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用一种颜色来描绘一座城市,您对乌海会用什么颜色?黑色、黄色、灰色?可能唯独不会是绿色。那么,您肯定多年未去,或是从没去过乌海。
确实,绿色曾经是乌海人心中最奢侈的颜色,这座地处西北沙漠的煤城,怎么会有如此鲜亮的色彩?如今,令人刮目相看的是,绿色已经成为乌海的主色调。处处绿树掩映、青草如茵,“三季有花、四季常青、五分钟见绿”,这座西部煤城的色彩变迁,宣告了乌海生态转型的成功。
乌海的绿,是沁人心脾的,不只是因为满眼的绿,更在于这是55万乌海人十几年如一日,于沙漠、荒山之上,在干旱少雨的恶劣环境中,一点一滴涂抹出来的。这里的每一棵树、一株草、一朵花,都是如此的坚韧、顽强,它们构成了一幅意境深远的写意风景。
乌海的生态之路走得异常艰难,荒漠化土地面积占国土面积比重达到60%,干燥度仅次于新疆克拉玛依地区。最近10年,年平均降水量不足100毫米,蒸发量却高达3400毫米,是降水量的34倍,生态环境极其脆弱。
条件所致,绿色在乌海更加弥足珍贵,却是乌海人源自心灵的渴望,更是乌海人立志改变生态的动力。
2008年以来,乌海市树立“加大生态文明建设就是为市民增添更多绿色福利”的理念,全市上下形成了生态建设“一个思路一股劲,一幅蓝图一本账;班子换届事不变,一届接着一届干”的良好氛围。在这样的共识之下,乌海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用于生态建设,全市沙化、荒漠化土地逐年减少,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在乌海养活一棵树的成本非常昂贵,从种树苗开始,根部都要先埋一根滴管,一片林地,要先铺上密密麻麻的网管供水。乌海在绿化方面的投入,仅“十二五”以来已累计达到32亿多元。乌海是不易栽树的地方,但55万乌海人,搬石山、整国土、建水网、上滴灌,硬是一亩一亩地整、一沟一沟地治、一棵一棵地栽,使昔日茫茫沙海变为现在郁郁葱葱的林海。
2008年以来,全市累计参加义务植树180万人次,植树800余万株。截止目前,全市有林地面积达50多万亩,森林覆盖率由建市初期的0.38%提高到现在的17.5%。
为阻止三大沙漠对城区的侵蚀,乌海不断加大防沙治沙力度,重点对海勃湾北部生态区、白独贵湾等沙地进行集中治理,对千里山、甘德尔山等山区进行了封山育林。“十一五”以来,乌海共完成林业生态治理面积60.4万亩,其中人工造林23.3万亩,封山(沙)育林37.1万亩。
据2009年第四次全国荒漠化和沙化监测结果显示,乌海市荒漠化面积由2004年的1037平方公里减少到981平方公里,减少56平方公里,沙化土地面积由2004年的368平方公里减少到357平方公里,减少11平方公里,全市沙化、荒漠化土地实现双减少,从根本逆转了生态环境恶化趋势。
乌海还发挥政策导向,鼓励林地承包权流转,集中连片发展葡萄、梭梭及林木种苗、花卉等林业生产,将规模化种植的企业、个体等纳入国家林业重点工程实施范围,给予适当补贴。目前,全市现有自治区级产业化龙头企业9户、市级产业化龙头企业23户,形成了以葡萄、梭梭、育苗、生态旅游为主的林沙产业基地近10万亩,占全市有林面积的20%。
与此同时,乌海发挥科技的作用,绝大部分的树木使用了滴灌灌溉技术,这项技术可使灌溉水的利用率达到95%以上。
根据植被生态毯的原理,乌海创建了一种简易的植被生态毯边坡造林技术,它能固化地表、抗风蚀、防水土流失,降低成本。这项技术,应用于甘德尔山生态文明景区的山坡绿化,2013年实验造林400亩,植被出苗率高,长势良好,大大降低了成本(普通植被毯造林成本大约为28元/平方米,简易植被毯只需7元/平方米)。
从2009年开始,乌海大力开展游园绿化美化工作,新建改建了一批主题公园。主题公园不仅让城市增添了美的韵味,市民们更是过上了一出门便是公园美景的生活。
截止目前,仅海勃湾区就已建成各类公园广场、景观绿地30余处。其中包括以弘扬奥体精神为主的运动公园、以葡萄为主题的乌珠穆公园、弘扬法制精神的法制公园等8个主题公园。目前,全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0.8%,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8.4平方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乌海市先后被授予全国绿化先进集体、全区绿化先进集体、全区城乡绿化一体化建设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2013年4月,乌海市被评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市民对绿化的满意度显著提高。
渴望绿色已久的乌海并不会止步于此。乌海下一步的计划是,做足做活山、水、绿和沙漠的特色文章,建设以乌海湖为核心,以沿边、沿路、沿山和沿河防护林为主的生态绿化带,以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城市公园、自然保护区为节点的生态功能区系统,加大园林绿化力度,加快城市森林公园、城市出入口和国省道、铁路沿线绿化长廊建设,提高森林和绿化覆盖率,建设树在城中、城在林中的生态城市。
今后五年,乌海将新增造林面积2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25%以上,建成国家森林城市和国家园林城市,形成园在城中、城在园中的精致格局,成为中国西部一道靓丽的绿色风景线。
