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电化教学,也称信息技术教学,是运用电器化设备进行教学的一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它可以把无声的教材内容变得有声有色、有动有静、形象直观。在思品课堂教学中运用电教手段,不仅能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帮助学生突破学习中的难点,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有效地激发学生们的思维活动,使学生学得积极主动,从而大大提高思品教学的质量。本文作者结合多年来的工作经验,对电化教育手段在初中思品课教学中的应用与反思进行了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电化教育手段;课堂教学
一、初中思想品德课应用信息技术的必要性
传统的思想品德课注重利用教材在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上进行传教。在教学内容上,忽视学生思想认识的训练,注重知识和思想品德实践规则的传授;在教学形式上,以教师为主导,学生大多是被动的听讲。长期以来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远离了学生的生活情境,使学生感觉枯燥无味,逐渐失去了对思想品德的学习兴趣。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初中思想品德课应该“注重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的联系,通过学生自主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扩展知识技能,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生活经验,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可见,思想品德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创设生动的情境是十分必要的。
(一)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需要又是兴趣的基础。学生在课堂上只有感到学习的需要才愿意学,才能改变传统教育方式的“要我学”到现在的“我要学”。因此,课堂上教师利用信息技术的有利条件充分整合教材内容,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牢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教师、学生和教学内容融为一体,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效率。
(二)利用信息技术教学有利于知识的理解和内化
认知的规律有一个感性到理性、具体到抽象的过程。初中思想品德课的内容很多都是抽象的理论,学生学起来晦涩难懂。如果将信息技术与传统的教学内容结合形成生动的教学情境,将难懂的知识变成可感知的情境,引发学生的想象,实现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进而指导学生的生活。
二、初中思想品德课应用信息技术存在的问题分析
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日益深入,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与思品课教学整合的教学方式已经成为教师普遍采用的方式。但是目前,在思品课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依然存在很多问题。
(一)过于重视趣味性,脱离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
有些教师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设置了趣味性的情境,这些情境有的脱离了教材也脱离了学生的实际生活,学生要么感觉虚假对教学内容产生怀疑,要么非常高兴的参与,却不能在参与中学习掌握知识,课堂教学无法收到实效。
(二)教师参与过多,学生主体地位不够突出
思品课教学本该是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体验的过程。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不给学生充足的时间体验利用信息技术所创设的教学情境,过早过快的给出预设问题的答案,学生缺少了思考的过程,不利于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使信息技术的使用流于形式。
(三)忽略学生个体差异,师生关系不够融洽
目前我国还是普遍采取大班型的班级授课制度,几十人的班级中学生的个体差异十分明显,在使用信息技术的过程中,教师很难顾及到每一名学生的特点,自然就有一部分学生难以参与到情境中,也影响到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影响了教学效果。
三、初中思想品德课在应用信息技术时应注意的问题
(一)要围绕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
利用信息技术的目的是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学习知识,加强教学效果,用真正掌握的知识指导学生的生活实际。所以在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时要从教学内容出发,总体把握教学目标。在确定教学目标时,要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教材内容,对教学知识重新整合,更好的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根据确定好的教学目标,整合好的教学内容,寻找能有效解决思想品德教材的重点知识,利用信息技术形成突破思想品德教材的难点知识的情境材料,根据教学实际需要对材料进行加工整理。多媒体展示的故事、视频等情境要同时体现知识性和趣味性,设问要明确富有启发性。
(二)要利用信息技术创设回归生活的教学情境
新课程标准强调思想品德教学要实现生活化,真正的思想品德课堂,应该是回归社会、回归生活,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课堂。所以要以构建生活化课堂为基点,利用信息技术整合符合实际的教学情境,让教学向学生的生活领域拓展,学生在情境中自主探索,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推理、判断,选择相应的道德行为,独立地解决自己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这样的教学不仅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更能用富有针对性、创新性、实效性的教育指导学生的生活,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三)要利用信息技术创设体现学生个性的教学情境
目前,我们在教学中有必须完成的课堂教学任务,而所采取的大班型授课制度又让老师忽视那些有不同意见的学生,甚至对部分学生严厉批评,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影响了师生关系,降低了学习效率。当今的中学生有思想,爱探索,对事情有自己的见解,但是又易冲动,好感情用事,遇到了老师的批评和忽视很可能对这个学科产生抵触情绪,影响了学习效果。因而利用信息技术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尊重学生的个性,建立起一种民主、平等、和谐、互相尊重的师生关系,创造快乐的教学环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以公平的态度对待每一名学生,避免厚此薄彼、偏袒和不公。充分调动学生的个体优势,尽量面向全体同学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能够发挥自己的特长,表达自己的见解,在愉快的氛围下完成知识的学习。
参考文献:
[1]雷世清.创设问题情境促进学生自主学习[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2008(06).
