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师要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注重情境创设,激发有效的学习情感;走向生活,设置有趣的生活情境;注重反思,提高教学质量,从而激起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教学情境
[作者简介]曹斌锋(1978-),男,江西会昌人,会昌县第三小学,小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小学数学教学。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性需要教师注重课堂情境的创设,让数学课生动活泼起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究精神。
一、注重情境创设,激发有效的学习情感
一堂新课的导入是提高课堂有效性的重要一环。如何恰如其分地导入新知是每位教师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的问题。数学课常用的方法有:用例证法罗列现象,找出规律,导出公式;先用贴切的比喻形成感性认识,引导学生抽象思维导入理性认识;先复习已学过的与本堂相关的知识为本堂的教学埋下伏笔等。比如,在讲解“平移与旋转现象”时,笔者设计: (1)说一说自己去过的游乐园里有哪些游乐项目? (2)这些游乐项目是怎样运动的?之后举生活中的实例,进一步了解平移、旋转特征。引出平移和旋转的特征后,再探讨分类的理由。如(1)平移:火车沿笔直的轨道行驶、缆车沿笔直的索道滑行、火箭升空等物体都是沿着一条直线运动的,这种运动就叫做什么?(2)旋转:大风车、摩天轮等都是绕着一个点或一个轴为中心做圆周运动的,这种运动叫做什么?之后再用大家身边的学具在桌面做平移和旋转运动。当学生的学习兴趣被调动起来后,及时小结知识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除了仿照教材上设计的活动,还应根据学生的认知,通过折叠、做角、画角、拼摆、拉一拉、转一转,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课堂上还可根据学生的特点,自行设计一些活动。总之,在课堂上尽可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感受到生活处处有数学知识。
二、走进日常生活,设置有趣的生活情境
创设有效的生活情境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环节。特别是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教师要跳出教材,把教材内容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在更广阔的天地间开展数学活动,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将感知的活动讨论探究与自己体验结合起来,让生活走进我们的课堂。
如,第六册“千米和吨的认识”中对于“吨”的概念学生比较难于理解,在教学时,就设计一些生活化的问题:汽车的载重量是多少?火车车皮的载重量是多少?计量这类较重物品用什么作单位? 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计量较重的或大中型物品的重量,通常用吨作单位。接着再请学生说一说在哪里看见过用吨作计量单位的标志。整个教学设计围绕教学内容和小学生认识事物的特点,在教学中先演示、提问,再小结,让学生充分感知“吨”这个计量单位,为下一步的教学奠定基础。记得一年级学生学习“认图形”内容时,有些同学难于区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形状。为了能准确地辨认和区分这些图形而达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笔者曾经安排以下几种形式的探究活动:(1)找图形。教师用四种图形拼成一个机器人,要求学生从机器人身上把这四种图形分别找出来。(2)说图形。让学生分别说一说,见到的哪些物品是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的。(3)折图形。拿一张正方形的纸,对折一下,让学生发现这张纸分成两个一样大的长方形;再用这张纸横着对折一下,让学生发现这张纸分成了四个一样大的正方形;再用这张纸对角折一下,让学生发现这张纸分成了八个一样大的三角形。学生通过自己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最终找到知识的规律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注重教学反思,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叶澜教授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教学反思是教师对自己教学活动的反省与自我观察。教师应该认识到课前认真备课固然重要,课后反思更有利于及时反馈教学实践的信息。每节课结束后,教师应尽力认真结合教案,对课堂教学进行自我反思并写好教学后记。哪些没有达到预期效果,而哪些又是充分得到了学生的认可和参与,获得了良好反馈。教师应该总结课堂成果,完善正确的、学生喜欢的内容,修改那些没有达到效果的片断,思考如何改进,只有这样教师的教学经验才会越来越丰富。
“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每上完一节课,教学中的疏漏与失误在所难免,教师要及时客观地找出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与失误,并虚心听取学生的意见,做好查漏补缺的工作,长期如此,课堂一定会越来越精彩。
