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素材展示】
2012年,世界进入微博时代。
在新年的第一天,《扬子晚报》以大幅版面报道了“扬子官微粉丝过百万”的新年开门喜事。据报道,扬子晚报新浪官方微博自2009年10月14日开通以来,经过两年多的用心维护,截至2011年12月31日,粉丝数已突破100万。两年来已发布近9000条微博,共收到网友们312007条评论,1037封私信,与粉丝和网友们的积极互动,开启了扬子晚报全新的信息发布和交流平台。扬子晚报官方微博自我总结实践中形成了“刷新资讯的速度,探究新闻的深度,表达意见的态度,感知心绪的温度”的“四度”特点,因更注重公信力,赢得众多粉丝的关注和喜爱。
而央视龙年春晚准时在荧屏与观众见面的同时也在新浪等微博平台上推出了微直播,进入第30个年头的央视春晚在“而立之年”迎来了网络时代的全面“围观”,网友反映多数段子来自微博。
补白 微博,即微博客(MicroBlog)的简称,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平台,用户可以通过WEB、WAP以及各种客户端组件个人社区,以140字左右的文字更新信息,并实现即时分享。
最早也是最著名的微博是美国的twitter。
2009年8月份中国新浪网推出“新浪微博”内测版,成为门户网站中第一家提供微博服务的网站,微博正式进入中文上网主流人群视野。
花絮 “真不愧是晚报,半夜了还在播报”,一位扬子晚报官方微博的粉丝深夜看到该微博仍有更新时,留言这样写道。
关于春晚微博的评价此起彼伏:“现在相声说的段子,微博里早就有了,没劲!”“沙僧和二师兄的段子已经不新鲜了。”“春晚还是带给我们很多欢乐的——比如微博上围绕春晚的各种段子,就是真心欢乐。”
【素材解读】
互联网时代带来海量的信息,但在浩如烟海的信息中,微博以140字的文字量,在报道、转达、评论时事方面,起到了非同凡响的作用,显示了独特的力量,的确是“博谈天下,微观生活”。在“加关注”或“被关注”中,微博的影响力在渐渐地深入到我们身边每一个细微之处。作为即将走向社会的高中毕业生,也在接触并使用这一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声音,那么对微博影响社会人们的生活事件就需要有理性的思考与清醒的认识。
【运用方向】
话题一:“围观”的冷暖
在生活之中、微博之上等等地方,人们对事件的发生总是很好奇的,在“围观”之中怀着不同心态与意图,于是“围观”之中人情冷暖也便清晰可辨了。就是这样一种“围观者现象”,也在这个时代又一次引起社会的关注,有如上个世纪,鲁迅笔下“看客”的描写,但又不同于那个时代。如果我们做一个归类,不乏有这样的发现:好奇心、热忱关注、凑热闹、无聊、看笑话、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看客心态等;而“围观”者的本性或迟钝,或麻木,或漠然,或冷血,或自卑等;
“围观”者的类型也便多了起来,有类似于鲁迅的笔下“短衣帮”“看杀头的群众”“未庄的村民”之类的劳苦大众,可思想不觉悟,他们喜欢“围观”;还有一些却是诚心助人的“道德模范”,“围观”在于发现、思考;还有更多的是草根阶层,力量微薄,但道义存心。
话题二:“围观”的力量
山东卫视开播了一个栏目,名称叫“围观”。他们是这样介绍的:“求真相,促公正,看‘围观’,在‘围观’里您会看到:最受关注的热点事件,最具争议的社会话题,最富温情的人文关怀,最有力量的群众监督;公平正义的追求,有情有义的‘围观’。”
当现代社会中,“围观”已经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每个人随时都在“围观”别人,也都有被人“围观”的可能。我们无可逃避这个话题,但“围观”也不再仅仅是“看客”代名词,它在新的时代应该有更丰韵的内涵:“围观”不是冷眼旁观看热闹,而是关注,是声援,是探究,是监督,是关爱,也是对真善美的呼唤,对假恶丑的警戒。
面对社会生活,我们的“围观”心态是否也应该有所转变,让“围观”彰显其独特的力量,让“围观改变中国”成为现实。
话题三:创新、发展
微博,这是一个新事物。对于一个新鲜事物的产生,人们本能的反应是“不”字当头! 但就是这样一个新鲜事物,不会因为你的不认可,它就不存在了!相反的是,正是它创造出了太多的奇迹!