[2]郝婷婷.运用情境教学法提高思想品德课实效性[J].新西部(下半月),2009(8).
[3]韩艳红.浅议情境教学在中学思想政治课中的运用[J].课程探索,2010(5).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电化教育手段;课堂教学
一、初中思想品德课应用信息技术的必要性
传统的思想品德课注重利用教材在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上进行传教。在教学内容上,忽视学生思想认识的训练,注重知识和思想品德实践规则的传授;在教学形式上,以教师为主导,学生大多是被动的听讲。长期以来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远离了学生的生活情境,使学生感觉枯燥无味,逐渐失去了对思想品德的学习兴趣。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初中思想品德课应该“注重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的联系,通过学生自主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扩展知识技能,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生活经验,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可见,思想品德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创设生动的情境是十分必要的。
(一)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需要又是兴趣的基础。学生在课堂上只有感到学习的需要才愿意学,才能改变传统教育方式的“要我学”到现在的“我要学”。因此,课堂上教师利用信息技术的有利条件充分整合教材内容,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牢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教师、学生和教学内容融为一体,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效率。
(二)利用信息技术教学有利于知识的理解和内化
认知的规律有一个感性到理性、具体到抽象的过程。初中思想品德课的内容很多都是抽象的理论,学生学起来晦涩难懂。如果将信息技术与传统的教学内容结合形成生动的教学情境,将难懂的知识变成可感知的情境,引发学生的想象,实现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进而指导学生的生活。
二、初中思想品德课应用信息技术存在的问题分析
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日益深入,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与思品课教学整合的教学方式已经成为教师普遍采用的方式。但是目前,在思品课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依然存在很多问题。
(一)过于重视趣味性,脱离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
有些教师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设置了趣味性的情境,这些情境有的脱离了教材也脱离了学生的实际生活,学生要么感觉虚假对教学内容产生怀疑,要么非常高兴的参与,却不能在参与中学习掌握知识,课堂教学无法收到实效。
(二)教师参与过多,学生主体地位不够突出
思品课教学本该是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体验的过程。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不给学生充足的时间体验利用信息技术所创设的教学情境,过早过快的给出预设问题的答案,学生缺少了思考的过程,不利于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使信息技术的使用流于形式。
(三)忽略学生个体差异,师生关系不够融洽
目前我国还是普遍采取大班型的班级授课制度,几十人的班级中学生的个体差异十分明显,在使用信息技术的过程中,教师很难顾及到每一名学生的特点,自然就有一部分学生难以参与到情境中,也影响到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影响了教学效果。
三、初中思想品德课在应用信息技术时应注意的问题
(一)要围绕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
利用信息技术的目的是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学习知识,加强教学效果,用真正掌握的知识指导学生的生活实际。所以在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时要从教学内容出发,总体把握教学目标。在确定教学目标时,要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教材内容,对教学知识重新整合,更好的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根据确定好的教学目标,整合好的教学内容,寻找能有效解决思想品德教材的重点知识,利用信息技术形成突破思想品德教材的难点知识的情境材料,根据教学实际需要对材料进行加工整理。多媒体展示的故事、视频等情境要同时体现知识性和趣味性,设问要明确富有启发性。
(二)要利用信息技术创设回归生活的教学情境
新课程标准强调思想品德教学要实现生活化,真正的思想品德课堂,应该是回归社会、回归生活,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课堂。所以要以构建生活化课堂为基点,利用信息技术整合符合实际的教学情境,让教学向学生的生活领域拓展,学生在情境中自主探索,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推理、判断,选择相应的道德行为,独立地解决自己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这样的教学不仅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更能用富有针对性、创新性、实效性的教育指导学生的生活,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三)要利用信息技术创设体现学生个性的教学情境
目前,我们在教学中有必须完成的课堂教学任务,而所采取的大班型授课制度又让老师忽视那些有不同意见的学生,甚至对部分学生严厉批评,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影响了师生关系,降低了学习效率。当今的中学生有思想,爱探索,对事情有自己的见解,但是又易冲动,好感情用事,遇到了老师的批评和忽视很可能对这个学科产生抵触情绪,影响了学习效果。因而利用信息技术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尊重学生的个性,建立起一种民主、平等、和谐、互相尊重的师生关系,创造快乐的教学环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以公平的态度对待每一名学生,避免厚此薄彼、偏袒和不公。充分调动学生的个体优势,尽量面向全体同学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能够发挥自己的特长,表达自己的见解,在愉快的氛围下完成知识的学习。
参考文献:
[1]雷世清.创设问题情境促进学生自主学习[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2008(06).
[2]郝婷婷.运用情境教学法提高思想品德课实效性[J].新西部(下半月),2009(8).
[3]韩艳红.浅议情境教学在中学思想政治课中的运用[J].课程探索,2010(5).