确实,绿色曾经是乌海人心中最奢侈的颜色,这座地处西北沙漠的煤城,怎么会有如此鲜亮的色彩?如今,令人刮目相看的是,绿色已经成为乌海的主色调。处处绿树掩映、青草如茵,“三季有花、四季常青、五分钟见绿”,这座西部煤城的色彩变迁,宣告了乌海生态转型的成功。
乌海的绿,是沁人心脾的,不只是因为满眼的绿,更在于这是55万乌海人十几年如一日,于沙漠、荒山之上,在干旱少雨的恶劣环境中,一点一滴涂抹出来的。这里的每一棵树、一株草、一朵花,都是如此的坚韧、顽强,它们构成了一幅意境深远的写意风景。
乌海的生态之路走得异常艰难,荒漠化土地面积占国土面积比重达到60%,干燥度仅次于新疆克拉玛依地区。最近10年,年平均降水量不足100毫米,蒸发量却高达3400毫米,是降水量的34倍,生态环境极其脆弱。
条件所致,绿色在乌海更加弥足珍贵,却是乌海人源自心灵的渴望,更是乌海人立志改变生态的动力。
2008年以来,乌海市树立“加大生态文明建设就是为市民增添更多绿色福利”的理念,全市上下形成了生态建设“一个思路一股劲,一幅蓝图一本账;班子换届事不变,一届接着一届干”的良好氛围。在这样的共识之下,乌海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用于生态建设,全市沙化、荒漠化土地逐年减少,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在乌海养活一棵树的成本非常昂贵,从种树苗开始,根部都要先埋一根滴管,一片林地,要先铺上密密麻麻的网管供水。乌海在绿化方面的投入,仅“十二五”以来已累计达到32亿多元。乌海是不易栽树的地方,但55万乌海人,搬石山、整国土、建水网、上滴灌,硬是一亩一亩地整、一沟一沟地治、一棵一棵地栽,使昔日茫茫沙海变为现在郁郁葱葱的林海。
2008年以来,全市累计参加义务植树180万人次,植树800余万株。截止目前,全市有林地面积达50多万亩,森林覆盖率由建市初期的0.38%提高到现在的17.5%。
为阻止三大沙漠对城区的侵蚀,乌海不断加大防沙治沙力度,重点对海勃湾北部生态区、白独贵湾等沙地进行集中治理,对千里山、甘德尔山等山区进行了封山育林。“十一五”以来,乌海共完成林业生态治理面积60.4万亩,其中人工造林23.3万亩,封山(沙)育林37.1万亩。
据2009年第四次全国荒漠化和沙化监测结果显示,乌海市荒漠化面积由2004年的1037平方公里减少到981平方公里,减少56平方公里,沙化土地面积由2004年的368平方公里减少到357平方公里,减少11平方公里,全市沙化、荒漠化土地实现双减少,从根本逆转了生态环境恶化趋势。
乌海还发挥政策导向,鼓励林地承包权流转,集中连片发展葡萄、梭梭及林木种苗、花卉等林业生产,将规模化种植的企业、个体等纳入国家林业重点工程实施范围,给予适当补贴。目前,全市现有自治区级产业化龙头企业9户、市级产业化龙头企业23户,形成了以葡萄、梭梭、育苗、生态旅游为主的林沙产业基地近10万亩,占全市有林面积的20%。
与此同时,乌海发挥科技的作用,绝大部分的树木使用了滴灌灌溉技术,这项技术可使灌溉水的利用率达到95%以上。
根据植被生态毯的原理,乌海创建了一种简易的植被生态毯边坡造林技术,它能固化地表、抗风蚀、防水土流失,降低成本。这项技术,应用于甘德尔山生态文明景区的山坡绿化,2013年实验造林400亩,植被出苗率高,长势良好,大大降低了成本(普通植被毯造林成本大约为28元/平方米,简易植被毯只需7元/平方米)。
从2009年开始,乌海大力开展游园绿化美化工作,新建改建了一批主题公园。主题公园不仅让城市增添了美的韵味,市民们更是过上了一出门便是公园美景的生活。
截止目前,仅海勃湾区就已建成各类公园广场、景观绿地30余处。其中包括以弘扬奥体精神为主的运动公园、以葡萄为主题的乌珠穆公园、弘扬法制精神的法制公园等8个主题公园。目前,全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0.8%,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8.4平方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乌海市先后被授予全国绿化先进集体、全区绿化先进集体、全区城乡绿化一体化建设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2013年4月,乌海市被评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市民对绿化的满意度显著提高。
渴望绿色已久的乌海并不会止步于此。乌海下一步的计划是,做足做活山、水、绿和沙漠的特色文章,建设以乌海湖为核心,以沿边、沿路、沿山和沿河防护林为主的生态绿化带,以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城市公园、自然保护区为节点的生态功能区系统,加大园林绿化力度,加快城市森林公园、城市出入口和国省道、铁路沿线绿化长廊建设,提高森林和绿化覆盖率,建设树在城中、城在林中的生态城市。
今后五年,乌海将新增造林面积2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25%以上,建成国家森林城市和国家园林城市,形成园在城中、城在园中的精致格局,成为中国西部一道靓丽的绿色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