【习作片段一】
现在,有这样的围观者。
他们是旁人眼中的好人,因为他们总是很安分,从来不犯事,但他们极懦弱,不愿扯上那些“惹是生非”的事。因此,当公交司机在车上抓住小偷,想让人作证时,车上没一个人愿站出来;当小悦悦连被两辆车压过时,路边的行人没一个去救她;当南平的杀人狂在学校门外疯狂砍杀小学生时,没有一个人出来制服杀人狂。他们就在我们身边,他们懦弱无能,无可救药。
当类似新闻屡见不鲜的时候,围观就成了社会的“绝症”。不过幸好,小悦悦事件激起了国人的愤怒,有愤怒说明有良心,有良心就还有救!医治“围观”的良药,只有行动。
行动,首先要静守心中的莲台,用一种理智的心态来对待围观,而不是人云亦云;其次,与其混在围观的人群里呐喊、助威,不如退出围观的圈子,摸着自己的良心做自己该做的事情。当“公共精神”成为主流,那么冷漠的围观自然会离开我们。
【习作片段二】
围观也是一种力量。
围观之中,草根的力量得以彰显。围观可以让一些潜藏在深处的问题浮出水面,暴露在聚光灯下,在全民关注下,审视黑暗、丑陋,这是现代化法治社会的一种监督形式。围观在揭露不文明人的虚伪时,也可以歌颂
文明人的美德。2011年,微博“随手拍——解救被拐儿童”行动获得了亿万网民的关注,最终有力推动了公安部门全国联合打拐行动的工作进展;还是2011年,广东佛山“小悦悦事件”在网民的关注下,社会展开了关于人性道德的讨论……围观是不仅仅在看,更在于思考和援助。用良心和道德去围观,冷静地判断。
【习作片段三】
没有了卡西莫多示众时台下耻笑嘲讽的围观,没有了阿Q游街砍头时希冀听戏文的围观,如今的围观,已没有了早些时候的冷漠麻木,纵使仍鱼龙混杂,漠视并未消亡,但总有了些人情味儿。
可是,当人们提到“围观”二字时,感受到的不是“围”的暖意,而是“观”的寒冷。诚然,现实中围观者中不乏有以看热闹为目的之人,这些人也许不是单纯的冷眼旁观,更是起哄闹事,甚至是高呼“你跳呀,有本领就跳下去呀”之徒。这些人的每一次围观都是对心灵猥琐一面的放大与放纵。但这毕竟少之又少,大多数的围观者只是想看个究竟,了解到底发生了什么?这是每个人都拥有的好奇心在作祟,看到熙熙攘攘的人群总是忍不住要围过去看两眼,这不是看客,却是庸人。在他们柴米油盐酱醋茶的市井生活之中多几分谈资,或者恰能从中吸取点教训使以后的路走得稍微顺畅些。但是,还有一些人,需要搀扶时,他们伸出了手臂;血站需要时,他们伸出了手臂……他们懂得围观真正的含义,增添了温情。
如今人们对围观鄙夷与唏嘘,但请我们不要紧盯着围而不助的庸人,还请给围观一些温情的理解。唯有这样,才会有更多灵魂的复苏,才能让围观更多些温暖,渐渐融去冷漠。
【习作片段四】
当朋友见面以“今天,你织了吗?”取代了传统的“你吃了吗”和普通问候时,我们是否发现时代在悄然变化。我们已经进入微博时代,“织围脖”成为了一种时尚。这种潮流与风尚我们为何不赶呢?在当今这个现代化、高科技的社会,网络已成为一个公众舆论的平台。亿万人的围观,亿万人的目光聚焦,每一次鼠标的点击都是一个响亮的鼓点,从四面八方传来,汇成一曲最响亮的交响乐。
(作者:陈磊,江苏省外国语学校)
2012年,世界进入微博时代。
在新年的第一天,《扬子晚报》以大幅版面报道了“扬子官微粉丝过百万”的新年开门喜事。据报道,扬子晚报新浪官方微博自2009年10月14日开通以来,经过两年多的用心维护,截至2011年12月31日,粉丝数已突破100万。两年来已发布近9000条微博,共收到网友们312007条评论,1037封私信,与粉丝和网友们的积极互动,开启了扬子晚报全新的信息发布和交流平台。扬子晚报官方微博自我总结实践中形成了“刷新资讯的速度,探究新闻的深度,表达意见的态度,感知心绪的温度”的“四度”特点,因更注重公信力,赢得众多粉丝的关注和喜爱。
