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主问题”设计策略初探

来源 :课外语文·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ullsfull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有关“主问题”研究的文献逐渐增多,对于主问题设计的研究偏向于理论和概念方面,有关实践和实证方面的研究却相对较少。本文对温州市5所中学的初中语文教师进行了深入的访谈,对300多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通过对访谈和问卷调查结果的整理与分析,提出语文课堂教学“主问题”设计的关键策略。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主问题”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一、“主问题”概念界定
  语文阅读教学的“主问题”这一概念最早由余映潮老师在1993年提出来,在余映潮老师的著作——《余映潮的中学语文教学主张》里对于主问题的概念和实施有详细的阐述。主问题是能够对教学内容“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提问、问题或话题。或者说,“主问题”是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深入研读的重要问题、中心问题或关键问题。还可以说,“主问题”是阅读教学中能从教学内容整体的角度者——学生整体参与的角度引发思考、讨论、理解、品味、探究、创编、欣赏过程的重要的提问或问题。
  二、初中语文教学“主问题”设计现状调查与分析
  笔者通过对温州市5所中学的50多名初中语文教师的访谈和300多名学生的问卷调查,发现目前初中语文教学主问题设计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主问题”设计缺乏连贯性与递进性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大多数老师在一堂课中会设置1—3个主问题,很多老师在主问题的设计中容易把几个主问题的内容割裂开来,导致问题缺乏关联性,学生学习起來也是一头雾水。很多老师都认为,设计的主问题要由浅入深或深入浅出。主问题的设计缺少层次性就很难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思考,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与提升。
  (二)“主问题”设计偏主观性,忽视学生学情
  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主问题设计时容易忽略学生的学习经验和心理状况,导致主问题的难度偏高或偏低。主问题的难度偏高,超越了学生的理解范围,课堂教学常常会陷入“僵局”的尴尬境地。主问题的设计难度偏低则导致很多无效提问,降低课堂效率,浪费课堂时间。还有很多老师对于主问题的设计太过空洞,主问题不能很好突出问题的重难点,不能够很好地与学生的实际经验相联系,学生也常常“答非所问”。
  (三)问题预设不够,学生思维发散,难以聚焦主问题
  由于课堂环境相对比较复杂,学生程度不一,老师在主问题的实施过程中仍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最常见的情况就是课堂上学生思维比较发散,容易从主问题散发到许多小问题,甚至是与课堂内容无关的一些话题。这时课堂就很容易陷入“失控”局面,教师很难再把学生聚焦到主问题上。
  (四)“主问题”设计偏重于语言与思维的发展,忽视审美与文化的培养
  参照我国教育部最新颁布的有关语文核心素养的阐述,语文核心素养大致包括四个方面:语言的建构与运用、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审美的鉴赏与创造和文化的传承与理解。在与这些老师的交流中,笔者发现,大多数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都偏向于“语言”和“思维”这两个方面,相对来说却比较忽略对学生审美鉴赏和文化传承的培养。
  三、初中语文教学“主问题”设计策略研究
  (一)教师方面
  1.设计文章主线,层层递进。针对教学主问题设计缺乏连贯性这个问题,对于初中语文教师来说,尤其是新手型教师,需要对文本进行深入的研读,并且多向专家型教师学习,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与学生的心理状况。在充分了解学生与深入研读文本的基础上,根据文章的特点和层次性来由浅入深的设计主问题。并且几个主问题之间要有所联系,使主问题可以贯穿整篇课文。
  2.多元解读,做好问题预设。语文教学的主要材料都来自语文课本。笔者在访谈过程中,问及老师“主问题”设计的策略时,很多老师首先谈到的是要吃透教材、挖掘教材中值得教给学生的内容。在熟悉教材文本过程中,要注重多元地解读文本。教师只有多元地解读文本,才能从多个角度去分析、品读文章,进而从多个角度做好问题预设,尽管在课堂上遇到学生提出的比较偏离文旨的问题,也能够联系文本正确地引导学生,为学生做出良好的解答。
  3.指导预习,奠定基础。预习是学生研读文本、提出问题的前提,做好课前预习,可以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增加课堂容量。因此,这就需要我们的语文老师认真指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工作,在阅读文本前可以为学生先设置一些具有层次性、整体性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文章,加深学生对文章的思考与理解,帮助学生在课堂上提出更有质量的问题。在阅读过程中,也可以让学生找出关键词、中心句、做批注,记录自己读文章的感受和发现的问题。
  (二)学生方面
  对于学生来说需要做好课前预习,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能够多元思考问题。笔者在与学生的交流中发现有很大一部分学生是不会进行课前预习的,有很多学生的课前预习也只是简单浏览一遍课文,缺乏深入的思考。在主问题实施过程中,学生是参与的主体,因此学生的参与配合也非常重要。倘若学生可以做好课前预习,对文章有深入的思考并能够提出问题,这样可以很大程度上增加课堂互动,在师生、生生互动中层层深入,高效并且有质量地实现课堂教学目标。在课堂预习中还需要学生能够进行合作交流和探究质疑,多与学生交流情感体会,从不同角度去感受和理解文章,并提出自己 的疑问,将这些问题与学生互相交流,既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又促进了学生合作学习技能的提升,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大有帮助。
  参考文献
  [1]余映潮.余映潮的中学语文教学主张[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2.
