生分层、教学目标分层、分层施教、分层测试、分层评价.
(一)学生分层
对学生“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原有知识与能力差异”进行分析,根据学生的学习可能性水平将全班学生分为高、中、低即A、B、C三个层次,比例分别占20%,60%,20%,学生分层可根据情况采取显性分层或隐性分层.
(二)教学目标分层
教师的教学应该引起、激发和启动学生一系列的内部发展过程,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思考,达到相对其现有知识水平而言更高层次的知识水平.
(三)分层施教
分层施教是分层递进教学中最关键、最难操作、而且也是最富有创造性的部分,应采取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使不同层次学生能够异步达标.
1. 按课型确定分层
新授课在时间的安排上,B层、C层的授课时间要得到充分保证,一般25至30分钟,这样才能保证B层、C层学生都听懂吃透. 对A层只需点到即止,一般5分钟左右,使A层学生学有余味.
2. 按教学内容分层
例如,对数学概念的学习有了解、理解、掌握、应用等不同程度要求,概念本身也有定义、狭义、广义、内涵、延伸等层次内容. 课本中的例题起着对概念的应用、解题的规范化的示范作用,具有代表性、典型性,但是层次性不强,内涵有限.
3. 提问分层
为了能鼓励全体学生都参与课堂活动,使课堂充满生机,教师应有意识地编拟三个层次的问题便于课堂提问. 有思维难度的问题让A层学生回答,简单问题优待C层学生,适中的问题的回答机会让给B层学生.
4. 练习、作业分层
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学习能力,教师分层次选编基本巩固性练习、拓展性练习、综合性练习.
5. 辅导分层
平时利用第二课堂对学生进行分类辅导. 对C层学生辅导主要是调动非智力因素,辅导重点突出,选题简单、基础;对B层学生增加综合性习题,鼓励拔尖;挑选A层学生进行数学竞赛辅导,主要是培养创造性思维与灵活应变能力.
(四)分层测试
阶段性测试具有能够比较全面、及时地反馈各层次学生阶段学习效果的作用和激励作用. 教师要把握试卷的密度、难度,按层次编制测试题,大部分为基础题,少部分为变式题、综合题,其中基础题量占70%. 在一份试卷里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 必做题各层次学生都做,B层学生选做选做题,A层学生则做全部选做题.
(五)分层评价
对学生进行分层评价,以其在原有知识水平上的进步和提高大小作为评价学生是否完成教学目标的一个基准,这是进行分层教学的一个重要的方面,也是衡量分层教学法是否有效的一个重要手段.
四、实践后的反思
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实施分层次教学后,备课、授课、布置作业、批改辅导、测试分析都得分层次进行
这样教师工作量无疑成倍增加,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同时也要求教师必须具有较高的教学业务水平.
(二)注重成绩水平,轻视能力培养
分层次教学的目的不是让所有学生的学习成绩都达到同一水平,而是让所有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尽可能得到较大发展.
(三)缺乏思想引导,学生心理负担过重
分层次教学要特别重视对后进生心理上的关心和学习上的正确要求,既要放低学习起点,让他们能听懂、能接受,又不能一味降低要求,放任自流.
(四)学生层次分明,教师教法单一
教学方法是教师借以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巧的一种手段,要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必须有良好的教学方法,深入浅出,使同学易于吸收.
面对学生“参差不齐”的实际水平,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正确地运用“分层次教学”,可达到缩小两极分化,大面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目的. 同时,分层次教学也是一种新的操作难度大的工作,有待在今后的实践中探讨与改进.
【参考文献】
[1]王蓉.谈数學分层教学的创建[J].教育,2007(3).
[2]郦秀丽.新课标下数学分层教学[J].教育,2007(9).
[3]李丽洁.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探索[J].科技咨询导报,2007(11).
[4]张丽晨,主编.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艺术,2003.
所谓分层次教学就是从实际出发,将一个班的学生按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学习风格、个性特长等特点分成几个层次,老师给予具体的有效指导,使每名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全面、自由、优化地发展. 分层次教学具备重视差异,区别对待,真正直面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的特点,这是素质教育向全体学生提出的共性要求.
二、初中数学实施分层次教学的必要性分析
(一)学生个体差异的客观存在
心理学的研究结果表明:学生的学习能力差异是存在的,特别是学生在数学学习能力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学生之间确实存在个体差异.