责任编辑 晴 天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教学情境
[作者简介]曹斌锋(1978-),男,江西会昌人,会昌县第三小学,小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小学数学教学。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性需要教师注重课堂情境的创设,让数学课生动活泼起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究精神。
一、注重情境创设,激发有效的学习情感
一堂新课的导入是提高课堂有效性的重要一环。如何恰如其分地导入新知是每位教师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的问题。数学课常用的方法有:用例证法罗列现象,找出规律,导出公式;先用贴切的比喻形成感性认识,引导学生抽象思维导入理性认识;先复习已学过的与本堂相关的知识为本堂的教学埋下伏笔等。比如,在讲解“平移与旋转现象”时,笔者设计: (1)说一说自己去过的游乐园里有哪些游乐项目? (2)这些游乐项目是怎样运动的?之后举生活中的实例,进一步了解平移、旋转特征。引出平移和旋转的特征后,再探讨分类的理由。如(1)平移:火车沿笔直的轨道行驶、缆车沿笔直的索道滑行、火箭升空等物体都是沿着一条直线运动的,这种运动就叫做什么?(2)旋转:大风车、摩天轮等都是绕着一个点或一个轴为中心做圆周运动的,这种运动叫做什么?之后再用大家身边的学具在桌面做平移和旋转运动。当学生的学习兴趣被调动起来后,及时小结知识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除了仿照教材上设计的活动,还应根据学生的认知,通过折叠、做角、画角、拼摆、拉一拉、转一转,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课堂上还可根据学生的特点,自行设计一些活动。总之,在课堂上尽可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感受到生活处处有数学知识。
二、走进日常生活,设置有趣的生活情境
创设有效的生活情境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环节。特别是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教师要跳出教材,把教材内容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在更广阔的天地间开展数学活动,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将感知的活动讨论探究与自己体验结合起来,让生活走进我们的课堂。
如,第六册“千米和吨的认识”中对于“吨”的概念学生比较难于理解,在教学时,就设计一些生活化的问题:汽车的载重量是多少?火车车皮的载重量是多少?计量这类较重物品用什么作单位? 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计量较重的或大中型物品的重量,通常用吨作单位。接着再请学生说一说在哪里看见过用吨作计量单位的标志。整个教学设计围绕教学内容和小学生认识事物的特点,在教学中先演示、提问,再小结,让学生充分感知“吨”这个计量单位,为下一步的教学奠定基础。记得一年级学生学习“认图形”内容时,有些同学难于区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形状。为了能准确地辨认和区分这些图形而达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笔者曾经安排以下几种形式的探究活动:(1)找图形。教师用四种图形拼成一个机器人,要求学生从机器人身上把这四种图形分别找出来。(2)说图形。让学生分别说一说,见到的哪些物品是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的。(3)折图形。拿一张正方形的纸,对折一下,让学生发现这张纸分成两个一样大的长方形;再用这张纸横着对折一下,让学生发现这张纸分成了四个一样大的正方形;再用这张纸对角折一下,让学生发现这张纸分成了八个一样大的三角形。学生通过自己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最终找到知识的规律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注重教学反思,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叶澜教授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教学反思是教师对自己教学活动的反省与自我观察。教师应该认识到课前认真备课固然重要,课后反思更有利于及时反馈教学实践的信息。每节课结束后,教师应尽力认真结合教案,对课堂教学进行自我反思并写好教学后记。哪些没有达到预期效果,而哪些又是充分得到了学生的认可和参与,获得了良好反馈。教师应该总结课堂成果,完善正确的、学生喜欢的内容,修改那些没有达到效果的片断,思考如何改进,只有这样教师的教学经验才会越来越丰富。
“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每上完一节课,教学中的疏漏与失误在所难免,教师要及时客观地找出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与失误,并虚心听取学生的意见,做好查漏补缺的工作,长期如此,课堂一定会越来越精彩。
责任编辑 晴 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