而央视龙年春晚准时在荧屏与观众见面的同时也在新浪等微博平台上推出了微直播,进入第30个年头的央视春晚在“而立之年”迎来了网络时代的全面“围观”,网友反映多数段子来自微博。
补白 微博,即微博客(MicroBlog)的简称,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平台,用户可以通过WEB、WAP以及各种客户端组件个人社区,以140字左右的文字更新信息,并实现即时分享。
最早也是最著名的微博是美国的twitter。
2009年8月份中国新浪网推出“新浪微博”内测版,成为门户网站中第一家提供微博服务的网站,微博正式进入中文上网主流人群视野。
花絮 “真不愧是晚报,半夜了还在播报”,一位扬子晚报官方微博的粉丝深夜看到该微博仍有更新时,留言这样写道。
关于春晚微博的评价此起彼伏:“现在相声说的段子,微博里早就有了,没劲!”“沙僧和二师兄的段子已经不新鲜了。”“春晚还是带给我们很多欢乐的——比如微博上围绕春晚的各种段子,就是真心欢乐。”
【素材解读】
互联网时代带来海量的信息,但在浩如烟海的信息中,微博以140字的文字量,在报道、转达、评论时事方面,起到了非同凡响的作用,显示了独特的力量,的确是“博谈天下,微观生活”。在“加关注”或“被关注”中,微博的影响力在渐渐地深入到我们身边每一个细微之处。作为即将走向社会的高中毕业生,也在接触并使用这一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声音,那么对微博影响社会人们的生活事件就需要有理性的思考与清醒的认识。
【运用方向】
话题一:“围观”的冷暖
在生活之中、微博之上等等地方,人们对事件的发生总是很好奇的,在“围观”之中怀着不同心态与意图,于是“围观”之中人情冷暖也便清晰可辨了。就是这样一种“围观者现象”,也在这个时代又一次引起社会的关注,有如上个世纪,鲁迅笔下“看客”的描写,但又不同于那个时代。如果我们做一个归类,不乏有这样的发现:好奇心、热忱关注、凑热闹、无聊、看笑话、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看客心态等;而“围观”者的本性或迟钝,或麻木,或漠然,或冷血,或自卑等;
“围观”者的类型也便多了起来,有类似于鲁迅的笔下“短衣帮”“看杀头的群众”“未庄的村民”之类的劳苦大众,可思想不觉悟,他们喜欢“围观”;还有一些却是诚心助人的“道德模范”,“围观”在于发现、思考;还有更多的是草根阶层,力量微薄,但道义存心。
话题二:“围观”的力量
山东卫视开播了一个栏目,名称叫“围观”。他们是这样介绍的:“求真相,促公正,看‘围观’,在‘围观’里您会看到:最受关注的热点事件,最具争议的社会话题,最富温情的人文关怀,最有力量的群众监督;公平正义的追求,有情有义的‘围观’。”
当现代社会中,“围观”已经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每个人随时都在“围观”别人,也都有被人“围观”的可能。我们无可逃避这个话题,但“围观”也不再仅仅是“看客”代名词,它在新的时代应该有更丰韵的内涵:“围观”不是冷眼旁观看热闹,而是关注,是声援,是探究,是监督,是关爱,也是对真善美的呼唤,对假恶丑的警戒。
面对社会生活,我们的“围观”心态是否也应该有所转变,让“围观”彰显其独特的力量,让“围观改变中国”成为现实。
话题三:创新、发展
微博,这是一个新事物。对于一个新鲜事物的产生,人们本能的反应是“不”字当头! 但就是这样一个新鲜事物,不会因为你的不认可,它就不存在了!相反的是,正是它创造出了太多的奇迹!
