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家级管理成果创新奖获得者、许继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纪年结合企业实践提出,国有企业内部改革成功与否,关键要看能否在用工制度、内部分配、人才引进等方面远离“四条死亡线”。
企业从终身雇佣到比例淘汰,穿越第一条死亡线。许继集团确定了5%至8%不同层次的淘汰率,从班子成员到一线工人全部实行末位淘汰制,让大家的积极性都始终处在一种激活的状态。企业从固定工资到业绩工资,穿越第二条死亡线。如果涨工资只按固定的标准,涨来涨去,职工的积极性难涨上去,结果是企业成本增加、竞争力下降。企业吸引和留住关键人才,穿越第三条死亡线。企业发展的竞争力靠科技,企业里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占全体职工的比例,一般地说低于10%也是条死亡线。企业走出股本单一的模式,穿越第四条死亡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有一个原则就是骨干应该持有相当的股份。普通员工也必须有长期利益在里面,但科技人员和骨干员工应该根据贡献不同与普通员工有所区别。
再看一看目前学校教育的现状:有的学校在教职工的年终考核上,只有15%的“优秀率”,其余不说是全部“称职”,基本上也是这样。在聘任的问题上,也基本上是等额聘任,没有实行末位淘汰制,没有实行真正意义上的双向选择,对此从干部到教师都不存在下岗的心理准备。在校内的分配上,虽然分配原则是多劳多得、优劳优酬,但从目前实际操作上来看,分配上存在的差距不大,教师还是吃“大锅饭”——干好干坏一个样。因此,学校要加强教师人才队伍管理,要营造良好的教师人才发展空间,做到待遇留人、感情留人、环境留人、利益留人,也应从上述企业“四条死亡线”管理理论中有所启示。
启示之一:学校要建立能上能下的教师竞争机制。第一条死亡线说明,要激活教师队伍,必须建立能进能出、优胜劣汰的用人机制。我们也可以从海尔集团实行“三工并存、动态转换”制度中有所体会。“三工”,即在全员合同制基础上把员工的身份分为优秀员工、合格员工、试用员工(临时工)三种,根据工作态度和效果,三种身份之间可以进行动态转换。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三工”动态转换与物质待遇挂钩,在这种用工制度下,工作努力的员工可及时地被转换为合格员工或优秀员工,同时也意味着有的员工只要一天工作不努力,就可能用十天、百天甚至更长时间来弥补过失,就会由优秀员工被转换为合格员工或试用员工,甚至丢掉岗位。另外,海尔生产车间里通常有一个“s”形的大脚印,每天下班时,班组长工作总结,当天表现不好的职工都要当着大家的面站在“s”形的大脚印上,直到下班。另外,海尔集团内部采用竞争上岗制度,空缺的职务都在公告栏统一公示出来,任何员工都可以参加应聘。海尔集团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善的激励机制,包括责任激励、目标激励、荣誉激励、物质激励等,这对于处处感到压力的海尔员工来说,无疑是一种心理调节。
同样,学校要发展,必须激发教师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只有形成人才的自由流动和竞争,才能促进教育事业的进步。反之,学校就会变成一潭死水,没有半点活力,最终造成一些教师工作积极性不高,影响对下一代的教育。因此,第一条死亡线呼唤学校进行人事制度改革,即在建立社会保障等措施的基础上,学校要引入考核、招聘等机制,让优秀教师能进,让劣师能出。
当然,在竞争机制中必须对教师工作作出公平评价与考核,即评价与考核教师工作既要立足于现有业绩,又要有利于师生的长远发展;既要能反映出教师的工作态度、教育思想、业务能力、人际关系等多种因素,又要合理、简明、便于操作。
启示之二:对教职员工要量才使用,实行按劳分配。第二条死亡线说明,要搞好教师的分配制度,健全教师人才激励机制,必须要求分配制度具有一定的弹性。只有当教师工资中可以变化的“活工资”占有一定的比例,使工资收入与工作绩效挂钩时,工资分配制度才具有较强的激励性。