  [2]余映潮.“主问题”的教学魅力[J].语文教学通讯,2011(2).
  (编辑:马梦杰)
其他文献
【摘要】当前教育理论界都倡导合作学习,提倡学习母语,并搭建言语交际平台,以此来促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发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合作学习能够提高实践性。本文就将以笔者多年的工作经验为例,分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合作学习的意义,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发展建议。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合作学习;发展建议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家长和老师越来越重视培养学
【摘要】“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一曲憋足了气的《满江红》壮怀激烈,气贯长虹,似一声炸雷从云霄直冲而下;“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一位头戴官帽,手捋长须的先生从幕后踱步而出,一群手捧《论语》手卷的弟子正襟而坐,声音或长或短,脑袋或摇或晃;“鹅,鹅,鹅,曲项向天歌。”一只雪白的鹅妈妈正带着几十只调皮的鹅宝宝从舞台左边大摇大摆地步入舞台中央,他们时而读时而诵,时而歌时而舞。《三字经》《
【摘要】导学案就是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高效课堂的环境下产生的全新的教学方案。根据语文学科人文性的特点、初中生的认知能力以及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依据现代教育理论、教师教学实践的需要和学生学习发展的要求,语文导学案的运用具有可行性、合理性。倍加造中学实行课堂教学改革的三年规划中,从备教案向备导学案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变,旨在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导学案;初中语文;倍加造
【摘要】语言是人类的交际工具。语言的交际功能是凭借语言的声音来体现的。语言里的词都是声音和意义结合起来的单位,人们凭这种表达意义的声音来交流思想,离开语言的声音是无法进行的。我们把语言借以表达的声音就称为语音。所以说,语音就是语言借以表达的声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是语言借以存在和表达的物质形式。本文就针对语音的几方面的性质来进行详细的分析。  【关键词】语音;物理性质;生理性质;社会性质  【中图
【摘要】评价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通过有效的评价能巩固学习效果,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发展性评价逐渐成为顺应改革趋势的重要教学评价方式。本文试图对发展性评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讨,以期为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有意义的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发展性评价;主体发展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一、问题
【摘要】情感教育对学生来说很重要,语文课堂是实现情感教育的最佳场所。充分利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教育,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而且能够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进程。因此,语文老师要借助语文课堂教学这条天然管道来实施情感教育,使学生在强烈的感情氛围中充满活力,怡养性情,使他们的心灵达到更高境界。  【关键字】语文教学;情感;情感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苏霍姆林斯基说:“情感
【摘要】所谓情境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引导学生设置场景,从而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以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是在高中语文课堂上,情景教学的应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帮助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教材,并使得学生的身心得以发展。  【关键词】情境教学;语言表达能力;情感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众所周知,情境教学的方法旨在激发学生的情感,能够帮助学生融入其中,从而更好
【摘要】語文学科是高中教学中非常重要的学科,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如何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精髓,如何将学生引入语文学习的纵深将直接关系到学生语文学习的效率。本文结合《江南的冬景》一文的教学,就优化高中语文教学,提高语文课堂实效谈个人的点滴浅见。  【关键词】江南的冬景;实效;优化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江南的冬景》是郁达夫的一篇很著名的作品,被选作高中语文书
【摘要】初中阶段语文教材中占主要内容的是文言文教学,文言文是我国传统的文化遗产,是古典文学的精华,对于文言文学习的好与坏是决定学生语文成绩的重要途径。但现在的中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依旧不浓,导致课堂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为了激发学生文言文阅读兴趣,让文言文课堂教学更加有效精彩,本人在近两年的课堂教学实践中,总结了“互動探究”式课堂教学,教学质量明显提高。  【关键词】初中文言文;“言”“文”共生;课堂
【摘要】在语文课堂上鉴赏古诗文势必要碰到押韵问题,由于语音的变化发展,许多诗词的韵脚原本相押,用普通话读来却不再相押。这既影响了诗词鉴赏时的韵律美,又给学生留下了疑惑和不解。这就迫切需要中学语文教师懂点儿音韵学知识,以为学生答疑解惑,促进课堂的顺利进行、激发学生对音韵学的兴趣,为进一步传承中华优秀的诗词文化做铺垫。  【关键词】音韵学;中学语文;鉴赏;诗词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