(二)分层次教学符合因材施教的原则
目前我国大部分省市的数学教学采用的是统一教材、统一课时、统一教参,因此在学生学习能力存在差异的情况下,教学过程中往往容易产生“顾中间、丢两头”的现象.
三、分层递进教学的实践
实施分层递进教学的五个基本环节是:学生分层、教学目标分层、分层施教、分层测试、分层评价.
(一)学生分层
对学生“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原有知识与能力差异”进行分析,根据学生的学习可能性水平将全班学生分为高、中、低即A、B、C三个层次,比例分别占20%,60%,20%,学生分层可根据情况采取显性分层或隐性分层.
(二)教学目标分层
教师的教学应该引起、激发和启动学生一系列的内部发展过程,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思考,达到相对其现有知识水平而言更高层次的知识水平.
(三)分层施教
分层施教是分层递进教学中最关键、最难操作、而且也是最富有创造性的部分,应采取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使不同层次学生能够异步达标.
1. 按课型确定分层
新授课在时间的安排上,B层、C层的授课时间要得到充分保证,一般25至30分钟,这样才能保证B层、C层学生都听懂吃透. 对A层只需点到即止,一般5分钟左右,使A层学生学有余味.
2. 按教学内容分层
例如,对数学概念的学习有了解、理解、掌握、应用等不同程度要求,概念本身也有定义、狭义、广义、内涵、延伸等层次内容. 课本中的例题起着对概念的应用、解题的规范化的示范作用,具有代表性、典型性,但是层次性不强,内涵有限.
3. 提问分层
为了能鼓励全体学生都参与课堂活动,使课堂充满生机,教师应有意识地编拟三个层次的问题便于课堂提问. 有思维难度的问题让A层学生回答,简单问题优待C层学生,适中的问题的回答机会让给B层学生.
4. 练习、作业分层
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学习能力,教师分层次选编基本巩固性练习、拓展性练习、综合性练习.
5. 辅导分层
平时利用第二课堂对学生进行分类辅导. 对C层学生辅导主要是调动非智力因素,辅导重点突出,选题简单、基础;对B层学生增加综合性习题,鼓励拔尖;挑选A层学生进行数学竞赛辅导,主要是培养创造性思维与灵活应变能力.
(四)分层测试
阶段性测试具有能够比较全面、及时地反馈各层次学生阶段学习效果的作用和激励作用. 教师要把握试卷的密度、难度,按层次编制测试题,大部分为基础题,少部分为变式题、综合题,其中基础题量占70%. 在一份试卷里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 必做题各层次学生都做,B层学生选做选做题,A层学生则做全部选做题.
(五)分层评价
对学生进行分层评价,以其在原有知识水平上的进步和提高大小作为评价学生是否完成教学目标的一个基准,这是进行分层教学的一个重要的方面,也是衡量分层教学法是否有效的一个重要手段.
四、实践后的反思
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实施分层次教学后,备课、授课、布置作业、批改辅导、测试分析都得分层次进行
这样教师工作量无疑成倍增加,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同时也要求教师必须具有较高的教学业务水平.
(二)注重成绩水平,轻视能力培养
分层次教学的目的不是让所有学生的学习成绩都达到同一水平,而是让所有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尽可能得到较大发展.
(三)缺乏思想引导,学生心理负担过重
分层次教学要特别重视对后进生心理上的关心和学习上的正确要求,既要放低学习起点,让他们能听懂、能接受,又不能一味降低要求,放任自流.
(四)学生层次分明,教师教法单一
教学方法是教师借以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巧的一种手段,要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必须有良好的教学方法,深入浅出,使同学易于吸收.
面对学生“参差不齐”的实际水平,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正确地运用“分层次教学”,可达到缩小两极分化,大面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目的. 同时,分层次教学也是一种新的操作难度大的工作,有待在今后的实践中探讨与改进.
【参考文献】
[1]王蓉.谈数學分层教学的创建[J].教育,2007(3).
[2]郦秀丽.新课标下数学分层教学[J].教育,2007(9).
[3]李丽洁.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探索[J].科技咨询导报,2007(11).
[4]张丽晨,主编.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艺术,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