现在不少学校优秀教师大量流失,单纯用行政手段来禁止已无济于事。以往有的学校堵住“门口”不让教师流动,结果要走的人不辞而别。现在不少学校在“感情留人、政策留人、事业留人”的前提下,深化教师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建立健全“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新型人事分配制度,合理调控教师收入。如有的学校根据“科学、高效、精简”的原则,根除论资排辈的传统观念,积极实施“挂牌授课、科研招标、高职低聘、低职高聘”的竞争上岗制度,坚持“人尽其才、以能定级、按劳分配”的原则,努力改善教师的工资待遇和工作、生活条件,从而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责任感和进取心,从制度层面上根本解决人才流失问题,留住优秀教师。
启示之三:学校要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引、帮、带的作用。第三条死亡线说明,骨干教师特别是中高级人才必须具有一定数量,在学校教师队伍中占有一定比例,并且要使骨干教师和学校成为利益共同体,否则就不能为学校教育事业发展提供必要的人才保障。目前欠发达地区的人才流失,尤其是骨干教师的流失,除了收入低这个主要原因外,事业上得不到必要的发展和提高也是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因为,教师由于其职业本身的特性,知识的积累不仅需要在课堂上取得,而且需要不断地到外面去学习、进修,以充实和提高自己。在当今知识日新月异的时代,教师知识更新的需要变得尤其突出。如果仅仅用增加收入的办法来留住人才,而不能让他们树立为欠发达地区教育事业献身的远大理想,即使给他们增加再多的收入,恐怕也未必能留住他们的心。
因此,学校要建立起系统性的奖励与激励机制,不仅为教师建立良好的工作与发展环境,如对优秀教师实行动态管理,关注骨干教师的发展,对先进教师、学科带头人和教学能手予以提拔任用,给他们压担子、定目标,扩大骨干教师群体,产生凝聚力和辐射力,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引、帮、带的作用。同时也要从待遇上向优秀教师倾斜,如晋职、晋级和住房分配上优先考虑先进教师和教学能手;还要为优秀教师在学习、进修、子女人学等方面创造条件,使他们成长为教育战线的中坚力量,在工作中大显身手。
启示之四:学校要在管理中使教师与学校成为事业、利益的双赢共同体。第四条死亡线说明,学校要完善规章制度,注重师德教育,规范教师的行为,打造积极健康的事业团队。教师与学校既是事业的共同体,也是利益的共同体,要将“学校发展我发展,学校发展我收益,学校发展我幸福”的理念内化为教师的自觉行动,成为教师自我发展、自我提高的内驱力,从而激励教师为学校发展作出贡献。
(责编 刘 波)
企业从终身雇佣到比例淘汰,穿越第一条死亡线。许继集团确定了5%至8%不同层次的淘汰率,从班子成员到一线工人全部实行末位淘汰制,让大家的积极性都始终处在一种激活的状态。企业从固定工资到业绩工资,穿越第二条死亡线。如果涨工资只按固定的标准,涨来涨去,职工的积极性难涨上去,结果是企业成本增加、竞争力下降。企业吸引和留住关键人才,穿越第三条死亡线。企业发展的竞争力靠科技,企业里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占全体职工的比例,一般地说低于10%也是条死亡线。企业走出股本单一的模式,穿越第四条死亡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有一个原则就是骨干应该持有相当的股份。普通员工也必须有长期利益在里面,但科技人员和骨干员工应该根据贡献不同与普通员工有所区别。
再看一看目前学校教育的现状:有的学校在教职工的年终考核上,只有15%的“优秀率”,其余不说是全部“称职”,基本上也是这样。在聘任的问题上,也基本上是等额聘任,没有实行末位淘汰制,没有实行真正意义上的双向选择,对此从干部到教师都不存在下岗的心理准备。在校内的分配上,虽然分配原则是多劳多得、优劳优酬,但从目前实际操作上来看,分配上存在的差距不大,教师还是吃“大锅饭”——干好干坏一个样。因此,学校要加强教师人才队伍管理,要营造良好的教师人才发展空间,做到待遇留人、感情留人、环境留人、利益留人,也应从上述企业“四条死亡线”管理理论中有所启示。
启示之一:学校要建立能上能下的教师竞争机制。第一条死亡线说明,要激活教师队伍,必须建立能进能出、优胜劣汰的用人机制。我们也可以从海尔集团实行“三工并存、动态转换”制度中有所体会。“三工”,即在全员合同制基础上把员工的身份分为优秀员工、合格员工、试用员工(临时工)三种,根据工作态度和效果,三种身份之间可以进行动态转换。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三工”动态转换与物质待遇挂钩,在这种用工制度下,工作努力的员工可及时地被转换为合格员工或优秀员工,同时也意味着有的员工只要一天工作不努力,就可能用十天、百天甚至更长时间来弥补过失,就会由优秀员工被转换为合格员工或试用员工,甚至丢掉岗位。另外,海尔生产车间里通常有一个“s”形的大脚印,每天下班时,班组长工作总结,当天表现不好的职工都要当着大家的面站在“s”形的大脚印上,直到下班。另外,海尔集团内部采用竞争上岗制度,空缺的职务都在公告栏统一公示出来,任何员工都可以参加应聘。海尔集团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善的激励机制,包括责任激励、目标激励、荣誉激励、物质激励等,这对于处处感到压力的海尔员工来说,无疑是一种心理调节。