【习作片段一】
现在,有这样的围观者。
他们是旁人眼中的好人,因为他们总是很安分,从来不犯事,但他们极懦弱,不愿扯上那些“惹是生非”的事。因此,当公交司机在车上抓住小偷,想让人作证时,车上没一个人愿站出来;当小悦悦连被两辆车压过时,路边的行人没一个去救她;当南平的杀人狂在学校门外疯狂砍杀小学生时,没有一个人出来制服杀人狂。他们就在我们身边,他们懦弱无能,无可救药。
当类似新闻屡见不鲜的时候,围观就成了社会的“绝症”。不过幸好,小悦悦事件激起了国人的愤怒,有愤怒说明有良心,有良心就还有救!医治“围观”的良药,只有行动。
行动,首先要静守心中的莲台,用一种理智的心态来对待围观,而不是人云亦云;其次,与其混在围观的人群里呐喊、助威,不如退出围观的圈子,摸着自己的良心做自己该做的事情。当“公共精神”成为主流,那么冷漠的围观自然会离开我们。
【习作片段二】
围观也是一种力量。
围观之中,草根的力量得以彰显。围观可以让一些潜藏在深处的问题浮出水面,暴露在聚光灯下,在全民关注下,审视黑暗、丑陋,这是现代化法治社会的一种监督形式。围观在揭露不文明人的虚伪时,也可以歌颂
文明人的美德。2011年,微博“随手拍——解救被拐儿童”行动获得了亿万网民的关注,最终有力推动了公安部门全国联合打拐行动的工作进展;还是2011年,广东佛山“小悦悦事件”在网民的关注下,社会展开了关于人性道德的讨论……围观是不仅仅在看,更在于思考和援助。用良心和道德去围观,冷静地判断。
【习作片段三】
没有了卡西莫多示众时台下耻笑嘲讽的围观,没有了阿Q游街砍头时希冀听戏文的围观,如今的围观,已没有了早些时候的冷漠麻木,纵使仍鱼龙混杂,漠视并未消亡,但总有了些人情味儿。
可是,当人们提到“围观”二字时,感受到的不是“围”的暖意,而是“观”的寒冷。诚然,现实中围观者中不乏有以看热闹为目的之人,这些人也许不是单纯的冷眼旁观,更是起哄闹事,甚至是高呼“你跳呀,有本领就跳下去呀”之徒。这些人的每一次围观都是对心灵猥琐一面的放大与放纵。但这毕竟少之又少,大多数的围观者只是想看个究竟,了解到底发生了什么?这是每个人都拥有的好奇心在作祟,看到熙熙攘攘的人群总是忍不住要围过去看两眼,这不是看客,却是庸人。在他们柴米油盐酱醋茶的市井生活之中多几分谈资,或者恰能从中吸取点教训使以后的路走得稍微顺畅些。但是,还有一些人,需要搀扶时,他们伸出了手臂;血站需要时,他们伸出了手臂……他们懂得围观真正的含义,增添了温情。
如今人们对围观鄙夷与唏嘘,但请我们不要紧盯着围而不助的庸人,还请给围观一些温情的理解。唯有这样,才会有更多灵魂的复苏,才能让围观更多些温暖,渐渐融去冷漠。
【习作片段四】
当朋友见面以“今天,你织了吗?”取代了传统的“你吃了吗”和普通问候时,我们是否发现时代在悄然变化。我们已经进入微博时代,“织围脖”成为了一种时尚。这种潮流与风尚我们为何不赶呢?在当今这个现代化、高科技的社会,网络已成为一个公众舆论的平台。亿万人的围观,亿万人的目光聚焦,每一次鼠标的点击都是一个响亮的鼓点,从四面八方传来,汇成一曲最响亮的交响乐。
(作者:陈磊,江苏省外国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