同样,学校要发展,必须激发教师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只有形成人才的自由流动和竞争,才能促进教育事业的进步。反之,学校就会变成一潭死水,没有半点活力,最终造成一些教师工作积极性不高,影响对下一代的教育。因此,第一条死亡线呼唤学校进行人事制度改革,即在建立社会保障等措施的基础上,学校要引入考核、招聘等机制,让优秀教师能进,让劣师能出。
当然,在竞争机制中必须对教师工作作出公平评价与考核,即评价与考核教师工作既要立足于现有业绩,又要有利于师生的长远发展;既要能反映出教师的工作态度、教育思想、业务能力、人际关系等多种因素,又要合理、简明、便于操作。
启示之二:对教职员工要量才使用,实行按劳分配。第二条死亡线说明,要搞好教师的分配制度,健全教师人才激励机制,必须要求分配制度具有一定的弹性。只有当教师工资中可以变化的“活工资”占有一定的比例,使工资收入与工作绩效挂钩时,工资分配制度才具有较强的激励性。
现在不少学校优秀教师大量流失,单纯用行政手段来禁止已无济于事。以往有的学校堵住“门口”不让教师流动,结果要走的人不辞而别。现在不少学校在“感情留人、政策留人、事业留人”的前提下,深化教师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建立健全“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新型人事分配制度,合理调控教师收入。如有的学校根据“科学、高效、精简”的原则,根除论资排辈的传统观念,积极实施“挂牌授课、科研招标、高职低聘、低职高聘”的竞争上岗制度,坚持“人尽其才、以能定级、按劳分配”的原则,努力改善教师的工资待遇和工作、生活条件,从而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责任感和进取心,从制度层面上根本解决人才流失问题,留住优秀教师。
启示之三:学校要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引、帮、带的作用。第三条死亡线说明,骨干教师特别是中高级人才必须具有一定数量,在学校教师队伍中占有一定比例,并且要使骨干教师和学校成为利益共同体,否则就不能为学校教育事业发展提供必要的人才保障。目前欠发达地区的人才流失,尤其是骨干教师的流失,除了收入低这个主要原因外,事业上得不到必要的发展和提高也是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因为,教师由于其职业本身的特性,知识的积累不仅需要在课堂上取得,而且需要不断地到外面去学习、进修,以充实和提高自己。在当今知识日新月异的时代,教师知识更新的需要变得尤其突出。如果仅仅用增加收入的办法来留住人才,而不能让他们树立为欠发达地区教育事业献身的远大理想,即使给他们增加再多的收入,恐怕也未必能留住他们的心。
因此,学校要建立起系统性的奖励与激励机制,不仅为教师建立良好的工作与发展环境,如对优秀教师实行动态管理,关注骨干教师的发展,对先进教师、学科带头人和教学能手予以提拔任用,给他们压担子、定目标,扩大骨干教师群体,产生凝聚力和辐射力,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引、帮、带的作用。同时也要从待遇上向优秀教师倾斜,如晋职、晋级和住房分配上优先考虑先进教师和教学能手;还要为优秀教师在学习、进修、子女人学等方面创造条件,使他们成长为教育战线的中坚力量,在工作中大显身手。
启示之四:学校要在管理中使教师与学校成为事业、利益的双赢共同体。第四条死亡线说明,学校要完善规章制度,注重师德教育,规范教师的行为,打造积极健康的事业团队。教师与学校既是事业的共同体,也是利益的共同体,要将“学校发展我发展,学校发展我收益,学校发展我幸福”的理念内化为教师的自觉行动,成为教师自我发展、自我提高的内驱力,从而激励教师为学校发展作出贡献。
(责编 刘 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